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說“毛主席不懂搞經濟”。
這個謬論,誤導了很多人,損害了偉人的歷史形象。
這句謊言,在中國有很大的市場,至今還有人蒙在鼓里,不知道歷史真相。
講四件事情,大家就知道歷史真相。
第1件事:
毛主席完成了工業(yè)化。
毛主席只用了28年時間,就完成了工業(yè)基礎建設,讓中國從一個傳統(tǒng)的落后的農業(yè)國家,轉型為新興的充滿潛力的工業(yè)化國家。
毛主席那代人,干了幾代人的事,吃了幾代人的苦,積了幾代人的福。
我們來看組數據。
根據國家統(tǒng)計顯示:1975年,工業(yè)凈產值占國民收入比重44.5%,工業(yè)凈產值占工農業(yè)凈產值比重53.1%,工業(yè)部門的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76.8%。
這個數據告訴我們:
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新中國只用了短短28年的時間,就建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化體系,完成了工業(yè)化。
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走完其他國家百年、甚至三百年的路。
在世界范圍內,只有中國才有如此迅疾的追趕速度。
你毛主席懂不懂搞經濟?
連三歲小孩都不信,連鬼都不信,但偏偏有很多人相信,他們是認知上侏儒。
他老人家太懂經濟了,是搞經濟的老司機,帶領中國人完成了工業(yè)追趕,非常牛逼地存在!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任何經濟行為都存在“機會成本”,即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必須所放棄的東西。
中國工業(yè)化的機會成本是什么呢?
在毛主席時代,中國完成工業(yè)化的機會成本,是放棄提高數億中國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在長達28年的時間內只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也就是說,以犧牲一代人的幸福生活為代價,為后面的人換取更富裕的生活。
在實現工業(yè)化的過程中,廣大農民做出了巨大犧牲和歷史貢獻。
根據三農學者統(tǒng)計:農民通過農村合作社、人民公社和工業(yè)剪刀差等形式,前后為國家工業(yè)化提供大約8000億元的原始積累。
以犧牲“三農”為代價,推動中國工業(yè)化的完成。
這個偉大壯舉,在世界工業(yè)發(fā)展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國家要善待老農民(70歲以上)啊!
今天社會的富足程度,很多部分是建立在犧牲老農民利益基礎上積累而成。
這件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中華,惠澤華夏,對中國發(fā)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屬于里程碑事件。
第2件事:
毛主席發(fā)展對外貿易
搞經濟,對外貿易很重要。
毛主席非常重視對外貿易,也擅長組織人力、物力發(fā)展對外貿易,在美西方聯合管制的情況下,依然把貿易出口做得風生水起。
我們來簡單回顧歷史。
1951年,美國政府操控聯合國,通過了對中國實行“禁運”的提案,對華全面實施“貨物禁運”和“經濟封鎖”的政策。
為了打破美國的禁運與封鎖,教員授意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鑄同志,要想辦法多利用華僑的外匯,利用廣州的地利優(yōu)勢,發(fā)展對外貿易。
1955年10月至1956年5月。
廣東省外貿系統(tǒng)先后三次成功舉辦出口物資展覽交流會,整體效果還不錯,為國家賺了不少外匯。
周總理借機正式向教員提議,在外貿歷史悠久的廣州舉辦大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
周總理的提議,獲得毛主席的秒批及大力支持。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根據“廣交會”官方網站統(tǒng)計顯示:
1957年首屆“廣交會”,春季參展商人數為1223人,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qū);秋季參展人數為1923人,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qū),全年成交總金額約為8700萬美元。
1976年 “廣交會”,春節(jié)參展商為14330位,來自99個國家和地區(qū);秋季參展商為15326位,來自92個國家和地區(qū),全年成交總額為292100萬美元。
要知道,當時中國的貿易出口,主要是以低價值的農副產品和工藝品為主,以此來積累工業(yè)化所亟需的外匯,賺的都是辛苦錢。
這個艱難創(chuàng)業(yè)過程,好比一個白手起家的人,從家庭小作坊做到世界500強一樣勵志。
這個事告訴我們兩點:
第一,毛主席在美國極力封鎖的情況下,同樣把貿易出口搞得風生水起。
第二,毛主席搞的是開放經濟,從來沒有搞封閉經濟。
前三十年,壓根就沒有封閉鎖國,只有排除萬難地對外開放。
毛主席搞經濟,同他搞軍事一樣,致人而不致于人。
第3件事:
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
1975年1月13日。
在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向大會作《197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時講到:
“在這十年中(1964年至1974年),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個大中型項目,成功地進行了氫彈試驗,發(fā)射了人造地球衛(wèi)星。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動蕩、通貨膨脹的情況相反,我國財政收支平衡,即無外債,又無內債,物價穩(wěn)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我們來劃重點:即無外債,又無內債。
如果毛主席不懂搞經濟?我們能做到即無外債又無內債?
