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偉大的新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最多、小生產規模最大、脫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現代化程度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工人階級基礎弱于發達國家、封建舊習慣阻力遠遠大于發達國家、買辦附庸舊習慣阻力遠遠大于發達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難題。
1959年蘇聯撤資之后,新中國更是對外面臨著兩大帝國主義的封鎖包圍,對內只能依靠本國力量積累支援工業的農業資金。新中國經濟建設所面對的這樣的困難,在世界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這段時間經濟建設面臨的客觀困難條件大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十年,這段時間經濟建設的歷程無疑是更加輝煌壯麗的。
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終究帶領中國人民克服了重重阻力,搞好了新中國經濟建設,建立了獨立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工業體系、國防設備體系,擁有了自己的”兩彈一星核潛艇“。這是毛澤東及其戰友領導中國人民締造的前無古人、迄今為止后無來者的豐功偉績。
從1949年到1976年,這27年經濟建設積累的雄厚成就之中,很多包括了1966年—1976年取得的成果。以下大量數據足以證明序言完全正確的。
1975年,周恩來總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報告:
我們超額完成了第三個五年計劃,第四個五年計劃一九七五年也將勝利完成。我國農業連續十三年奪得豐收,一九七四年農業總產值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百分之五十一。這充分顯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優越性。全國解放以來,盡管我國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糧食增產一點四倍,棉花增產四點七倍。在我們這樣一個近八億人口的國家,保證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業總產值一九七四年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一點九倍,主要產品的產量都有大幅度增長,鋼增長一點二倍,原煤增長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長六點五倍,發電量增長兩倍,化肥增長三點三倍,拖拉機增長五點二倍,棉紗增長百分之八十五,化學纖維增長三點三倍。在這十年中,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個大中型項目,成功地進行了氫彈試驗,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動蕩、通貨膨脹的情況相反,我國財政收支平衡,即無外債,又無內債,物價穩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1949—1978)》提供的權威數據:
“科學技術方面也取得若干重要成就。1966年10月我國第一次成功地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1967年6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69年9月首次成功地進行了地下核試驗,1971年9月第一艘核潛艇建成并試航成功。國防尖端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強了我國的國防戰略防御能力。1970年4月,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翌年3月,又發射科學實驗衛星‘實踐’一號。1971年9月,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我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人造地球衛星于 1975年11月發射成功。……電子技術同時取得進步,我國自行研制成功衛星地面站、彩色電視發射設備、第三代電子計算機,還發展了激光紅外技術,自行研制成功小同軸300路載波機。1971年,初步形成全國電視網。”
“1969年……這一年工農業生產基本上達到或超過1966年的水平。按可比價格計算,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613億元,比上年增長23.8%,比1966年增長7.2%。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948億元,比上年增長1.1%,與1966年持平;工業總產值1665億元,比上年增長34.3%,比1966年增長9.9%;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0.3億美元。”
