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溫伯陵|教員是如何搞城鄉共富的?

溫伯陵 · 2024-11-05 · 來源:溫伯陵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城市工業化了,農村工業化了,人民有錢消費了,國家財政自然好轉了。

  1

  城鄉的貧富差異,一直是大家熱議的話題。

  以前有讀者給我留言,讓我寫篇文章,說說教員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正好我也比較感興趣,那就寫篇文章和大家聊聊吧。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這篇文章的內容,我只羅列和教員相關的史料、講話、文章,不涉及任何個人分析,所以篇幅不會很長,點到為止,希望大家能理解。

  近現代的城鄉關系,總體分為兩個階段。

  1949年前,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中國的社會生態是城市富農村窮、城市為主農村為輔、東部城鄉碾壓西部城鄉。在這種社會生態下,上海的十里洋場和陜甘寧的偏僻農村,幾乎是天上地下的兩個世界。

  于是,教員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戰略。

  因為在農業經濟時期,農村雖然窮,但農村有土地、糧食、人口、兵員以及各類物資,屬于社會生態上游的生產單位。城市雖然富,但一切生活物資都需要從農村采購,所以城市是社會生態下游的消費單位。

  革命的重心下沉到農村,相當于釜底抽薪。

  一旦教員把農村整合起來,城市便失去糧食、物資、勞動力的供給,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和大海中的孤島似的,隨時會被四萬萬人民形成的磅礴偉力沖垮。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說起來千頭萬緒,核心邏輯,其實就這么幾句話。

  革命重心從農村到城市,有一個轉移的過程。

  早在1944年8月,教員給博古的信中就說: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礎是工廠與合作社,不是分散的個體經濟。分散的個體經濟是封建社會的基礎,不是民主社會的基礎,這是馬克思主義區別于民粹主義的地方。簡單言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礎是機器,不是手工......現在的農村是暫時的根據地,不是也不能是整個中國民主社會的主要基礎。由農業基礎到工業基礎,正是我們革命的任務。”

  1949年3月,教員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

  “從1927年到現在,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在鄉村,在鄉村聚集力量,用鄉村包圍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這樣一種工作方式的時期現在已經完結。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并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了城市。”

  這兩件事,標志著教員和中央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的思路逐漸成熟。

  1949年后,即社會主義建設階段,中國的社會生態便向農村支持城市、城市反哺農村、最終形成城鄉共同富裕的方向轉變,努力構建新時代的工農聯盟。

  

  

  2

  農村支持城市,通俗來說,就是大家熟知的剪刀差。

  1950年6月6日,陳云在七屆三中全會上說:“中國是個農業國,工業化的投資不能不從農業上打主意。搞工業要投資,必須拿出一批資金來,不從農業打主意,這批資金轉不過來。”

  中國是落后國家,不能和歐美國家一樣,靠剝削殖民地來獲取原始積累,也不能和德日一樣,靠侵略周邊國家壯大實力。要想擺脫貧窮落后的局面,從農業國升級為工業國,只能和蘇聯一樣,向農村索要資金和原材料。

  這個道理,教員是明白的。

  于是在半個月后,教員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重申:

  “中國的主要人口是農民,革命靠了農民的援助才取得了勝利,國家工業化又要靠農民的援助才能成功。”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員又提出“大仁政”和“小仁政”的理論——

  

  重點發展工業,將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強大的工業國是大仁政,單純照顧農民利益是小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是幫了美國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制定了較高的農業稅,用來抽取農村的資金,1958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十六次會議,更是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規定全國的平均稅率是常年產量的百分之十五點五。

  這個稅率,介于六稅一和七稅一之間,遠遠高于古代封建社會的十稅一,可以說是相當重了。

  除了農業稅以外,統購統銷、低價收糧高價售工業品等方式,也成為城鄉剪刀差的組成方式。據有關專家統計,剪刀差造成的農業積累,1950—1957年是475億元,1959—1978年是4075億元。

  這部分資金,便是中國工業化的原始積累,農村支持城市的重要途經。

  雖然中國工業化是以城市為主、以重工業為主,但并不意味著放棄農村、放棄農業和輕工業。

  1956年4月,教員做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第一段就提到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

  “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還要適當的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的發展農業、輕工業......(農業和輕工業)加重的結果,一可以更好的提供給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的增加資金的積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的發展重工業。”

  “我們現在發展重工業可以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一種是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從長遠觀點來看,前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的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礎不那么穩固,幾十年后算總賬是劃不來的。后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的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會使它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論十大關系》的第四段——“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教員把蘇聯拉出來批判一番,并進一步闡明了農村和農民的問題——

  “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的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你要母雞多生蛋,又不給它米吃,又要馬兒跑的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除了遇到特大自然災害以外,我們必須在增加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爭取百分之九十的社員每年的收入比前一年有所增加,百分之十的社員的收入能夠不增不減,如有減少,也要及早想辦法加以解決。”

  同年的一次會議上,教員又一次指出:

