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一渡赤水進入川滇黔邊地區期間,曾經在川滇境域內連續召開了若干重要會議,這些會議解決了遵義會議已決但尚未付諸實施的議題,以及待決而未決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所以,有必要根據這些會議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對這些會議的稱謂、歸屬及其意義分別作出相應的界定。
這種“界定”的依據,只能是時間、空間,以及會議相應的作用和意義,而不宜主觀武斷地進行裁切。
那么,我們就將這些會議作一梳理,對這些會議各自的作用和意義進行必要的歸納。
史實依據:中央紅軍土城失利一渡赤水到在扎西決定“二渡赤水”的行軍日程及決定的相關大事
(1935年1月29日~2月11日)
1月29日
1.軍委部署(或改變)當日行動的文電:
⑴一渡赤水的部署及命令:1月29日 3時,朱德總司令發出《關于我軍西渡赤水河的命令》:“我野戰軍擬于今二十九日拂曉前脫離接觸之敵,西渡赤水河向古藺南部西進”。部署之要點為:
⒈一軍團、九軍團、軍委二、三梯隊,干部團上干隊統歸林(彪)指揮,為右縱隊,由猿猴渡河,渡河后可取道黃泥硬轉向古藺以南前進,并自定警戒之設置。但九軍團在川風坳向赤水方向的警戒,須二十九日晚始行撤收。
⒉軍委直屬隊(第一梯隊)、干部團及五師為中央縱隊,五師仍歸彭(德懷)、楊(楊尚昆)指揮,由土城下游浮橋過河,取道角子頭、三角塘、頭場壩前進,從撤動時由四、五兩師共派出相當兵力為掩護隊,以掩護中央縱隊、左縱隊的行進,并須至遲今日十二時渡過赤水河。
⒊五軍團、三軍團直屬隊及第四師為左縱隊,統歸彭(德懷)、楊(尚昆)指揮,由土城上游浮橋渡河,取道頭場壩向太平渡前進,從撤動時即由第四師派出一營為掩護隊。[]
⑵當晚22時,軍委發出次日行動部署。
一軍團由現地進到土城通古藺路上之落溶的西南地域,向土城來路及右側警戒。九軍團由現地進到土古線以南之翁溪溝地域,向土城、二郎灘方向警戒,并限于明日9時通過土古公路之大天堂。三軍團應由現地進到鎮龍山及其西南地域。軍委縱隊欠二、三隊梯進到石夾口及其西南地區。五軍團進到下馬蹄、大村地域,向仁懷、二郎灘方向警戒,并偵察由下馬蹄西行的路線一、五軍團后衛部隊應徹底破壞通敵方面的橋梁和電線。[]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一月二十九日 晴
零時三十分自土城出發,六時半到達頭場壩(亦稱桃場),途中遇二分隊(架設在路旁工作)。十五時半自頭場壩動身,十九時到達翁家溝宿營(此地離川界十里在古藺附近)。吳予澄寄在農民羅玉卿家,給予該農民布二匹、鹽五斤、銀子約半斤;吳予澄帶了光洋九元。[]
據毛澤東同志當年的警衛員陳昌奉同志建國后來古藺指認,毛澤東是從頭場壩經巖桑溝干橋進入川境,當晚在洛用(今永樂)孫家壩宿營。
綜上,中央紅軍29日進入川境,軍委當天凌晨發布渡河命令,晚間發布次日部署,均屬軍委正常形態的工作,部署和意圖均沒有大的改變。中央政治局當天召開會議的可能性不大。
1月30日
1.軍委部署(或改變)當日行動的文電
⑴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于當日18時、19時、21時30分三電中革軍委,報告右縱隊行軍的困難情形,并以“繞道太多”為由,建議中革軍委“改變行進路線,不向古藺以南行進而經古藺向永寧前進”[]。
⑵軍委當日20時部署次日行動,未對日前部署路線作出改變:
一軍團如已通過落溶(用)時,則取道鎮龍山進到長田溝地域,經鎮尤山時應以一個團帶小電臺進駐高昌祺,對西北方面警戒,以掩護我軍主力通過。九軍團應迅速脫離土城通古藺大路。第三軍團應進到回龍場,并以一個團向古藺警戒。第五軍團進到鐵廠以南之卡溪場、湯家寨地域。軍委縱隊應進到鐵廠,其二、三梯隊由林指揮。[]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一月三十日 晴
七時自翁家溝出發,至石夾口,住一師范學生家。[]
當日,毛澤東等隨軍委縱隊進駐石夾口。
軍委部署當日未作大的改變,林彪19時要求改變右縱隊路線的電報軍委當日未回復,估計是尚未收悉。這種路線調整在軍委正常工作范疇之內。所以中央政治局或軍委在石夾口開過正式會議的可能性不大。
1月31日
1.軍委部署(或改變)當日行動的文電
⑴當日凌晨1時,中革軍委回復林彪日前18、19時改變路線的建議電:“同意右縱隊改道向西轉移,但應在三十一日全部通過該地區(古藺以北的四十里處)。”[]
⑵軍委當日22時部署次日行動,未對日前部署路線作出改變:
我右縱隊以向敘永、古藺之兩河鎮前進,以便與我左縱隊會合之目的,今夜應各于原駐地提前出發,統限明日拂曉前通過香楠壩,并須走八十里以上的路程到達古藺西北地域再宿營,以便脫離北面敵人的側擊和尾擊。
三、五軍團及軍委縱隊本日宿營回龍場、鐵廠地域,擬明日至麻線堡、白沙地域。
……
一軍團一團如偵確古藺范旅已開往鎮龍山、應相機占領該城。[]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一月三十一日 晴
由石夾口經魚岔,至鐵場。六時出發,十七時到。(約七十里)。[]
當日,毛澤東等隨軍委縱隊進駐鐵廠。
軍委部署當日未作大的改變,林彪日前19時要求改變右縱隊路線的電報軍委當日1時回復并批準。這類部署和路線調整在軍委正常工作范疇之內。所以中央政治局或軍委在鐵廠開過正式會議的可能性不大。
2月1日
1.軍委部署(或改變)當日行動的文電(無)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二月一日陰
七時由鐵場出發,經亞叉、養馬斯,至馬蹄灘宿營(二十三時三十分到,約百里)。是日越過三座高山,經姚家坪時,有團匪擾亂。[]
當日,毛澤東等隨軍委縱隊進駐馬蹄灘。
未發現軍委此日有何部署或部署改變,軍委縱隊一梯隊當日23時30分始抵達馬蹄灘,。所以中央政治局或軍委在馬蹄灘開過正式會議的可能性不大。
2月2日
1.軍委部署(或改變)當日行動的文電