“由于黨中央、國務院的得力措施,全國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和解放軍指戰員共同奮斗,在1969年的基礎上,1970年工農業生產又取得大幅度的增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大部分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和‘三五’計劃。其中,1970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138億元,比上年增長25.7%;農業總產值1021億元,比上年增長5.8%;工業總產值2117億元,比上年增長32.6%;糧食產量達到4799.1億斤,比上年增長13.7%;棉花4554萬擔,比上年增長9.5%;鋼1779萬噸,比上年增長33.5%;原煤 3.54億噸,比上年增長33.1%;原油3065萬噸,比上年增長41%;發電量1159億度,比上年增長23.3%;鐵路貨運量達6.8億噸,為計劃的 112%-116%,比上年增長28.3%;財政收入662.9億元,財政支出 649.4億元,分別為計劃的114%和112%,分別比上年增長25.8%和23.5%;社會商品零售858億元,比上年增加56.5億元消費147元,比上年增加5元,增長4.0%。 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4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9%”。
“1970年是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最后一年。在這五年中......經過1969年特別是1970年的努力,1970年我國經濟還是基本完成或超額完成了‘三五’計劃原定該年度的主要指標。工農業總產值超過‘三五’計劃指標的16.2%-14.1%、其中:農業總產值超過2.3%,完成了低線指標;工業總產值超額完成21.1%。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完成計劃的百分比為:糧食109.1%-100%,棉花103.5%一94.9%,棉紗125.7%,棉布122%,鋼 111.2%,原煤122.1%,原油165.7%,發電量105.4%,鐵路貨運量為計劃的97.1%,財政收入為計劃的82.9%,社會商品供應量和社會購買力分別完成計劃的104.8%和101.4%;全民所有制部門職工平均工資為609元,為計劃的 82.6%;五年基本建設投資完成810.5億元,為計劃的 95.4%。”
“一批交通運輸線、輸油管線和郵電通信設施相繼建成。1959年動工、1968年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是當時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最大的鐵路、公路兩用橋,鐵路橋長6772米,公路橋長4588米。全長1091公里的成昆鐵路(四川成都至云南昆明)于1970年全線通車。全長820公里的湘黔鐵路(湖南株洲田心至貴州貴定),全長753公里的焦枝鐵路(河南焦作至湖北枝城),還有貴昆鐵路(貴州貴陽至云南昆明)、京原鐵路(北京至山西原平)、漢丹鐵路(湖北漢口西至湖北丹江口)、寧銅鐵路(江蘇南京至安徽銅陵)、通讓鐵路(內蒙古通遼至黑龍江大慶讓湖路)等也先后建成。”
“1971年底,絕大部分經濟指標都按原計劃完成,工農業總產業到34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農業總產值1107億元,比年增長 3.1%;工業總產值增長2375億元,比上年增長14.9%;糧食產量5020.8億斤,比上年增長4.2%,完成計劃的104.2%-100%2132萬噸,比上年增長19.8%,完成計劃的106.6%-101.5%。”
“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大量財力、物力的保證等一系列條件,促進了地方‘五小’工業的迅速發展。1970年全國有近300個縣、市興建了小鋼鐵廠,90%的縣建立了農機修造廠,20多個省、市、自治區建起手扶拖拉機廠、動力機械廠和農機具制造廠。1970年上半年,全國建成產小型化肥廠150座,水泥廠300個,化纖廠65個,洗衣粉廠24個,甜菜糖廠91個,塑料原料廠35個,正在建設的小水電站達12000多處。1970年地方小鋼鐵工業的煉鋼能力較1969年增長1.5倍,生鐵產量增長1.8倍,小化肥廠、小水泥廠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0%,以小煤窯為主的南方各省煤炭產量增長70%。”
“1973年國民經濟計劃的主要指標都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國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9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國民收入達到2318億元,比上年增長8.3%;財政收入達到809.7億元,比上年增長 5.6%,實現收支平衡。”
“到1975年鋼產量為3500萬噸至4000萬噸,生產能力達到4000 萬噸以上;各省、市、自治區都要有一批中、小鋼鐵企業,許多地、縣也將建立起自己的小礦山、小鐵礦、小鋼廠,形成大中小結合、星羅棋布的鋼鐵工業布局;‘四五’期間將內地建成一個部門比較齊全、工農業協調發展的強大戰略后方”。
“1975年全國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4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工業總產值3207億元,增長 15.5%;農業總產值1260 億元,增長3.1%。在工農業產品產量方面,糧食產量達到5690 億斤,比上年增長3.36%,創歷史最高水平;鋼產量2390 萬噸,增長 13.16%;原煤 4.82億噸,增長16.71%;原油7706萬噸,增長18.83%;發電量1958億度,增長17.39%;鐵路貨運量8.9億噸,增長12.9%。財政收入815.6億元,比1974年增長32.5億元。”
