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頌揚長征的勝利,不能忘了三十萬人打得只剩下兩萬六七千的教訓。
——毛澤東
人總是要思考的,所以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將人的思維當作人存在的第一屬性,他說:“我思想,所以我存在。”[1] 但人更是要吃飯的,可以確定的是,吃飯是思考的前提而不是結果。天下所有的認識問題一碰到“吃飯”問題,都會“退居二線”,成了“第一性屬性”的問題。在遵義會議上,毛澤東就是從“吃飯”問題切入如與王明進行斗爭的。
據老同志回憶:
在遵義會議上,毛澤東“這次他講了大約有一個多小時,同別人的發言比起來,算是長篇大論。他發言的主要內容是說,當前首先要解決軍事路線問題,批判了‘左’傾軍事路線的錯誤和在各方面的表現,如防御時的保守主義,進攻時的冒險主義和轉移時的逃跑主義;指揮者只知道紙上談兵,不考慮戰士要走路,也要吃飯,也要睡覺,也不問走的是山地、平原還是河流,只知道在地圖上一劃,限定時間打,當然打不好。他又用三、四次反‘圍剿’勝利的事實,批駁了用敵強我弱的客觀原因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作辯護的觀點。毛主席的發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確意見,受到與會絕大多數同志的熱烈擁護。”[2]
195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回答新西蘭共產黨總書記提到的“天才的軍事家”問題時說:“我哪里是什么天才的軍事家和戰略家?我只是比那些死背教條的人多懂得三條道理:人要吃飯,走路要用腳,子彈能打死人。”
1963年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單獨會見威爾科克斯,給他詳細解釋上次見面說的那三條道理。毛澤東說:“人要吃飯"的意思是說,軍人也是人,要是沒有飯吃,不僅沒法打仗,而且根本活不下去。所以指揮員一定要重視后勤工作。可是五次反“圍剿”時指揮紅軍的“左”傾機會主義領導卻不懂得這樣一個基本道理,只知道要部隊打仗,不知道要做好后勤工作,保證前方的戰士有飯吃,有衣服穿,有軍火彈藥用,受了傷有擔架抬。這樣的領導人連普通老百姓都不如,由他們指揮打仗,怎么能不失敗?
“走路要用腳”的意思是說,當時紅軍沒有汽車,更沒有飛機。部隊從一個地方調到另外一個地方,完全要靠兩只腳走。可是“左”傾機會主義的領導人卻不懂得這條基本道理。他們關在屋子里看著地圖指揮,把代表部隊的小旗子從一個地方拔下來插到另一個地方,就認為已經完成了調動隊伍的任務,卻不知道被他們這樣撥弄的隊伍還在攀山越嶺,沿著崎嶇險峻的小道,冒著敵機的轟炸掃射在趕路。他們在地圖上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把一支部隊“調到"幾十里以至上百里以外的陣地,而按照他們的命令轉移的部隊卻要徒步跋涉好多個小時,甚至好幾天。等到趕到目標地,已經人困馬乏,而敵人卻在那里以逸待勞,怎么能不打敗仗?
“子彈能打死人’’的意思是說,這些“左”傾機會主義的領導似乎以為敵人的子彈不能打死紅軍戰士。一支部隊在前線同裝備絕對優勢的敵人浴血苦戰了幾天幾夜之后,犧牲、負傷、生病的人可能超過總數的一半,剩下的也很疲勞,需要撤下來休整。可是“左”傾機會主義的領導卻仍然把這支部隊當作剛開赴前線的生力軍使用,命令他們“猛攻猛打,乘勝追擊’’。在這樣的人指揮下,第五次反“圍剿”怎么能夠取得勝利?
翻譯回憶說他還清楚地記得,毛主席在說明了這三條道理后,曾經輕輕嘆息一聲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沒有進過軍事學堂。有人罵我‘抱著一本《孫子兵法》指揮打仗。其實我原來連《孫子兵法》都沒有看過。聽說有人這樣罵我,我才想辦法弄到一本來看。那些迷信洋教條的人瞎指揮,好多同志為之犧牲,真是血的教訓哦!我們是因為打了敗仗迫不得已才長征。今天頌揚長征的勝利,不能忘了三十萬人打得只剩下兩萬六七千的教訓。”(這時陪見的一位負責同志問毛主席,“是不是三萬?”毛主席回答,“我記得只有兩萬六七千,不到三萬。”)[3]
今天,俄烏戰爭尚未結束。俄烏開戰前,中國的“網紅戰略家”中有人就說俄國GDP不如中國廣東一省,撐不住。今天如何呢?今天戰爭日益向我們逼近,我們那些“網略戰略家”再不要只知GDP,還要知道三條道理:人要吃飯,走路要用腳,子彈能打死人。”
注釋:
[1] 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卷,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368頁。
[2] 資料來源:參見伍修權:《我的歷程》,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版,第84頁。
[3] 資料來源:參見齊玉錫:《我為毛主席作翻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中共黨史資料》第83輯,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版,第78、79、80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