⑴當日17時、17時30分,紅一軍團軍團長兩電中革軍委,報告紅一軍團二師“襲永寧未奏效。三岔河今日發現故情,該敵大概是劉旅,我一師主力已被截斷”“三岔河發現敵情,我一師主力被截斷,敵明日有夾擊我一、九軍團及二、三梯隊之可能,請軍委即派有力之部以箝制范旅向永寧之行動,以便一、九軍團及二、在梯隊西進”。
⑵當晚24時,軍委作出次日(3日)行動部署:
我野戰軍擬通過永寧(敘永)、摩尼之線,轉移到古宋、興文、長寧地帶休息一兩天,再向西北前進。依此部署三日各兵團行動如次:
⒈一軍團的先頭兵團如今日已襲占永寧,則第二師應前出一個團到古藺路上約十五里處派隊游擊,偵察古藺敵情,并掩護右縱隊全部集中永寧附近;如未能襲占永寧時,則第二師以一個團掩護右縱隊全部在永寧下游渡河,轉移到老軍營附近,但無論怎樣,九軍團應加強后衛警戒。
⒉三軍團由現地轉移到后山壩地域,向永寧、古宋警戒,并偵察由后山壩通古宋、興文的交通網。
⒊五軍團應由海羅鋪進到摩泥。
⒋軍委縱隊進到石鄉子。[]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二月二日陰
由(八時)馬蹄灘經張家壩、海螺鋪、千水橋,到達摩坭宿營(二十三點三十分到達)。越六座高山。(約八十里)[]
當日,毛澤東等隨軍委縱隊進駐摩坭。
軍委縱隊一梯隊當日23時30分始抵達摩坭,隨即發出“我野戰軍擬通過永寧(敘永)、摩尼之線,轉移到古宋、興文、長寧地帶休息一兩天,再向西北前進”的次日行動部署。這個部署尚未表達出改變“北渡長江”的意圖——“休息一兩天,再向西北前進”,仍然還沒有脫離“北渡長江”的方向。
2月3日
1.軍委當日19時至24時,軍委連續4電調整當日部署,并對次日行動作出部署
⑴當日19時,朱德總司令電令各部,仍執行日前24日行動部署:
林、彭、楊、董、李、羅、蔡:
甲、昨二日三岔河發現敵情,我一師主力被截斷,現是否由南繞到永寧西南地區尚未得報。
乙、我野戰軍仍執行二日廿四時電令任務,各兵團明四日行動如次:
A、右縱隊全部由林指揮,應進到古宋金鵝地域,并相機占領古宋城,向永寧、江安、江門方向警戒。
B、三軍團應進到興文地域(最好不經古宋)并準備相機占領興文城,向永寧方向警戒。
C、五軍團應由摩泥向西進到石廂子地域。
D、軍委縱隊進到水潦地域。
丙、執行情況電告。
(致一、三、五、九軍團)朱
十九時[]
⑵當日22時,軍委緊急電示各部,從日前部署的“轉移到古宋、興文、長寧地帶休息”“改向摩泥、后山鋪、兩河口一線向川滇黔三省交界之分水嶺、扎西等地集結”——集結地域南移:
林彭楊董李羅蔡:
(甲)我一、二兩師于昨今兩日繼續在三岔河、永寧被截,我野戰軍應改向摩泥、后山鋪、兩河口之線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處之分水嶺、扎西、水潦、水田寨地域集結待命,行動另有正式電令。
(乙)軍委三日十九時電令取消。
朱
三日二十二時[]
給軍委縱隊指定的當日位置是水潦。
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兩電中革軍委,報告紅一軍團二師“襲永寧未奏效。三岔河今日發現故情,該敵大概是劉旅,我一師主力已被截斷”“三岔河發現敵情,我一師主力被截斷,敵明日有夾擊我一、九軍團及二、三梯隊之可能,請軍委即派有力之部以箝制范旅向永寧之行動,以便一、九軍團及二、在梯隊西進”。
該電說明,中革軍委正在考慮需不需要改變北渡長江或代之以西渡金沙江。而且,如果這個計劃要作出改變,需要中央政治局會議議決(猴場會議曾議定軍事戰略的重大問題,必須經中央政治局會議議決)
⑶當日22時,中革軍委就改變集結地域,發出電令:
林彭楊董李羅蔡云逸:
(甲)我一師昨二日在三岔河,二師今三日在永寧繼續被敵截斷,結果尚未明,估計三岔河之敵似系劉旅,明日右聯合范旅分向兩河口、君山鋪、站底繼續截擊我軍的可能。
(乙)我野戰軍為迅速脫離當前之敵并集結全力行動,特改定分水嶺、水潦、水田寨、扎西為總的行動目標。
(丙)各軍團明四日行動如次:
A.第一軍團應以集中扎西為目的:第一軍團部及第四團之一部應于明拂曉前通過兩河口折向西南,進到黃泥嘴地域向永寧警戒,其第一、二兩師主力,如可能應于明拂曉在三軍團一個團掩護之下通過站底,或營盤山進到沙壩場地域,如不能通過站底則改經摩泥經五里鋪地域集中。
B.第九軍團及二、三梯隊如已到兩河口則應經黃泥壩向分水嶺集中,如未到兩河口則應經營盤山開馬家灣集中。
C.第三軍團的主要任務是先行掩護一、九兩軍團的集中并準備開到水田寨,明日以四師的一個團在站底通永寧路上,并以一個團在后山鋪通永寧路上,直到明晚止占領掩護陣地,阻敵南進,其主力則開至后山鋪及其西南地域集結。
D。第五軍團應開到摩泥,并以得力的團警戒永寧,以掩護一軍團主力通過。
E.軍委縱隊明日仍在石廂子不動,準備開水田寨、扎西之間的地域。
(丁)一、九兩軍團及軍委三、二梯隊,應于明四日以急行軍通過永寧、摩泥之線。
(戊)各軍團依此電令的具體部署及執行情形望電告。
朱德
1935年2月3日22時[]
⑷當日24時,軍委電令紅一師、紅二師首長并林彪:
李、黃、陳、劉并告林:
(甲)已令三軍團明四日派兩個得力的團分別扼守站底、兩河口以北,五軍團扼守摩泥以北的要隘,阻止永寧之敵南進,直至明晚,以便掩護我右縱隊通過站底、摩泥之線向川滇黔交界之扎西地域集中。
(乙)我一、二兩師主力如可能時應于今晚通過站底或營盤山于明四日開至沙壩場、摩泥或不可能則應改經摩泥開至五里鋪地域,望李、黃、陳、劉各以急行動于明日拂曉通過永寧、摩泥之線,并于到達指定地域向永寧嚴密警戒。
朱德
三號二十四時[]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二月三日 晴
由達摩泥經安吉亭、樂洼溝,到石鄉子宿營,沒收彭姓土豪。(是日即舊歷除夕日一一三十日)[]
當日,毛澤東等隨軍委縱隊進駐石廂子。鑒于當天發生的許多變故,均涉及遵義會議戰略方針的調整或改變,把原擬“轉移到古宋、興文、長寧地帶休息”的預定集結地,南移到“分水嶺、水潦、水田寨、扎西”地域。這同時意味著,黨中央已經決定放棄“北渡長江計劃”,正在考量“走”(繼續尋求渡金沙江)還是“站”(就地建立根據地)的選擇和取舍問題。
