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上高中(1978年9月-1980年7月),雖然要準備高考,依然還是有時間讀大量的課外讀物的。我們那個時候還是高中兩年制,加上過去教育文化的慣性,還不至于像后來的高中三年那么緊張,我估計我們上高中時,恐怕很少有人會預料到后來的高考及高考前的高中會演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這里就不多說了。大約在高一到高二這個時間段,我曾經在《羊城晚報》上讀過一篇報告文學的連載,題目叫《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這個題目十分醒目,我也是通過這篇報告文學,對國民黨戰犯的名字以及他們的改造過程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當時印象比較深的是改造那個大煙鬼孫殿英。這里重點說一下這本書的主要角色邱行湘的改造過程,也就是他的道器變通之變。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特赦1959》第35集木工房失火,邱行湘內心忐忑不安,王英光所長在調查之后,把木工房鑰匙交還給邱行湘時的場景,邱行湘拿到的不是鑰匙,而是一份信任,這份信任足以讓他完成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道器變通之變——這是一場深刻的觸及靈魂的革命。
這個細節描述的是質變過程,那既有理性的成分,也有感性的成分。
王英光,不不愧為毛主席的好干部!
毛主席號召要進行靈魂深處的革命,并且帶領我們作過極其大膽的嘗試,這是意義深刻,影響深遠的革命實踐。在邱行湘那些人身上,也許會找到很多有益的啟示。
01
邱行湘簡介
邱行湘(1907—1996),國民黨軍少將,字遼峰,江蘇溧陽南渡鎮邱家橋人。黃埔軍校第5期步科畢業。是黃埔系和土木系骨干將領。邱行湘出生于大農戶家庭,18歲考入黃埔五期步兵科,35歲成為將軍,1946年在東北四平戰役中有所表現,被蔣介石譽為邱老虎。
邱行湘1937年1月任軍政部補充1團團長,抗戰爆發后任第18軍67師201旅副旅長兼402團團長,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1940年任第6戰區特務第2團團長兼恩施警備指揮官,1941年冬任第8軍5師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3月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副官處長,5月任第94軍5師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參加鄂西會戰,1945年參加湘西會戰,1946年6月任第94軍5師師長,1947年11月任青年軍整編第206師師長兼洛陽警備司令,1948年3月13日在洛陽戰役中被俘。
洛陽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挺進中原以來對敵堅固設防的中等城市發起的攻堅戰,殲國民黨青年軍第206師及保安團等部共2萬余人,俘師長邱行湘。
洛陽戰役中,第1連指戰員激戰兩夜,殲敵1000余人,繳獲大量戰利品,為后續部隊的進攻開辟了道路。
戰役之后,華東野戰軍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第1營第1連“人民英雄連”榮譽稱號。在漫長的革命歲月里,該連涌現出“爆破大王”馬立訓等百余名英模人物,并獲得“突擊模范班”等榮譽。
1959年12月4日邱行湘在戰犯管理所因為表現突出好,獲特赦。后任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1996年12月8日在南京病逝。
在電視劇《特赦1959》里,邱行湘和鄭庭笈兩個人長相接近,都是積極分子。
02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
邱行湘比較國共雙方的一次深刻思考
在抗美援朝時期,美軍在戰場上搞細菌戰,我們迅速采取防御措施,在后方也一樣。邱行湘所在的功德林戰犯管理所,也請了一位蘇聯衛生專家來檢查衛生。可是這位女專家十分傲慢,一副不可一世的派頭。像邱行湘這樣的被改造對象當然不敢有絲毫的不滿情緒表現出來,然而邱行湘發現我們的管理人員卻敢于頂撞蘇聯老大哥派來的專家。
邱行湘十分佩服這些管理人員的舉動,因為他覺得共產黨的干部沒有對蘇聯人的依附感。
這與國民黨高官形成了鮮明對照。
邱行湘這個級別的將軍,親身見識過宋美齡的口頭禪“我向美國友人保證”,還有白崇禧每當提到美軍高官的那樣低聲下氣的語調。
這是邱行湘的理性思考。
結合木工房失火那件事,邱行湘的道器變通之變,勢在必行。
李克勤后記:一個人靈魂深處的革命,那肯定得有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過程,即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同時理性認識還得回到實踐中去。邱行湘的道器變通之變,可以說是個典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