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大爭之世,合格的國君太重要了

溫伯陵 · 2024-07-05 · 來源:溫伯陵|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亂世爭雄,沒有角逐出最后的王者,任何一個梟雄都不愿意停下腳步。政治斗爭,如果仍有一些翻盤的機會,那些野心家們就不會安分守己。離家謀生,沒有賺到足夠的錢財,心有不甘的人就不愿意回鄉。 如果他們停下前進的腳步,一定不是良心發現,而是能量耗盡,不得不停了。

  1

  “不見黃河心不死”是中國的一句俗語,有時用來指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但更多的時候,這句話是“除非走投無路,否則絕不罷手”的意思。

  亂世爭雄,沒有角逐出最后的王者,任何一個梟雄都不愿意停下腳步。政治斗爭,如果仍有一些翻盤的機會,那些野心家們就不會安分守己。離家謀生,沒有賺到足夠的錢財,心有不甘的人就不愿意回鄉。

  如果他們停下前進的腳步,一定不是良心發現,而是能量耗盡,不得不停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有人就說,這不是戰爭的結束,而是下一場戰爭的開始。因為世界各國都保留著一定的實力,又有一大堆矛盾沒有解決。

  再過二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絕大部分國家都卷入其中,摧毀巨額的財富,犧牲了數億人口,除了美國和蘇聯以外,世界各國都消耗的干干凈凈。

  等戰爭結束以后,人民的厭戰情緒達到頂點,各國政府也發現無力再戰,急需進行經濟建設。

  于是,大規模的爭霸戰爭停止了,世界進入美蘇共霸的兩極時代,人民也迎來八十年的和平歲月。

  見到黃河,走投無路,心便死了,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2

  公元前579年,宋國右師華元試圖消弭戰爭,便奔走于晉楚之間,給晉國中軍帥欒書和楚國令尹子重傳遞消息,終于達成“晉楚共霸”的條件,晉厲公和楚共王甚至到宋國商丘的西門外,舉行了一場舉世矚目的會盟。

  世人都以為,晉楚不再大戰,從此天下太平了。

  但楚國仍有實力,自然不愿意放棄百年征戰換來的霸業,晉國沒有恢復鼎盛時期的影響力,同樣不愿意讓出一半的鐵王座。此外,齊國有魚鹽之利,隨時準備和齊桓公一樣,把經濟利益轉換為國際影響力。秦國雄踞西北,數十年來始終想在中原占有一席之地。

  四大強國的訴求沒有滿足,矛盾沒有解決,實力沒有耗盡,便意味著“晉楚共霸、天下太平”是暫時的,戰爭仍將繼續。

  公元前576年,即晉楚會盟的三年后,楚共王便撕毀“晉楚共霸”的盟約,準備出兵伐鄭。

  楚共王的弟弟子囊表示反對:“剛簽訂盟約就撕毀,怎么可以這樣呢”,但楚國司馬子反說:“有利可圖就要爭取,盟約算什么?”

  隨后,楚共王親自統兵北上,攻破鄭國的暴隧(河南原陽),又向東征伐,攻破衛國的首止(河南睢縣),兵鋒直抵宋國都城商丘。

  自從楚國開始爭霸以來,始終是行霸道,以兵威降伏各諸侯國,這次撕毀盟約,同樣是霸道行事,試圖以兵威重新進取中原。

  能克制霸道的,只有王道。

  楚共王北上以后,晉國的中軍帥欒書(欒武子)提議“伐楚”,韓厥(韓獻子)卻反駁道:“無庸,使重其罪,民將叛之。無民,孰戰”——楚國撕毀盟約,失了各諸侯國的心,驅趕人民作戰,失了楚國人民的心,這是法西斯行為,不能持久。我們應該鼓勵楚國出兵,等楚國的人心喪失殆盡之后,必敗。

  遵守盟約,維護天下秩序,永遠站在大多數的一邊,這就是蕩蕩王道。

  這原本是一條正確的建議,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楚國咄咄逼人的態度,一定會把各諸侯國推向晉國一邊,晉國便能以“維護天下秩序、保衛世界和平”的名義,動員各諸侯國伐楚,結束無休無止的爭霸戰爭。

