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搞核潛艇那會兒,我們既當技術員,又當工人

夏玉亭 · 2024-09-12 · 來源:紅色文化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回憶核潛艇上的衣食住行

  夏玉亭

  我是66屆畢業于工程物理系的清華學子,響應國家號召,68年初來到渤海造船廠,曾參加了一代核潛艇的建造、試驗、中小修等有關反應堆方面的工作。在廠40余年,一直在生產一線忙活,走遍了艇上各個角落。下面根據我的認知,給希望了解核潛艇生活方面事情的朋友們做一點科普簡介。我也表達一下我對無私奉獻的艇員們的敬佩之情,他們能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之中長期生活、工作,為國無私奉獻,也能喚起曾經在核潛艇上服役老兵們的記憶。

  一、核潛艇上的“住”

  核潛艇與常規潛艇在住的方面沒有太大的區別,相同的方面是都比較狹小、擁擠,但核潛艇比常規潛艇稍好一些。不同的方面是,核潛艇上艇員更多,相對應的艇員住艙也多。潛艇上的空間特別寶貴。一艘潛艇的噸位有幾千噸,也就是說空間就有幾千立方米,但絕大多數的空間被機械和設備所占用,留給人的居住空間占比就非常小了。艇上的居住艙室大概分為幾種,艇的領導——艇長和政委各自有一個單人間,面積都很小也很狹窄,甚至都不能伸直腰桿在艙內活動,設施非常簡單也很窄,大約和火車上的硬臥鋪差不多寬,除了必備的床鋪外就基本沒有什么生活設施了。就連如此簡單的艙室在試航期間也要讓給比他們更大的領導“使用”。

  艇上部門長一級的干部只能住兩人或三人間,室內設施簡單到家了。大多數艇員的住艙都分布在能住人的艙室,如指揮艙、前輔機艙、尾艙等艙室,他們的住艙都是多人間,有6人間和12人間等不同的人數,以6人間為例,進門的通道大約有五六十厘米寬,艙室高度大約兩米多一點,分上下三層鋪,床寬度頂多60厘米,層間距離不夠一個人坐起來的身高。床一面用鉸鏈固定在艙壁上,臨近通道一面用吊索固定在頂棚上。床之間靠艙壁立有多層小柜供艇員存放個人物品。這比火車的硬臥空間小多了,人們怎樣進入床鋪上可想而知。

  

  潛艇兵的6人臥室(陳晉南選自央視新聞)。

  況且在艙內還有許多通風管道及其他一些電纜、管道、閥門等也占用了不少地方,留給艇員的活動空間是十分有限的,除了睡覺也干不了其他的事情。就是這樣的住室也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一個位置,許多時候要倒班睡覺,真是歇人不歇馬,尤其是試航期間,參試人員很多,還要給他們留出一些房間,留給艇員的住處就更有限了。

  這是艇上的一般情況,輪到我們工廠參試人員的住處就更是可以用“艱難”來形容了。一般說,一條艇剛開始試航的早期,參試人員特別多,每個航次都有幾十人,分別來自領導機關、科研院所、各個設備配套廠家等,當然都是與本航次試驗任務有關的人員,艇上給這些外來人員安排住處和吃飯都是很大的難題。在這些人員中工廠的人員是最該謙讓的,因為我們是東道主。除了工廠領導以外的一般人員都是“各自為戰”,住處自己解決,吃飯分配在有關艙室,由艇員負責打飯。

  那么我們工廠的工人怎么住呢,我們的辦法是“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法:試航期間一艙的魚雷托架上是集中住人的好地方。魚雷托架有四排,在左右各兩排托架之間搭上橫梁,橫梁間搭上鋪板(用木板釘成的床鋪板),在鋪板上鋪個床墊,就搭成了大通鋪。這樣在魚雷架上就搭成了上下三層六個大通鋪,足夠五六十人睡覺和休息,到吃飯的時候就由一艙的艇員打飯過來,給每一個人分菜、分飯,飯后由艇員洗刷餐具,當然人多也需要分批就餐。

