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在明朝初年,離現在有600多年了。那時候,在湖南省隆回縣的一個山區里,住著許多勤勞勇敢的農民,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落后的生產工具,把荒山荒土開墾成良田,種上莊稼,養活一家人。當然,他們的日子不安靜,山上成群的老虎、豹子和豺狼,常跑下山來拖走他們的牛羊,糟蹋他們的莊稼,給他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很大的威脅??墒?,農民最痛恨的,還不是這些野獸,而是比野獸更加兇惡的地主惡霸。當地惡霸地主魏萬一,就是一只吃人的老虎。
魏萬一是個血手起家的大壞蛋。據說這家伙勞動的本領一樣也不會,武藝倒練得不錯,玩刀舞棍,騎馬射箭,樣樣都來得。就憑這手功夫,加上他上面勾結了縣府(反動的地方統治階級),在幫會(古代流氓集團)里也有他的親信爪牙,因此他在鄉下耀武揚威,欺壓群眾,調戲凌辱婦女、打人罵人是經常的,別人卻不敢惹他。
開頭,他的家業并不太大,在當地的地主行列中,只能算得中等水平。這點,他是不滿足的。他認為,田地越多越好,家財越大越好,有了萬貫家財,不光自己吃不完,用不完,可以享樂一輩子,就是子孫后代也能騎在農民頭上顯威風,享受榮華富貴。因此,他天天敲著算盤,一心想要成為一個家財萬貫的大財主。
他的剝削手段很多,主要是放高利貸。平時,他把家里的錢和米緊緊地鎖著,一點也不借出。一到四五月間,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尤其是每當發生干旱、田里收成不好的時候,他一方面向農民逼租逼債,另一方面又借出點谷子,強迫農民把田地房屋賤價賣他。許多農民就是這樣破產了。
有的農民賣掉了田地,走投無路,只得到附近荒山上開荒,種點紅薯雜糧度日??墒?,這也難逃地主的魔掌。
有一次,一個縣官做壽,魏萬一特去道賀。他坐著四人大轎,在山野里行進,只見過去長滿荊棘和亂草的山坡上,布滿了一塊塊的黃土,上面長著青青的麥苗和蠶豆,魏萬一看在眼里,想在心里:“這樣好的山土,難道能讓這幫窮漢子白白種上莊稼嗎?不行,我要把它奪過來!”一個惡念頭在他心里產生了。到達縣里,他把這事情告訴了那個縣官,縣官一聽,滿不在乎地說:
“俗話說,強占山,霸管水,既然有那樣好的土地,你就順便把它占過來吧!”
“要是農民起來造反,怎么辦?”魏萬一并不怕農民反抗,為了試探縣官的態度,他故意提出這個問題來。
“那怕什么?”縣官回答,“要是他們敢造反,王法不可以制裁他們嗎?我當然會派兵幫你鎮壓他們,咱們可是一家人啊。”
魏萬一這下可放心了,忙點頭稱是,并向那縣官敬酒三杯,感謝他的撐腰。
回到家里,魏萬一高興萬分,連忙吩咐左右傭人備好馬匹,趕刻石碑,準備好梭鏢短棍,聽候他的命令行動。
這是一個睛和的初春日子,田里的油菜花散發出陣陣清香,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三三兩兩的農民在田野里勞動,他們把汗水灑在泥土里,盼望多打些糧食,使日子過得好一點。誰想到,這時候忽然從遠處傳來了馬蹄聲,大家轉頭一望,只見西北角的山頭上,有一大堆人,走在最前頭的是一匹大白馬,上面坐著一個胖得像條大肥豬樣的人,一面揮手,一面嘴里不停地囔著:“快跟我來!快跟我來!”走在他后面的有一大群人,背的背鋤頭,有的拿梭鏢,還有一些人抬著一塊塊石碑,就像一群烏鴉,跑著,嚷著,叫著,吵得天昏地黑。每當那個騎馬的人跑過一個山頭,后面的人馬上跟上去,在地上控一個大洞,埋下一塊石碑,接著又跑到另一個山頭去了。農民們當時都糊里糊涂,不知到底出了什么事兒,都好奇地跑去看,只見石碑上刻著幾個大字:魏萬一地界。這下,大家全明白了。這塊碑就像一聲炸雷,震得大家眼冒金花,心燒烈火。他們把憤怒的目光一齊射向那個騎馬的魏萬一,紛紛罵道:
“這只惡老虎想霸占我們的山土,好毒的心呀!” “這些山土都是我們農民用幾代血汗開墾出來的,它是我們的命根子,魏萬一要霸占,我們就同他拼命!”
“走,我們找他算帳去!"
當場就有幾個不怕禍的青年提起鋤頭扁擔,跑去找魏萬一評理。他們跑了一山又一山,好不容易才趕上那隊人馬。魏萬一早就料到農民會反抗,事先就找了一幫流氓打手來給他當保鏢,當青年農民快要逼近魏萬一時,在場的流氓、打手和狗腿子都一齊圍攏過來,其中一個狗腿子對這幾個青年吼道:
“你們這幫刁民來干什么?”
