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談判,原本處明顯弱勢的主席實現完勝,原因多種,而諜戰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主席摸清了蔣逆介石的底牌,讓蔣逆在談判還沒開始時,就陷已經入了被動……
壹
談判前的較量
1945年8月14日,蔣介石給延安發來電報,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同時,電令駐延安的聯絡參謀,當面探問毛澤東的答復意見。
中共中央判斷,蔣介石這個電報不外出于兩個目的:一個是借口毛澤東不去重慶,好將內戰責任嫁禍于共產黨;如果毛澤東去談判就給予共產黨幾個部長席位,迫使共產黨交出軍隊和解放區政權;另一目的,就是利用談判拖延時間,掩蓋他調兵遣將,奪取抗戰勝利果實。
8月16日,毛澤東電復蔣介石:“朱德總司令本日曾有一電給你陳述鄙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后,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
同日,毛澤東派人見國民黨派駐延安的聯絡參謀周勵武、羅伯倫,說:“毛先生不準備去重慶,待蔣委員長答復朱德電報后,再做考慮。”
蔣介石得電后便估計毛澤東不敢赴重慶。因為十年內戰時期他就在江西懸賞毛澤東的人頭,現在毛澤東肯定不敢上門送頭!8月20日,蔣介石又發一封電報,仍邀請毛澤東去重慶“共定大計”。
毛澤東于8月22日回電:“茲為團結大計,特先派周恩來同志前來進謁。”當天又接見周勵武、羅伯倫,告以本黨決定先派周恩來同志去重慶。
▲ 1945年攝于延安機場:赴重慶談判,毛澤東登機后揮帽向送行的人告別
周勵武、羅伯倫這幾天在延安四處打探毛澤東意向,得到的所有消息,都是毛澤東不可能去重慶。于是,二人給重慶發去密報:毛澤東不會去重慶談判。蔣介石要的就是這個情報。認定毛澤東不會來重慶,因此,根本不作任何和談準備,而是忙于調兵遣將,搶奪各大城市和戰略要地。
發出兩封復電之后,8月23日主席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判斷當前國內形勢。
毛澤東認為:當前內戰的威脅是存在著的,但國民黨有很大困難,至少今年不會有大內戰,所以暫時和平是可能的,必需的。
毛澤東決定親自出去,還形象地說,我們是鉆進去給蔣介石“洗臉”,而不是“砍頭”。
毛澤東還建議由劉少奇代理自己的職務,建議書記處增補陳云、彭真二人,以便毛澤東、周恩來不在時書記處仍有5人開會。
這表明毛主席已經充分考慮到此行的危險。
第二天劉伯承、陳毅、林彪、陳賡、薄一波、肖勁光同時離開延安,奔赴各地就位備戰。
8月23日,蔣介石第三次致電延安:“茲已準備飛機迎迓,特再馳電速駕!”蔣介石假戲真唱,鑼鼓喧天,三封邀請電報在廣播電臺反復播發,各報紛紛轉載。
一時間,蔣介石的和談“誠”意傳遍中外,美國、蘇聯呼吁中國和平,國內的中間派也心思大動,各界紛紛勸說毛澤東成行,把談判的皮球踢到了延安。
8月24日,毛澤東復電說:“鄙人極愿與先生會見,商討和平建國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晉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
8月26日,毛澤東親自起草《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的通知》,判斷形勢:
“在內外壓力下,可能在談判后,有條件地承認我黨地位,我黨亦有條件地承認國民黨的地位。造成兩黨合作(加上民盟等)、和平發展的新階段。”
又分析了第二種可能:“如果國民黨要發動內戰,它就在全中國和全世界面前輸了理,我黨就有理由采取自衛戰爭,擊破其進攻。”