那么,問題來了。
一個不懂搞經濟的人,能做到財政收支平衡?能讓社會的物價保持穩(wěn)定?
很顯然,毛主席是搞經濟的老司機。
他老人家深諳中國古典經濟學理論,形成一套兼容中國國情的經濟方法論,有別于西方經濟學理論。
《管子》:“人君操谷幣金衡而天下可定也。”
管子認為,君主如能掌握好糧食、貨幣、黃金的平衡關系,天下的經濟秩序就可以穩(wěn)定運行了。
《荀子》:“足國之道,節(jié)用裕民而善藏其馀。”
荀子認為,富國的途徑是,節(jié)約費用,使人民富裕,并妥善貯存多余的財富。
這是節(jié)用、儲蓄、強國的經濟思想。
很顯然,毛主席懂得節(jié)儉建設、富民強國的道理,懂得掌握國家財政收支平衡對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性。
有很多高知群體,受到西方經濟理論的影響很大,把借債發(fā)債、融資圈錢、寅吃卯糧當成主流思想,當成發(fā)展經濟的真理,成為經濟教條主義。
反過來,他們譏諷計毛主席不懂搞經濟。
這就是典型的被洗腦之后,連正常事物的認知都喪失了,分不清春夏秋冬了。
第4件事:
葉劍英元帥的講話
1979年9月29日,葉劍英元帥在國慶三十周年大會上講到:
“我們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三十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各部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經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yè)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創(chuàng)造了可以依靠的前進陣地。”
同志們!
請注意“雄厚”二字。
這兩個字,內涵很豐富,含金量很高啊。
葉帥告訴我們,毛主席為改開事業(yè)打下的是雄厚的物質基礎,而不是薄弱的物質基礎,或一般的物質基礎。
通俗地說,毛主席為后繼者留下豐厚的遺產。
毛主席的遺產,包括經濟、軍事、政治、科技、教育、醫(yī)療和人才等方方面面。
這里,我們來重點講講,被大家忽略的社隊企業(yè)。
來看一組相關數據。
根據農業(yè)部人民公社企業(yè)管理總局統(tǒng)計顯示:
1975年,全國90%的公社和60%的大隊有了自己的企業(yè)(加工廠),總計辦了81.8萬個社隊企業(yè),年總產值為215億元。
1977年,全國93.6%的公社和76.6%的大隊,總計辦了139萬余個社隊企業(yè),年總產值為391余億元。
1978年,全國大約有152.4萬家社隊企業(yè),總產值為493億元,占當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9.7%,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8.5%。
這組數據告訴我們一個事實。
在前30年,社隊企業(yè)已經初具規(guī)模,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對解決農民就業(yè)問題,提高農民收入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說毛主席不懂搞經濟?完全是睜眼說瞎話。
就憑“鼓勵鄉(xiāng)村大力發(fā)展社隊企業(yè)”的經濟政策,足以說明他老人家具有非凡的經濟戰(zhàn)略眼光,看得比較遠。
懂得平衡城鄉(xiāng)工業(yè)布局,懂得工業(yè)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的道理,懂得合理避開城鄉(xiāng)發(fā)展失衡的陷阱。
盡管我們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的進程中,經歷了一些無法避免的挫折,但是總體發(fā)展速度還是全世界最激烈的。
再來談一件事。
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毛主席在效率和平等之間做了很好的平衡,限制了貧富分化的邊界,實現了良性、健康地發(fā)展。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在提高效率方面,的確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
但是我們在損害平等方面,同樣產生眾所周知的問題,導致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嚴重背離革命先烈建立社會主義中國的初心。
搞經濟,只講效率,不講平等,要么缺心眼,要么耍流氓。
由此可見,公知說“毛主席不懂搞經濟”,就是睜眼說瞎話,就是昧著良心說話,就是瞎扯淡。
大家不要信這些鬼話。
因為它是公知精心炮制的謊言,是用來抹黑偉人歷史形象的子彈,是騙人的鬼話。
說毛主席不懂搞經濟?
好比說成吉思汗不會騎馬射箭、羅斯福不懂演講作報告一樣搞笑,連鬼都不信。
烏云遮不住太陽。
歷史在不斷證明,毛主席在經濟戰(zhàn)略層面的布局,都是趨向于效率與平等的最優(yōu)解,是符合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是人間正道……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