  但晉國君臣忽略了一個變量——鄭國。

  鄭國地處中原,屬于四大強國必須爭取的戰略支點,經過百余年的戰爭,鄭國殘破不堪,幾乎沒有余力抵抗大國,便形成了誰贏幫誰的風格。于是在公元前575年春,鄭國在楚共王兵威之下,投降了。

  鄭國背晉歸楚,意味著晉國失去了中原的戰略支點,再不出兵南下,便不是行王道了,而是綏靖楚國。

  在這樣的背景下,晉厲公暫時放棄王道政策,改用霸道應對危機,隨即命欒書和士燮統中軍、郤锜和荀偃統上軍、韓厥統下軍、郤犨(chou)和郤至統新軍,南下伐鄭。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晉厲公還命欒黡(yan)出使魯國,郤犨在大軍抵達鄭國戰場之前,出使衛、齊,邀請三國出兵,和晉國組成伐鄭聯軍。

  晉國如此興師動眾,目的就是以獅子搏兔之勢,一戰克敵。

  而楚共王聽聞晉國南下伐鄭,立即命司馬子反統中軍、令尹子重統左軍、右尹子辛統右軍,全力北上救鄭。

  6月,晉楚兩軍在鄭國鄢陵相遇,爆發了一場既有詭詐權謀、又充滿春秋君子風度的大戰。

  若敖氏曾是楚國的宗室貴族,楚武王的頭號重臣斗伯比、楚莊王的令尹斗椒都是若敖氏的重要成員,后來若敖氏權傾楚國,遭到楚莊王的血腥屠戮,斗椒之子苗賁皇便逃往晉國,得到晉國君臣的禮遇。

  這次晉國出兵南下,苗賁皇也跟著晉厲公一起來了。

  苗賁皇出自楚國,非常清楚楚軍的弱點在哪里,于是他向晉厲公提議:“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于王卒,必大敗之”——司馬子反統帥的中軍是楚國精銳,如果能把楚軍的左右軍分開,以晉國三軍精銳迎戰楚國中軍,形成局部的兵力優勢,必勝。

  晉厲公不放心,卜了一卦,卦辭是“南國?、射其元王、中厥目”,南方國家戰敗,其國王的眼睛中箭,大吉。

  看到這樣的卦辭,晉厲公下定決心,按照苗賁皇的建議迎戰楚軍。

  說來也巧,大戰前一天,晉國的魏锜夢見射中明月,醒來就自己解夢:“姬姓是日,異姓是月,夢中射明月,肯定寓意著射中楚共王”,于是在開戰以后,魏锜彎弓搭箭,果然射中楚共王的眼睛。

  楚共王大怒,交給楚國神射手養由基兩支箭,命他給自己復仇,養由基一箭射中魏锜的脖頸,然后把另一支箭交還楚共王。

  按照普遍的戰爭邏輯來看,楚共王負傷,晉軍應該全力猛攻楚共王的戰車,把他俘虜到晉國留學才對啊,是吧。

  但有意思的是,統帥晉國新軍的郤至,三次攻到楚共王的戰車前,都跳下戰車、脫掉頭盔、快步向前走,以示對楚共王的尊敬,等離開一段距離,才重新穿戴整齊,恢復戰爭狀態。

  見到郤至尊敬自己,楚共王竟然也沒有傷害郤至,反而命工尹襄給郤至送去一把弓,以示慰問。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胄而趨風。楚子使工尹襄問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有韎韋之跗注,君子也。識見不榖而趨,無乃傷乎?”

  如果在后世的戰場,發生了這種行為,所有人都會想,明明靠近楚共王了,郤至竟然沒有斬將奪旗,是不是準備叛國了?明明能射死郤至,楚共王竟然沒有下手,兩人是不是有什么私情?