  即使這樣安排,也還有分不到鋪位的人,那就各自為戰吧。譬如我吧,就經常不到一艙去,我的崗位在后輔機艙控制室,我就經常吃住都在那里,睡覺就在儀表屏的后邊,這里很窄,人要爬進去,能平躺下一個人,鋪個墊子就可以了,也不用蓋被子,因為這里一年四季很熱,雖然噪聲很大,但人困了怎么都能睡得著。

  在機艙臨時鋪位休息的士兵(陳晉南選自央視新聞)。

  我伴隨09一代艇近40年,出海試航次數無法統計和記載。早期和晚期出海的情況變化也很大,方法和方式也在不斷進步。早期出海試驗的方式基本上是“早出晚歸”,早晨4點起床,5點開飯,6點登艇,7點離碼頭。下午5點到7點前回港靠碼頭,所以不存在海上過夜的問題,居住問題不突出。到了中后期試驗方式、方法有了改進,艇在海上過夜,連續多天進行試驗,試驗人員隨試驗項目而輪換,采取換乘的方式換人,這就突出了人員居住問題。

  同樣,開始這種方式的初期,工廠人員也沒有集中住在一艙大通鋪上,而是各自為戰、擇地而居,譬如406艇出海試驗時期,我那時擔任交船隊計調室副主任,出海試驗時,我負責組織搭建通鋪這項工作,我們工廠人員就在彈艙的比較寬敞的空間臨時搭建通鋪。后來才逐漸有了比較固定的在一艙搭建通鋪的方式。

  各艇的會議室是個比較大的房間,試航期間若開會,則在這里舉行,而平時則是個很好的居住場所,一般安排軍代表和重要的科技人員居住,條件比較舒適。

  洗臉、漱口、洗澡是人生必需事,在居住艙室和工作崗位附近都會有一些洗手池,艇上也設有淋浴間,定時供應洗漱用水。我作為臨時人員幾十年沒有在艇上洗過澡,沒有這方面的體驗。

  全艇在生活艙室和工作艙室的底層設置了一些廁所,其中設有大、小便池,它與一般的家庭衛生間不一樣,它有一套專門的實施,收集排泄物排入專門的污水柜,我出海幾十年從來沒有用過水下的大便器,不知道怎樣操作,據說不會用會造成很大的麻煩。需要大便時就等到艇在水上航行時,到艦橋上的水面廁所去解決,這里沒有特殊要求,和陸地室外一樣隨便,只是有時需要排隊。艇在水下航行,那就只好忍耐吧。

  二、核潛艇上的“食”

  核潛艇出海試驗時,艇員有一百三四十人,各參試單位一般也有四十多人。這么多人吃飯是個大問題。所以出海前要“裝載”,老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里說的就是要根據出海的計劃時間,備足熟食品、糧食(米面)、蔬菜、水果、罐頭、飲料、飲用水等。艇上要帶幾噸甚至幾十噸食品,怎么儲存呢?在艇上有幾個冷庫,有足夠的儲藏能力,哪怕出海幾十天也不會斷炊。還可以裝載一些壓縮食品,以備應急。

  艇上有一個廚房,位置在艇的中部(一般在三艙中層)。廚房都使用電鍋、電灶,沒有天然氣或燒油的明火灶,這當然是安全的要求。廚師都是由艇員專職擔任的,當然都是經過專門培訓過的。做米飯的鍋都很大,直徑大約五六十厘米,深度也有六七十厘米,這么大的鍋做那么多的飯即不能生也不能“糊”,還真是一項技術活,而且還要一頓飯做幾鍋才能夠全體人員吃的。炒菜當然也是用大鍋,炒菜量也很大,雖然是大鍋菜但味道還是很不錯的,每頓飯都至少有兩個菜、一個湯。

  每到開飯時節,指揮艙都會發出口令,先從前后兩艙開始打飯,然后向中間過渡,艇員一般就是用“飯桶”盛飯菜和菜湯,打回來的飯菜再分發給每個人的碗里或餐盤里。當然這種開飯方式是在試航期間人員比較多的時候才采用的,正常時期艇員是輪流到飯廳開飯的。在廚房的對面有一個餐廳,面積不大可供二十多個人同時進餐,這樣就需要迅速、快捷完成吃飯任務。廚房里也有電烤箱,試航初期有時從碼頭裝載一些饅頭,在艇上用烤箱烤一下當飯吃也是不錯的飯食。