貳
幕后的情報戰
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美國大使赫爾利、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的陪同下,乘坐飛機到達重慶。
重慶的蔣介石倒弄了個手忙腳亂。料定毛澤東不來才演的“假戲”,因而沒有準備“臺詞”。而中共卻拿出早已擬就的整套方案,于是蔣介石提議的國共和談,卻按毛澤東的方案推演。
造成蔣介石這種被動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國民黨駐延安聯絡參謀的那封電報。蔣介石接到密電,以為得到共產黨的內部情報,斷定毛澤東不來。殊不知,這封電報也到了毛澤東手中。毛澤東得知蔣介石已經上當,才給了蔣介石一個出乎意料。
這次政治斗爭的巨大成功,通過情報手段,掌握對手的真實企圖,從而取得戰略上的主動地位,是情報工作為戰略服務的一個杰出范例。
▲ 1938年,朱德與國民黨聯絡參謀陳宏謨(左)在延安
從1938年國共合作開始,國民黨就在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派駐聯絡參謀。駐一二師的陳宏謨是個比較老實的人,見共產黨真心抗戰,還給賀龍部隊送了20挺機槍,后來被國民黨撤回。
駐一一五師的李克定是個職業特務,收買師部譯電員,被驅逐回去。
而周勵武本是叛徒,路經延安還發展一個被服廠的工人去西安,發出的密信被我方查獲。
這三個參謀都由國民黨特務頭子康澤直接指揮,主要任務是搞共產黨的情報。
1939年冬天國民黨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共不許這三人再去部隊,于是,這三個聯絡參謀就長期留在了延安,住在邊區政府的交際處。他們是國民黨在延安公開的情報官。
1943年,又有兩個國民黨軍官騎著毛驢來到延安,這是軍令部新任命的駐第十八集團軍聯絡參謀徐佛觀,駐一二0師聯絡參謀郭仲容。
級別最高的少將徐佛觀是陳誠的密友,不時痛罵孔祥熙貪污,擺出進步分子的架式。
郭仲容是羅瑞卿的中學同學,開口就能大段背誦中共文章,顯出不凡的政治知識。
兩個聯絡參謀在延安得到很高的禮遇,毛澤東、朱德、葉劍英時常接見宴請,他們也認真研讀中共整風文件,時常向重慶報告延安動態。
出入延安,就是國民黨特務最值得炫耀的經歷。徐佛觀回重慶述職時,總是被戴笠特意請到軍統講課。
駐扎在生活儉樸的延安,對于國民黨的聯絡參謀,實在是個苦差事。1943年7月,國民黨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邊區戰事一觸即發。
徐佛觀、郭仲容害怕成為人質,堅決要求調回,而葉劍英參謀長卻極力挽留。
1944年5月,軍令部才派周勵武和羅伯倫來接替。
周勵武一心搞情報,以期早日調回重慶升官。見交際處服務員王榮棠年紀小,就設計引誘。外出時,周勵武故意把一枚金戒指丟在地上,想等小王撿拾之后再抓他的把柄。
小王是我方邊保布置的人員,哪會貪圖他的金戒指,第一次撿起來放在桌上,第二次見他又“丟”,就向組織匯報。這就引起了我們對他的高度警惕。
1944年下半年,交際處的客人很多,有晉察冀行政委員會副主任胡仁奎、燕京大學英國籍教授林邁可,朝鮮人士金斗奉等人。
延安師范的女生關淑珍,到交際處照顧胡仁奎的孩子,也順便照顧兩個聯絡參謀。
周勵武在延安找不到浪蕩的場所,就盯上年輕的關淑珍,多次挑逗。
關淑珍將這個情況向領導做了匯報。一天,周勵武趁屋里沒人,動手動腳,被關淑珍打了兩個耳光。
眾人圍觀之中,關淑珍當場揭露,周勵武只得低頭道歉。交際處負責人金城同志對這廝進行了訓斥,這以后,周勵武表面上老實多了。
這兩個聯絡參謀經常偷偷發報。他們使用的密碼極其獨特,而且外出總把密碼本隨身攜帶,怎么辦?