  但在春秋時期,王對王、將對將、兵對兵,才是世人公認的戰爭原則,偷襲、暗箭、欺詐都是上不了臺面的下三濫手段。

  這是春秋的迂腐,也是春秋的風度。

  既然不使用法術詐力,晉楚兩軍的戰斗力又相差無幾,所以戰爭進行的相當艱難,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晉不勝楚、楚不勝晉。

  直到有一天,楚共王召司馬子反商議軍務,結果子反喝醉了,不能出門見人,楚共王發出一聲長嘆:“天敗楚也夫,余不可以待”,隨即連夜撤離戰場,返回楚國。

  次日,晉軍進入楚軍的營地,以這種不光彩的姿態,獲得“鄢陵之戰”的勝利。

  不管怎么說吧,從王道國策轉向霸道戰爭,再到鄢陵戰場上的詭詐權謀和春秋風度,晉國總算遏制了楚國北上的野心,維持著晉楚共霸的局面。

  此次交鋒,晉楚平局。

  不過,正是從“鄢陵之戰”開始,晉國拋棄了以往的單純武力爭霸策略,把維護天下秩序的王道、消滅天下秩序破壞者的霸道結合起來,形成晉國的“霸王道雜之”新路線。

  這次轉型,給晉國恢復霸業埋下伏筆。

  3

  盡管晉楚的國力相當,晉國也調整了路線,但恢復霸業仍然需要一些契機。

  晉國非常幸運,很快就等到兩個絕佳的契機。

  第一個契機是晉國換屆。

  自從“曲沃代翼”以后,晉國就有外姓大臣勢大、政出多門的隱患,就連魯國大夫叔孫僑如都說:“魯之有季、孟,猶晉之有欒、范也,政令于是乎成。”這是晉國的特殊國情,不是誰想改就能改的。

  晉國的最佳出路,便是國君放棄集權,通過給外姓大臣讓利的方式,和外姓大臣結成利益共同體,換取晉國的蓬勃發展。

  晉文公能稱霸天下,走的就是這條路。

  晉文公以后,晉國每次恢復霸業,都是因為國君和外姓大臣深度綁定,而晉國每次衰落,都是因為國君和外姓大臣爆發血腥斗爭。

  能認清這一點,晉國國君就能做明君,否定這一點,晉國國君就不得好死。

  晉厲公,恰恰是試圖集權的晉國國君。

  “鄢陵之戰”以后,晉厲公可能認為,晉國數次擊敗楚國,晉國已經無敵于天下,又借趙氏孤兒事件誅殺了趙氏權臣,完全可以進一步梳理晉國政治了,便開始嘗試著恢復國君權威——

  “成公十七年,晉厲公侈,多外嬖。反自鄢陵,欲盡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

  外嬖即私人寵臣,盡去群大夫,目的就是用根基淺薄的私人寵臣,替換根深蒂固的外姓大臣。

  晉厲公的外嬖主要是胥童、夷陽五、長魚矯等人,其中胥童是晉國下軍佐胥克之子,趙盾死后,郤缺以中軍帥的身份執掌晉國,隨即廢除胥克,任命趙朔為下軍佐,明目張膽的搞了一場利益輸送。

  可以說,胥童是晉國政治斗爭的失敗者,做晉厲公的外嬖,唯一的訴求是借晉厲公之手,清除當權的外姓大臣,恢復胥氏家族的地位。

  既然胥童是這樣的身份,夷陽五、長魚矯等人的身份也不可能太差,而且郤锜奪了夷陽五的田地,郤犨奪了長魚矯的田地,他們兩人對郤氏又有了更直接的仇恨。

  公元前574年,晉厲公出城打獵。

  按照當時的禮法,晉厲公發出獵殺的號令之后,卿大夫們要根據等級地位,依次射殺獵物,等射獵結束,君臣再共享盛宴。

  這次打獵的時候,晉厲公照例獵殺了一只動物,然后便和寵妾飲酒,不再過問卿大夫射獵的事。結果,他寵信的寺人孟張搶了郤至的一頭野豬,郤至大怒,一箭射死寺人孟張。

  在晉厲公看來,郤至射死寺人孟張,簡直是挑戰自己的權威,大罵一句:“季子欺余”,回去就開始密謀,提前執行清洗計劃。

  從哪里開始呢?