所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在進駐石廂子后,召開正式會議進行討論和研究,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而且很可能是徹夜召開的會議——“軍委縱隊明日仍在石廂子不動”。
2月4日
1.軍委與各部首長就相關問題進行詢問和答復
⑴當日16時,紅五軍團首長向軍委報告五軍團部隊整編辦法(略)
⑵當日18時,野戰司令部就軍委二局截獲的敵情,緊急向各部發布:
各軍團;
敵潘文華二日稱:
㈠綜合情況;除我三千人現在永寧城下與周團激戰外,我大部似以[己]化整為零,由回龍場及其以南地區與大坪渡者分道,企圖竄入南六屬,一部仍在桂花場以北。因此,必要截擊、“堵剿”金沙江,著陳萬仞師袁旅歸還建制,并限五號午前到達古宋防制。如我“西竄”,徐國暄支隊仍受陳萬仞指揮,開赴古宋防守(該支隊已遵于昨三日全部到達古宋)。
㈡郭勛祺所部廖旅抽一團開赤水以顧河道外,即率郭、潘、廖(欠一團)三旅向古藺急進。
㈢按此情形,其目下任務須重新布署如下:
⒈范敵速即前往敘水,指揮第一三九旅驅逐攻城之我軍后,即在敘南地區制止我“西竄”,屆時周團即歸還。
⒉陳敵指揮達到[劉]兩旅在桂花場右進至江門一帶地區扼守。
⒊穆部到達大渡口后直趕興文布防,但薛、黔兩軍某日分向古藺、土城追擊。
野戰司令部
十八時[]
野戰司令部發出的這個敵情通報說明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此時已得悉:潘文華已提前判斷出我中央紅軍有“西渡金沙江”的意圖,正在作出相應的追堵措置:古藺、敘南地域,已成為川軍追堵的重心地域,我中央紅軍對集結地域作出相應改變,是正確的應對措施。
⑶當日白天,紅一軍團軍團部及紅二師一部在今興文縣域的金鵝池、大壩及附近地域與川軍和地方民團遭遇,發生激烈戰斗。紅一軍團部電臺難以正常開機工作,軍團部到達宿營地(大壩)后,林彪于21時30分向軍委發出了一份口氣很嚴峻的“質詢電”:
軍委三日二十三時行動命令,我們7時才收到,其時軍隊已大部向大壩出動,并已去信要二師到大壩。現軍直隊及二師一部已到大壩,二師主力大概即此不遠。一師及九軍團,軍委二、三梯隊,則仍執行了軍委命令,故今日與我們相距甚遠。我們昨今兩日均在兩河口以西宿營,再向軍委指定地點行進,則我們需回頭向現地域之東南行進。野戰軍基本意圖如何?一軍團(缺一師)是否明日仍回頭向扎西前進?[]
⑷當日23時30分,朱德向各部發出次日行動部署:
林、彭、楊、董、李、羅、蔡:
(甲)敵情已另電。昨晚我第一師主力已到沙包樹,第二師部隊到兩河口時曾與第九軍團誤會,計其主力可到兩河口、大壩之間。
(乙)各兵團明五日行動如次:
㈠第一軍團以集結扎西之目的其行進路線:
子、軍團直屬隊及二師之一部應由大壩直開往扎西。
丑、第二師主力及第三團跟九軍團二、三梯隊后,由兩河口經黃泥咀、分水嶺開往扎西,以上兩路由林定出各宿營地。
寅、一師主力如已到沙壩場時則即經石廂子進到檀場[壇廠],但須于明日十四時前,全部通過石廂子。
㈡第三軍團應由清水河、黃泥咀、海壩地域開往水田寨或扎西之西北地域。
㈢第五軍團應進到石廂子宿置。
㈣第九軍團及軍委二、三梯隊應進到分水嶺宿營。
㈤軍委縱隊應進到水田寨宿營。
(丙)各兵團都應加強對古宋、永寧、站底各方的后側衛及駐址警戒。
(丁)各兵團執行情形電告。
(致一、三、五、九軍團)
朱德
二十三時半[]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二月四日 陰
駐石相子。[]
當日,軍委縱隊繼續駐石廂子。中央政治局和軍委首長肯定在繼續開會討論和研究,議題應該涵蓋了如下內容:
①面對嚴峻的環境和敵情,需不需要對戰略方針作出轉變?再具體一點,需不需要放棄遵義會議確定的“北渡長江計劃”?如果“北渡長征計劃”不可行,那么“西渡金沙江”可行否?
②如果上述兩個“走”的方案皆不可行,那么是否需要考慮“站”——站下來,在川滇黔邊機動作戰,爭取建立新蘇區。
③如果選擇“站”下來,那也是需要用“戰斗的勝利來開展局”,那么選擇何種作戰方針?——也就是選擇以誰為首選打擊對象?從哪個方向出擊?
除此之外,還必須將黨中央總負責人決定下來,也就是博古須向新的總負責人交出權力(實際上也是召集中央會議、決定議題、決定方針及付諸實施的權力);必須將政治局常委的各自分工和責職落實到位。這是當務之急,石廂子召開的會議,應該決定了這個問題。
另外,也需要將遵義會議的精神迅速電示中央蘇區留守的領導人(項英此間已三番五次來電請示行動方針)。在石廂子會議上,應該議決了這個電示的精神。
從4日深夜迄至5日白天中央和軍委發出的電報,應該都是石廂子這次會議議定的內容。
2月5日
1.軍委的部署和調整
⑴當日凌晨3時,中革軍委向各部首長電示了“野戰軍目前方針”:
甲、我一、三、九軍團昨已集中并重疊在一路,由大壩經黃泥嘴到后山鋪。
乙、我野戰軍目前方針在集中全力于長寧以南及以西南地域爭取休息,進行渡金沙江的偵察。在渡江不可能時,即留川滇邊區機動。
丙、一軍團不必到扎西,由現地域改向長寧西南進適當地域,集中行進路線及地域由林自定,但不得經兩河口。
丁、三軍團依彭楊昨四日十七時來電向大壩以南西進,但應避免走一軍團同一路上運動。
戊、九軍團及軍委二、三梯隊仍向分水嶺前進不變。
己、各軍團仍應以急行軍超過敵人,由河口向我追擊的范圍,在行進中應加強對兩河口側衛、后衛的警戒掩護。
庚、執行情形電告。
朱致林彭楊羅蔡(彭楊羅蔡得此電后應立即互相用電話通知)
五日三時[]
從該電可看出,石廂子會議雖然適時停止了“北渡長江計劃”,但對“走”還是“站”的問題(戰略方針!!!)并沒有議決(會可能從深夜一直開到了次日凌晨),會上肯定有不同意見也有爭議,所以該電又對日前23時30分“紅一軍團直開扎西”的部署又作出了改變:“一軍團不必到扎西,由現地域改向長寧西南進適當地域,集中行進路線及地域由林自定,但不得經兩河口”。
值得注意的是,該電作出的“野戰軍目前方針”,是“我野戰軍目前方針在集中全力于長寧以南及以西南地域爭取休息,進行渡金沙江的偵察。在渡江不可能時,即留川滇邊區機動”——還是在準備西渡金沙江!紅一軍團不到扎西,而改向長寧西南適當地域集中,正是在準備西渡金沙江!
