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組經濟發展曲線圖,越看越來氣。
因為從圖中來看,建國初期30年,無論GDP增長率,還是GDP總量與人均GDP年度變動,亦或是中美GDP對比,幾乎都是平線。
也就是說,經濟發展曲線圖所表達的信息是:毛主席時代的經濟基本上沒有增長,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在改革開放后才出現直線上升的。
毛主席時代的經濟真的沒有增長嗎?
事實上,毛主席時代根本就沒有什么GDP統計,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是改開后才泊來中國的。現在所謂毛主席時代的GDP都是1999年后弄出來的,公布后又作了多次修改。而且越修改80年代前的經濟發展速度越慢,80年代后的經濟發展速度越快。
可以說,這樣的經濟發展曲線圖,完全背離了歷史事實。
毛主席時代的經濟有沒有增長,我們不用什么GDP,而用主要產品總量和人均產量增長速度來比較,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根據80年代初權威部門公布的相關數據,與美國、蘇聯、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進行比較,可比較的數據共24項,比較結果如下:
產品總量增速:中國20項第一,3項第二,1項第三。
人均產量增速:中國20項第一,3項第二,1項第五。
從主要產品產量看,當時中國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國家,蘇聯、印度、日本屬于第二梯隊,再后才是法國、美國、西德、英國,這與中美GDP對比曲線圖完全相反。
另外,我們還可以用發電量來進行對比。因為發電量是世界公認的經濟發展晴雨表,現代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離不開電力發展,所以發電量可謂現實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一個標志性數據。
我們以毛主席完全領導國家經濟的完整年度計算,從1950年開始到1975年共計26年,其他國家也計算這26年。
在這26年間,發電量總量增長速度排位:
第一名中國,42.57倍;
第二名印度,16.78倍;
第三名 蘇聯,11.39倍;
第四名日本, 10.60倍;
第五名西德,6.78倍;
第六名法國,5.62倍;
第七名美國,5.15倍;
第八名英國,4.81倍。
發電量人均增長速度排位:
第一名中國,25.43倍;
第二名印名,10.06倍;
第三名蘇聯,8.06倍;
第四名日本,7.87倍;
第五名西德,5.42倍;
第六名法國,4.44倍;
第七名英國,4.33倍;
第八名美國,3.67倍。
從以上數據看,毛主席時代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
我們還可以用發電量進行縱向對比,同樣對比26年:1950年到1975年對比1979年到2004年。
1950年,我國總發電量46億千瓦時;1975年,我國總發電量1958億千瓦時;26年,發電量增長42.57倍。
1979年,我國總發電量2820億千瓦時;2004年,我國總發電量22033億千瓦時;26年增長7.8倍。
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前26年發電量增長速度遠超后26年發電量增長速度。前26年的發電量增速如此之快,GDP又怎么可能不增長呢?
制作這樣的經濟發展曲線圖來忽悠人,不是昧良心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