“1975年是完成第四個五年計劃的最后一年。在這一年,農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和大多數產品產量指標已經按照計劃要求完成。工農業總產值完成計劃的101.7%”。
“其中農業總產值‘四五’計劃規定1975年達到1230億元,實際達到1260億元,完成104.5%,比1970年增長18.1%,平均每年增長3.4%。四種主要農產品中糧食超過指標,完成103.5%,平均每年增長891萬噸;生豬、水產品達到指標;棉花產量計劃規定為250 萬噸,1973年曾經達到256.2萬噸,提前實現‘四五’計劃指標,1975年因災減產,完成95.2%。工業總產值完成100.6%,比規定指標 3200億元略為超過,同1970年比較,五年增長了56%,平均每年增長9.3%。主要工業產品,原煤完成109.5%,原油完成110.1%,發電量完成103.1%,棉紗完成96.8%。鋼產量計劃規定為3000萬噸,完成了79.7%。鐵路貨運量完成98.7%。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完成下限的101.6%。財政收入完成98%。‘四五’期間施工的大中型項目共有2579個,全部建成投產的有700多個。其中包括:全長820公里的湘黔鐵路,全長753公里的焦枝鐵路,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電氣化工程,大港油田,劉家峽水電站等。這些施工項目的完成大大增加了生產能力,進一步改變了生產布局。農業科學上育成了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并在南方13個省、市、自治區試種。確定從國外引進成套設備和單機的‘四三’方案開始實施,金山石油化工總廠、武鋼1.7米軋機等一批重點工程開始施工建設。”
“在這十年間,農業生產條件有了一定改善,國家對農業的資金、物質投入繼續增加。197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和農業貸款年底余額總計為200.9億元,與1965年相比,增長50.8%;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8629.6萬千瓦,增長6.9倍,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9.7萬臺,增長 4.5倍;排灌動力機械3984萬千瓦,增長4.97倍,原來的人力、畜力、風力基本為機電泵所代替;化肥施用總量達582.8萬噸,增長2倍;農藥生產量和進口量達43.6萬噸,增長90.6%;農村用電量達204.8億度,增長4.5倍。農田基本建設繼續得到加強,糧食生產和農業生產基本保持了穩定增長。從生產總量上看,1976年,全國農業總產值達12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65年增長 35.3%;全國糧食總產量 5726.2億斤,比1965年增長47.2%。”
“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行業均有較大的發展。60年代初建成投產的大慶油田,已成為年產原油5000萬噸的大型企業。山東勝利油田、天津大港油田也初具規模。1976年我國原油產量達到8716萬噸,相當于1965年產量1131萬噸的7.7倍。除上述大油田外,建成和在建的大型企業還有:貴州六盤水,四川寶鼎山、芙蓉山,山東兗州等大型煤礦;甘肅劉家峽,湖北丹江口、葛洲壩,貴州烏江等大中型水電站;四川攀枝花鋼鐵廠、甘肅酒泉鋼鐵廠、成都無縫鋼管廠、貴州鋁廠、四川德陽第二重型機器廠、陜西富平壓延廠、湖北第二汽車制造廠、四川大足汽車廠,等等。從1973年開始,我國還從國外引進了一批先進的成套設備和單機。”
1966—1976年科學技術方面重要成就合集:
1966年:
5月中國第一次含有熱核材料的核試驗成功。
5月中國第一批紅旗高級轎車出廠。
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成功。
10月中國建成世界第一座合成苯車間。
10月中國制成的第一批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發電。
1967年:
1月中國第一臺載重150噸中型平板車建成。
6月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7月中國第一臺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制成功。
10月中國新型晶體管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研制成功。
10月中國煤礦單巷長距離通風技術跨入世界先進水平。
10月中國第一臺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制成功。
11月中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12月中國第一臺電爐液壓自動裝置試制成功,標志中國電爐煉鋼自動控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2月杭州機床廠MM7120型精密臥軸矩臺平面磨床投產,在加工儀器、儀表和工具的平 面磨床投產,在加工儀器、儀表和工具的平面、側面、斜面和槽面時,可以達到國際上最先進的“四花十四級”的最高光潔度。
1968年:
1月中國第一艘自行研究、設計、建造的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輪通過驗收。
1月中國科學工作者在珠穆朗瑪峰地區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多學科科學考察。
2月中國特大型軸承制成。