  在艇上最辛苦的應當是炊事員,他們每天要正常地開三頓飯,夜里還要為夜班值班人員準備夜宵。做飯時廚房很熱,活兒又多又重,汗流浹背是經常的事,廚房又小,活動空間有限,開飯時間又長,經常是一頓飯收拾完還來不及休息一會兒,就得準備下一頓飯,幾乎每天都是連軸轉,你說辛苦不辛苦。

  每到開飯時間,全船的隔艙門都會打開,也是全船通風換氣的時間,這時全船空氣中漂浮著飯菜的香味很是誘人咽口水(暈船時除外)。艇上做的飯菜雖然是大鍋飯菜,但是非常香,我經常出海,艇上的飯菜吃不夠,常常誘人回味,令人記憶深刻。但是艇上人多,有時飯菜不夠吃,吃個半飽,也會理解,沒有人抱怨。

  潛艇兵的6人臥室和餐廳(陳晉南選自央視新聞)。

  艇上的廚余垃圾怎么處理呢?這有一套專用設備,叫殘渣拋出裝置,廚余垃圾過濾打包,放入拋出裝置中,在指定的海域,用高壓空氣或水壓出艇外進入大海。艇上的飲用水一般儲存在專用的飲用水倉中,應急情況下也會啟用造水裝置生產純凈水,再經過礦化處理添加一些藥品,才能供人飲用。艇上的飲用水有專門的水龍頭供水,艇員可以用電水壺打水,再燒開飲用。我在艇上盡量不喝水。

  三、核潛艇上的“行”

  一艘核潛艇全長百十米,似乎沒有所謂“行”的事情,這里要說的是艇的“行”和人的“行”。要說艇的“行”,要分水上和水下兩種情況。

  先說水上,我們出海試航,經歷的最多的時間還是水面航行狀態。一條新艇完成在碼頭的系泊試驗以后,就要進行航海試驗,航海試驗最早試驗項目是水面動力系統試驗,在葫蘆島廠區附近的預試航。盡管在碼頭進行過動力系統的活車試驗,那是在船塢內或碼頭上用纜繩將艇固定在岸邊,將艇內的航行動力系統——主機(汽輪機)或輔機(推進電機)開動起來,以低速運行,進行機械磨合試驗,檢查各有關機械是否能正常運行,機械的供汽、供電設備工作是否協調,工作參數是否正常,一般說由低速到高速各自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試驗項目后,經軍方和船廠質檢部門的驗收合格才算通過驗收。

  碼頭試驗時螺旋槳的轉數不超過50轉/分鐘,而到海上也是從低速開始磨合試驗,按照試驗大綱規定的試驗程序,逐步進行。艇出海試驗事先都規定一定的海區,海區內沒有障礙物、船只,海區外安排有警戒艦船負責觀察海區內外的安全情況。艇在海區內一般是走直線航路,到海區邊緣就轉回頭返回。當然,艇走什么航向要根據海情由指揮員決定。如果海上風平浪靜,則艇上人員比較輕松,會感覺良好。如果遇到風浪,則有些麻煩。一般說初次出海試驗都會選擇好天氣,但也有遇到不測風云的時候。

  艇進行到高速航行的工況時,艇外的風景十分壯觀。人站在指揮臺上,往前看只見艇首深深埋入水中,頂起的波浪經指揮臺圍殼一分為二,沿著艇體迅速向后涌去,形成一道白浪,艇的后脊梁骨也深深埋在水中,再沿尾舵分開,形成一條逐漸張開的航跡指向天邊,久久不會彌合,人站在指揮臺頂端風從耳邊吹過,只覺得呼呼作響。如果試航是在冬天,那就要吃些苦頭了,風刮到臉上如刀割一樣,人還要迎風而立,時刻觀察前方,雖然有防護面具或眼罩,也是對人嚴重的考驗。