駐扎延安,對于過慣享樂日子的聯絡參謀,確實是個苦差事。可是近來,這日子慢慢有所改變。伙食越來越好,粗糧細做,還不時有肉。服務員每天打掃房間,還幫助曬被褥。更有興味的是,延安的舞會也來邀請他們參加,看來共產黨真的把自己當友軍看待了?兩個聯絡參謀心情逐漸放松,不禁自嘲:出去跳舞,兜里還揣著厚厚的密碼本和硬硬的鑰匙,有些不雅。
細心的服務員發現,出門跳舞看戲的聯絡參謀,衣兜癟了。再觀察,他們出門前總是把密碼本鎖在箱子里。招待科指導員楊黃霖布置,再找鑰匙。
服務員在曬被子時發現,這兩人外出時總把鑰匙壓在褥子下面。楊黃霖又練習開鎖技巧。為了調走兩個聯絡參謀,交際處特意邀請兩人去郊外的杜甫川游玩。聯絡參謀一出門,我方邊保偵察員立刻進屋,楊黃霖利索地打開銅鎖,從箱子里找出密碼本。
此時的延安,不要說沒有復印機,連照相器材都缺。厚厚的密碼只得用筆抄。反正沿途都有我方邊保的秘哨,一站一站像烽火臺一樣把聯絡參謀的行止通報交際處。楊黃霖布置招待員小心侍候,回家越晚越好,兩個參謀來到這風景秀麗的去處,身邊還有裝滿吃喝的擔子侍候,未免流連忘返。
就是這樣還抄不完,又得在聯絡參謀回來之前恢復原貌。好在有高級領導配合,八路軍總參謀長葉劍英出面,邀請他們赴宴看戲,兩個聯絡參謀高高興興打牙祭去了。
這邊立刻開鎖,謄抄。可密碼太長,一次抄不完,到時要恢復原狀,下次再抄。這樣搞了3次,終于抄到了全部密碼。
從此,延安就掌握了國民黨聯絡參謀向重慶通報的全部秘密情報,真是知己知彼。本想假戲真唱,不承想反被對方導演。國民黨派駐延安的兩個職業特務,卻讓蔣介石成了丑角。
表面被動回避,突然間登臺亮相。共產黨情報人員不動聲色,助了毛澤東的“大膽”出演。
▲ 重慶談判時的毛澤東和蔣介石
國共談判,由于國民黨缺乏事先準備,只能按照共產黨的方案討論。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速記員的沈安娜,又逐日把國民黨密商談判策略的情報通報中共中央代表團。毛澤東贊道:“這是玻璃瓶子里面押寶!”于是看透對手底牌的周恩來,就這樣掌握了國共談判的主動權。
1945年10月10日,國共兩黨簽訂雙十協定。第二天,毛澤東安全地離開重慶,飛返延安。
貳
戰場上的情報戰
云南省易門縣十街鄉朝陽村,1914年5月,劉志漢出生在這個小村莊。
1925年,劉志漢考入省立昆明第一中學讀書,1933年到上海考入蒙藏學院讀書。
讀書期間,在已經參加革命的三哥劉惠之的引導下,1935年11月參加革命活動,他一邊上學,一邊幫助三哥充當外圍交通員,負責傳遞情報,在學院,他參加了由地下黨和“左聯”領導的“抗日救亡會”等組織。
1936年11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月,由上海地下黨組織派往蘇聯學習。
他先學習爆破等軍事技術,后學習情報及無線電技術,技術技能和俄文學習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1938年初春,劉志漢和留蘇同學取道新疆到達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1938年2月,劉志漢被任命為中央社會部電臺臺長。他在棗園用從蘇聯帶回的當時設備、技術都是最先進的電臺建立了延安第一個無線電臺,創建了中共從無到有的技術情報系統。
在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參謀長滕代遠的要求下,劉志漢被調到中央軍委二局參謀訓練隊擔任主任教員,辦了數期技術培訓班,培養了不少情報工作人員。
1939年,劉志漢調回中央社會部任機要科科長。后根據工作需要,懂俄文的劉志漢調延安棗園蘇聯同志處任翻譯。
抗日戰爭勝利后,劉志漢帶領包括妻子在內的技術隊伍展開情報密碼破譯戰。
在1945年的上黨戰役中,將蔣介石與閻錫山發動內戰關鍵的軍事情報全部破譯,有力地配合了毛澤東主席在重慶進行的國共談判,受到黨中央的嘉獎。
毛澤東主席從重慶回到延安后,專門表揚通訊聯絡科,還贊揚“劉志漢是個英雄”。
創建首個技術情報系統
延安時期成立的中央社會部是黨的情報保衛工作機關。1938年春,劉志漢順利回到延安,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接見,被任命為中央社會部電臺臺長。
當時中央社會部沒有電臺,軍委的電臺已經老掉牙了,劉志漢用從蘇聯帶回的電臺設備,建立起延安系統第一個無線電臺,可以說劉志漢創建了中共從無到有的技術情報系統。
劉志漢擔任中央軍委二局參訓隊主任教員期間,舉辦數期技術培訓班,大量優秀的隱蔽戰線工作人員從這里派往祖國各地,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李白,就是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主人公李俠的原型。
上黨戰役破譯密碼
