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現在美國把戰火燒到了我們家門口,我們要把房子打掃干凈,以便
更好地對付帝國主義。那些‘小蔣介石’不殺掉,我們這個腳下就天
天‘地震’,不能解放生產力,不能解放人民。無論是殺、關、管,都
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要大張旗鼓,不要搞孤立主義、神秘主義。”
話說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讓工作人員將擱置了多天的2日凌晨起草給斯大林的長電,交給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讓他轉發莫斯科。
10月8日上午,毛澤東發出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并赴朝參戰的命令,全文如下:
彭高賀,鄧洪解(指彭德懷、高崗、賀晉年,鄧華、洪學智、解方——筆者注)及中國人民志愿軍各級領導同志們:
1、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借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并爭取光榮的勝利。
2、中國人民志愿軍轄13兵團及所屬之38軍、39軍、40軍、42軍及邊防炮兵司令部與所屬之炮兵1師、2師、8師。上述各部須立即準備完畢,待命出動。
3、任命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4、中國人民志愿軍以東北行政區為總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應事宜,以及有關援助朝鮮同志的事務,統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志調度指揮并負責保證之。
5、我中國人民志愿軍進入朝鮮境內,必須對朝鮮人民、朝鮮人民軍、朝鮮民主政府、朝鮮勞動黨(即共產黨)、其他民主黨派及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愛和尊重,嚴格地遵守軍事紀律和政治紀律,這是保證完成軍事任務的一個極重要的政治基礎。
6、必須深刻地估計到各種可能遇到和必然會遇到的困難情況,并準備用高度的熱情,勇氣,細心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去克服這些困難。目前總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于我們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們堅決勇敢,善于團結當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戰,最后勝利就是我們的。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毛澤東
1950年10月8日于北京
毛澤東同時將中國人民志愿軍即將出國援朝的事項,電告中國駐朝大使倪志亮,要他轉告金日成,他在電文中寫道:
倪志亮同志轉金日成同志:
一、根據目前形勢我們決定派遣志愿軍到朝鮮境內幫助你們反對侵略者;二、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三、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后方勤務工作及其他在滿洲境內有關援助朝鮮的工作,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志負責;四、請你即派樸一禹同志到沈陽與彭德懷、高崗二同志會商與中國人民志愿軍進入朝鮮境內作戰有關的諸項問題。(彭、高二同志本日由北京去沈陽)
毛澤東 10月8日
這天上午,彭德懷根據毛澤東的命令,準備飛往沈陽,他到中南海向毛澤東辭行。毛澤東設家宴為他錢行,由毛岸英作陪。彭德懷問毛岸英:
“岸英,你在哪個單位工作?”
毛岸英說:
“北京機器總廠。”
“工人同志對朝鮮戰爭有什么反映?”
“工人同志們都表示要支援朝鮮人民。彭叔叔,你不是在招兵買馬嗎?我第一個報名當志愿軍。”
彭德懷說:
“岸英,現在國家最缺的是經濟人才,你在工廠好好鍛煉,也能干出一番大事業嘛。”
毛岸英說:
“現在是‘唇亡齒寒,戶破堂危’,我怎么能安心在后方工作。我是國家主席的兒子,應該帶頭去朝鮮。”
彭德懷看著毛岸英認真的樣子,把目光投向毛澤東說:
“你看這孩子!”
毛澤東說:
“岸英想跟你去打仗,你是司令員,你看收不收這個兵吧。”
彭德懷說:
“主席,我這個司令是你封的嘛,我哪能到主席家里招兵買馬呢?”
毛澤東說:
“你就收下他吧。岸英會講俄語、英語,你到朝鮮,免不了要跟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吧?”
彭德懷說:
“那好吧,就讓岸英當我的翻譯官吧。想不到,岸英這孩子是我接受的志愿軍里的第一個人!”