一小時后,尚未收悉該電的林彪向軍委報告敵情,并督請弄清地形及敵情。
⑵當日18時,紅五軍團首長給軍委來電,提出部隊合編建議(略)。
⑶當日21時30分,朱德致電林彪,通報情況并對紅一軍團集結“長寧西南”作出指示:
林:
(甲)我三軍團今五日開天堂壩,明日將續向西進。九軍團及二、三梯隊至分水嶺,明日擬改向樂[洛]表、羅星渡前進。軍委一梯隊今到滇境之水田寨,滇軍一部守老堡與我對峙,明擬續向扎西前進,五軍團今到石廂子,明日跟軍委道路續進。
(乙)我一軍團不論今五號移動與否,明六日應續向長寧西南地域移動,其目的地最好在長寧羅星渡、樂[洛]表、扎西大道以西,望偵明道路、里程及決定前進路線后立電軍委,以便確定我野戰軍新的集中地域。
朱德
五號二十一時半[]
朱總司令該電說明,石廂子會議仍然在考慮“西渡金沙江”的問題,迄至此時,尚未作出改變。
⑷當日22時,朱德總司令再電林彪,對一個小時前發出的指示電作出了補充說明:
林:
(甲)我野戰軍改變集中到川、滇邊境扎西、水田寨、分水嶺地域確系由于:
⒈我一、二兩師二、三兩日先后被敵截斷,情況不明,而一軍團又未以具體部署電告。
⒉川敵正分三路向我追擊,而古宋、興文、長寧又為其前進的主要目標,故改變集中地域到長寧以南正為便于機動。
(乙)大壩在兩河口以西,黃泥咀在兩河口西南,故軍委四號廿三時半電令,為實現集中目的仍令一軍團向扎西前進。扎西在長寧過鎮雄道上,在大壩西南到永寧一百八十里并靠東南五省邊境百萬分之一圖上,地位不確,并且軍委對大壩、黃泥咀及扎西地位未加研究。
(丙)現為便于部隊運動,特改在長寧、扎西大道以西地域集中,望即將你們決定的前進路線及地點電告。
朱
五日廿二時[]
該電說明為:改在長寧、扎西大道以西地域集中,是為“便于機動”、“便于部隊運動”。
⑸當日白天,中共中央政治局(書記處)向中央蘇區領導人發出指示電:
(萬萬火急)項轉中央分局:
政治局及軍委討論了中區的問題,認為:
(甲)分局應在中央蘇區及其鄰近蘇區堅持游擊戰爭,目前的困難是能夠克服的,斗爭的前途是有利的。對這一基本原則不許可任何動搖。
(乙)要立即改變你們的組織方式與斗爭方式,使與游擊戰爭的環境相適合,而目前許多龐大的后方機關部隊組織及許多老的斗爭方式是不適合的。
(丙)成立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區分會,以項英、陳毅、賀昌及其他二人組織之,項為主席,一切重要的軍事問題可經過軍委討論,分局則討論戰略戰術的基本方針,先此電達。決議詳悄續告。
中央書記處
1935年2月5日[]
考慮到軍委縱隊到達花房子的時間(當晚23時30分),該電只能是在石廂子會議上議定的。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二月五日 晴
由石相子出發,經水田寨,團匪據炮樓二座擾亂,繞山道,至花屋子宿營,路甚難行(三里路行了約三小時),二十三時半才到。與二科合住房子。[]
這個日記說明:當日,軍委縱隊23時30分才到花房子,即或要連夜開會,議定的內容也只能是次日白天電文和文獻中才能得以表達。
2月6日
1.軍委的部署和調整
⑴當日凌晨1時,朱德向紅一、三軍團首長發出指示電,再次說明中央正考慮“軍委正在考慮渡(金沙)江可能問題,如不可能,我野戰軍應即決心留川、滇邊境進行戰斗與創造新蘇區”:
林、彭、楊:
㈠根據目前敵情及渡金沙江、大渡河的困難,軍委正在考慮渡江可能問題,如不可能,我野戰軍應即決心留川、滇邊境進行戰斗與創造新蘇區。
㈡因此我一、三軍團今六號前進地點應向扎西靠近,最適當位置應在長寧通扎西道口及扎西西北(即長寧西南),以便迅速集中,便于機動。
㈢望將你們意見及今日預定到達地點與距扎西和長寧里程,迅速電告軍委。
朱德
六日一時[]
該電還強調:“我一、三軍團今六號前進地點應向扎西靠近”。
凌晨時分,朱總司令再電紅一、三、九軍團首長:
林、彭、楊、羅、蔡:
㈠我野戰軍決在川滇邊之樂[洛]表、長官司、扎西、大河灘地域集中,并限于七日集中完畢。
㈡望一、三、九軍團各以今日各師及軍團部到達地點、人家、給養情形及其距北面的里程,火速電告軍委以確定明七號各軍團集中地點。
(致一、三、九軍團)
朱
六日[]
上午9時,朱德再電林彪:“我一師己到離扎西四十里之雙合場,我一軍團部及二師,如亦到扎西附近,應即在該地域選擇適當地點集中,如條件不合,可開至扎西集中。據悉,我第三團五日被敵切斷于大壩、毛壩之間。古宋之來敵今拂曉襲我在吳村(即五撐)宿營之一軍團直屬隊,現該敵已占吳村,二師及軍直屬隊已安全到達建武營宿營”[]
再申向扎西集中的既定方針!——這可能是花房子會議連夜開會議定的唯一事項。
“走”還是“站”?仍未議決。
⑵當日22時,朱德總司令致電林彪:
林:
(甲)野戰軍司令部今晚宿營石坎子附近,明七日進至扎西。
(乙)一軍團電臺整夜未出,一師與你們亦失聯絡,我們已直接令一師今日在雙河場待命不動。
(丙)一軍團如今六日已到達扎西附近,明七日應即與一師靠近集中。如今日宿營地點不便集中時,明七日則改開扎西集中。