抗日戰爭勝利后,解放戰爭第一戰——上黨戰役爆發,擔任通訊聯絡科科長的劉志漢,帶領一個情報組,在棗園后頭山坡上架了一個電臺,解決了電臺接收信號微弱的問題,最終成功破譯了閻錫山的密碼,將蔣介石命令閻錫山發動內戰的密令和閻錫山的作戰部署、行軍路線、敵軍人名、地名、代號等關鍵的軍事情報全部破譯。
中央根據準確詳細的情報,制定了“圍城打援”的作戰方案,部署了一次又一次“口袋戰”,一舉殲滅了閻錫山部隊3.5萬人,打掉了閻錫山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這一勝利開創了我黨無線電技術偵查的先河,有力地配合毛主席在重慶進行的國共談判,迫使蔣介石接受重慶談判達成的“雙十協定”。
毛主席回到延安后,專門表揚通訊聯絡科,還特別指名表揚“劉志漢是個英雄”。
有資料顯示,上黨戰役被列為二十世紀重大軍事情報戰十二大戰例之第九戰例,同諾曼底登陸的瞞天過海情報戰等經典戰例相提并論。
叁
虎穴重慶的暗戰
1945年10月8日,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重慶談判行將結束,毛澤東、周恩來正在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大禮堂出席歡送晚宴,氣氛熱烈。晚宴后,張治中邀請毛澤東觀看文藝演出。晚8時許,演出進入高潮之際,一位身材魁梧、行色匆匆的中年男子步入劇場,向中共首席談判代表周恩來附耳低聲報告,下午6時許,辦事處秘書李少石從沙坪壩回紅巖村途中,遭遇槍殺,送市民醫院搶救無效,不幸遇難。在如此敏感的時刻,發生這樣的事件,使周恩來不覺一震!為了避免驚動毛澤東,周恩來立即沉著地離開會場,找到負責治安警衛的國民黨憲兵司令張鎮,向他提出嚴正質問和抗議。
李少石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女婿,他的形象儒雅,從側面看上去,與周恩來頗有幾分相似。這件事是否是針對周恩來策劃的?有沒有政治背景?它是否意味著國民黨高層對國共關系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毛澤東是否能夠順利地離開重慶返回延安?這一系列的問號,一下子涌上周恩來的心頭。從重慶談判開始以來,所有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人,無不對毛澤東的安危憂心忡忡。為了保障毛澤東的安全,周恩來和所有在重慶的同志都處于一種高度戒備的精神狀態,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敢有一絲一毫懈怠。李少石事件的發生,無疑將同志們的憂慮情緒推向了最高峰……
讓我們把目光回溯到兩個月以前。
1945年8月10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傳到了重慶。經歷14年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百年以來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舉國上下奔走相告,普天同慶。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國內矛盾頓時凸顯。中國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建國,這個愿景能否順利實現?國民黨與共產黨的一舉一動,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在這個關鍵時刻,蔣介石先下手為強,作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8月14日,蔣介石給毛澤東發了第一份電報,稱“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國民黨《中央日報》 也大造聲勢,在國內要聞版以大字標題刊出新聞“蔣主席電毛澤東,請克日來渝共商國是”,擺出要以談判求和平的姿態,企圖搶先占領輿論制高點和戰略主動權。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毛澤東不溫不火地回以“朱總司令本日午有一電給你,陳述敝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后,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朱德總司令電文提出的是受降程序未明的問題。