談到彭德懷的指揮所設立的位置,毛澤東的意見是,為了保證安全,免遭敵機轟炸,可設在鴨綠江北岸一個隱蔽的位置。彭德懷不同意,他主張過江入朝,與金日成在一起,以便協同兩軍,統一指揮作戰。
關于志愿軍出國的宣傳問題,彭德懷向毛澤東建議說:
“在戰斗打響之前,應絕對保密。打響之后,新華社在報道和廣播方面也應注意分寸。要設法轉移敵人的視線,使其產生判斷上的錯覺,以便我軍各路部隊迅速隱蔽過江,取得戰斗的主動權,力爭初戰勝利,以提高士氣,穩定人心,扭轉朝鮮的被動局面。”
談話結束后,彭德懷立即帶著毛岸英及臨時指揮人員飛赴沈陽。
10月9日,毛澤東以周恩來名義起草給中國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倪志亮并告高崗的指示電,他寫道:
倪大使并告高:
齊子(8日子時——筆者注)電悉。一、中央已委托高崗同志負責處理一切有關援助朝鮮同志的問題,嗣后關于此類事務均向高崗同志直接接洽,由高崗同志答復。坦克學校和軍官學校的問題請高處理。二、使館駐地同意你的意見。
周恩來 10月9日
10月9日,美軍繼續向三八線以北推進。
10月9日上午,彭德懷、高崗在沈陽召集志愿軍軍以上干部會議,傳達中央出兵援朝的決定,進行戰前動員,要求各部在10天內做好一切出國作戰的準備工作。
司令部一聲令下,聚集在東北的幾十萬邊防軍,立即換上了軋出許多道線的軍裝,人稱“國際服”,中國人民志愿軍誕生了。
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3兵團所轄第38軍、39軍、40軍、42軍及炮兵1師、2師、8師等,均已經準備完畢,待命出動。
即將入朝的第13兵團負責人有:司令員兼政委鄧華,副司令員洪學智、韓先楚,參謀長解方;第38軍軍長梁興初,政委劉西元,轄第112、113、114師;第39軍軍長吳信泉,政委徐斌洲,轄第115、116、117師;第40軍軍長溫玉成,政委袁升平,轄第118、119、120師;第42軍軍長吳瑞林,政委周彪,轄第124、125、126師。
10月9日這一天,斯大林復電中共中央說,對于中國出兵朝鮮抗擊美國侵略,表示支持。但他又說,蘇聯出動空軍支援尚有一定的困難。
斯大林在復電中還就毛澤東9月30日給他的電報中關于延長尤金在中國的工作時間一事說:
“來電請求延長尤金留中國的時間已收到。現通知你,尤金留中國可以到今年年底,以便完成《毛澤東選集》的準備工作及在中國各城市黨的干部會上的講演。”
周恩來立即趕到菊香書屋,拿出斯大林的電報給毛澤東看。毛澤東一看,臉就變了顏色。如果喪失了制空權,志愿軍地面部隊和后勤補給線就會暴露在敵機的狂轟濫炸之下,志愿軍就要付出比預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傷亡代價!他生氣地說:
“斯大林這是怎么搞的?遲不說早不說,單等我們下達了出動的命令,才說空軍沒準備好?”
