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征途中,毛澤東留下了不少家書家信。他的家書一般都很簡短,這些書信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筆端帶有強烈的感情,文字優美精煉,充分展示了毛澤東豐富的內心世界,體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秉承的優秀家風,是毛澤東留給世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文選取了他寫給表兄和兒子的兩封家書,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偉人風范。
毛澤東寫給文運昌的信
運昌吾兄:
莫立本到,接獲手書,本日又接十一月十六日詳示,快慰莫名。八舅父母仙逝,至深痛惜。諸表兄嫂幸都健在,又是快事。家境艱難,此非一家一人情況,全國大多數人皆然,惟(唯)有合群奮斗,驅除日本帝國主義,才有生路。吾兄想來工作甚好,惟(唯)我們這里僅有衣穿飯吃,上自總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因為我們的黨專為國家民族勞苦民眾做事,犧牲個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無薪水。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謀一大小差事俾資接濟,故不宜來此。道路甚遠,我亦不能寄旅費。在湘開辦軍校,計劃甚善,亦暫難實行,私心雖想助兄,事實難于做到。前由公家寄了二十元旅費給周潤芳,因她系澤覃死難烈士(澤覃前年被殺于江西)之妻,故公家出此,亦非我私人的原故,敬祈諒之。我為全社會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愛的外家及我家鄉一切窮苦人包括在內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諸兄弟子侄,及一切窮苦同鄉,但我只能用這種方法幫助你們,大概你們也是已經了解了的。
雖然如此,但我想和兄及諸表兄弟子侄們常通書信,我得你們片紙只字都是歡喜的。
不知你知道韶山情形否?有便請通知我鄉下親友,如他們愿意和我通信,我是很歡喜的。但請轉知他們不要來此謀事,因為此處并無薪水。
劉霖生先生還健在嗎?請搭信慰問他老先生。
日本帝國主義正在大舉進攻,我們的工作是很緊張的,但我們都很快樂健康,我的身體比前兩年更好了些,請告慰唐家圫諸位兄嫂侄子兒女們。并告他們八路軍的勝利就是他們大家的勝利,用以安慰大家的困苦與艱難。
謹祝兄及表嫂的健康!
毛澤東
十一月二十七日
1937年8月22日,隨著全民族抗戰的開始,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共產黨取得了合法地位,被解除封鎖的延安可以與外界通信了。
自1927年離開家鄉后,毛澤東轉戰南北、居無定所,關山阻隔,和家鄉失去聯系,到1937年秋已有10年之久。正在陜北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毛澤東十分惦念遠在千里之外的家鄉父老及親朋。正在這時,他收到了長沙學生莫立本帶到延安的一封由表兄文運昌寫來的家信,一個月后又收到另一封文運昌的來信。文運昌在第一封信中,傾訴了兄弟別離之情,并向毛澤東敘述了家中的情況。在第二封信中,他談到自己在家鄉教書、收入微薄、家境艱難、想來延安謀生并希望得到毛澤東資助等情況。
毛澤東接信后,興奮不已,“快慰莫名”,當即寫下了這封5頁紙的極富情理的長信。此后,毛澤東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又先后多次寫信給曾經幫助過他的表兄文運昌和表弟文南松等人。這些書信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的喜怒哀樂,同時也寄托了自己的綿綿鄉愁。
毛澤東寫給文運昌的信
這是毛澤東與家鄉親友中斷10年聯系后寫給外家的第一封信,也是毛澤東寫給家鄉親友最長的信之一。在信中,毛澤東以極其樸素親切的詞句,生動感人地向親人們講述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宗旨,向文運昌展現了一支嶄新的無產階級革命隊伍形象:“惟(唯)我們這里僅有衣穿飯吃,上自總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因為我們的黨專為國家民族勞苦民眾做事,犧牲個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無薪水。”以此勸告文運昌和親友不要為謀薪水而來投奔他做事。對于文運昌開辦軍校的計劃,毛澤東也明確表示不能資助。他還向文運昌解釋了寄給周潤芳(周文楠)的20元旅費是公家給予死難烈士家屬的資助,并非他個人的資助。毛澤東在信中動情地寫道:“我為全社會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愛的外家及我家鄉一切窮苦人包括在內的……但我只能用這種方法幫助你們,大概你們也是已經了解了的。”毛澤東還滿懷激情和信心地告訴文運昌:“惟(唯)有合群奮斗,驅除日本帝國主義,才有生路。”并請文運昌轉告親友們:“八路軍的勝利就是他們大家的勝利,用以安慰大家的困苦與艱難。”
