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1917年,那一年,教員二十四歲。前一年冬,他剛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
曾經為了征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以“二十八畫生”之名,向長沙各高校發出征友啟事:愿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羅章龍回信,兩人相約在湖南省立圖書館見面,談治學、處事、人生、宇宙觀、社會改造問題。分手時,教員說:“我們談得很好,‘愿結管鮑之誼’,以后要常見面。
四月,他以“二十八畫生”為筆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發表《體育之研究》。文章詳述體育運動的意義、作用和方法。
關于體育同增強民族體質、保衛國家的關系,文章說:“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夫命中致遠,外部之事,結果之事也;體力充實,內部之事,原因之事也。體不堅實,則見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遠?堅實在于鍛煉,鍛煉在于自覺”。
關于體育同德育、智育的關系,文章說:“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身體是“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小學應當專門注重身體的發育,中學和中學以上應當德、智、體三育并重。
文章批評當時學校課程繁多而又不重視體育,說“吾國學制,課程密如牛毛,雖成年之人,頑強之身,猶莫能舉,況未成年者乎?況弱者乎?”文章推崇清初顏元、李塨的“文而兼武”的思想,贊同“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主張。
文章論述身體強弱的轉化,說“人之身蓋日日變易者:新陳代謝之作用不絕行于各部組織之間,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雖六七十之人猶有改易官骸之效”。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不戒于種種嗜欲,以漸戕賊其身”,終會強而轉為弱。而弱者,如果“深戒嗜欲”,“勤自鍛煉”,久而久之也會變為強者。“總之,勤體育則強筋骨,強筋骨則體質可變,弱可轉強,身心可以并完。”
文章認為體育之大效尤在“足以強意志”。“夫體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意志也者,固人生事業之先驅也。”
文章還介紹自編的一套“六段運動”體操。
六月,一師開展考察學生德、智、體優秀的“人物互選”活動。全校十一個班四百多人參加選舉,選出三十四名。教員得票最多,按考察內容獨得六項優秀,其中,言語、敦品兩項得票數第一,膽識項得票為他所獨有。
七月,教員為蕭子升的讀書札記《一切入一》作序。序言說,治學要打好基礎,日積月累,“今日記一事,明日悟一理,積久而成學”。做學問如像筑臺,“庇千山之材而為一臺,匯百家之說而成一學”,“臺積而高,學積而博”。但是,學問不但要博,尤其要精,在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加以條理,“有臺而不堅,有學而不精,無以異乎無臺與學也”。序言批評中國舊學的弊病“在于混雜而無章,分類則以經、史、子、集,政教合一,玄著不分,此所以累數千年而無進也”。認為蕭子升的札記積累很多材料,“則宜有以條理之,挈其瑰寶,而絕其淄磷焉。又持之以久遠,不中途而輟。誠若是,則固百丈之臺之基矣”。
同月,教員同蕭子升步行漫游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縣,歷時一個月,行程九百余里。這次長途旅行,未帶一文錢,用游學的方法或寫些對聯送人以解決食宿,所到之處,受到農民友善的歡迎和款待。沿途接觸城鄉社會各階層的人,了解一些風土民情,獲得許多新鮮知識。
八月,致黎錦熙長信,探討救國救民的“大本大源”問題。信中說,天下紛紛,時人雖有一些變革主張,但對救國之道,未找到一根本解決辦法。即說維新派康有為,也是“徒為華言炫聽,并無一干豎立、枝葉扶疏之妙”,“今日變法,俱從枝節入手,如議會、憲法、總統、內閣、軍事、實業、教育,一切皆枝節也”。而所謂本源,就是“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為宇宙之一體,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信中強調,“以大本大源為號召”,通過改造和普及哲學、倫理學來變換全國的思想,這就是救國救民的根本道路。“今吾以大本大源為號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動者乎?天下之心皆動,天下之事有不能為者乎?天下之事可為,國家有不富強幸福者乎?””當今之世,宜有大氣量人,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張,萬夫走集;雷電一震,陰曀皆開,則沛乎不可御矣!”他認為,一旦哲學得到改造和普及,人人“共躋于圣域”,“彼時天下皆為圣賢,而無凡愚,可盡毀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氣而吸清海之波”。這樣,就達到“太平世”的大同境界。信中主張“思想道德必真必實”,東方思想雖然有許多不切于實際生活,但“西方思想亦未必盡是,幾多之部分,亦應與東方思想同時改造”。教員在信中還說,“畢業之后,自思讀書為上,教書、辦事為下”,很久以來就想辦私塾,取古代講學與現今學校二者的長處,“暫只以三年為期,課程則以略通國學大要為準。過此即須出洋求學,乃求西學大要,歸仍返于私塾生活”,繼續深造。
