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50年2月底到3月初,毛澤東主席結束對蘇聯的訪問回北京途中,在東北的哈爾濱、長春和沈陽進行了視察。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在北京以外視察,過程中他曾經三次對當地黨政主要領導人發火、動氣。
第一次是2月27日在哈爾濱,毛主席接見省委書記張策、副省長李延祿、哈爾濱市市長饒斌等人時告誡他們:“現在大家都進城了,住上了樓房、洋房,還坐上了小汽車,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忘了戰爭年代的艱苦歲月,任何時候都不要忘掉革命的優良傳統!”周恩來也說:“就是要求我們每一個共產黨的干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但當天晚上,省市領導就為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首長舉行了很豐盛的“便宴”,毛主席看了心中極為反感,只是因為從蘇聯同車而來的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在場,他沒有當場批評,就餐時只在兩三個盤中夾菜,吃了半碗米飯,其他都沒有動。飯后,毛澤東對饒斌市長說: “我們國家還很窮,不能浪費,不能搞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吃米飯和蔬菜就可以嘛!”
“便宴”結束后,毛主席在二樓辦公室一邊和大家閑聊,一邊透過窗玻璃觀看街景,聊著,看著,他感覺到了什么,突然詢問當地領導為什么街道上沒有人,并說:“哈爾濱素有東方莫斯科、小巴黎之稱,人們都喜歡夜生活。分明是我來了,你們設了些障礙,限制了人家的自由。”說著,毛主席走到桌邊寫了一張條子交給警衛人員,上面寫著“撤崗”兩個字。毛主席說:“我們現在住上了高樓大廈,不要忘掉延安的土窯洞喲。咱們進城了,可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當晚,毛澤東應省市領導的請求為他們題詞時,首先就寫了“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
這第一次“動氣”,毛主席嚴肅批評了當地領導,但態度還是平和的。
第二次是2月28日在長春,毛主席在東北局、吉林省、長春市領導的陪同下乘車參觀市容,但卻發現大街小巷連一個人也看不見。在他的追問下,當地領導找了種種理由進行解釋,毛主席因此動了氣,批評道:“你們在說假話!搞戒嚴,不讓老百姓出來!這樣太脫離群眾了!”在下面的參觀活動中毛主席一直帶著氣,直到看見街上有了老百姓,知道解除了戒嚴,這才消了氣。
這次“動氣”,毛主席態度比較嚴厲,除了因為是在哈爾濱之后再次看到官僚主義作風之外,當地領導說假話抵賴顯然也是重要原因。
第三次是28日晚上到達沈陽,毛主席聽取高崗等東北局、遼寧省、沈陽市領導匯報后,在他們陪同下到食堂就餐。一進餐廳,毛主席的臉就沉了下來,因為面前又是一場極為豐盛排場的晚宴。還是由于越南的胡志明在場,毛主席沒有說什么,餐中只吃了眼前的空心菜等幾種菜,吃了點飯,喝了幾口葡萄酒,并禮節性地讓胡志明多吃多喝,自己不大一會便放下筷子,吸起煙來。飯后,毛主席很不高興地對高崗等當地領導提出批評:“我們是人民的公仆,是為人民服務的,如果你們一層一層仿效下去,這么吃起來,在人民群眾中將會有什么影響?你們應重溫七屆二中全會精神。”
次日,毛主席在東北局、遼寧省、沈陽市領導干部會上講話時說道:“這次我和恩來等同志路過東北,主要想了解一下東北的工作情況,了解東北地方工業生產情況,發現浪費太大。我在哈爾濱提過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陽一看,比哈爾濱還厲害。我和恩來不是為了吃喝,搞那么豐盛干什么?”說到這里,他把吸完的煙頭往煙缸中一捻,憤憤地說:“你們要做劉宗敏,我可不想當李自成啊!中央三令五申,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要艱苦奮斗,你們應做表率!”
這一次,毛主席發了大火,動了大氣,說到了成為劉宗敏、李自成的危險,并把事情提到了違反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的高度上了。這顯然是由于他在東北三個最重要的城市都看到了官僚主義、鋪張浪費的現象,警覺到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他在哈爾濱已經嚴肅批評了大吃大喝的作風,而沈陽的大吃大喝竟然變本加厲,這反映出東北局和沈陽市的領導對他的批評告誡置若罔聞。
(以上歷史材料來自于三卷本《毛澤東離京巡視紀實 1949—1976》一書上卷第一章第一節,袁小榮編著,人民日報出版社西元2014.1出版)
毛主席解放初期在東北的這三次“動氣”,針對著黨政干部中間出現的拋棄艱苦奮斗的革命優良傳統、沾染官僚主義奢侈浪費作風的問題苗頭,而這些,他在新中國成立前就預見到并提出來告誡過全黨了。毛主席在沈陽干部大會上提到劉宗敏和李自成,是因為早在西元1944年,他就把郭沫若寫的總結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由于占領北京后驕傲自滿腐化墮落而失敗的歷史教訓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書,作為整風文件發給全黨進行學習。而在西元1949年3月,在三大戰役已經勝利結束、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中國共產黨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黨的工作重心即將轉移到城市的形勢下,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舉行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鄭重提出了“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對全黨進行了預防性的告誡。
毛主席根據對歷史、現實、人性、社會環境的洞察,預見到革命隊伍中將要出現的問題并及時提出告誡,解放初在東北的這三次“動氣”反映出他一以貫之的對此問題的重視,以后他也一直在探索防范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從黨內整風,到“四清”,直至“文革”。而他自己的一生,正是保持艱苦奮斗作風的典范。
而今,面對社會上的奢侈萎靡風氣和干部隊伍中嚴重的“前腐后繼”現象,我們不能不感受到毛主席那穿透歷史、洞察社會的預見的目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