周恩來說:
“主席,斯大林哪兒是沒有準備好,我看沒準備好只是一個托辭。他是從骨子里看不起我們,他們還是對我們能不能以劣勢裝備打敗世界頭號強國心里沒底。如果他們出動空軍掩護我軍,怕一旦我們沒打好這一仗,把他們也卷進去了。蘇聯不敢冒與美軍直接對抗的危險,生怕會引起第3次世界大戰。”
毛澤東說:
“恩來,我們馬上召集各位政治局常委,大家一起議一議。”
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決定,由周恩來和林彪去莫斯科與斯大林談判。周恩來、林彪代表中共中央,立即秘密飛往莫斯科,同斯大林商談抗美援朝和蘇聯給予軍事物資支援特別是提供空中掩護問題。
周恩來、林彪到了莫斯科以后,得知斯大林正在黑海邊的阿布哈茲區療養所,就又馬上飛抵克里米亞,去見斯大林。
10月9日下午,毛澤東召見公安部長羅瑞卿,商量如何鎮壓潛伏的反革命分子問題。
原來,從1950年1月到10月間,國民黨潛伏的殘余勢力、特務、土匪、惡霸、反動黨團骨干和反動會道門頭子,反革命活動十分猖獗。特別是在朝鮮內戰爆發以后,他們乘著美國發動侵朝戰爭,猖狂地進行造謠活動,他們說:“第3次世界大戰就要打起來了”,“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機會到了”。他們還炸毀橋梁,殺害干部,盜竊機密,搶劫財物,焚毀倉庫。據統計:全國發生暴亂816起,有4萬名干部和群眾被殺害,僅廣西一省就有7200人被殺害。在1950年的夏季,北京還流傳著這樣的謠言:“鼓樓冒煙,石獅子流淚,萬壽山鬧鬼,要改朝換代了。”
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一些干部思想上還存在著驕傲輕敵,和平麻痹的傾向,他們的政策界線也非常模糊,怕犯過去“左”的錯誤,怕引起社會恐慌,因此對敵鎮壓不力,該殺不殺,該捕不捕,重罪輕罰,久押不問,或對捕獲的匪特“四捉四放”、“八擒八縱”,以致有的案犯竟然說公安局是“公安店”,法院是“司法旅館”,在監獄中的案犯們流傳著這樣的話:“遲進來,早進來,遲早進來;遲出去,早出去,遲早出去。”正是這種右的偏差,使反革命分子氣焰越來越囂張,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卻受到了嚴重挫折。他們批評一些地方政府“睡覺了”,“寬大得沒了門框”,“不替人民作主”。有的黨外人士也不滿意,他們說:“能除暴安良者,萬民才能歸順。”
毛澤東問羅瑞卿:
“你們對待目前潛伏的反革命分子怎么辦?”
羅瑞卿說:
“現在反革命分子活動十分猖獗,人民批評我們寬大無邊,要求鎮壓反革命。我們商量了一下,主張殺一批,關一批,管一批。”
毛澤東點點頭說:
“我贊成你們的意見。現在美國把戰火燒到了我們家門口,我們要把房子打掃干凈,以便更好地對付帝國主義。那些‘小蔣介石’不殺掉,我們這個腳下就天天‘地震’,不能解放生產力,不能解放人民。無論是殺、關、管,都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要大張旗鼓,不要搞孤立主義、神秘主義。”
毛澤東要羅瑞卿、彭真等4人,連夜起草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鎮壓反革命的群眾運動的指示。
10月10日凌晨2時,彭真、羅瑞卿將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草稿呈送給毛澤東,毛澤東只字未改,當即批示發向全國,全文如下:
為了打擊帝國主義的陰謀破壞和徹底消滅蔣介石殘余匪幫,為了保證土地改革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為了鞏固與發展中國人民的勝利,“必須鎮壓一切反革命活動,嚴厲懲罰一切勾結帝國主義,背叛祖國,反對人民民主事業的國民黨反革命戰爭罪犯和其他怙惡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必須對于一切“繼續進行反革命活動”的分子,“予以嚴厲制裁”;“必須堅決地肅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特務、惡霸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全黨和全國人民對于反革命分子的陰謀活動,必須提高警惕性”。這是黨中央、毛主席和人民政協共同綱領,關于鎮壓反革命活動和肅清反革命殘余問題,所給予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明確指示,也是全國人民目前迫切的要求。
但是,有不少干部和黨委,或者由于在勝利后發生了驕傲輕敵思想,或者由于在新的環境中受了腐朽的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以致把統一戰線中的反對關門主義問題與在對敵斗爭中堅決鎮壓反革命活動問題相混淆,把正確地嚴厲鎮壓反革命活動與亂打亂殺相混淆,把“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誤解為片面的寬大。因此,在鎮壓反革命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右的偏向,以致有大批的首要的、怙惡不悛的、在解放后甚至在經過寬大處理后仍然繼續為惡的反革命分子,沒有受到應有的制裁。這不僅助長了反革命的氣焰,而且引起了群眾的抱怨,說我們“寬大無邊”、“有天無法”。這種右的偏向,必須采取步驟,加以克服。為此,特作如下規定:
一、各級黨委,對于已被逮捕及尚未逮捕的反革命分子,應即領導與督促主管部門,根據已有的材料,按照“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經過審慎的研究,分別地加以處理。
對于首要的、怙惡不悛的、在解放后特別是經過寬大處理后仍然繼續作惡的反革命分子,應依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的懲治反革命條例加以鎮壓。當殺者,應即判處死刑。當監禁和改造者,應即逮捕監禁,加以改造。對于這些案件的執行,必須公布判決,在報紙上發布消息(登在顯著地位),并采取其他方法,在群眾中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
對于罪惡較輕而又表示愿意悔改的一般特務分子和反動黨團的下級黨務人員,應即實行管制。加以考察。這些分子如繼續進行反革命活動,則應予以嚴厲制裁。
對于真正的脅從分子、自動坦白的分子和在反對反革命的斗爭中有所貢獻的分子,應分別予以寬大的待遇,或給以適當的獎勵。
二、對于帝國主義的特務間諜組織和特務間諜分子,必須予以嚴厲的打擊。已逮捕者,應分別情況,依法懲處,未逮捕而有證據或有重大嫌疑者,應依上級指示,予以逮捕。
三、關于反革命案件的檢查,應由檢察、公安部門負責。其審判,仍由人民法院或軍管會軍法處負責。目前法院工作,應以處理反革命案件為重點。
為了防止在堅決鎮壓反革命活動中發生“左”的偏向,各級黨委必須堅持反對逼供信和禁止肉刑,必須注意重證據而不輕信口供。在判處死刑時,黨內必須經過省委、大市委、區黨委及受委托的地委批準。其中如有特別重要分子,則須報告中央批準。關于外國人的處理必須經過政務院批準。
關于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情形,公安和司法部門應按級向上級作定期報告。
四、法院、檢察、公安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武器,各級黨委應加強自己對于它們的領導,并適當地充實其干部。監獄管理必須嚴密,必須有可靠干部負責。
五、關于執行鎮壓反革命活動的工作情形,各中央局必須于本指示發出1個月內即11月10日以前,作出第一次報告,并訂出今后執行中央方針的計劃,電告中央批準,然后照此實行。
各中央局所屬的分局、省委、大市委、區黨委,關于在自己區域執行鎮壓反革命活動的工作情形及自己的工作計劃,必須于本指示發出40天內即11月20日以前,向各中央局作第一次報告,此項報告同時發給中央一份。此后各中央局及分局、省委、大市委、區黨委,均須每4個月由黨委書記負責,向中央及中央局作關于鎮壓反革命問題的專題報告一次。
后來,歷史學家把鎮壓反革命運動和土地改革運動、抗美援朝運動并在一起,統稱為建國初期的三大革命運動。
10月10日,斯大林會見了周恩來和林彪。蘇共全體政治局委員參加了會見。盡管中國共產黨已經決定出兵朝鮮,但周恩來在會談中還是以出兵或者不出兵兩種可能性與斯大林商談。他說:
“斯大林同志,中國由于長期戰爭,連年遭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許多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如果現在又卷入戰爭,不僅人民的困苦生活無法改善,而且國家的經濟恢復工作也無從談起。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出兵朝鮮,面臨許多大的實際困難。不但要擔負戰爭消耗的重擔,而且軍隊的武器裝備和接濟也困難重重。戰爭絕非兒戲,一旦陷入,如何收場?如果這場戰爭僵持不下,還可能牽涉到各兄弟國家。如果中國要出兵,那就需要蘇聯同志給予武器裝備和提供空中支援。”
斯大林默默地聽著,不出兵是他料想中的事。這次會見周恩來和林彪,他也沒有打算談出兵的問題,如今見周恩來如此說,便緩緩地說道:
“請原諒,蘇聯空軍目前尚不能出動,因為空戰很難劃定界限,如果和美國發生全面沖突,會影響中國。”
周恩來說:
“我們尚在其次,主要是朝鮮同志困難更大。”
斯大林點點頭說:
“現在美軍已經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北部,如果朝鮮沒有后援,至多只能維持一個星期。如果讓敵人占領整個朝鮮,美軍和偽軍將陳兵鴨綠江、圖門江。那時我們,特別是中國的東北恐怕就不會有安寧的日子了。他們隨時可以從空中、陸地、海上對我們進行騷擾。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考慮到。”
周恩來表示贊同,他說:
“我們必須設想到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制定出取勝的措施和對策。”
斯大林說:
“周恩來同志,你們此次來,就是來通知我們這件事的?”