  水面航行試驗時,人在艙內與艙外感受大不相同。如果風平浪靜則與停靠在碼頭也沒有什么兩樣,只不過機器聲轟鳴,人微微有些晃動的感覺;如果遇到風浪,人就會有“暈”的感覺,當然這種感覺因人而異。真要遇到大風大浪,那就是考驗人的時候了。

  我曾經遇到過多次暈船。第一次是首艇渡航到大連試驗基地去的路上,走到老鐵山附近要改變航向,遇到了側面大風,艇立即“顫抖”了起來,我感覺暈得厲害,趕緊從艦橋上下來往艙內跑,當跑到我的崗位的時候已經暈得忍無可忍了,靠著儀表柜剛坐下,就迫不可待地吐了起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暈船,因此留下了深刻記憶,以后還遇到過若干次。

  遇到的最厲害的一次是某艇最后的那次檢驗性試航,也是在大連海域老鐵山附近,遇到了特大風,當時艇的橫向傾斜搖擺到47度,艇內凡是放在柜子頂上的東西,如茶杯、水壺,地板上的桶什么的統統掉在地板上滾來滾去,艇員坐在椅子上也大部分暈船嘔吐了,但也得堅持值班操作,好在機械全部投入自動控制狀態。我當時躺在控制室的地板上,一動也不能動,眼睛也不敢睜,連續一天一夜沒有動地方,不吃也不喝。終于熬過風浪,才還原了。

  前面說的是水面航行工況,試驗進行到水下試驗階段,就“舒服”多了。在艇內就跟在碼頭是一樣的,一點也感覺不到船在走,絲毫沒有“動”感,更沒有暈船的情況發生。

  下面說一下人的“行”。人在艇內總要走動,在艇上完全不像在地面上,艇內空間十分狹小,通道也很窄很矮,如果個子稍微高一些,很容易碰頭,因為艇內到處都有“障礙”,管路、閥門、電纜、燈具等等,稍不留意就碰一下,輕則起包,重則流血,不過在艇上活動習慣了,哪里有什么,該躲該讓都心中有數了,發生“事故”就很少了。

  說到艇內走路,不得不說一下核潛艇上的特殊之處,那就是反應堆艙屏蔽走廊。大家都知道核潛艇的特殊之處就是核反應堆,反應堆單獨安裝在一個密閉的艙室中,它的前后隔壁是有安全屏蔽的,對人的安全沒有任何問題。堆艙處于艇的中部,它的一側有一個走廊,雖然也有屏蔽層但比較薄弱,存在一些有害射線,所以人通過走廊時都比較快的通過,盡量減少停留時間。

  另外,核潛艇與常規潛艇一樣也是分為幾個艙室的,艙室之間有水密門,水密門通過齒條和齒輪用搖把將門鎖緊,一般情況下門都是關閉的,保證“一艙進水不沉性”。所以要求在航行狀態下,人通過艙門時自己開門、自己關門,不可忘記。一個艙室內也有一些方門,但不是嚴格水密的,例如廁所、住艙和噪聲很大的艙室(如變流機室、柴油機室)等,使用時也要按要求操作。

  下面談一下試航中我們遇到的一個“行”的問題,就是“換乘”。前面曾經說過,早期試航是早出晚歸,后期是一個航次安排多種試驗項目,參試人員采取“換乘”的辦法輪換上艇,輪換的辦法就是規定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地點,換上艇的人員從碼頭登上小艇(拖輪或其它小艇)到換乘地點靠上潛艇,拉一根繩子、搭一個跳板供人上下,換人完畢各自離開。如果換乘時風平浪靜會很順利,如果遇到風浪也會出現意外,甚至換不成。我就有一次暈船無法離開小艇,沒能成功上艇,無功而返,白折騰一次還白受了罪。

  四、核潛艇上的“衣”