“我們來評理!”一個青年理直氣壯地答道,“這些山都是我們農民世世代代開發出來的,為什么要插上魏萬一的石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所有的土地,都是皇上的,你們窮鬼還爭什么土地呀!”另一個狗腿子罵道。
“如果說都是皇上的土地,那為什么要插上姓魏的石碑呢?”還是那個青年的聲音。
他這一質問,可把幾個狗腿子難住了,他們張嘴結舌,一時答不出話來。魏萬一看事情不妙,趕緊插嘴說:
“皇上有命令,要我魏某來管理這些土地!”接著,他從衣袋里抽出一張發霉的大便紙,在空中晃了幾晃:“這就是皇上發來的圣旨......”
幾個青年清楚地看到那張草紙上沒有半個字,知道這是他騙人的鬼把戲,都很憤怒。有個青年實在忍不住了,指著魏萬一的鼻子痛罵:
“你簡直不是人!你想霸占我們的田地,不行,不行,萬萬不行!”
“呸,你好大的狗膽,竟敢在老子面前罵人......” 魏萬一在馬上氣得蹦跳,大聲喊道:“來人啦,給我打......”他的話音未落,站在旁邊的流氓打手,拿起梭鏢短棍,朝著幾個青年農民撲頭蓋腦地打來,當場都被打倒在地,有一個青年的腦袋被打破,鮮血染紅了草地。
幾天以后,從魏萬一那個大磚瓦屋里傳出一個消息:凡插上“魏萬一地界”的山嶺,一律屬于魏萬一的財產,今后由誰來種,聽候決定;山上已經種上的青苗,一律歸魏萬一收獲,如有違抗,從嚴懲辦。
農民們聽到這個意想不到的消息,更是氣憤極了,他們決心聯合起來,同魏萬一斗爭。許多農民寧愿餓肚子,自動捐獻了一點谷米和銀錢,推選幾個會說話的代表出來,到縣里告狀。消息傳到魏家,幾個狗腿子倒有點擔心,魏萬一卻不動聲色,他向報信人冷冷一笑,才慢條斯理地從牙縫里哼出了幾聲:“讓他們去告吧,我魏某可不是好惹的,看這伙窮光蛋能跳得幾尺高!”
當天晚上,魏萬一親筆寫了一封信,取出幾十兩銀子,派人火速送到縣里。舊社會有句老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在舊社會,農民無錢無勢,告狀有作用嗎?還是看看事實吧!當農民代表一路辛辛苦苦趕到縣衙門,正要送上狀的時候,衙門當差的不但不讓他們進門,還蠻不講理地把他們通通捆綁起來打了一頓,最后把他們丟到一間又黑又臭的房子里。這幾個農民根本沒有想到,他們還在路上走的時候,魏萬一的銀子就已落進縣官的腰包里了。
抗議遭毒打,告狀反坐牢,農民們怎能忍受這股冤氣!他們只好暫時把仇恨的種子埋在心底,時時刻刻告誡子孫要永遠記住這筆血海深仇!有的農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夜三更跑到山頭上挖出那塊可恥的界石碑,把它丟到污水溝里;有的還編出了痛罵魏萬一的歌謠,以此發泄比海還深的階級仇恨。
魏萬一用跑馬占山的手段,橫蠻地霸占了產糧一萬多擔的良田,成了一個大暴發戶??墒牵€不滿足,對農民的剝削更加毒辣。他規定種他土地的農民,一律按二八開交租,就是農民收100斤谷子,得向他繳80斤租谷,自己只留20斤。他放出的高利貸也特別高,如果農民上半年向他借一擔谷, 秋收以后,就得還他三擔甚至五擔。農民繳不起租,還不起債,就得到他家里做工抵債,遭受他更加殘酷的剝削。許多農民不是被他活活折磨死,就是被他逼得賣兒賣女、出外逃荒要飯成為流民。
魏萬一死后,他的兒子魏清公對他父親跑馬占山的掠奪手段佩服得不得了,特地請人照他父親的形象,雕刻了一個跑馬占山的木頭像,供奉在魏家祠堂里,每逢初一十五,還要燒香跪拜,表示對他父親“功德”的歌頌。以后他的后代魏武莊,還在他的莊園前面修了一座牌坊,牌坊前面修了一道短墻,墻上寫著“皇恩先德”四個大字,意思是,他的祖先魏萬一能夠發這樣大的家,是皇上賜的恩,是祖宗積了“德”,是做了“好事”的結果。他想欺騙農民群眾,為魏萬一推脫罪責,可是誰會相信這些騙人的鬼話呢 !
后來在土地革命運動中,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制度被打垮了,當地農民懷著同他們祖先一樣的深仇大恨,斗倒了地主,分到了田地,并且把這個可恥的木雕像從魏家祠堂里拔了出來,但他們沒有把它燒掉,也沒有扔掉,為什么?(編者注:對孔孟那套也是這樣,不要搞歷史虛無主義,但讓其存在的前提是作為反面教材而絕不是像今天這樣成為大肆散發臭氣的毒瘤)因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可以教育我們新一代永遠不要忘記千百年來,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罪惡,不要忘記勞動農民世世代代所受的苦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