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入住雙清別墅,香山便成為了圣山。當時,各民主黨派和各界賢達,到香山與毛主席會晤,謂之“拜山”。現在 ,人們到香山追尋紅色足跡,也便有了“拜山”之譽。
2019年,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領導力專委會主任李凱成同志,責我準備雙清別墅和來青軒實地講解課程。于是,2020年1月22日,我獨自“拜山”。這是我的第一次“拜山”。我懷著覲謁的心情,徑直奔向雙清別墅,當我邁進雙清別墅大門的一刻,看到六角亭的瞬間,那張聞名世界的“父子照片”立馬縈繞腦際,心情也頓時興奮了起來。我走近亭子,反復思忖著照片拍攝的角度,又在屋內端詳那張照片后,再返回亭邊對照審視那照片上父子的位置和神態,仿佛感受到了那對偉大父子的歡樂時刻。
那次“拜山”,因為是備課,我只到了雙清別墅和來青軒。下山后的當天晚上,我記錄了“拜山”的心情,寫了那篇文章《六角亭與那張照片》,后來刊發在了中宏網和頭條上。我至今還記得那時的感慨:“啊!這不就是在農村、在城市看到的,那天下父與子的似海親情嗎?天然的融合,心與心相印,一脈的呼吸,好像可以嗅到那父子間的,流盡世間的那偉大的愛。”
以后又因講學等幾次到香山,但都是匆匆而過。
這次“拜山”,大不同前,是在閆樹軍同志組織下,與全國政協系統的王文運、楊春、李玉珍、呂瀟瀟及高源同志一起赴香山實地研學,紀念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預備會75周年。
這次研學,實地走遍了所有的紀念址。
6月12日上午9時,由雙清別墅東側平房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處起,然后以雙清別墅毛主席辦公居住地為重點,沿著來青軒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辦公居住地、思親舍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地、多云亭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地、鎮芳樓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麗矚樓香山專用電話局、小白樓中共中央圖書館、香山飯店會見松的順序逐一考察。中午,在香山飯店西江月廳用午餐。下午,由香山飯店的漆亞婷同志帶領,到香山革命紀念館參觀研學。
這次研學,一個有利的條件是閆樹軍和漆亞婷同志的講解。他(她)們的講解,不是專業,勝似專業。閆樹軍同志是全國著名紅色歷史專家,收藏有豐巨的紅色歷史史料,尤其對香山這一圣地的各個紀念址,即熟悉又有很深的研究,帶領大家每到一處,都給予了提綱挈領地歷史點讀。而漆亞婷同志曾是“香山革命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參與了紀念館的布展和展出工作,對各部分內容都非常熟悉,對大家的參觀研學給予了很好的幫助。
這次研學,有兩個知識點,對我是個新的補充。一個是新政協籌備會的第一次預備會議。閆樹軍同志講,1949年6月11日,黃炎培下午5:00來到香山,參加全國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的第一次預備會議。而這次預備會,在《毛澤東年譜》上是沒有記載的。另一個是毛主席會見傅作義。《毛澤東年譜》(1983-1949下卷)記載,毛主席1949年“6月8日,會見傅作義,商談和平解放綏遠問題。”但沒有具體會見的地點。這次研學,對此我有了新的推斷。
香山飯店的院內后側有一株蒼郁挺拔的“會見松”,碑文曰:“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毛澤東主席曾于此樹下會見傅作義將軍。”但沒有具體時間。這樣的兩個“沒有”對在一起,由此可以推斷出:毛主席會見傅作義時間,應該就是6月8日,而會見的地點,就是在這株大松樹下。
另據閆樹軍同志考察,傅作義將軍沒有出席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就是因為他受毛主席之命去了綏遠。而從歷史看,正是由于傅將軍奉命之行,才達成了綏遠以綏遠模式獲得了解放,為人民革命的勝利立下了大功。
這里容易產生的疑問是?就這么一棵孤零的大松樹,毛主席為什么會來到這里會見傅作義呢?我的看法是,一方面看,毛主席會見傅作義要談非常機密的解放綏遠的問題,是極其重大的要事,是需要點對點、面對面,無須他人知曉的絕密。另一方面看,這個地方當時是軍委作戰機關的所在地,值時6月8日的季節,毛主席在軍委作戰機關臨近的一顆松樹下會見傅作義就不足為怪了。可惜的是,在建香山飯店前這里是個什么樣子的,我沒有查到相關資料。
這次研學,要說最觸動心際的,還是對于“進京趕考”的思考。或許是前不久去涿州毛主席進京趕考留宿紀念址研學思緒的遷移,每到一點的駐足,每看到那些史料照片,尤其看到那些原始的影視資料,總會深深陷入沉思,既感慨先輩們創業的艱難,感慨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又深慮改開后賡續紅色基業的艱難。
人民是水,政黨是舟。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這是顛撲不破的社會歷史規律。
國民黨背離人民的利益,一個掌握全國政權的執政黨,二十幾年便轟然倒塌了;共產黨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服務,一個不被世人看好的幾十人的小黨,二十幾年卻贏得了國家政權。
毛主席說:“規律自身不能說明規律。規律存在于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從歷史發展過程的分析中來發現和證明規律。不從歷史發展過程的分析下手,規律是說不清楚的。”
國共兩黨的敗成歷史,恰是正確解釋了這條歷史規律。
這條歷史規律,從當今時代的本質上看,是必須回答好“為誰發展”的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