(丁)如何處置望速電復。
朱
六日廿二時[]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二月六日 晴
由花屋子出發,至石坎子。該處炮樓內尚有土豪及武裝。據說,愿出款子,承認條件,只要不收槍。[]
從花房子到石坎子距離很近,軍委縱隊到石坎子時間可以不晚。在軍委縱隊下午后發出的電報是既定部署的強調,是在花房子還是石坎子議定的,并不重要。可以統稱為“雞鳴三省會議”議定的。
2月7日
1.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革軍委在石坎子會議上作出了重要戰略方針轉變
⑴當日凌晨3時,彭德懷、楊尚昆提出建議:
野戰軍目前以戰爭勝利來開展局面,決在川、黔、滇邊建立根據地。[]
該建議由頭肯定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革軍委議而尚未決的問題——放棄北渡西渡計劃,就地站下來(就地是指川滇黔邊,不是指某一個點)。
一個小時后,朱德總司令致電各部首長,部署當日行動:
林、彭、楊、羅、蔡、李、賴:
(甲)川敵教導師約兩團昨在天堂壩被我五師擊潰向兩河口退去,我一軍團之第三團五號在毛壩被敵截斷,軍團部在大壩被敵襲擊,昨到建武營敵,昨晨占大壩,據此判斷川敵正向我分路竄追。
(乙)我野戰軍應迅速脫離追敵立即集中以便作戰,在不利條件下,應更向滇境前進。
(丙)我野戰軍今日集中地區確定如下:
㈠一軍團分由雙何場、建武營開扎西集中,打開扎西土碉,向長寧及鎮雄兩方向警戒。
㈡三軍團如離雙河場近,即經分水嶺集中雙河場,如接近長官司,則到長官司向長寧及鎮雄兩方向警戒。
㈢九軍團仍留分水嶺扼守隘路,對兩河口、大壩兩方向游擊警戒并掩護一、三軍團集中。
㈣五軍團留水田寨。
㈤軍委在大河灘。
(致一、三、九軍團及一師)
朱
四時[]
該電主要內容為:一、中央紅軍不再考慮渡江(長江、金沙江)方案,準備就地作戰,不利時“更應向滇境前進”。二、軍委縱隊改變當日到扎西的意圖,改以大河灘當天宿營地。
這是戰略方針和作戰方針的改變,毫無疑問是經石坎子會議議定的!
——“走”還是“站”的抉擇,在這次會議上得以決定!
⑵當日18時,劉伯承總參謀長開始部署從威信到鎮雄的路線、敵情的偵查事宜:
各參謀長:
望速偵察由你們現到地到云南鎮雄的道路網、里程、人家、碉樓、地主武裝及滇軍布防情形,限于明八日十八時以前首先將其道路網電告。
野戰軍司令部伯承
七日十八時[]
⑶當日19時,朱德總司令兩電各部首長,正式傳達了石坎子會議決定和次日行部署:
①傳達電——
林、彭、場、董、李、羅、蔡:
甲、根據目前情況,我野戰軍原定渡河計劃已不可能實現。現黨中央及軍委決定,我野戰軍應以川、滇、黔邊境為發展地區,以戰斗的勝利來開展局面,并爭取由黔西向東的有利發展。
乙、依此方針,我野戰軍目前作戰任務是:
⒈迅速并立即脫離四川追敵,向滇境鎮雄集中。
⒉進行與滇敵作戰的一切準備,并爭取在該集中地域的休息和縮編。
⒊對沿途地主碉堡,在不防[妨]礙我軍行動條件下暫讓其存在,如向我開槍阻我前進,應消毀或監視之。
丙、我野戰軍明八號行動,另電告。[]
②次日行動部署電——
林、彭、楊、董、李、羅、蔡:
我野戰軍明八號行動:
㈠一軍團缺一師主力應由洛表,一師主力應由長官司以東分向通鎮雄大道約五六十里處宿營,并迅將一軍團全部集中前進。
㈡三軍團缺四師應由長官司,四師由馬家壩均開至扎西地域并消滅該地約兩連的滇軍。
㈢九軍團應由分水嶺開至大河灘,并準備九號由大河灘直向鎮雄前進。
㈣五軍團即由水田寨直向鎮雄前進并開至依藺[以勤]地域宿營。
㈤軍委縱隊經大河灘進至院子地域。
各軍團在前進中均應加強后衛掩護,嚴密偵察當前滇敵情況,多捉敵探俘虜及士兵,以便弄明鎮雄、威信、畢節敵情,并加強對各該方警戒。
(致一、三、五、九軍團)
朱
十九時[]
軍委縱隊之所以改變原定經大河灘去扎西的部署,改為“經大河灘進至院子地域”,是因為準備經此入滇作戰——這是戰略方針和作戰方針(對象)所決定的。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二月七日 陰
駐石坎子街上,司令部駐莊子內,相距約五里路。是日下午,參加無線電營排長以上干部會。[]
莊子上會議很重要,中央政治局和軍委首長在此決定了“走”還是“站”的問題。
2月8日
1.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革軍委在院子街通過了遵義會議決議,并開始實施入滇境鎮雄作戰的行動。
⑴當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院子街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遵義會議決議)(略)。這是中共中央在川滇黔邊機動轉移中完成的遵義會議未盡事宜中的最后一件大事!