周恩來說:
“是的,斯大林同志,沒有蘇聯空軍配合作戰,我們暫不出兵。”
斯大林說:
“朝鮮與其進行無謂的抵抗,不如保存其有生力量,先在中國建個流亡政府。”
林彪插話說:
“朝鮮同志可以進入山溝森林,進行長期的游擊戰爭,轉戰于南北各地,以待時機。”
斯大林對林彪的建議不屑一顧,他繼續談美軍占領朝鮮后對中國造成的威脅,他又說:
“我們曾經設想過幫助朝鮮同志的辦法,但我們蘇聯早已聲明過,我們的軍隊已經全部撤出朝鮮了,現在再出兵到朝鮮去有困難,因為這等于蘇聯同美國直接交戰。如果中國出動一定數量的兵力,蘇聯可以供應武器裝備;在作戰時,蘇方還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的空軍作掩護,但空軍只能在后方和前沿活動,不能深入敵后,以免被敵人擊落后俘獲飛行員,在國際上造成不良影響。二戰后,我們剩余了許多軍火,如果中方出兵,可以幫助中國軍隊建立起多兵種、現代化裝備的軍隊。在戰爭中改裝部隊是最好的辦法,可以隨時發現缺點,隨時改進。”
斯大林還表示,如果中國軍隊出動,蘇聯空軍最多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才能出動。
斯大林這一番話,言外之意是中國應當出兵,而且有蘇聯援助,還可以得到很大好處。但由于周恩來已經講了一大堆困難,而且已經明確表態:中方認為現在以不出兵為宜,他也不好明說中國還是出兵好。所以這次會談,并沒有任何實質性結果。
10月10日下午,毛澤東致電倪志亮轉金日成并告彭德懷,他在電文中寫道:
倪轉金并告彭:
一、慶祝人民軍克復蔚珍、竹邊地區的大勝利。
二、現敵軍大部北進,后方空虛,建議凡人民軍無法北撤者均留于南朝鮮,開辟敵后戰場,這在戰略上是必須的而且是很有利的。如有人民軍四五萬人留在南朝鮮擔負此項任務,則對北部作戰將大有幫助。
三、敵似正在準備從鎮南浦至新義州一線可以登陸之海岸舉行新的登陸作戰,切斷平壤至新義州的交通線,而這一交通線是必須保護的,請彭與朝鮮同志研究保護方法,如敵登陸則應堅決殲滅之。
毛澤東 10月10日
10月11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國駐印度大使袁仲賢10月10日關于印度對西藏問題的態度給外交部的報告上寫了一個批語,他寫道:
外交部:
應告袁大使:一、西藏是中國領土,西藏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人民解放軍必須進入西藏。首先希望不經戰爭進入西藏,故要西藏代表團九月來北京談判,該團故意拖延,至今尚未動身。現人民解放軍已向昌都前進,數日內可能占領昌都。如西藏愿意談判,代表團應速來京。二、朝鮮問題應照周總理9月30日演說內容答復之,即中國不能坐視其鄰人受侵略而置之不理,擴大戰爭的責任應由侵略國擔負。外交部擬電送閱。
毛澤東 10月11日
此時,毛澤東還在牽掛著張干、羅元鯤的窘迫生活,致函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他寫道:
首道同志:
張次侖(別號張干)、羅元鯤兩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現年均70多歲,一生教書未做壞事。我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張為校長,羅為歷史教員。現聞兩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極苦,擬請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酌給津貼米若干,借資養老。又據羅元鯤先生來函說,曾任我的國文教員之袁仲謙先生已死,其妻七十歲餓飯等語,亦請省府酌予接濟。以上張、羅、戴3人事,請予酌辦見復,并請派人向張、羅二先生予以慰問。張、羅通訊處均是妙高峰中學。戴住新化,問羅先生便知。順致
敬意!