  在艇上穿衣主要的就是工作服。工作服是我們工人上艇必需的裝備,冬天有棉工作服,夏天有單工作服。好像沒有什么可說的,其實說道還是有的。例如,大冬天你穿了一個大棉襖、大棉褲在艇外那是必須的,不然就難以抵御寒風刺骨;但是到了艇內,你就得脫掉,因為艇上運行起來,尤其到了動力艙室,那就冷熱不均,一般的地方溫度適宜,穿一件單工作服就可以了,但是你如果站到了風口下,則叫你冷得發抖,如果你站到了不通風的地方,你就冒汗吧。所以要在艇上工作你就得有一個強壯的身體,不怕寒暑,抗感冒的能力一定得強,不然就感冒頻發。

  即使出海試驗,各個艙室也冷熱不均。艇上最熱的地方是動力艙,那里有汽機和蒸汽管道、閥門,即使它們都包了絕緣層,但它們附近也是熱氣騰騰,比前面艙室要熱很多。溫度最低的地方是一艙,那里沒有多少熱源,一般溫度也就是在20度。所以晚上睡覺或白天休息,需要多穿一些。同一條艇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同時存在也是一種風景。

  我們除了跟艇出海,更多的登艇時間是平時干活。建造或維修期間,有大量的工作都要人們去完成。往往這個時候是最考驗人的時候,因為平日里艇處于不運行狀態,或建造期間,艇上是沒有空調設施的,艇完全處在自然狀態。夏天艇在碼頭或船塢停靠,艇的上層甲板熱得燙腳,艇內上層空間就像火爐一樣又悶又熱,叫人喘不過氣來,別說干活,就是坐在那里也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即使這樣也得工作,這時我們往往就脫下外衣光著身子干活,不然怎樣完成任務。

  到了冬天,艙室里沒有取暖設施,即使有少量加熱器也是杯水車薪,也只能保持零上幾度,在這樣冷的時候,我們也得照樣干活,伸出手來凍得發麻、發木,咬牙也得堅持干完活才能下艇。干了幾十年潛艇工作,對核潛艇的艱苦環境深有體會,若沒有一點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是難以堅持數十年的。在千行百業中,造船是很苦的,而造潛艇又是最苦的。

  五、核潛艇上的“氣”

  說過了衣食住行,就再說說潛艇上的一個特殊問題——有關空氣的事兒。潛艇與一般艦船或陸地一個很大的不同是空氣,潛艇是個密封空間,艇在水下航行時是完全與世隔絕的,那么人時刻必須的空氣是如何保證的呢?這就要說到空調系統。空調系統是潛艇中最重要的系統之一,它的重要性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這里說的空調又與家庭用的空調或大樓用的集中空調是兩碼事,民用空調只是調節室內冷暖和濕度,而艇上用的空調則是一套十分設備復雜而功能更為廣泛全面的系統,所以又叫綜合空調系統。

  綜合空調系統包括:全船通風系統、二氧化碳吸收裝置、有害氣體燃燒裝置、制氧裝置、氣體采樣與分析系統等,它象人的血管和神經一樣遍布全船各個角落。它除了調節冷暖和濕度以外,還要能去除各種來源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氫氣等有害氣體、生產供人呼吸必需的氧氣,更重要的是保證空氣比例和質量。

  全船通風系統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它包括了各個艙室的風機和空氣冷卻器、全船通風風機、全船通風風管、艇與艇外連接的總閥和管路,也包括給各個房間通風的管路和閥門。如果艇在水面航行,則有計劃的安排通風換氣時間。這時值更官通過廣播命令全艇,打開進氣和排氣總閥和艙室間的通風閥,然后啟動全船通風系統的排風機,將艇內的空氣排出艇外,把外部的新鮮空氣換入艙內,一般通風半小時或幾十分鐘停止風機,關閉進排氣總閥和艙室間隔艙閥,完成一次通風換氣。各個艙室之間有水密門,全船通風系統的通風管道是貫穿各個艙室的,艙室通風管道通過艙壁的時候都有隔倉閥門,不通風換氣的時候都要關閉,以保證艙室密閉安全。

  如果艇在水下航行,則必須啟動全船綜合空調系統,按各個裝置和系統的功能由艇員負責操作,他們按照崗位分工協同作戰共同保證空氣安全。如果你感覺到昏昏欲睡,那么肯定是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偏低了,這在七十年代曾經發生過,我還有所記憶。