⑵當日凌晨1時,朱德總司令電示林彪,督令紅一軍團按照日前19時部署向鎮雄前進。林彪當日也不斷地對一軍團部署作出調整,直至當日23時仍在繼續中。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二月八日 陰
由石坎子出發,經大河灘遇通信教導隊,取裝發報機的材料,至院子街上宿營(行程約三十里)。石痕調二科。[]
院子街會議不應被忽視或無視,這個會議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通過了張聞天同志起草的遵義會議決議。這個明確的標志意味著從石廂子開始在機動途中不斷召開的雞鳴三省系列會議在此結束。
2月9日
1.軍委縱隊當日進抵扎西,就作戰對象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
⑴在離開院子街之前的9日凌晨3時前,朱德急電紅五軍團首長:
董李:
(甲)據諜報大灣子[距軍委駐地(院子)約四十里]到滇軍安旅之一團。其另兩團尚在其后,莫鄉、胡延嶺之敵恐系該旅之一部。
(乙)我野戰軍今日決集結扎西、石坎子之線,準備作戰。
已令:
⒈一、三軍團進駐扎西及其附近。
⒉九軍團以兩團駐大河灘,另一團開駐院子,向大灣子方向游擊偵察,遲滯敵進。
⒊軍委縱隊開扎西附近。
〔丙)我五軍團應渡回赤水河,經水田寨開到石坎子附近,如時間許可應開至大河灘附近,在行動中應加任后衛警戒,并引敵向我尾追,以便實行反突擊,捕捉敵俘虜,務必弄明敵人番號及其兵力電告軍委。
(致五軍團)
朱
1935年2月9日[]
凌晨3時,電示紅一、三軍團首長:
林、彭、楊:
A、滇敵安旅由畢節昨八號有一團抵大灣子,其主力在后跟進。我五軍團昨抵坡頭附近與滇敵安一連遭遇,似系安旅偵察部隊。
B、我野戰軍決于今九日集結于扎西、大河灘之線及其附近準備作戰,已令五軍團開石坎子、大河灘之線待機轉移。九軍團主力留大河灘,以一個團進至院子向大灣子偵察警戒遲敵前進,軍委縱隊則移至扎西附近。
C、我一軍團全部今九日應集結扎西西北約二、三十里處待命。
D、我三軍團缺第四師應于今九日上午開抵扎西附近,第四師仍留扎西擔任消滅扎西守碉團匪,并采取各種有效方法駐入扎西及其附近各守碉,以便我軍戰斗。
朱德
九日三時[]
⑵軍委縱隊到達扎西后的24時,朱德再電林彪“不應再向鎮雄前進”:
我野戰軍明十日仍集結全力準備戰斗。并擬引誘大灣子之敵接近扎西附近伏擊而殲滅之。
……
一軍團應在三角塘、斑鴻溝地域休息,對大灣子進行偵察,而不應再向鎮雄前進。[]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二月九日 陰
由院子回轉,仍經大河灘至扎西街上宿營。在大河灘遇四分隊,由一分隊抽一電瓶補充四分隊(院子到大河灘約十五里,大河灘至扎西約三十里)。[]
因遵義會議的未盡事宜在院子街已經全部完成,軍委縱隊在進入扎西后所召開的會議,應屬另一個范疇——扎西會議。
2月10日
1.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革軍委首長在扎西召開會議,決定了二渡赤水的作戰方針——這是扎西會議的重大成果。當日,還召開了軍委縱隊干部會議,傳達了遵義會議精神,也開始進行了部隊的縮編。
⑴當日凌晨2時,中革軍委發布全軍縮編命令(略)
⑵當日上午11時,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向軍委建議:
朱主席:
滇敵知我軍入滇境后,其進至大灣子之敵有退守畢節、鎮雄可能,或在原地阻我入滇,我軍企圖在扎西附近伏擊敵(軍),極少達到目的之可能,(而)且川敵將趕上。目前我軍應以主力向大灣子(之)敵實行分進合擊,而以我一、二兩團由現地雨沙(灑)河前進,先敵占領鎮雄城.如何?盼復。
林[]
⑶當日13時30分,軍委決定放棄與大灣子之敵作戰,但仍然準備入滇作戰:
A.大灣子之敵昨未續進,(我軍)在扎西附近之伏擊已無可能,現軍委正決定轉移地區,命令今晚可達。
B.望即調查,由一軍團駐地通扎西及通鎮雄各大小道路、里程、人家,今晚電告。[]
從此電內容可悉,軍委這個時候的意圖,還是入滇作戰,貫徹經滇境“鎮雄向黔西向東的有利發展”。
⑷當日19時30分迄至24時,軍委連續發布指示、命令,決定放棄“經鎮雄爭取從黔西向東的有利發展”的方針,改取“回師東進、再渡赤水、重占遵義”方針。這意味著在扎西會議上,由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這個建議已獲得通過,并開始付諸實施。
軍委19時30分電內容:
林彭楊董李羅蔡:
(甲)目前川敵以其主力由長寧、珙縣向西南攻擊并固守金沙江兩岸,另以其三個旅在大壩至兩河口之線向滇邊布防并以一部入滇追擊,滇敵三個旅將集中在大灣子至鎮雄之線向我進逼,薛岳兵團主力及黔軍仍在赤冰河以東地域。
(乙)軍委認為.我野戰軍目前在扎西地域伏擊安旅一部是不可能亦不適宜,而應迅速脫離川敵與滇敵之側擊,決于明十一日起轉移到雪山關及其以西地域,爭取渡河先機,并準備與薛岳兵團及黔敵為主要作戰目標,在轉移中應力求避免川滇敵之側擊,但在逼緊與阻我前進的條件下應擊退之。
(丙)依此目的我野戰軍前進的區分如下,
⒈我三軍團及一軍團一部為左翼隊,經扎西、雙河場向摩泥前進。
⒉軍委縱隊及一軍團主力為中央縱隊,經大河灘,石坎子向石廂子及其以東地域前進。
⒊五、九軍團為右翼隊,擔任佯攻和迷惑滇敵,以掩護我野戰軍主力向東南轉移,然后向水田寨、水潦前進。
(丁)望各軍團首長依此決心進行一切準備,明日行動命令另下。
朱
1935年2月10日19時半[]
半小時后,軍委電令將原擬地對大灣子之敵打擊計劃,變作“佯動”:
五軍團主力、九軍團以一個團,于十一日向大灣子之敵佯攻,偽裝我軍主力進取鎮雄。[]
21時、22時、23時、24時,軍委分別對各部下達了東進命令(略)。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二月十日 陰
駐扎西(即威信縣)。上午九時開營、科長以上干部會議,洛甫報告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和目前任務(即一月十七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議)。夜間大雪。
洛甫報告:
五次“圍剿“尚未粉碎。現在我們要來打勝仗,消滅川滇黔早閥。在中區未粉碎敵人“圍剿”原因:不是黨的總路線不正確(紅軍擴大十萬以上,物質及經濟方面都得到偉大成績,未發生困難),而是黨在軍事方面所犯的錯誤,在軍事領導、作戰指揮方面使我們不能粉碎五次“圍剿”(我們一切為了前線的口號是實現了,如動員六十萬擔谷子,最后一個月出七十萬發子彈等)。我們的錯誤是單純的防御路線,蔣的戰略是持久戰堡壘主義。我們應該是攻勢防御(決戰防御),集中優勢兵力擊破敵人弱兵(一路或一部分),發揚運動戰的特長,但我們做的是單純防御、分兵御敵、陣地戰,以致在中區不能粉碎“圍剿”。我們黨的路線是進攻的,戰略上做的是防御,單純防御是不能持久的,我們應該攻勢防御(亦稱決戰防御),進為反攻而進攻。國際在二月間曾經指示,不應該抵御全線敵人,不應該分散兵力。
我們有方法粉碎堡壘主義:加強白軍士兵工作,發展游擊戰爭,極量發揚運動戰。過去對持久戰的了解,有個別軍事領導同志是不正確的。我們的持久戰是發展革命過程整個的,不應該是拚消耗、拚子彈、拚人。在每次戰斗,應該耍迅速,在十九路軍事變,蔣介石集中力量進攻十九路軍時,我們應該集中力量打蔣的后路,不應該將軍隊調到西線來打堡壘。此次退出中央蘇區,還遲了。七、八、九三月,消耗了我們力量不小。在廣昌戰役后,即應該退出中央蘇區,保存有生力量。沒有很早提出保持有生力量的口號。我們首先準備到二、六軍團,是搬家式的,后方機關龐大,需要加掩護,我們轉移地區是為了打仗,不是避難搬家。把行李放下后才打仗是不對的,以致紅軍沒有決心去打勝仗,二、六軍團也去不成。[]
扎西會議決定“回師東進,再渡赤水,重占遵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抉擇!是四渡赤水這個戰略大機動我軍從被動轉入主動的標志性事件!我中央紅軍通過這次主動回師,使圍堵的各路敵軍措手不及,疲于奔命,我軍則順利二渡赤水,取得了桐遵大捷,初步改變了長征以來一直被動挨打的狀態。從此開始,走出被動,走向主動!