8月20日,蔣介石給毛澤東發了第二封電報,“大戰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勠力,從事建設。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計”。蔣介石的這封電報,蒙蔽了一些媒體,《大公報》 社論的評價是:“藹然誠坦,溢于言表,不須我們多作解釋。我們相信全國同胞的心情,都與蔣主席相同,殷切盼望毛先生不吝此一行,以定國家之大計。”《紐約時報》發表社論聲稱“中國共產黨不愿參加合作”。《中央日報》總主筆陶希圣說:“我們明知道共產黨不會來渝談判,我們要假戲真做,制造空氣。”
8月23日,蔣介石第三次發電,繼續堅持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蔣介石這三封電報,將中國共產黨推向了風口浪尖,使其處于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蔣介石擺下了一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鴻門宴。如果不去,蔣介石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把“不要和平、挑起內戰”的罪名扣到共產黨和毛澤東身上。
去,無異于深入龍潭虎穴,毛澤東的安全如何保障?張學良被長期監禁,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李濟深曾被軟禁的遭遇,即是前車之鑒!
面對這種咄咄逼人的態勢,中共中央政治局連日召開會議進行討論。8月23日,毛澤東在延安棗園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鄭重表態:“我是否去重慶?還是出去。出去的時機由政治局、書記處決定。”
8月24日,毛澤東即回復蔣介石:“鄙人極愿與先生會見,商討和平建國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晉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
同日,《新華日報》發表署名“莫一塵”的文章《解決問題的關鍵》,文章批評那種一定要毛澤東親赴重慶的論調,認為“顯然蓄著一個很大的陰謀”,并以政治犯遭關押、政黨無合法地位和特務橫行暗示毛澤東赴重慶不安全。
這件事如何決策,事關重大。一些解放區領導人向中共中央發電報,堅決反對毛澤東親赴重慶。
8月25日、26日,
中央政治局繼續開會討論這個問題。
為了國內和平、民主、團結的實現,毛澤東毅然決定,接受蔣介石的邀請,深入虎穴!他認為“去,這樣可以取得全部主動權。要充分估計到蔣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簽字之手在我”,“由于有我們的力量、全國的人心、蔣介石自己的困難、外國的干預四個條件,這次去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
同時毛澤東也作了最壞打算,如果作出最大讓步還不行,就“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辦點事”。
毛澤東的發言,一錘定音。中央政治局同時決定,由周恩來、王若飛陪同毛澤東前往重慶進行談判。
作為深謀遠慮的戰略家,毛澤東鄭重地向中央建議,他離開延安期間,由劉少奇代理黨中央主席職務;
中共中央書記處增補陳云、彭真為候補書記,以便在毛澤東、周恩來都不在的情況下,書記處還能正常運轉,高效決策,指揮全黨繼續奮斗。
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們十分清楚,作出這樣的人事安排,無疑是以防不測,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后繼有人。大家的心里都沉甸甸的!
作了最壞的準備,還要爭取最好的結果。
對于毛澤東在重慶的安全警衛工作,中央政治局委托周恩來考慮具體方案。經過反復研究,周恩來指定龍飛虎、顏太龍、陳龍等三人做毛澤東的貼身警衛員。
龍飛虎和顏太龍都是井岡山時期的老紅軍,抗戰爆發后,先后跟隨周恩來赴重慶,政治上絕對可靠,熟悉重慶情況,長期從事保衛工作,是最佳警衛人選。
隨后,周恩來又召集會議,專門研究毛澤東在重慶的警衛工作,決定增派毛澤東的警衛班戰士齊吉樹照料生活,另派槍法精準的警衛員舒光才、戚繼恕等隨行。
同時,周恩來決定,曾家巖50號周公館的保衛,由武全奎負責安排;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的保衛,由辦事處處長錢之光負責;談判期間代表團對外辦公地點的保衛,由朱友學負責。
一切俱已安排妥當。臨行前,毛澤東與劉少奇徹夜長談。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正式向全黨公布了毛澤東親自去重慶談判的決定。
中央的決定公布后,基層的同志對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是什么看法?