  胥童提議道:“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敵多怨,有庸”——

  郤氏是大家族,結怨甚多,尤以郤锜、郤犨、郤至為最。用郤氏祭旗,可以給其他家族報仇,也有利于國君集權,百利而無一害。

  這個提議,正合晉厲公的意。

  確定了目標,胥童和夷陽五便帶著八百甲士包圍郤府,長魚矯則喬裝打扮混進去,用長戈擊殺郤锜、郤犨、郤至,干凈利落的完成任務。

  做完這一切,胥童又提議,趁機把位高權重的欒書、荀偃一起殺了,省的夜長夢多。但就在這個時候,晉厲公擔心,一次性殺人太多無法收場,便拒絕了胥童的建議。

  隨后,晉厲公安撫了欒書和荀偃,并封胥童為卿。

  晉厲公想一步一步完成計劃,但他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沒有任何理由就誅殺郤氏,給其他外姓大臣造成了巨大的不安全感。

  因為郤氏突然消失已經說明,晉厲公要誅殺其他家族,也可以不用任何理由,尤其是欒書和荀偃,已經上了胥童的黑名單,誰都不知道晉厲公何時改變主意,向他們下手。

  為了保住性命和利益,欒書和荀偃決定,先下手為強。

  同年底,欒書和荀偃不提供任何理由,直接出兵囚禁并誅殺晉厲公、胥童,公元前573年正月,又自洛陽迎回公子周,準備擁立為晉國國君。

  我們在這里多說一句,欒氏和郤氏都晉國宗室的旁支遠宗,當年欒氏和郤氏給莊姬做偽證,親手促成趙氏孤兒事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理解為晉國宗室勢力對外姓大臣的反撲。

  現在晉厲公誅殺郤氏,事實上是晉國宗室勢力的自我消耗,從此以后,欒氏便成為晉國宗室在權力核心圈的獨苗。

  這對日后欒氏的命運,造成了重大影響。

  言歸正傳。

  公子周是晉襄公的曾孫,屬于旁支遠宗,正常情況下根本沒有繼位的資格,而且公子周年僅14歲,一般來說是不具備成人行事能力的。欒書和荀偃擁立公子周,無非是想有一個根基薄弱且年輕識淺的國君,既方便他們操縱晉國軍政事務,又能實現自我保護。

  但公子周的能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就在正式繼位之前,公子周說了一番話:“孤始愿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將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

  我是不受寵愛的流亡公子,能做晉國國君,都是天意啊。但國君的職責是主宰乾坤,決定一切軍政事務,如果不能行使國君的權力,我寧愿不繼位。你們給我一句話,到底聽不聽我的命令?

  公子周把繼位的事歸于天意,說明公子周不承認欒書、荀偃等人的擁立之功。

  這是一場極其精妙的賭博,賭輸了,大不了回去做流亡公子,可一旦賭贏了,公子周就能不受挾制,做一個強勢的晉國國君。

  欒書、荀偃等人能怎么辦?

  人都迎回來了,儀仗都準備好了,公子周卻突然說不繼位了,那他們如何向晉國朝野交代?

  無奈之下,他們立即說道:“群臣之愿也,敢不唯命是聽”,趕緊繼位吧,求你了,給我們一個臺階下,我們一切都聽你的。

  公子周得到想要的答案,便繼位做了晉國國君,史稱晉悼公。

  這哪里是青澀懵懂的14歲少年,明明是天賦絕倫的政治天才,和漢文帝劉恒、明世宗朱厚熜如出一轍。

  而得到晉國軍政事務的決定權以后,晉悼公便在此后十年間,開啟了一系列改革。

  政治方面,晉悼公任命魏相、士魴、魏頡、趙武為卿,荀家、荀會、欒黡、韓無忌為公族大夫,士貞伯為太傅、賈辛為司空、欒糾為御戎,共同輔佐自己。

  看看這些人的姓氏,幾乎都出自晉國老牌家族,沒有一個新人能拿到入場券。

  這項任命,其實就是晉悼公向外姓大臣傳遞信息,即你們擁立我做晉國國君,我保證你們的權力和富貴,我們共享晉國江山。

  晉國國君和外姓大臣,通過這項任命,緊緊團結在一起。

  外交方面,魏絳(魏莊子)建議晉悼公,不要輕易和戎狄部族開戰,否則楚國出兵北上的時候,晉國便不能抽調兵力援救各諸侯國,容易造成各諸侯國背晉歸楚,晉國霸業崩潰。

  說罷,魏絳列舉了和戎狄部族結盟的五個好處——

  可以向戎狄部族購買土地、安定邊疆百姓、減輕晉國的邊防壓力、借戎狄部族的兵力威懾中原諸侯國、造成萬國來朝的聲勢。

  晉悼公立即同意,任命魏絳為使者,代表晉國和周邊的戎狄部族會盟。

  從此以后,晉國節省了巨額軍費,還擁有了一支戎狄部族仆從軍。

  經濟方面,晉悼公聽取魏絳的建議,把公室、國庫、各級卿大夫的財富聚攏起來,借貸給晉國百姓,盤活了晉國的金融市場,并開放山林川澤,允許晉國百姓自由開發,搞活了晉國的實體經濟。