毛澤東是一位受恩必報的人。信中說到的劉霖生,是毛澤東大姨媽鐘文氏的繼子、毛澤東的姨表兄,擅長詩文、聯句,為人剛正不阿,在鄉民中頗有聲望。1920年1月,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去世時,毛澤東的大弟毛澤民到數公里外的大坪鄉請來劉霖生主持喪事。劉霖生把喪事辦得井井有條,十分得體,深為毛氏家族稱道。1937年4月,文運昌的母親即毛澤東的八舅母文趙氏去世,因毛澤東和毛澤民兄弟均在外從事革命活動,毛澤民的妻子王淑蘭便委托劉霖生代寫了挽聯。遠在陜北的毛澤東對年長自己28歲、當時已是72歲高齡的劉霖生十分惦念,故有此一問,并搭信問候。
毛澤東與文家親屬合影。左三為文運昌
這封信近500字,在毛澤東家書中可謂長者。就其內容來講,均系家國大事、革命至理,內涵豐富、意義深刻;就其情感來講,激越澎湃、誠摯深厚,博大恢弘、噴薄而出,又可謂情理交融、動人心魄。信中“快慰莫名”“十分敬愛”“十分眷念”“片紙只字都是歡喜”等語,不厭其煩,反復表達,流露出毛澤東對故鄉和親人的無限摯愛和眷念之情,真是感人至深。全篇既有回腸蕩氣的感情奔流,又有為拯救天下勞苦大眾奮斗不息的精神體現;既充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又飽含濃烈的親情;既有敢于面對暫時困難的勇氣,又有對未來勝利的預見和信心。無論從寫作藝術,還是從其表現出的精神實質上來看,都堪稱古今中外名人書信的典范。
毛澤東寫給毛岸英、毛岸青的信
岸英 岸青二兒: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長信,岸青的信,岸英寄來的照片本,單張相片,并且是幾次的信與照片,我都未復,很對你們不起,知你們懸念。
你們長進了,很歡喜的。岸英文理通順,字也寫得不壞,有進取的志氣,是很好的。惟(唯)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人家恭維你抬舉你,這有一樣好處,就是鼓勵你上進;但有一樣壞處,就是易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有不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危險。你們有你們的前程,或好或壞,決定于你們自己及你們的直接環境,我不想來干涉你們,我的意見,只當作建議,由你們自己考慮決定。總之歡喜你們,望你們更好。
岸英要我寫詩,我一點詩興也沒有,因此寫不出。關于寄書,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給你們少年集團,聽說沒有收到,真是可惜?,F再酌檢一點寄上,大批的待后。
我的身體今年差些,自己不滿意自己;讀書也少,因為頗忙。你們情形如何?甚以為念。
毛澤東
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作為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兒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從小就注定了要有顛沛流離的人生。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告別妻兒,前往組織和領導秋收起義。從此,父子天各一方,長期音訊不通。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失去了生身愛母。1931年春,毛家兄弟被送到了上海,進入地下黨領導的中國互濟會主辦的大同幼稚園。但之后不久,由于上海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受盡欺凌。直到1936年,上海地下黨才找到了靠賣報、撿破爛、幫助推人力車來維持生活的毛岸英和毛岸青,決定安排兄弟倆去蘇聯學習。1937年初,兩人來到莫斯科,隨后進入莫斯科近郊的莫尼諾第二國際兒童院學習。這時,毛澤東率領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時常眺望著西北方,心中思念著遠在莫斯科的兩個孩子。
毛澤東寫給毛岸英、毛岸青的信
1938年初,有人從蘇聯帶回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的照片。毛澤東喜出望外,一遍又一遍地看著,禁不住熱淚盈眶。不久,毛澤東給兒子寫了一封信,托去蘇聯的同志帶給他們,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祝他們身心健康、不斷進步。
