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蘇聯的解體,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教訓。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大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唯一能夠與美國抗衡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會一夜之間轟然坍塌?世界上不少專家、學術研究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這一特殊歷史事件。都希望能夠從中找出可借鑒的東西以警示后人。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所有職務,同時宣告蘇聯解體。作為一個曾經和美國爭霸世界近半個世紀之久的超級大國轟然倒塌。世人不能不感到疑惑:力量如此雄厚的大國,為何最終“自取滅亡”?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蘇聯宣布解體雖然是戈爾巴喬夫,但是,絕不是一下子說滅亡就滅亡的。從蘇聯斯大林時期成為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到戈爾巴喬夫宣告蘇聯解體,關鍵是斯大林逝世以后,黨內處在最高領導地位的人,他們對社會主義的忠誠,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忠誠,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和應用,這些直接關乎著社會主義道路的成敗。
那么,尋根溯源,蘇聯亡黨亡國,關鍵是少數蛻化變質分子在里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先簡單了解一下赫魯曉夫以后的蘇聯情況。赫魯曉夫在1953年至1964年間以不正當手段篡奪了蘇聯領導人后,他雄心勃勃,試圖進行一系列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在國際關系問題上,他試圖以“和平共處”的理念達到緩和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系。
勃列日涅夫時期(1964—1982),他實行的是一系列保守政策,注重國內穩定和軍事力量的擴張。
到戈爾巴喬夫時期(1985—1991),他推動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外交政策的轉變,公開性政策的實施和經濟改革的進行,在他的領導下,蘇聯走向解體,建黨93年,建國74年,擁有近2000萬黨員的蘇聯共產黨自動解散。造成這種局面的出現,還是要追根到赫魯曉夫頭上。
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發起對斯大林的批判,全面否定斯大林領導下30年的蘇聯社會主義道路和成就,引起了蘇共黨內思想的混亂,為資本主義重回蘇聯和復辟埋下了伏筆。
這里先粗略介紹一下赫魯曉夫的情況,這樣對了解蘇聯解體有所幫助。
赫魯曉夫出生在庫爾斯克州一個貧寒的農人家庭,14歲因經濟條件輟學,后成了一名學徒工。此后,由于時代背景的影響,赫魯曉夫對政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赫魯曉夫積極投身、參加和領導工人運動。由于他的出色表現,23歲就成了地區的蘇維埃主席。十月革命結束后,赫魯曉夫精明地在孟什維克(少數派)和布爾什維克(多數派)之間作出了選擇,選擇了布爾什維克,這就為他后來在政治上升奠定了基礎。
提到赫魯曉夫,就不得不提他政治生涯初期的“伯樂”卡岡諾維奇。蘇俄內戰結束后,正因為有了卡岡諾維奇的賞識和提拔,赫魯曉夫才得以從烏克蘭的一個地區書記迅速進入基輔的政治圈子。
但赫魯曉夫根本就不喜歡學習,卡岡諾維奇當年將他帶到莫斯科后,還送他進工業學院繼續深造學習,不過他到最后也沒有順利完成學業。他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政治攀援上,幸運的是,赫魯曉夫在蘇聯最危險和最艱難的時候卻選對了陣營,緊跟斯大林,成為斯大林的忠實追隨者,甚至稱斯大林為“干爹”,再生父親。因此,此后赫魯曉夫的政治生涯才得以一路順風。無論是在斯大林的大清洗,還是在二次世界大戰,赫魯曉夫都是堅定不移的追隨者,也因此得到了斯大林的重用和提拔。
別看照片上赫魯曉夫都是嘻嘻哈哈的,他大部分隨從都說他不但脾氣暴躁,而且極端固執、任性,非常好酒。如在一次對烏克蘭視察中,由于烏克蘭的當地官員投其所好,高度伏加特使得異常興奮,心情大好,赫魯曉夫為了答謝烏克蘭的盛情款待,居然還沒有通過蘇聯國家委員會的表決,就自作主張將克里米亞當作禮物送給了烏克蘭,造成了今天的俄羅斯人對這個老牌布爾什維克的怨怒。
而且當時就因為赫魯曉夫的偏執,蘇聯進攻型武器研發走的不是航母和艦載機的道路,而是潛艇加導彈,這一舉動讓蘇聯的航母與美國的航母逐漸拉大了距離。
之后古巴導彈危機的結局,奠定了蘇聯解體的基礎。美國人知道蘇聯人在危急關頭一定會妥協的,為此,蘇聯處于全面守勢。美國從西歐到地中海甚至黑海,東到蘇聯的太平洋艦隊全面擠壓蘇聯的戰略空間,以至于蘇聯的解體。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蘇聯解體是赫魯曉夫種下的禍根。這是其中蘇聯解體的因素之一。
更重要的是,赫魯曉夫在斯大林去世后的野心大暴露。一方面,他在與貝利亞交手時,他想起了被冷落的朱可夫,利用朱可夫二戰的威望,順利除掉了貝利亞,篡奪了國家最高權力。
另一方面,赫魯曉夫在上臺后,對他稱之為再生父親的斯大林進行惡毒攻擊,并將其遺體拖出水晶棺。又將扶他奪權的朱可夫解除職務,因為貝利亞和朱可夫是當時蘇聯最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斯大林的忠實追隨者,赫魯曉夫為了實現他的目標,采取了這種陰謀手段掃除了他前進的路障,可見其手段是非常卑鄙的。
在蘇共20大會議上,赫魯曉夫作報告突然間話鋒一轉,語調大變,批判起斯大林搞個人崇拜,肅反擴大化來了。開始列舉斯大林的斑斑劣跡,累累暴行。臺下聽眾們都目瞪口呆,一時間大家都來不及適應這種突發情況。
這時候,臺下有一個尖銳的聲音響了起來:赫同志,斯大林在干這些事情的時候,你當時在干什么呀?
