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華:毛澤東主席發動文化大革命,使中國成為在世界上的大國
1966年8月,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提出“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發動“文化大革命”,主要考慮的是,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尋求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作為一個執政的無產階級政黨領袖,毛澤東不斷觀察和思考新興的社會主義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極為關注艱難締造的黨和人民政權的鞏固,高度警惕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消除黨和政府中的腐敗和特權、官僚主義等現象,進行不斷探索和不懈斗爭。
“文化大革命”期間,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1970年7月至1973年10月,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鐵道兵指戰員和鐵路工程建設人員在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嶺克服重重困難,相繼建成成昆鐵路、湘黔鐵路、襄渝鐵路,改變了西南地區長期交通梗阻的閉塞落后狀況。此外,在建和建成的大型企業還有貴州六盤水、四川寶鼎山等大型煤礦,甘肅劉家峽,湖北丹江口、葛洲壩等大中型水電站,等等。1968年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是當時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最大的鐵路、公路兩用橋。經過改造的寶成鐵路成為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1974年,我國建成大慶至秦皇島的第一條長距離輸油管道。
1966年10月,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1967年6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我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人造地球衛星于1975年11月發射成功。在生物技術方面,1972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成功提取出一種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1973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
科技戰線上的這些重大成就,尤其是國防尖端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僅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防戰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鄧小平后來說過:“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成就是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排除干擾、共同奮斗的結果。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后表示有意改善中美關系。1971年4月,毛澤東同意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這種“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出人意料地促進了中美關系的發展和世界形勢的變化。7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這一消息震動了世界。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經過會談,于2月28日在上海發表《中美聯合公報》,標志著兩國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聯合國升起。這是中國外交戰線的一個重大勝利。從此,中國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組織內為實現聯合國憲章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加強各國友好合作、促進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中美關系的緩和直接推動了中日關系的改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于1972年9月25日來華訪問。中日雙方于9月29日簽署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聲明》。到1973年底,我國已基本上完成同美國以外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建交過程,同歐洲共同體也建立了正式關系。中國同這些國家在經濟、貿易、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都有良好的發展。中國同東歐各國的關系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復、改善和發展。
70年代上半期是中國外交突破性大發展的時期,到1976年,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已經有110多個,這包括了當時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我國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了中國外交活動的舞臺,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創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礎。
從新中國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結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歷史時期。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我們黨領導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了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在不長的時間里,我國社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獨立研制出“兩彈一星”,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北京中公法律咨詢中心主任陳中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