  “魏絳請施舍,輸積聚以貸。自公以下,茍有積者,盡出之。國無滯積,亦無困人。公無禁利,亦無貪民。”

  經過這一系列改革,晉國實現全方位的騰飛,無論政治、軍事、外交、經濟,都稱得上是政通人和,綜合國力遠超齊、楚、秦等同體量的大國。

  4

  晉國恢復霸業的第二個契機,來自鄭國的路線之爭。

  公元前572年,晉國的韓厥、荀偃統帥晉、魯、宋、衛、曹、莒、邾、滕、薛等國組成的諸侯聯軍,南下伐鄭,一戰攻破新鄭的外城,并在洧水畔擊敗鄭軍,然后轉向東南,攻破楚國的焦、夷等城池,駐扎在鄭、宋、楚三國的交界處。

  次年7月,鄭成公薨逝,子罕成為攝政、子駟分管政務、子國以司馬的身份分管軍事。

  面對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鄭國的卿大夫們認為,楚國強盛就歸楚,現在晉國兵臨城下,我們歸晉吧?

  但子駟不同意歸晉,理由是鄭成公臨終前說過,楚共王在鄭國瞎了一只眼睛,鄭有愧于楚,絕對不能背楚歸晉,如今鄭成公尸骨未寒,怎么能違背他的意見呢?

  見到鄭國反復無常,各諸侯國也煩了——

  每次有事都要伐鄭,年年伐月月伐,戰爭什么時候能結束啊,有沒有什么辦法,能一舉掐住鄭國的命門,讓鄭國永久性的臣服于晉國?

  這個時候,魯國的仲孫蔑(孟獻子)發現了問題的關鍵,提議道:“請城虎牢以偪鄭”,修筑一座虎牢城,做為晉國的永久性軍事基地,威脅鄭國。

  筑城的地點——制地。

  鄭國境內以曠野平原為主,唯一的天險便是鄭國北部的制地。可以說,制地就是事關鄭國生死的門戶要地,一旦失去制地,鄭國就是沒有爪牙的老虎,沒有甲殼的烏龜。

  正因為制地如此重要,鄭莊公便不愿意把制地封給公子段,千年后的秦王李世民,能憑借虎牢的地理優勢,以三千玄甲軍大破竇建德的十萬大軍。

  仲孫蔑的這項提議,可謂是非常精準的掐住鄭國的軟肋。

  于是,晉國開始在制地修筑虎牢城,常年駐兵戍守。

  晉國修筑虎牢城意味著什么,鄭國自然是清楚的,所以晉國尚未開始動工,鄭國便向晉國請降——

  “襄公三年冬,復會于戚(河南濮陽),齊崔武子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牢,鄭人乃成。”

  事實證明,修筑虎牢城不僅保證了晉國的地理優勢,晉國永久性兵臨鄭國的戰略態勢,更激化了鄭國的路線之爭。

  公元前565年,鄭國出兵侵蔡,俘虜了蔡國公子燮,然后向晉國報捷。

  蔡國是楚國的鐵桿附庸國,重新歸晉的鄭國擊敗蔡國,意味著晉楚爭霸的天平向晉國傾斜。5月,晉悼公在邢丘(河南溫縣)和鄭、齊、魯、宋、衛、邾等諸侯國會盟,向天下宣告這次勝利。

  楚共王落了下風,非常不服氣,立即命令尹子囊出兵伐鄭。

  晉楚夾擊,鄭國怎么辦?

  子駟、子國、子耳希望歸楚,理由是鄭國應該做中立國,誰贏幫誰,誰來助誰,借此減少鄭國的戰爭頻率,保護鄭國人民的安全和財產,現在楚軍北上、晉軍尚未南下,自然要歸楚——

  “民急矣,姑從楚,以紓吾民。晉師至,吾又從之。敬供幣帛,以待來者,小國之道也。犧牲玉帛,待于二竟,以待強者而庇民焉。寇不為害,民不罷病,不亦可乎?”