5月西寧電動工具廠和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聯合設計試制成功了一種雙重絕緣單相串激式羊毛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8月阜新發電廠的軟化水處理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9月中國自行研究設計并試制成功了第一批靜壓傳動內燃機車,使工礦內燃機車的生產技術跨入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
9月中國第一臺小型簡易氫氣發生設備試制成功。
9月中國制成第一臺自行設計制造的某型齒輪磨床,其精度、效能都超過國際水平。
9月中國試制成功具有國際水平的第一座鍍鋅設備。
9月對在新疆地區發生的日全食現象成功地進行了大規模綜合觀測,使中國日全食研究工作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10月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
10月中國制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M9017光學工具曲線磨床。
10月中國第一臺轉盤注射機制成。
12月中國第一臺深井石油鉆機制造和試鉆成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1969年:
1月中國建成具有六十年代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氮肥廠——河北化肥廠第三期工程。
1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液壓自動拋光機。
1月中國試制第一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口徑機頂排灌設備。
1月上海制成高精度新型鏟磨機,精度遠超國外同類產品。
4月中國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巨型油輪下水。
4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成功第一臺新式大型液氮罐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4月中國制造成功第一臺壓鋁模,為工業生產填補了一項空白。
4月上海制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齒輪滾刀熱軋機。
4月上海第五機床廠試軋成功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無切削冷軋二級絲桿。
4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具有先進水平的韶山型大功率半導體干線電力機車。
4月中國制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管子自動切削機床。
5月中國制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霉素”。
6月中國發展普通低合金鋼獲巨大成就,用我國特有的某些合金元素制成的犁鏵鋼、大橋用鋼、鋼筋用鋼、電站用鋼、采煤機械用鋼等,超過國外同類名牌產品。
6月我國最大的兩臺農業用水泵試制成功,整個水泵自動控制程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7月中國第一款自行設計的殲擊機殲8首飛。
9月中國第一批自行設計、自行制造的礦用十五噸自卸載重汽車誕生。
9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大張塑料復合鋼板機組,軋出了我國第一張大張 塑料復合鋼板,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9月中國試驗成功第一臺用于合成氨生產的大型粉煤氣化熔渣爐。
9月中國制成超過國際先進水平的同類型的高精度圓刻線機。
9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電子式中文電報快速收報機誕生。
9月中國第一臺高精度擺線齒輪磨床制造成功。
9月上海試制成功我國第一臺十二萬五千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9月中國成功進行首次地下核試驗。
9月中國首次設計研制的東風4型交一直流電傳動內燃機車研制成功。
10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五千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生,標志著我國機車制造技術已經進入先進行列。
10月中國建成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
10月中國建成當時最長的雙曲拱公路橋——沭陽新沂河大橋。
10月中國第一套全自動長途電話設備誕生。
10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具有先進水平的紅旗牌自走式谷物聯合收割機試制成功。
10月制成中國鐵路第一臺自動化養路搗固車。
10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套大型塊煤裝卸機械。
10月中國制造成功第一批高級特種工業用的極薄型紙。
11月中國第一臺自行設計制造的煉油工業控制計算機誕生。
11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一百二十馬力液壓控制犁式電纜敷設機。
11月中國制造成功第一臺八十噸重型震動壓路機。
11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金屬礦山采掘用的新型電動鉆巖機。
12月中國建成第一座黏土磚一次燒成隧道窯。