1940年秋,蘇聯莫尼諾第二國際兒童院與伊萬諾沃第一國際兒童院合并。毛岸英、毛岸青同大家一起遷往距莫斯科300多公里的伊萬諾沃市。在蘇聯學習的3年多時間里,毛岸英和毛岸青進步很快。他們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還積極參加兒童院組織的文體活動。毛岸英更是顯現出很高的組織才能。他善于演講,對于時事政治和軍事方面的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人物傳記、中外歷史、戰爭戰役回憶錄等。由于表現出色,加入共青團不久的毛岸英在兒童院進行共青團支部改選時,被推選為新一屆團支部書記,以后又當選為兒童院所在區的共青團區委委員。
作為一位博學多才的政治家,毛澤東深知學習科學的重要性。為了讓包括毛岸英、毛岸青在內的革命后代學到更多的知識,毛澤東幾次托人購買書籍寄往蘇聯??上У氖牵珴蓶|托當時中共駐西安代表林伯渠購買并郵寄的那一批書在郵路上遺失了。但毛澤東并不灰心,這一次他又挑選了21種60本書送往蘇聯,其中既有哲、經、史書,又有古典文學和武俠小說。毛澤東送的這些書,充分考慮到了少年的讀書口味,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當然也包含了毛澤東的個人喜好及對子女的希望。在這些書中,中國古典文學和歷史小說占了很大比重。而《高中外國史》《高中本國史》《中國經濟地理》和《中國歷史教程》等書籍,是當時國內出版的史地教科書。《大眾哲學》是唯一的一本政治類書籍,毛澤東認為這本書寫得通俗易懂,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及。通過這份書單,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希望身在蘇聯的毛岸英等人更多地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把馬克思主義的原理、現代科技知識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將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貢獻力量。此外,毛澤東在信中語重心長地告誡處在學習階段的兒子:“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毛澤東不僅為兒子指出了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專心致志地讀書學習,而且明確地告訴兒子要以學習自然科學為主,一再叮囑他們:“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真乃金玉之言。
毛澤東與毛岸英合影
毛澤東關于自然科學的這一段話很值得我們重視,這在毛澤東的文稿中是很罕見的,給我們以極大地教育和啟迪。毛澤東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一樣十分重視,這至少說明了三點:第一,老一輩革命家在戰爭年代就預見革命勝利后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搞好新中國的建設事業。革命勝利之后,需要大量的自然科學工作者,即使是從事社會科學,也要懂得一些自然科學知識。第二,人生的任務是有階段性的。青年時代是最好的學習時期,精力旺盛、記憶力強。自然科學特別需要循序漸進、系統地學習,還需要他人的幫助和指導。第三,這封信也是毛澤東為兒子“支招”。當時,毛岸英所在的國際兒童院的女院長有著嚴重的大國沙文主義思想,把本來就課時不多的各國民族教育都擠占掉,引起了中國學生的不滿。她報復心很重,還將支持中國學生意見的教導主任調離國際兒童院。毛岸英等提出反對意見,與之發生了矛盾。毛岸英能力強,表現突出,年輕氣盛,自以為關心的是“大事”,不免流露出一些自負、自滿的情緒。處在這樣復雜的環境下,年輕人很難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所以,毛澤東一面告誡兒子要克服自滿情緒,一面為兒子“支招”,最好的辦法是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趁此機會多學一點自然科學知識,掌握好將來建設祖國的本領。
在信中,毛澤東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了人家恭維你抬舉你的好處與壞處,提醒兒子要辯證地對待別人的表揚。他既嚴格要求愛子,又非常講民主,把自己的教導稱作“建議”,不干涉兒子獨立的思考和選擇,顯示出一代偉人在教育子女問題上的博大襟懷。
毛澤東在子女身上體現的細心和柔情,并不亞于一位慈祥的母親。雖然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并未因此而疏忽當父親的責任。對孩子的學習、健康和為人處世,他一一過問,傾注了大量心血。他把戰爭年代因骨肉分離而對所有子女的虧欠,全部加倍補償到了孩子身上。真實與真情,是家書的基本特色,也是家書的感染力所在,此信堪稱家書的典范。
(選編自《黨史縱覽》2022年第二期,略有改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