著名作家方紀在散文《揮手之間》中,為我們留下了詳細的記述:
“八月二十七日,延安飛機場上飛來一架美國飛機,那是美國特使赫爾利和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張治中將軍來了。來做什么?‘還不是緩兵之計!’人們私下這樣議論。
當天夜里,黨支部忽然傳達了中央關于和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思想上說什么也轉不過彎來,何況是毛主席要親自去重慶!
當時心里像壓上一塊石頭,點著一把火,又沉重又焦急,通夜不能入睡……
有不少老同志感情深重地說:
自從上了井岡山,毛主席就沒有離開過我們一步,五次反‘圍剿’,萬里長征,抗日戰爭,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沒有離開過自己的軍隊和自己的根據地。
如今,卻要親自去重慶和蔣介石談判!”
8月28日,是毛澤東啟程的日子。延安數千軍民到機場相送,氣氛十分凝重。登機后,“主席的面容出現在飛機窗口,人們又一次擁上去,拼命地揮手。主席把手放在機窗玻璃上。
直到飛機轉了彎,奔上跑道,升到空中,在頭頂上盤旋,向南飛去,人們還是仰著頭,目光越過寶塔山上的塔頂,望著南方的天空,久久不肯離去”
8月28日下午3時36分,經過3個多小時的飛行,毛澤東、周恩來一行乘坐的476650號軍用飛機在重慶九龍坡機場安然著陸。
頭戴灰色拿破侖帽、身著中山裝的毛澤東第一個走出機艙,并向在場的人們揮手致意。
山城重慶再次沸騰了!
這是一件轟動國內外的大事,使許多人真正認清了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愿望,受到輿論的熱烈贊譽。詩人柳亞子賦詩,稱頌毛澤東的這一行動是“彌天大勇”。
當時重慶特務、幫派橫行,社會治安混亂,而且蔣介石邀請毛澤東赴渝,誰都知道是一場鴻門宴,保衛毛澤東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
重慶談判更是十分艱難曲折。歷經40多天的艱苦談判,國共雙方基本達成協議,準備簽署《雙十協定》。
但是,就在協議簽署的前兩天,就在為毛澤東舉行歡送宴會的時刻,突然發生了李少石事件。
在這個微妙而敏感的時刻,這不能不引起共產黨方面的高度警覺。周恩來得到報告后,立即起身離開晚會現場,當面質問國民黨憲兵司令張鎮“這究竟是不是有計劃的暗殺”,要求他立即徹查此事,并切實保證毛澤東的安全。
隨后,周恩來趕到重慶市民醫院,慰問李少石家屬。在醫院里見到李少石的遺體,周恩來想起了李的岳父廖仲愷先生,不禁悲從中來:“二十年前廖仲愷先生遭反革命暗害,其情景猶歷歷在目,不料二十年后,他的愛婿又遭兇殺。”現場籠罩在悲憤之中。
但是,為了確保毛澤東的安全,周恩來不能久留。他抑制住自己的悲憤,初步安排了李少石的后事,又匆匆趕回宴會現場。他要求憲兵司令張鎮,必須用自己的汽車親自護送毛澤東。于是,張鎮按照周恩來的要求,親自布置了一次最高級別的警衛行動,深夜11點多把毛澤東安全送回紅巖村駐地。
李少石遇難的消息傳出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不安和震動。第二天上午,宋慶齡、邵力子、沈鈞儒、陳銘樞、郭沫若、茅盾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紛紛前往醫院吊唁。重慶各報記者和在渝外籍記者10多人,也先后去醫院探視采訪,使這一事件迅速傳遍了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
10月9日,案情基本查清,國共雙方確認,這是一次交通事故引發的偶然事件,沒有復雜政治背景。
10月11日下午,毛澤東安全返回延安。當他乘坐的飛機在延安機場平穩降落時,早就等候在機場的兩萬多延安軍民,拼命鼓掌,熱烈歡呼,迎接領袖的勝利歸來!