希望川滇黔省有關同志,一定要正確認識扎西會議的歷史作用和意義。
2月11日
1.中共中央政治局和軍委首長在決定回師東進后,在出滇境去川境之前,再次回到石坎子。有可能再次召信過政治局會議及軍委會議。
⑴當日凌晨1時,在離開扎西前,中革軍委電示紅五、九軍團(回師東進右縱隊)繼續對大灣子之敵實施佯動:
五、九軍團今執行昨十號二十二時電令,應趕快行動,特別(是)九軍團應于八時以前確實占領院子(場)有利陣地,并向大灣子之敵佯攻,如該敵向我猛攻時,則行運動防御進到大河灘東南口子為止。[]
⑵當日上午5時,離開扎西前往川境時中革軍委再次發出指示:
川黔邊為我們要赤化的地方,一切道路不可破壞,以便往復運動作戰。[]
⑶當日20時,軍委決定再次對東渡赤水的進軍路線作出了調整:
林、聶、彭、楊、董、李、羅、蔡
㈠綜合目前敵情:
⒈川敵追擊部隊大部集中高、珙、長寧之線及其以南地域。其達、袁兩旅十號抵高縣,劉旅由洪縣向筠連,范、章兩旅在珙縣,章旅將向安邊前進,潘旅主力在長寧,一部在興文,郭旅十號在羅表,廖旅缺一團在羅海,郭、廖均擬向王場前進,穆旅向屏山前進,蔣旅布防灘頭、安邊之線,另二、三兩旅前在永寧,目前行動不明。
⒉滇敵安旅今十一號仍在大灣子并筑工事,魯旅主力今日可到大灣子,龔旅昨到畢節,有續向大灣子前進的可能。
⒊黔敵何、柏、侯三師似仍在赤水右岸,駐地不明。
⒋薛敵之“追剿”隊約兩個團,由二部向敘永前進。周敵率兩個師十二號集中黔西,有經畢節向敘永前進模樣。吳敵兩個師似仍在黔西、大定。其余不明。據此判斷;四川追敵幾全部西向,滇敵則堵我入滇,黔敵尚未參加“追剿”,而薛敵追我行動亦不迅速。
㈡我野戰軍為準備與黔敵王家烈及周渾元部隊作戰,并爭取向赤水河東發展,決改向古藺及其以南地域前進,并爭取渡河先機,在前進中應準備與薛敵“追剿”支隊遭遇,并相機占領古藺城。
㈢依此目的:
⒈我三軍團應立即偵察由分水嶺直經站底向古藺前進之道路、里程、人家及永寧方向敵情。
⒉一軍團應準備于明十二日前進至分水嶺及其以東地域后,偵察向營盤山、回龍場的前進道路。
⒊五、九軍團應準備經石廂子、摩泥向養馬嘶的前進道路。
⒋軍委縱隊擬在一軍團及五、九軍團之間前進。
㈣明日行動另電告。
(致一、三、五、九軍團)
朱
二十時[]
這是個重要調整,應該經過了中央政治局通過。
⑷當日22時,中革軍委再次電令各部:
林、聶、彭、楊、董、李、羅、蔡:
(甲)今十一日羅、蔡報告大灣子的滇敵約三千人昨十日似已開往鎮雄,董、李刻無報告來。
(乙)基于今十一日二十時電告作戰的方針,各兵團十二日行動如次:
A、第五軍團應進到水田寨、小河口地帶向大灣子、鎮雄及畢節三方向加強警戒,但在黃茅槽向大灣子方向的警戒的部隊須交九軍團接替后跟進,其主力則于明日十時在黃茅槽開始出動。
B、第九軍團主力應于明日十時進到石坎子及其東端向黃茅槽通大灣子道上派出游擊偵察加強警戒,另以一個營留在大河灘向院子及兩河隘[合巖]方向警戒并封鎖消息。
C、第三軍團應由現地向站底路上進到六、七十里的地域向永寧及兩河口兩方向加強警戒。
D、第一軍團應進到雙河場、分水嶺及其以東地域,行進和宿營時應加強后衛及左側的警戒并嚴密封鎖消息。
E、軍委縱隊由石坎子經大河口、趙家壩、宗鴻大屋子、樹梓嶺繞過水田寨,進到陳家寨、龍崗[隴扛]地帶,其后尾須于明日十時,完全離開石坎子。
(丙)各兵團執行情形望告。
(致一、三、五、九軍團)
朱德
廿二時[]
當日在石坎子決定的部署調整,有可能需要上政治局會議通過。這些調整屬于路線調整而不是方向調整,也有可能由軍委首長自主決定。
當日,中共中央向紅二、六軍團領導人發出《為粉碎湘鄂敵人圍剿給二、六軍團的指示》,這也應該是扎西會議上議定的。
2.親歷者日記:軍委三局(通訊局)政治委員伍云甫同志當日日記載為:
二月十一日 晴
由扎西經大河灘至石坎子宿營。是日通校材料合并于三科。[]
如果中共中央政治局或軍委的確再次在石坎子開會,也只能屬于扎西會議的范疇。
再次希望滇省有關同志,一定要正確認識扎西會議的歷史作用和意義。
2月12日
當日,軍委縱隊全部進入川境,中央紅軍繼續實施二渡赤水的戰略機動。
圖:“雞鳴三省會議”系列(石廂子——院子街)和扎西會議會址
歸納和梳理: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在川滇黔邊機動途召開的重要會議
一、依據上述史實,中央紅軍在此機動期間,軍委縱隊第一梯隊(野戰司令部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沒有進入過黔境,在黔境內召開會議的可能性幾近于無。
二、根據猴場會議決定,軍事戰略方針和作戰方針,都要經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和批準。所以,此間召開會議中,但凡涉及戰略方針、作戰方針的調整或轉變的事宜,均應在政治局會議上通過。
三、根據上述史證史據,此間涉及這類重大事宜的會議中,符合或接近上述要求的會址有:川境的石廂子會議,滇境的花房子、石坎子、大河灘(似為莊子上)、院子街、札西、石坎子。
四、“雞鳴三省會議”,應為遵義會議的延續,旨在解決遵義會議已決、待決等未盡事宜。那么其開始的標志,應為川境的石廂子(停止遵義會議決定的“北渡長江”方針),結束的標志,應為滇境的院子街(通過遵義會議決議),持續6天。
五、扎西會議應列為滇省專屬地域的會議,應包括扎西和有可能在石坎子召開的第二次石坎子會議。這個會議的重要性在前述史實中均已說明。
六、“雞鳴三省”應視作一個地域(川滇黔邊赤水河流域附近),而不應局限于一個點!!!地理上最接近這個點的黔省,恰恰是最沒有可能開會的所在。