  艙室內的制冷是經常需要的,尤其是動力艙室,那里的熱源太多了,如果沒有制冷,艙室溫度就會達到五六十度。為了制冷,艇上設置了兩臺制冷機,分別在主機艙和后輔機艙,制冷機開起來能達到五十萬大卡的制冷能力。制冷機出來的冷水通過管路送到冷熱交換器,交換器后邊就是風機,風機啟動后熱空氣吹過交換器就被冷卻了,冷風通過管道送到各個出風口,再通過風門調整風的方向和流量使得艙室均勻降溫。

  當然風機的空氣入口也是連著管道的,從各個吸風口把熱空氣吸入。熱的艙室主要任務是降溫,也需要除濕,熱空氣經過冷卻器,其中所含的水分就會凝結,凝水通過管路收集排入艙底。而冷的艙室就需要升溫,例如艇前部的魚雷倉、指揮艙和住艙都需要升溫,必要時通過空氣加熱器給艙室升溫,當然空氣流通也是通過通風管路進行的。

  與空氣系統有關的還有一件事是高壓空氣系統,潛艇起浮與下潛是靠抗沉水倉充排氣實現的。在潛艇的背部甲板下或水艙中安裝了若干組高壓空氣瓶,里面充滿了高壓空氣,大約200千克的氣壓。高壓空氣管路通到指揮艙部位,那里有許多閥門連通到弦外各抗沉水艙,需要起浮時,通過開關高壓閥門將高壓空氣注入水柜,把水通過艙底的通海閥排出水柜,艇則獲得一定的浮力就升起了。反之,需要下潛時則將抗沉水倉的通氣閥打開,水柜內的空氣釋放到大氣中,海水通過艙底的通海閥進入水柜,艇就慢慢下沉了。艇沉浮這件事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也挺復雜的,存在著一定風險,需要聽從指揮,全艇配合才能保證安全。通海閥和通氣閥都是由液壓機控制的,液機的油路閥門是由艇員根據指令操作的,閥門的開閉口令是由指揮官下達的。

  高壓空氣瓶要經常保持充滿高壓空氣,一旦氣瓶氣壓不足,就需要補充充氣。充氣時也必須在水面狀態或半潛狀態,啟動空氣壓縮機,把空氣壓縮到氣瓶中直到滿足氣壓要求為止。

  說到潛艇內的氣壓,還要說一下氣密試驗的事。每次出海離碼頭前,都要進行一次氣密試驗。人員到齊各就各位后,關閉潛艇前后部及指揮臺艙門,給艙內注入中壓空氣,一般氣壓加到0.5公斤,保持一段時間,檢查艙室的氣密情況,經檢查合格才能下達離碼頭命令。檢查氣密時,人們的耳朵都會產生不適感,出海次數多了,自然也就習慣了。有時在艙內會感到氣壓偏高了,其實是因為高壓空氣閥門漏氣造成的,艇上都會采取降壓措施。像這樣氣壓異常的現象會經常發生,習慣就好。

  艇上各大艙內都設有高壓空氣注入管路,它們是為艙室異常進水而設置的。當有艙室進水情況嚴重時,就會啟動應急措施,首先將艙室隔離,即關閉隔倉閥門和水密門,然后開啟高壓空氣注入閥門,使艙內氣壓升高,當艙內氣壓與艇外氣壓平衡時水就不會再進入艙室了,就可以采取措施處理事故了。這樣的情況我只在碼頭遇到過一次。

  那時我們是既當技術人員,又當工人,不分技術活和體力活,什么都干。我們之所以這樣努力工作,是因為我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報效國家是我們唯一的心愿和責任。我們為了中國核潛艇,在偏僻的小島上一直干到退休,至今無怨無悔。

  (作者系葫蘆島渤海造船廠研究級高級工程師)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克言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一生沒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終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0. 井岡山觀心|蘇修越修的“人民軍隊”還是人民軍隊嗎?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我們還等什么?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午夜视频免费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 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 | 欧美A理论片在线播放 | 日鲁夜鲁亚洲鲁鲁在线 | 亚洲Av一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