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誕生的歷程就是一部艱苦創業史
侯君柱
我接到六機部調令,調離大連造船廠到某廠報到。這時的工廠,正處在生產的準備階段,尚未形成生產能力。在這樣狀態下承擔具有尖端技術核潛艇的建造任務,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工廠的廣大干部和職工,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歷盡艱辛,忘我苦干,團結奮斗,終于建造成功我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并交付海軍光榮服役。我每回想起這一段艱辛的歷程,就心潮起伏,激動不已。
當年的工廠,沒有道路,沒有圍墻,沒有大門,沒有廠房,廠區一片荒蕪,雜亂不堪。我調到廠不到一個月,原大連廠建造過潛艇交船隊整個建制人員調到該廠。會同上海、武漢等地來的大批工人和干部,就是在這艱苦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的。
外地來的同志,長期生活在大城市,一到這荒僻的海島,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不適應。他們首先要過吃飯關。從南方來的同志不要說吃粗糧,有的連玉米面和高梁米都沒有見過.盡管當地政府在糧食品種上也做了一些調整,但這80%的紅高梁米實在無法適應。副食供應也十分單調,多少年見不到細菜,土豆、大白菜、大蘿卜,年復一年,頓頓如此。生活的改善也只有靠出差探親時背回有限的“進口貨物”。然而,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職工們不但不叫苦,而且積極的進行著各種生產準備。
不僅生活條件極其艱苦,而且,工廠處于基建,沒有形成生產能力,加之政治上的動亂,給首制艇建造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正當工廠進入全面生產、基建準備階段,政治運動波及XX島。靠邊站、斗批改、進牛棚,學習班接踵而來,獨樹一幟的遼寧插隊落戶對廠的建設及生產帶來了無法估計的影響。345名干部分兩批,連同家屬到農村插隊落戶。這些干部大部分是從事核潛艇產品的生產、技術和管理人員,從施工員到總建造師,從管理員到副廠長、廠長,就連工廠派到了719所、原二機部15所參加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沒有幸免.這些同志直到兩年后才分四批從農村抽回.在這些干部下放期間,正逢首制艇機電設備現場安裝,對潛艇建造的第二戰役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在首制艇建造過程中,還曾遇到過無數的難關。例如材料的復驗。殼體所用的每一塊鋼板和每根肋骨,都要經過100%超聲波探傷和機械性能復驗,復驗合格才能投產。這樣大量的復驗任務,如果只靠試驗室的幾臺刨床加工試片,最少需要兩年。為此,工廠集中了全廠所有牛頭刨床,集中人力和設備,不到兩個月就全部完成了。在艇體建造過程中,手焊、自動焊、碳弧氣刨都是難關。一是工作量大,技術工人少,二是質量要求高,技術難度大;三是作業環境條件差。船體車間領導解放思想,以身作則,及時開展練兵,大膽啟用青年工人焊大縫;大力推廣用碳弧氣刨和氣焊開焊接坡口工藝,以它代替風鏟開坡口的傳統工藝,提高了工效幾十倍;并用地規氣焊法切割肋骨圈焊接坡口,代替了十米立車。在全廠廣大職工的支持下,船體車間經過一年時間的日夜奮戰,首制艇第一個立體分段吊上了船臺。利用春節四天假期一舉拿下三道大焊縫。廣大技術人員和工人、干部吃在船臺,干在船臺,睡在船臺。從第一個立體分段上船臺大合攏到總體試水全部完成,僅用了不到五個月的時間。這在當時全廠自動焊四級以上只有四名工人,手焊五級以上也只有16名工人的工廠來說,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完成如此艱巨的焊接裝配任務,確實是個奇跡。
為了確保核潛艇首制艇下水,必須完成機電設備艇上安裝。安裝前的油漆工程是在十分惡劣環境下進行的,在短時間內完成12萬平方米的任務,絕非易事,六、七月份天氣炎熱,艙室溫度高,通風條件差,油漆毒性大。油漆工人日班連晚班。熏倒了,休息一會再干,有的工人一連熏倒三四次。安裝鉛屏蔽時,100來斤的鉛塊吊不能吊,抬不能抬,有的躺著干,有的趴著干,艙室中鉛塵濃度超標1000倍.有不少同志腿上、身上起了紅斑,鼻子流血,吃不好,睡不好。可是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一個人計較待遇和報酬,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兩個月的工作量。在敷設消磁電纜時,打破了工種界線,凡是能上艇的,不分男女、工人干部,船體上下一起干,一個月的敷設任務,10天就完成了。在這十天里,女工的孩子沒人接送,就委托給鄰居,男職工不能回家吃飯,他們的家屬把飯送到工地。
1970年12月26日091攻擊型核潛艇出垮的留影。
兩膄091攻擊型核潛艇停靠碼頭留影。
作為首制艇建造的組織者指揮者之一,我至今難以忘懷那緊張團結的日日夜夜,難以忘懷那種不怕苦、不怕累,不講條件、不講待遇,不分工種、不分你我的苦戰精神。正是他們,為我國核潛艇的建造成功建立了偉績豐功。
2014年8月
參考文獻:
[1]侯君柱.挑戰生命極限,鑄就金華綻放.中國核潛艇之路(一至四)[M].兩彈一星研究會核潛艇專業委員會編寫組.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黨群工作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政治工作部、中國兩彈一星研究會核潛艇專業委員會.2014.8(一卷):408-410.
(侯君柱,天津市塘沽人,1926年11月生。1946年進大連造船廠,曾任副總工程師、副廠長,1966年調入四三一廠任副廠長、廠長等職。1981年調回大連造船廠任黨委書記兼廠長、大連造船工業公司總經理。1987年1月離休。為早日建成我國第一代核潛艇,他勤奮工作,對工廠的生產準備、人才培養、基本建設等方面工作,進行了全面規劃和落實。組織工廠對關鍵項目四萬噸級注水式船塢的完工驗收,為核潛艇提前下水創造了條件。在091首制艇建造過程中,組織了船體建造和設備安裝,并現場指揮,制定了首制艇下水實施方案。與科研單位、駐廠軍事代表室等部門大力協同,為我國的核潛艇建造作出了貢獻。侯君柱同志現已過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