毛澤東 1950年10月11日
此前,羅元鯤在給毛澤東的信中反映了他家的情況,同時也反映了袁吉六夫人戴常珍的生活困難,信中附詩一首云:“袁胡教學有何奇,橫掃千軍筆一支。一字千金何處報,其妻老病絕糧時。”
湖南省政府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將1200斤救濟米和舊幣50萬元,分兩次送到張干家中。同時對羅元鯤和袁吉六的夫人戴常珍予以救濟。
再說10月11日這一天,斯大林和周恩來聯名致電毛澤東,其中說到,蘇聯完全可以滿足中國提出的飛機、坦克、大炮等項裝備。但是蘇聯空軍還沒有準備好,要暫緩出動,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后才能出動。
10月12日,毛澤東給在沈陽的彭德懷、高崗發去一份加急電報,他寫道:
彭、高:
1、10月9日命令暫不實行,13兵團各部就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2、請高崗、德懷二同志明日或后日來京一談。
毛澤東
10月12日這一天,進軍西藏的18軍從南面包抄的部隊進占西藏芒康,藏軍第9代本德格·格桑旺堆率340余人宣布起義。
10月13日下午,彭德懷應召和高崗一起帶著毛岸英自東北回到北京。毛澤東召集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彭德懷、高崗研究出兵問題。
此時已經是下午6時。毛岸英騎上一輛自行車,匆匆趕到北京機器總廠,向領導和工友們告別。毛岸英又趕往醫院,去看望因做闌尾炎手術住院的妻子劉思齊。等他到了醫院,天早已黑下來了。
毛岸英小兩口剛剛結婚一年時間,在這一年里,毛岸英住工廠,去湖南,很少和劉思齊見面。劉思齊見毛岸英這么晚來看她,有點詫異,就說:
“這么晚了,你還來干啥?”
毛岸英平日里難得與妻子廝守在一起,現在又分別在即,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自己出國作戰是軍事秘密,不便告訴妻子,但走前又不能不交代點什么。毛岸英坐在劉思齊病床前的凳子上,掏出手絹,不斷擦著臉上的汗水,說道:
“我明天將要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出差,所以急急忙忙趕來告訴你。我走了,通信不方便,你如果接不到我的信,可別著急呀!”
“那是個什么地方?”
“嗯,這你就別問了……你知不知道有個朝鮮半島?美國侵略者在那里打得很厲害。”
“怎么,你……”
劉思齊似乎已經猜到什么。毛岸英連忙把話頭岔開:
“啊,不不,我這是考考你的政治哩!”
毛岸英臉上露出不自然的笑,像一個大孩子在哄一個小孩子。他依依不舍地站起來,說:
“我走了,你出院后,每個禮拜六要去中南海看看爸爸,不要因為我不在你就不去。希望你好好照顧岸青。能答應嗎?”