  “如果現在要求完全消滅剪刀差,做到等價交換,國家積累就會受到影響。但是剪刀差太大,使得農民無利可圖,那也是錯誤的。總之,在不影響國家積累的情況下,逐步的縮小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價。”

  總的來說,教員要從農村抽取資金支持城市工業,但非常關心農村和農民的利益,不愿意涸澤而漁。

  因為在教員執政的時代,中國大部分時間被美、蘇兩大陣營封鎖,出口無法做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只有城鄉內循環才能盤活中國經濟。而要打通工業經濟的內循環,城市的定位就是社會生態上游的生產單位,農村的定位是社會生態下游的消費單位。

  

  這就意味著,農村做為消費單位,必須有錢、有積蓄、有消費能力,才能為經濟內循環托底。

  縮小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價、鼓勵發展農業和輕工業,不僅可以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宗旨,又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培植農村的消費能力,最后還能強化國家向農村抽取資金的能力。

  教員曾給中國抗日軍政大學題寫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貫穿著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原則。現在他對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城市和農村的觀點,其實也是一脈相承的。

  3

  城市和農村的對立統一、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對立統一,最終目的是為了消除城鄉的貧富差異,實現共同富裕。

  要實現這個最終目的,很不容易。

  教員本人就經歷了“城鄉如何發展”的思索過程。

  1945年4月,教員在七大上做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土地問題”一節就提到兩點——

  “將來還要有幾千萬農民進入城市,進入工廠。如果中國需要建設強大的民族工業,建設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個變農村人口為城市人口的長過程。”

  “農民,這是中國工業市場的主體。只有他們能夠供給最豐富的糧食和原料,并吸收最大量的工業品。”

  這樣的表述,說明教員在抗戰即將結束的時候,仍然把吸引農民進入城市,視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方向。

  但在1958年1月,教員的方向變了。

  經過多年的工業化進程,城市已經有了一定的重工業基礎,有能力向農村輸出生產資料,反哺農村了。于是他在“南寧會議”上說,要讓地方工業超過農業產值。

  隨后,國家經濟委員會根據教員的意見,起草了《關于發展地方工業的意見》——

  “在干部中應該提倡,既要學會辦社,又要學會辦廠。農業社辦的小型工業,以自產自用為主,如農具的修理,農家肥的加工制造,小量的農產品加工等。”

  再過兩年,教員在成都的一次會議上重申:“大社可辦一些加工廠,最好由鄉辦,或幾個鄉鎮合辦。”

  按照這幾項意見的要求,大量的小型輕工廠,在各地的人民公社冒出來。

  這樣一來,農民不需進入城市,可以就地轉化為工人,農村不需流失勞動力,可以就地城鎮化,農村的原材料不需流向城市,可以就地轉化為初級工業品,最終形成“一個大城市帶動數個小城市、一個小城市帶動數個小城鎮”的多元局面。

  在教員的心目中,打破城鄉的貧富差異,在此一舉。

  因為農民缺少原始資本積累,無力單獨購買工業品更無力開辦工廠,要實現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必須依賴以人民公社為核心的集體經濟。所以教員極力反對分田單干,堅持要把農村集體經濟、農村工業、城鎮化進行到底。

  他的原話是——

  “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產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

  而為了夯實農村的社會生態,教員又做了另外兩項工作。

  其一是發布《對衛生工作的指示》,批評衛生部是城市老爺衛生部,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號召衛生部和醫療單位,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到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上。

  遍布農村的數百萬赤腳醫生,應運而生,農民得到了最基本的醫療條件。

  其二是踐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論聯合政府》提出的“知識分子和農民結合起來”,號召知識分子到農村去,完成知識分子勞動化,并幫助勞動人民知識化。

  在教員的號召下,近千萬知識分子下鄉、支邊,給農村送去城市的技術和知識,城鄉的文化差異急劇縮小。

  就這樣到了1976年,中國城鄉的貧富差異,雖然沒有完全消除,但已經達到中國有史以來最均衡的狀態,和1949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4

  1949年12月,中央政府遇到較大的財政困難,教員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說:

  “我們的情況概況的來說就是,有困難的、有辦法的、有希望的。我們的財政情況是有困難的,我們必須要向人民說明我們的困難所在,不要隱瞞這種困難。但是我們同時也必須向人民說明,我們確實有辦法克服困難。我們既然有辦法克服困難,我們的事業就是有希望的,我們的前途是光明的。”

  經過多年的努力,教員確實做到了,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縮小城鄉貧富差異,努力實現共同富裕。

  

  城市工業化了,農村工業化了,人民有錢消費了,國家財政自然好轉了。

  所謂藏富于民,大抵如此吧。

  要完成這些工作,能力倒在其次,最關鍵的是以公平公正的態度,把所有人的利益都考慮在內,然后頒布惠及所有人的政策,即便有所取舍,也要做出補償。

  如果出發點是“惠及哪些人、犧牲哪些人”的話,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偉業的。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一生沒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終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0. 井岡山觀心|蘇修越修的“人民軍隊”還是人民軍隊嗎?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他不是群眾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性爱之国产精品 | 色在线中文字幕大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综合 | 色婷婷亚洲五月之色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