  子孔、子蟜、子展希望歸晉,理由是鄭國應該一邊倒,誰贏幫誰等于誰都不幫,況且楚國奉行霸道,不斷侵占鄭國的疆土,晉國既能遏制楚國,同時還尊重鄭國,有什么理由不歸晉呢——

  “小所以事大,信也。小國無信,兵亂日至,亡無日矣。五會之信,今將背之,雖楚救我,將安用之?親我無成,鄙我是欲,不可從也。不如待晉。晉君方明,四軍無闕,八卿和睦,必不棄鄭。楚師遼遠,糧食將盡,必將速歸,何患焉?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晉,不亦可乎?”

  鄭國出現堅定的親晉派,毫無疑問是晉國的“霸王道雜之”路線起作用了。

  不過,親楚派領袖子駟執掌鄭國政務,政治地位較高,話語權更重,所以在這一輪的交鋒中,子駟的親楚意見占了上風,鄭國再次歸楚。

  聽聞鄭國背晉歸楚,晉悼公大怒。

  公元前564年10月,晉悼公聯合宋、衛、魯、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齊等諸侯國,南下伐鄭。諸侯聯軍先抵達虎牢城,把軍糧和傷病員留在這里,再進駐氾水一帶,修理兵甲整頓大軍,最后向西南行軍,把新鄭團團包圍起來。

  與此同時,秦楚結成“反晉同盟”,楚共王親自統兵出武城(河南南陽),秦景公渡過黃河侵晉,分工非常明確。

  此時,晉國遭受西、南圍攻,鄭國在晉楚間搖擺不定,局勢非常焦灼,怎么辦?

  晉國荀偃的意見是,已經包圍新鄭了,那就直接滅鄭,再和楚國決戰,成敗在此一舉。

  晉國新任中軍帥知罃則認為,先不要管秦國,現在應該在修筑虎牢城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削鄭弱楚”的戰略——

  扶持鄭國的親晉派,然后和鄭國會盟罷兵,但晉國的四軍要分成三部,輪番駐扎虎牢城到新鄭一線,分批次和楚國作戰,不求大勝,但求持久。時間一長,楚軍就成了疲兵,晉軍則一部作戰、兩部休整,常年保持旺盛的戰斗力。

  鄭楚的國力持續削弱,晉國依然蒸蒸日上,此消彼長之下,晉國勝出是遲早的事。

  總而言之,晉國要保持永久性兵臨鄭國的戰略態勢,同時要給楚國持續放血。

  知罃的建議,顯然比荀偃的建議更有可行性,晉悼公便接受了知罃的建議,和鄭國親晉派合作,以會盟的方式罷兵言和。

  會盟的時候,晉國的盟辭是“自今日既盟之后,鄭國而不唯晉命是聽,而或有異志者,有如此盟”,要求鄭國對晉國惟命是聽,不能背晉歸楚。

  鄭國子駟的盟辭是“自今日既盟之后,鄭國而不唯有禮與強可以庇民者是從,而敢有異志者,亦如之”,堅持誰贏幫誰的中立國立場,不對晉國惟命是聽。

  親楚派都同意會盟了,還要在盟辭上做手腳,從這里就能看出,鄭國的路線之爭有多么激烈。

  盡管鄭國沒有完全臣服晉國,但晉悼公和知罃已經確定“削鄭弱楚”的戰略,根本不在乎子駟等親楚派的態度,反正他們都是要滅亡的,早一天晚一天罷了,隨他們去吧。

  隨后,晉悼公在虎牢城等鄭國要塞部署晉軍,便離開鄭國了。

  晉國日漸強盛的國力,再加上鄭國親晉派的合作、削鄭弱楚的正確戰略,晉楚爭霸的天平,越來越向晉國傾斜。

  5

  離開鄭國以后,晉悼公又馬不停蹄的做了兩件大事。

  其一是公元前563年4月,晉悼公到柤地(江蘇邳縣)和宋、衛、魯、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齊、吳等諸侯國會盟,意在向吳王壽夢展示實力,并拉攏吳國進入中原諸侯國的圈子。