“嗯……”
劉思齊點點頭,咬住了嘴唇。她怎么也沒有想到,夫妻短暫的相見,竟是她與心愛的新婚丈夫的訣別。
毛岸英離開醫院時,已經是夜間11點了,又騎車到岳母張文秋家辭行,他說:
“媽媽,我要出國,來向您告辭。”
“多保重,早些回來。”
“是。弟弟岸青一直是我照顧,我走了,托付給您了。”
“你放心,我會照顧他。”
毛岸英向岳母鞠了一躬,說:
“您沒有兒子,我和岸青沒有媽媽,我們兄弟就是您的兒子。”
毛岸英要走了,他說:
“媽媽,我那塊手表不頂用了。您那塊自動表,借給我用吧?將來回國再還給您。”
張文秋取出她那塊一直舍不得戴的手表,笑著說:
“那我就送給你吧。哪有女婿借丈母娘的表再還之理,這就算我這個當媽媽的送給你的紀念。”
10月13日夜晚,毛澤東在政治局會議結束后,讓工作人員通過駐蘇大使館給周恩來發去了一份急電,把會議的決定告知周恩來。他在電文中是這樣寫的:
周恩來同志:
1、與高崗、彭德懷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重組人民軍。兩個月后,蘇聯志愿空軍就可以到達。6個月后可以收到蘇聯給我們的炮火及坦克裝備,訓練完畢即可攻擊美軍。在第一時期,只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
2、我們采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引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
3、真日(即11日——筆者注)菲里波夫(即斯大林——筆者注)和你聯名電上說,蘇可以完全滿足我們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項裝備,不知他是用租借辦法,還是要用錢買,只要能用租借辦法,保持20萬萬美元預算用于經濟、文化建設及一般軍政費用,則我軍可以放心進入朝鮮進行長期戰爭,并能保持國內大多數人的團結。
4、只要蘇聯能于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除出動志愿空軍幫助我們在朝鮮作戰外,又能出動掩護空軍到京、津、沈、滬、寧、青等地,則我們也不怕整個的空襲,只是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如遇美軍空襲則要忍受一些損失。
5、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只對上述第三、第四兩點沒有把握,因此,請你留在莫斯科幾天,與蘇聯同志重新商定上述問題,并以電報速復為盼。
毛澤東 10月13日22時
中國駐蘇大使館接電后,立即派人將電報送給了周恩來,周恩來讀罷電報,通過莫洛托夫轉達給斯大林。斯大林的答復是:蘇聯將只派空軍到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后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斯大林的決定,對中國出兵作戰十分不利。周恩來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給毛澤東。毛澤東出兵援朝的決心并沒有因此而動搖。
10月14日凌晨,毛澤東起草了給陳毅的復電,他寫道:
陳毅同志:
12日21時電悉。一、宋兵團(指第9兵團,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宋時輪——筆者注)后尾部隊酉儉全部離開上海、常熟地區是可以的,宋兵團仍照前定計劃在泰安、曲阜區域集結整訓一時期待命開東北;二、高射炮團仍須即開東北;三、上海人民代表會議何日開幕盼告。
毛澤東 10月14日1時
10月14日21時,毛澤東給周恩來發去了一份關于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的方針和部署的電報,主要內容如下:
“一、我已告彭德懷,在他到德川研究情況后,在平壤、元山鐵路線以北德川、寧遠公路線以南地區構筑兩道至3道防御陣線。如敵來攻則在陣地前面分割殲滅之,如平壤美軍、元山偽軍兩路來攻則打孤立較薄之一路。現在的決心是打偽軍,也可以打某些孤立的美軍。如時間許可則將工事繼續增強,在6個月內如敵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則我軍亦不去打平壤、元山。在我軍裝備、訓練完畢,空中和地上均對敵軍具有壓倒的優勢條件之后,再去攻擊平壤、元山等處,即在6個月以后再談攻擊問題。我們這樣做是有把握的和很有利益的。
二、美軍現尚停留在三八線,它進攻到平壤需要時間,由平壤再向德川進攻又需要時間。如平壤美軍不向德川進攻,元山的偽軍估計也難于單獨進攻,這樣就給我軍的開進及修筑布防的時間。
三、我軍決于10月19日開動,先頭軍步行200公里至德川需7天,休息一二天,可于10月28日在德川、寧遠線以南地區開始構筑工事。全軍26萬人渡過鴨綠江需要10天時間,即要到10月28日才可以渡江完畢。
四、為著準備在11月內在敵進攻德川區域時打一個勝仗,我們決定還是出發26萬人(12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均開進為好。在工事已經修好敵又固守平壤、元山不敢來攻的情況下,再將軍隊的一半左右開回中國境內練兵就糧,打大仗時再去。
五、在我軍開進半數修筑工事期間,朝鮮人民軍方面還是繼續抵抗,盡可能遲滯美、偽兩軍前進為有利。”
周恩來看罷毛澤東發來的電報,立即命人找來莫洛托夫,要求他再次安排會見斯大林。周恩來見到斯大林后,遞上了毛澤東的電報,說道:
“斯大林同志,毛澤東同志和政治局剛剛拍來電報,我們中央已經再次作出決定,立即出兵朝鮮,沒有蘇聯空軍,我們照樣參戰!”