從近些年新發現的史料來看,重慶談判期間,蔣逆的心情真是波瀾起伏,他的確曾經考慮過趁談判之機扣押毛主席的方案。
在1945年9月27日的日記中,他寫道:“如此罪大惡極之禍首……如不加審治,何以對我為抗戰而死軍民在天之靈耶?”
經過反復權衡掂量,直到10月6日他才放棄了這個打算。
這些新披露的史料再次證明,當年黨內外的同志和朋友擔心主席安全問題,絕非杞人憂天。
重慶談判舊址——桂園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曾經詢問老朋友章士釗對時局的看法,章士釗沉吟良久,在毛澤東手心里輕輕地寫了八個字: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更有許多素不相識的具有正義感的中國人,默默地關心著毛澤東。
比如,在國民政府行政院工作的錢劍夫,聽說毛澤東在桂園會客的間隙,喜歡走出大門,在警戒范圍之外散步。
他敏銳地意識到,國民黨內部各派系對重慶談判的態度并不一致,在重慶復雜的政治環境下,這十分危險,他立刻請朋友帶給毛澤東一張字條:
“晨風加厲,白露為霜;
伏莽堪虞,為國珍重。”
毛澤東看到字條后,立刻會意,再未輕易走出桂園大門。點點滴滴,可見人心向背。
因此,我們這邊的安保工作,非常細致嚴謹!
為了加強主席在重慶的安全警衛工作,中央派出“一虎二龍三鼠”,即
龍飛虎(1915年出生,江西永新縣人)、
陳龍(1910年出生,遼寧撫順人)、
顏太龍(1915年出生,江西永新縣人)、
齊吉樹(1924年出生,江北元縣人)、
舒光才(1917年出生,江西興國縣人)、
戚繼恕(“樹、舒、恕”與“鼠”同音)。
這6人政治無比堅定、頭腦相當靈活,而且個個槍法精湛、警衛經驗豐富。
1945年8月,美駐華大使赫爾利、國民黨代表張治中到延安接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自左向右依次為:張治中、毛澤東、赫爾利、周恩來、王若飛、胡喬木、陳龍
保衛毛澤東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毛澤東在住處時,“一虎二龍三鼠”一刻也不敢大意,手握上膛的槍,隨時警惕周圍動靜。毛澤東外出時,“一虎二龍三鼠”更加高度緊張,提前對目的地沿途路線路況進行研究分析,制定應急方案。等到出行時,前面有兩輛三輪摩托車開道,后面四輛小汽車跟隨。
毛澤東和陳龍坐第一輛小汽車,周恩來坐第二輛小汽車,其他隨從和警衛人員坐后面兩輛。龍飛虎有時會坐在前面的摩托車上,有時也和陳龍一起與毛澤東同乘一輛車,他們一人坐前排,負責控制車速,一人坐在毛澤東身邊,負責他的安全。
上面說了當時重慶很多民主人士都很擔心主席的安全,周總理曾笑著對他們說:“我們不僅有‘二龍一虎’護駕,毛主席還帶來了‘三鼠’,足夠對付那些居心叵測的人了,蔣介石不敢胡來。”在重慶期間,“一虎二龍三鼠”枕戈待旦,日夜守護在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身邊,圓滿完成了警衛任務。
毛澤東回到延安后,對李克農等人說起重慶警衛的情況:“我們這次深入‘虎穴’,‘一虎二龍三鼠’沒有當小老鼠,全是龍虎般的人物!”
從此,“一虎二龍三鼠”名聲大噪,一時被傳為佳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