  晉悼公如此重視吳國,自然是希望吳國再接再厲,持續騷擾楚國的東部邊疆。

  其二是公元前563年5月,晉悼公命荀偃消滅妘姓小國偪陽(江蘇邳縣),準備賞賜給宋國賢臣向戌,做為他的私人封邑。

  因為向戌不僅是宋國賢臣,還是宋國的鐵桿親晉派,晉悼公給向戌贈送封邑,其實是給各諸侯國及其親晉派傳遞一條信息,追隨晉國可以獲得豐厚的利益,背叛晉國要遭受刀兵之災。

  不過,向戌做為宋國賢臣,不敢接受晉悼公的封賞,便請求晉悼公,把偪陽贈給宋平公。

  做出封賞向戌的姿態,晉悼公便達到了政治目的,把偪陽贈給宋平公,宋平公就獲得了實際利益,而向戌辭讓偪陽,收獲了忠誠的名聲。無論怎么算,這都是三方受益的事,于是晉悼公同意了向戌的請求。

  要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就要和大多數人分享利益,讓大多數人看到希望。

  晉悼公非常清楚這條政治原則。

  團結晉國的外姓大臣、和戎狄部族結盟、盤活晉國的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以及扶持鄭國親晉派、封賞宋國親晉派,其實都是晉悼公按照這條政治原則做出的具體行為。

  而會盟吳王壽夢和消滅偪陽之后,晉悼公便鞏固了中原、東南兩個方向的戰線,接下來,晉悼公的任務就是回到晉國,等待“削鄭弱楚”戰略開花結果。

  事實上,晉悼公并沒有等太久。

  子駟分管鄭國政務之初,主持過一次“田洫”,即重新整頓田畝。在這次田洫的過程中,司氏、堵氏、侯氏、子車氏都損失了大量的田地。而且子駟的心胸較窄,統兵征戰的時候,屢次和尉止爭功,導致尉止對子駟非常不滿。

  后來子罕去世,子駟執掌鄭國,稱為“當國”。

  公元前563年10月,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仆聚集家奴,攻入鄭國西宮,誅殺子駟、子國、子耳,并劫持鄭簡公。

  子國是子產的父親,可能是救父心切,子產聽聞巨變以后,立即帶著家族私兵進宮,收斂了子國的尸體,然后誅殺尉止和子師仆,逼的侯晉逃往晉國,堵女父、司臣等人逃往宋國。

  這次鄭國政變,表面上是五大家族報私仇,實際上是鄭國政治路線的斗爭。

  首先,死于政變的子駟、子國、子耳都是清一色的鄭國親楚派,親晉派沒有一個人受到傷害。

  其次,政變剛開始的時候,《春秋左傳》里寫道:“子孔知之,故不死”,子孔是鄭國親晉派的領袖,他竟然事先知道五大家族的行動,這就意味著,這次政變極有可能是鄭國親晉派利用五大家族和子駟的矛盾,挑動起來的,甚至有可能,這原本就是晉悼公和子孔等親晉派的既定計劃。

  最后,政變結束以后,《春秋左傳》又寫了一句:“子孔當國,為載書,以位序、聽政辟。大夫、諸司、門子弗順,將誅之”,親晉派的子孔取代親楚派的子駟,執掌鄭國,并準備誅殺不順從的大臣。

  子孔要大肆誅殺,唯一的目的就是,清理親楚派余孽,贏得路線斗爭的勝利,徹底扭轉鄭國的方向。

  但在政變中嶄露頭角的子產,建議子孔不要大肆誅殺,既然已經取得鄭國的最高權力,就應該團結大多數,安定鄭國人心。

  子孔覺得有道理,便同意了子產的意見。

  這件事,給子產爭取到雄厚的政治資本,直接促成他日后執掌鄭國,成為名垂青史的一代名相。

  鄭國親楚派的消亡,再加上晉國蒸蒸日上的國力、“削鄭弱楚”戰略的成功、日漸深入人心的“霸王道雜之”路線,意味著晉國從根本上征服鄭國、恢復霸業,再無任何障礙。

  公元前562年4月,晉悼公聯合宋、衛、齊、魯、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諸侯國南下伐鄭,很快就以絕對優勢兵力包圍新鄭,并在新鄭南門舉行閱兵,向楚國示威——

  我就在這里,有種來戰!但你有那個實力嗎?