整個會場一片肅靜,鴉雀無聲。
這時赫魯曉夫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誰說的?這話是誰說的?你給我站出來!”
會場安靜極了,沒人敢吱聲。赫魯曉夫繼續大聲怒吼:“剛剛是誰?自己站起來!”
自然沒有人敢站起來,停頓了幾十秒之后,赫魯曉夫這才緩緩地對臺下說:“當年的我,如同現在的你們一樣害怕權利。”
文章插述這些內容,就是讓我們更深入一步的了解赫魯曉夫的人品本性。
赫魯曉夫背叛斯大林以后,不僅在政治、經濟領域完全拋棄了斯大林路線,特別是在思想文化意識形態領域里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尤其是從根本上動搖了年輕一代的信仰。
斯大林逝世以后,赫魯曉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列寧,否定社會主義。尤其是通過學校教育、文學藝術等渠道對蘇聯的革命英烈進行抹黑,這樣從根本上動搖了蘇聯的社會根基,最終導致龐大的社會主義蘇聯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從赫魯曉夫徹底背叛馬克思列寧主義,投靠美帝國主義,以反對“個人崇拜”為幌子,對斯大林進行惡毒攻擊、誹謗和全盤否定,從此蘇聯就走向了開始解體的不歸路。到戈爾巴喬夫推行的“改革與新思維”,進一步從根本上摒棄了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政治體制,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徹底摒棄了斯大林留下的政治體制遺產,以建立所謂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名義,取消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導致蘇聯共產黨的法定執政黨地位和公有制經濟基礎對國家經濟的有效控制失去作用,形成了少數利益集團的特權階層。這樣就造成了蘇聯共產黨和國家在思想上、政治上、經濟上的混亂和國家經濟的嚴重惡化,這就為西方國家宣傳資本主義、攻擊共產主義提供了條件,從而為解體蘇聯提供了可乘之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追根溯源,蘇聯的解體赫魯曉夫是最大的禍根。
第一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解體雖然是美西方和平演變的結果,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但美西方畢竟是外因,關鍵是從赫魯曉夫否定斯大林開始,歷屆蘇聯領導人動搖了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從為人民到為小團體到為自己,成為“特權階層”,直至徹底背叛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什么搞改革,新思維,總覺得自己很牛逼,結果搞垮了強大的蘇聯,成為歷史罪人。特別是讓曾經強大的蘇聯,落到如今四分五裂,戰火頻繁,人民流離失所,生靈涂炭。
蘇聯有社會主義,核心指導是馬列斯大林主義為指導,而從赫魯曉夫開始,蘇聯高層開始丟掉了列寧和斯大林這兩把思想“尖刀”。1956年11月15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提到:“我看有兩把“刀子”,一把是列寧,一把是斯大林。現在,斯大林這把刀子,俄國人丟了。”“列寧這把刀子現在是不是也被蘇聯一些領導人丟掉一些呢?我看也丟掉相當多了。十月革命還靈不靈?還可不可以作為各國的模范?蘇共20次代表大會赫魯曉夫的報告說,可以經過議會道路去取得政權,這就是說,各國可以不學十月革命了。這個門一開,列寧主義就基本丟掉了。”
因此,毛主席晚年非常重視資本主義復辟的問題,把反對修正主義,防止資本主義復辟作為防止黨不變質,國不變色的頭等大事來抓,告誡共產黨人要警惕睡在我們身邊的“赫魯曉夫”。毛主席為什么特別強調這個問題,就是為了不讓人民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特別有意思的是,蘇聯解體以后,近些年俄羅斯做了一個廣泛的社會調查,評選俄羅斯最偉大的人物,歷史當下都在選擇之內,結果出爐震驚了整個俄羅斯 。在歷經60余載質疑之后,斯大林竟然成為俄民眾心中最偉大的人物。壓倒了俄羅斯革命創始人,幾乎擁有完美人格的列寧,壓倒了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普希金。更令人想不到的,讓俄羅斯重振榮光,讓西方膽寒的已連任幾屆總統的鐵漢普京也只能居其次。這就是自蘇聯解體以來,俄民眾最大的覺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