12月中國第一座大型無醇甲醛車間建成。
12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高壓風冷移動式空壓機車誕生。
12月中國第一艘自行設計、建造的三千二百噸破冰船海冰101號在上海求新造船廠下水。
12月中國第一臺離子注入機研制成功。
1970年:
1月中國遠洋船用氣缸油制造成功,各項主要質量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自行設計制造的二十米塔用風軸流風機。
3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光電光波比長儀。
3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一百噸內燃液力軌道起重機。
4月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4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成功第一臺一千公斤高分子材料萬能試驗機。
4月長春保溫材料廠試制的防氫磚、超輕保溫磚、超輕質粘土磚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4月建成第一臺中國式單晶爐。
7月中國制造成功具有先進水平的鏈輪刨齒車床,填補了我國機床工業的一個空白。
7月中國制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無梭鋼帶織布機。
7月中國試制成功固體環氧樹脂棒料焊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到世齊先進水平。
7月中國首艘國產導彈驅逐艦下水。
8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磁選過濾聯合設備。
8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安全火花礦用井下通訊電話機。
8月中國試制成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十一萬伏鋁線塑料電流互感器。
8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超重型立式車床制造成功。
8月中國大飛機項目正式啟動。
10月中國第一臺最大的全鈑式制氧機誕生。
12月中國第一塊雙柱塞式油壓表試制成功。
1971年:
5月中國第一臺集成電路數控機床誕生。
6月中國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9月中國科學工作者成功用X光衍射法完成了分辨率為二點五埃的豬胰島素晶體結構的測定工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9月中國第一枚東風-5洲際導彈在酒泉發射場進行了第一次飛行試驗,獲得基本成功。
12月中國建成服役第一艘國產導彈驅逐艦。
1972年:
1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純銅連鑄連拉空芯導線設備。
1月中國第一座干法纖維板車間建成。
1月中國第一臺六千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制成。
6月中國自己設計、制造和施工的第一條超高壓輸電線——劉天關輸電線建成。
8月中國制成第一臺框架式縱梁三千噸油壓機。
11月遼寧省阜新礦務局新丘煤礦505鉆井隊創造半煤巖單孔月進一千零六十一米的全國新紀錄。
12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二十二萬伏、三十萬千伏安鋁線變壓器。
12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輛載重三百噸的大平板車。
12月中國第一艘海洋地質鉆探浮船試航。
1973年:
3月云南冶金第一礦103礦掘進24隊創造月掘進一千五百零九點三米的全國新紀錄。
3月數學家陳景潤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并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在國際數學界引起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
4月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鋼筋混凝十浮船塢--鐘山號建成。
5月遼寧北票礦務局冠山煤礦4805掘進隊創造巖石巷道單孔月進七百一十二點八米的全國新紀錄。
7月上海市第六醫院施行游離肌肉移植手術獲得成功,醫療技術有所發展。
8月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制成功。
9月中國第一臺光電等高儀研制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9月中國自行設計、提供設備、施工的第一條大口徑、長距離地下大動脈——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勝利建成。
10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第一次通過動物實驗證明,細胞質內的信息核糖核酸對細胞分化、個體發育和性狀遺傳有顯著的作用。
10月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2月梅山鐵礦同河北銅礦天溜掘進隊打出月進尺一千一百六十點一米的成績,創造了我國天溜井掘進的新紀錄。
12月勝利油田創年鉆井進尺150105米的全國石油鉆井最高紀錄。
1974年:
3月天津第一煉鋼廠創造了平爐爐體周期壽命達五百一十三爐的全國最高紀錄。
3月中國第一臺數控加工中心機床誕生,質量達到國外同類型機床的水平。