斯大林聽了翻譯的話,又讓翻譯讀了電報,許久沒有緩過神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喃喃地說:
“還是中國同志好,還是中國同志好……”
說著說著,淚水溢滿了這位“鋼鐵意志的人”的眼眶。他立即指示莫洛托夫與周恩來協商援助軍火的種類、數量和運輸問題。
由于形勢緊迫,周恩來和莫洛托夫只談到了軍火的種類和數目,而沒有談及毛澤東在13日電中提出的他所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用租借辦法,還是要用錢買”。在回國的飛機上,有人提醒說這次沒有談到軍火的價格問題,周恩來說:
“蘇方援助我國的軍火應該是無償的,是作為對我方出兵抗美援朝的補償。我下次會見斯大林時,要正式提出這個問題,爭取做出明確的規定來。”
令人遺憾的是,歷史再也沒有給周恩來提供機會。因為后來斯大林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他與中方人員會談的機會減少了許多,周恩來和他見了面也沒有再提起過這一問題,直至斯大林逝世。
10月15日凌晨1時,毛澤東以周恩來的名義起草了一份電報,要倪志亮大使轉交金日成。他在電報中寫道:
“請即派一位熟悉道路的同志于16日到安東接引彭德懷同志和金日成同志會面。如倪大使找不到金日成同志,則請倪大使派人去安東接引。”
10月15日清晨,彭德懷、高崗、毛岸英乘飛機自北京飛回沈陽。
彭德懷在沈陽一面部署志愿軍出兵援朝的各項準備工作,一面又利用短暫時間視察了鞍山鋼鐵廠和沈陽兵工廠。當他參觀了剛試制生產的6管火箭炮實彈射擊后,又驚又喜地稱贊工廠的負責同志說:
“你們工作很有成績!我們也有自己的火箭炮了。”
這一天,金日成派副首相兼外務相樸憲永來到沈陽,會見了剛剛從北京返回的彭德懷。樸憲永告訴彭德懷說,平壤正在告急,請求中國盡快出兵。
10月16日,彭德懷和高崗趕到鴨綠江北岸的安東,召開志愿軍師以上干部會議,宣布了中央決心出兵朝鮮的決定。
10月16日這一天,在昌都戰役中,第18軍154團和青海騎兵支隊搶占恩達,切斷了昌都藏軍西退之路。
10月17日下午5時,毛澤東電告彭德懷、高崗,要他們18日到京。電報中還說:
“對出兵時間,以待周(指周恩來——筆者注)回京向中央報告后確定為宜。”
10月18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會議,聽取了周恩來和彭德懷的匯報,確定了志愿軍入朝作戰的出動時間。毛澤東說:
“現在敵人已圍攻平壤,再過幾天敵人就進到鴨綠江了。我們不論有天大的困難,志愿軍渡江援朝不能再變,時間也不能再推遲,仍按原計劃渡江。”
欲知志愿軍入朝后戰況如何?請看下一章內容。
東方翁曰:周恩來在與莫洛托夫協商蘇聯援助中國抗美援朝的軍火時,沒有提出毛澤東事先特意囑咐的“是用租借辦法,還是要用錢買”這一要緊問題,雙方既沒有說明這些抗美援朝的軍火是無償援助,也沒有明確規定戰后一定要中方償還。可是后來到了中蘇兩黨兩國交惡時,列寧、斯大林的不肖子孫赫魯曉夫卻乘人之危,向中國討要這筆軍火費。毛澤東為了國家的尊嚴,勒緊褲帶,迅速償付了這筆按半價折算為13億美元的債務,導致中國人民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雪上加霜。外交上一個小小的疏忽,就白白賠上了13億美元!這豈不是中國人民的一大憾事、一大筆冤枉債?后來,毛澤東在最困難的時候說是“天災人禍”,自然也包括了這一筆冤枉債。
咨詢微信: qunfeiyang201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