七、“雞鳴三省”決定的領導班子工作交接,是遵義會議“未盡事宜”之一,遠不是全部。而且,這個工作交接,從共產黨人的組織原則和黨性來說,是順理成章而無須過度渲染的問題。而會議上解決的戰略方針問題,向中央蘇區和二、六軍團發出指示的問題、派人回白區恢復工作和與共產國際聯系的問題(已經很難確認是在上述會址中的哪一處決定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八、“雞鳴三省會議會址”是個歷史遺留問題,在相當程度上已經產生了影響。我們現在辨析史實后確認“雞鳴三省會議會址”的地位,不宜采取斷然的“取而代之”即“獨享”辦法,而宜在不違背史學原則而又照顧歷史緣由的“納新不棄舊”的“共享”的辦法。即:把“雞鳴三省會議”視作一次在機動中不斷召開的系列會議,川、滇兩省相關的會址,共享“雞鳴三省會議會址之一”冠名。陳述上,宜采用“雞鳴三省會議石廂子會址”、“雞鳴三省會議花房子會址”……“雞鳴三省會議院子街會址”等。
附:潘漢年給共產國際駐華代表們的信
(1935年6月20日于上海)
諸位代表:
去年10月[中共]上海[中央]局大暴露之后,[中共]中央與上海之間的無線電聯系就中斷了。在長時間的西征期間,我們曾打算通過[中國]紅2、6軍團恢復聯系,但也未成功。至于莫斯科與[中共]中央之間的無線電聯系,我們只能收到消息,而莫斯科聽不到我們的聲音,因為我們的發報機功率太小。所以我們向西部進發時,沒有隨身攜帶這套設備。因此,共產國際與我們之間的無線電聯系也就中斷了。[中共]中央認為,共產國際與國統區黨以及與[中共]中央之間這樣長時間地失去聯系會給工作帶來重大損失。如果有可能恢復這種聯系的話,那就應該立即這樣做。為此目的,我們受派遣來執行以下任務:
⒈我隨身攜帶了進行無線電聯系所必需的呼叫信號、波長和時段,應該直接同共產國際代表取得聯系,以設法恢復無線電聯系。[中共]中央制定的措施是:
⑴請你們為我們安排同[中共]上海[中央]局的無線電聯系。
⑵設立直接聯系的單獨電臺。他們不想讓我直接同中共上海中央局建立聯系,因為我們認為,既然中共上海中央局遭破壞,其內部必有暗藏的叛徒。如果我們先找到[共產國際]代表,那么地下工作將會更有保證。但這次我先找到了新的上海局,還沒有同你們見面。
⒉在同你們見面后,我應在適當地區[不一定在上海]建立穩定的聯絡點,同時建立同四川南部的信使聯系。[中共]中央看到中共上海中央局不斷遭到破壞和國統區群眾斗爭領導薄弱,決定加強領導。同時[中共]中央新的負責同志——波克利洛夫(他的中文名字叫張聞天)和陳云認為,鑒于紅軍進行長期行軍和長期內戰,同軍隊一起轉移的[中共]中央無力領導全國的工作,應該改變自己的領導方法。因此,他們要求我們同你們會面并討論這個問題。如果你們同意,我將在某些合適的地區設立代理人機構以做好準備工作,同時建立電臺和同川南的信使聯系。在我離開[中共]中央前往上海之前,曾專門派出一名同志去建立聯系,由于該同志到上海后先同中共上海中央局會了面,我也就同該局聯系上了。
我從[中共]中央出發前,黨已決定在云貴川邊區建立根據地。我出發后,看來,因為局勢發生變化他們放棄了原來的計劃。他們渡過金沙江同紅四[方面]軍會合了。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再次討論是否應該改變領導方法的問題。此外,還有幾個問題需要同你們討論:
⒈關于目前統一戰線方面的實際工作和黨與蘇維埃策略的運用方式問題,我有不少從實踐中得出的看法。在福建事變期間,有一段時間我作為蘇維埃代表呆在福州,并同反對蔣介石的軍閥集團有過接觸。因此,我有機會聽到各種意見,迄今[中共]中央還沒有進行研究和討論。現在中國的情況已經發生變化,應該探討一下反帝統一戰線策略的運用問題。
⒉陳銘樞(福建事變的領導人之一)表示愿意前往莫斯科。但他要求,全國反帝運動直接在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領導下進行。他對一些問題提出了質疑。在我們作出答復后,他就能去莫斯科。這是我想同你們趕緊討論的一點。
⒊至于目前華北的局勢,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搞陰謀,要采取進一步步驟唆使南北方軍閥反對蔣介石。需要討論黨和蘇維埃在抗日反蔣統一戰線方面的策略。
⒋至于建立偵察網的問題,紅軍現在在獲取敵人情報方面遇到了比第一、二、三、四次“圍剿”時更大的困難。由于我們沒有掌握敵人的情報,因而未能確保西征時取得大的勝利。
我們應當克服這些困難。因此,我們必須在國統區的廣大群眾中建立偵察網。我在上海時,曾負責特科工作,我去蘇區后,獲取軍政情報,特別是紅軍所需要的材料的工作沒有取得進展。有必要討論一下某些新的[工作]方法問題。
我認為,[中共]中央和革命軍事委員會在七八個月時間持續進行運動戰的過程中,失去了來自共產國際方面的直接領導,這一事實是個嚴重的現象。現在我們急需共產國際在紅軍行動方向問題上,以及蘇維埃和紅軍在國統區開展反帝斗爭條件下對蔣介石的斗爭策略問題上的指示和幫助。
盡管我帶來了無線電呼號并把它們交給了中共上海中央局,我們還是沒有收到對我們呼叫的回應。因此,我懇請同你們會面,進行面談,以便你們能夠幫助我完成哪怕是一部分的工作任務。
小K。
全宗514,目錄1,卷宗1030,第48~49頁。
英文打字稿,副本。[]
相關軍事術語
【軍事戰略方針】military strategic concept 一定時期內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綱領和原則。是軍事戰略的核心內容與集中體現。分為統管全局與全過程軍事行動的總方針和指導不同階段與范圍軍事行動的具體方針。[]
【作戰方針】operational guidelines 指導作戰行動全局的綱領和原則。通常根據上級意圖、作戰任務和作戰雙方實際情況等確定。是一定作戰思想的體現。[]
【作戰對象】operational object 武裝力量與之作戰或準備與之作戰的敵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