4月中國第一艘二萬五千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勝利建成投產。
4月中國第一臺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制成功。
7月天津新河船廠建成我國第一艘大型起重船——五百噸浮吊。
8月中國科學院吉林應用化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和遼源市電子技術實驗工廠工人相結合,研制成功氣敏半導體器件,為我國電子工業填補了一項空白。
8月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服役。
8月中國傘式太陽爐研制成功。
9月中國第一座五萬噸級油碼頭建成。
9月哈爾濱制成全國單機容量最大的三十萬死水輪發電機組。
10月中國最大豎井鉆井研制成功。
11月上海自行設計和制造出軋制鋒鋼帶的設備,為我國鋼鐵工業填補了一項空白。
12月中國第一艘海洋地質勘探浮船出海試鉆成功。
1975年:
2月中國研制成功受控熱核反應實驗裝置。
2月中國首次使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燃煤發電機組成功。
2月中國當時最大的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勝利建成。
2月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艘長江大型客貨輪東方紅11號首次試航成功。
3月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4月中國自行設計、研制成功第一臺大型HMJ-200型混合模擬電子計算機。
6月中國首次制成大型滾齒機。
7月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全線通車。
8月戚墅堰機車車輛廠試制成功具有獨創性的“七〇砂”。
8月中國當時最大的一臺公路平板車(450噸)制造成功。
8月中國自制成功甚高分辨率衛星云圖接收設備。
9月中國研制成功稀土異戊橡膠。
9月中國第一批電子攝影計時器和游泳電子計時設備制造成功。
9月中國制成高分辨能力掃描電子顯微鏡。
10月中國科學工作者運用花粉單倍體育種方法育成水稻新品種,在世界上首先在重要糧食作物上獲得成功。
11月北京鋼鐵學院設計出我國第一條精密斜軋自動線。
11月中國科學院育成棉花新品種——“科遺二號”。
11月中國成功發射返回式地球衛星。
12月廈門大學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電化學綜合測試儀。
12月大連機車車輛廠生產的東風4型四千馬力內燃機車,各項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12月江孜縣農業試驗場在世界屋眷上創造了我國冬小麥單產最高紀錄——平均畝產達到一千六百一十斤。
12月北京大學物理系半導體研究小組設計出我國第一批三種類型的(硅柵NMOS、硅柵PMOS、鋁機NMOS)1K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
1976年:
2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制成功了硫砷玻璃光材料和玻璃電存儲材料及器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月廣東省植物研究所和花縣農科所協作,運用花粉單倍體育種方法育成了秈稻新品種。
3月中國試制成功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新型深井石油鉆機——130-3型鉆機。
3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與北京分析儀器廠協作研制成功一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我國獨創特點的新型比表面積與孔徑分布測定儀。
4月京滬杭中同軸電纜一千八百路載波通信干線勝利建成并投產。
4月中國采用液醋發酵方法生產反工烯二酸的試驗獲得成功。
4月四川省石油管理局7002鉆井隊使用國產鉆頭打成第一口六千零一米的超深井。
4月中國進行綜合性日環食觀測獲得重要成果,這是我國科學工作者全部 用國產儀器設備,獨立自主地進行的第一次綜合性日環食觀測。
4月包鋼試驗成功我國第一爐優質的石油套管鋼。
5月全國微波通信干線建成。
6月中國第一臺高溫高壓放射性測井儀試制成功。
6月中國自力更生建設的第一座現代化十萬噸級的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投產。
6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和安裝的最大的三十萬殲雙水內冷發電機組投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6月蘇州感光材料廠試制成功微泡法印刷拷貝膠片,為我國非銀鹽感光材料工業填補了一項空白。
7月中國制成高精度石油計量自動化儀表裝置。
7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采用古地磁方法首次測出云南元謀猿人的年齡。
7月中國直流比較儀電位差計、激光微區光譜儀研制成功,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
7月吉林碳素廠自己設計、制造成功我國第一臺大功率直流石墨化電爐。
8月石鋼煉鋼廠創造氧氣頂吹轉爐爐齡全國新紀錄,最高爐齡達到一千三百零二爐。
8月中國第一臺一千五百米煤田鉆進試制成功。
8月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下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