  楚國,自然是不敢來的。

  鄭國也不再抵抗,7月,親晉派執掌的鄭國便和晉國舉行會盟,盟辭充滿了渴望世界和平的味道——“凡我同盟,毋蘊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災患,恤禍亂,同好惡,獎王室。”

  翻譯過來就是,凡是和晉國結盟的諸侯國,不要控制糧食而不救助鄰國的災荒,不要控制山林川澤與民爭利,不要藏匿其他諸侯國的罪犯,要清除各自國家的積弊,要同情其他諸侯國的斗爭失敗者,要承認周禮共同輔佐周王。

  這三要三不要,其實就是春秋版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原始版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做成這件大事,晉悼公非常高興,把自己的一半禮樂裝備賜給魏絳,并說:“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與子樂之。”

  而受到霸業中衰的打擊,公元前560年,楚共王薨逝。

  臨終前,楚共王命楚國的卿大夫們,給自己上“靈”或“厲”的惡謚,要對楚國霸業中衰負全部責任,幸虧令尹子囊給他改了,以楚國為南疆共主的名義,給楚共王上謚號為“共”,替他挽回一絲顏面。

  至此,晉楚爭霸七十余年,經過數次反復較量,晉國終于穩穩的壓制楚國一個身位,奠定了“晉一楚二”的格局。

  公元前559年春,因為吳國伐楚戰敗,請求晉國援助,晉國便召集齊、魯、宋、鄭、衛、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諸侯國,在鄭國向城(河南尉氏)會盟,直接把吳國大罵一頓,大意是各國都不想打仗了,你們不但伐楚,還來請求援助,這不是給大家添堵么?

  吳國給晉國霸業立下汗馬功勞,現在晉國霸業功成,便不給吳國好臉色,雖然不道德,但為了維護晉國的王道,除此之外,也沒其他的辦法。

  換句話說,晉國大罵吳國,是做給其他諸侯國看的。

  但會盟時的另一項指責,是晉國為維護自己利益而做的。

  剛罵完吳國,晉國中軍佐士匄(gai)便招來戎狄部族的首領駒支(戎子駒支),說你的部族被秦國驅逐,是晉惠公收留了你們,現在竟然泄露晉國機密,是不是通敵了?明天的諸侯會盟你就不要參加了,否則一定嚴肅處理——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與女剖分而食之。今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蓋言語漏泄,則職女之由。詰朝之事,爾無與焉。與,將執女。”

  泄露晉國機密,大概率是借口,士匄真正想說的是后一句,不要參加諸侯會盟了。

  和吳國一樣,受益于魏絳的“和戎”政策,戎狄部族也在晉國南征北戰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極有可能已經取得相當重要的地位。

  士匄不允許駒支繼續參加會盟,事實上是借中原諸侯國的力量壓制戎狄部族,試圖剝奪戎狄部族晉升諸侯國的資格,讓他們永遠做晉國的臣民。

  這是要矯正晉國“借力”的后遺癥。

  但駒支要保護戎狄部族的利益,直接起來反駁士匄——

  “我諸戎除翦其荊棘,驅其狐貍豺狼,以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貳”,戎狄部族始終是忠于晉國的,從未想過反叛。

  “自是以來,晉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于時,以從執政,猶殽志也,豈敢離逷”,戎狄部族追隨晉國征戰,有大功勞,可不能卸磨殺驢啊。

  “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戎狄部族和晉國等中原諸侯國,完全是不同的文化體系,根本不可能造成什么傷害,您放心吧。

  士匄的初衷是壓制駒支等戎狄部族,見到駒支的態度如此順服,便放棄了之前的打算,不再追究了。

  士匄和駒支的對話,便是《古文觀止》第二卷的第六篇文章——《駒支不屈于晉》。

  盡管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但大罵吳國和逼迫駒支,晉國也維護了來之不易的霸業,重申了霸王道雜之的政治路線,“向之盟”仍然是一次成功的會盟、團結的會盟。

  未完待續.........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克言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一生沒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終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0. 女士,你罵“泥腿子”,身份暴露了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我們還等什么?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午夜福利观看视频1色小妹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最新二区三区免费不卡区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久久这里国产综合精品 |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国产 | 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五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