九月,一師開學,教員聽楊昌濟講授修身課,教材為《倫理學原理》,學至次年第一學期。教員精心研讀此書,寫下一萬二千余字批注,對書中一些倫理學和哲學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強調“道德哲學在開放之時代尤要”。批注突出強調個人價值,主張“唯我論”,提倡個性解放。
教員在批注中寫道,自己在倫理學上有兩個主張:一為個人主義,一切生活動作,一切道德,都是為了成全個人。一為現實主義,“吾只對于吾主觀客觀之現實者負責”。他說:個人有無上之價值,個人的價值大于宇宙的價值,“故凡有壓抑個人、違背個性者,罪莫大焉。故吾國之三綱在所必去,而教會、資本家、君主、國家四者,同為天下之惡魔也”。
“吾從前固主無我論,以為只有宇宙而無我。知其不然。蓋我即宇宙也。各除去我,即無宇宙。各我集合,即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存,茍無我何有各我哉。是故,宇宙間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從者惟我也。”
他認為,“人類之目的,在實現自我而已”,成人之美、舍身拯人、為他人謀幸福等,都是為了實現自我,滿足個人精神的需要,達到自利之目的,即所謂“精神之個人主義”。
批語反映了某些辯證法和唯物主義思想,其中說:“人世一切事,皆由差別比較而現”,“進化者,差別陳迭之狀況也”。對于泡爾生關于“世界一切之事業及文明,固無不起于抵抗決勝”的觀點,極表贊同;而不同意泡爾生關于“人類勢力之增,與外界抵抗之減,其效本同”的觀點。
批注寫道:“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這種思想,還反映在批注中對社會歷史的看法:“治亂迭乘,平和與戰伐相尋者,自然之例也。”“吾人恒厭亂而望治,殊不知亂亦歷史生活之一過程,自亦有實際生活之價值。吾人覽史時,恒贊嘆戰國之時,劉項相爭之時,漢武與匈奴競爭之時,三國競爭之時,事態百變,人才輩出,令人喜讀”。
批注表明,教員對過去推崇“大同”境界和人人皆為圣人的觀點,有了改變。說:“吾知一入大同之境,亦必生出許多競爭抵抗之波瀾來,而不能安處于大同之境矣。”“吾嘗夢想人智平等,人類皆為圣人,則一切法治均可棄去,今亦知其決無此境矣。”此外,批注中也有不少“精神不滅,物質不滅”的觀點。
同月,教員與同學張昆弟等到湘潭昭山游覽,夜宿昭山寺。交談中,教員認為人生不能單以解決衣食住為滿足,還應追求更高的理想,說“西人物質文明極盛,遂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欲之發達已耳。若人生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無價值”。“吾輩必想一最容易之方法,以解經濟問題,而后求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義”。又說,“人之心力與體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難成者”。張昆弟對教員的“心力說”甚為贊成。
同月,教員與張昆弟到湘江游泳。當晚同宿蔡和森家,夜談很久。毛澤東說:“現在國民性情,虛偽相崇,奴隸性成,思想狹隘,安得國人有大哲學革命家,大倫理革命家,如俄之托爾斯泰其人,以洗滌國民之舊思想,開發其新思想”。他主張實行“家族革命,師生革命”。并認為“革命非兵戎相見之謂,乃除舊布新之謂”。
十月,教員用白話文寫夜學招生廣告,由學友會教育研究部印發。廣告說:“列位大家來聽我說句白話。列位最不便益的是甚么,大家曉得嗎?就是俗語說的,講了寫不得,寫了認不得,有數算不得。”“所以大家要求點知識,寫得幾個字,認得幾個字,算得幾筆數,方才是便益的。”現今“我們第一師范辦了一個夜學”,“這個夜學專為列位工人設的”。“教的是寫信、算帳,都是列位自己時刻要用的。講義歸我們發給,并不要錢。夜間上課又于列位工作并無妨礙。”“列位大家想想,我們為甚么要如此做?無非是念列位工人的苦楚,想列位個個寫得、算得。列位何不早來報個名,大家來聽聽講?
十一月,教員每天寫學友會夜學日志,記載夜學創辦的意義、招生辦法、課程安排和教學方法等。關于創設夜學的意義,日志列舉四條:一、我國現社會的中堅,實為大多數失學的國民,為要達到“造成新國民及有開拓能力之人材”的目的,不能不對這些人進行教育。二、國人雖天賦、境遇不同,但人人應有受教育的機會。三、可作師范三四年級學生實習的場所。四、可通過夜學打破學校與社會的隔離,使“社會與學校團結一氣,社會之人視學生如耳目,依其指導而得繁榮發展之益;學生視社會之人如手足,憑其輔佐而得實施所志之益。久之,社會之人皆學校畢業之人,學校之局部為一時之小學校,社會之全體實為永久之大學校”。
同月,湘粵桂聯軍與北軍王汝賢、范國章部在湘潭接戰。在南北軍閥混戰,北軍敗走,南軍未到長沙之際,北軍潰軍王汝賢部在第一師范附近徘徊。這時,教員以學友會總務的名義,把學生志愿軍組織起來,布防學校周圍山頭。當潰軍向北移動時,聯絡警察分所,利用他們的真槍射擊,志愿軍放鞭炮助威,高喊“繳槍沒事!”潰軍不知虛實,驚慌失措,紛紛繳械,由商會出錢遣散。全校師生議論說,“毛澤東渾身都是膽”。隨后,教員以一師學友會的名義,組織婦孺救濟會,援救因戰事遭受困難的市民。
最后一個月,教員步行到瀏陽縣文家市鐵爐沖陳贊周同學家探望,晚上同附近農民談心,宣傳種果樹,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前人栽樹后人食果,并動手在鐵爐沖栽了幾棵板栗樹。
參考文獻:
《毛澤東年譜》2023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