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層客棧
位于古城保定唐家胡同北段
與西大街相鄰
據記載,因盧漢鐵路通車
清末的時候,這里
“商賈肩踵相摩,車轍碼頭,絡繹不絕”
是保定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
而這間普通的客棧
卻因為一件歷史事件變得不再普通
它就是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
第一客棧
1918年10月6日,25歲的毛澤東和蔡和森等,一同來到保定,看望在保定育德中學留法高等工藝預備班學習的湖南籍學生,當時就住在“第一客棧”,這一住就是四天。在四天的時間里,毛澤東與育德中學留法預備班的李維漢、李富春、張昆弟等湖南籍同學促膝暢談,同游了古蓮花池和保定古城墻,并送別蔡和森等同學赴布里留法工藝實習學校學習。
這段經歷,全部都記錄在一本名叫《上谷日志》的日記中,這是湖南青年賀果在育德中學留法預備班求學時所記,又稱“賀果日記”。1983年,賀果本人把這本日記捐贈給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為近現代一級文物。
第一客棧,在毛主席偉大的一生中,只是曾經的一個落腳點。但是,作為主席來到保定下榻過的地方,卻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僅見證了一個風云激蕩的時代節點,同時真實地反映了毛澤東、蔡和森等組織湖南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珍貴歷史側影,從另外一個側面真實地反映了青年毛澤東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第一次走出湖南、北上北京、南下上海參加建黨活動的歷史事實。
第一部分
毛主席性格豪爽,幽默豁達,交友遍天下,尤其是對待老朋友,讓人非常感動,很多人都說:“與潤之交,如飲醇釀。”
數學家湯璪真是毛主席的老鄉,也是同學,兩人在上學時就意氣相投,而且都喜歡游泳,經常結伴暢游大江大河。
后來,毛主席選擇了革命這條路,而湯璪真則獻身于學術,成為著名的數學家,兩人20多年都沒有再見面。
1949年3月,毛主席剛進北平,湯璪真就把電話打過來了。毛主席在電話里激動地說:“孟林(湯璪真的號),你還好么!咱們在北平還有哪些老相識,要見一見!”
湯璪真叫上了黎錦熙、黃國璋等人,都是毛主席的湖南老相識,大家想請毛主席吃頓飯,毛主席說:“你們不要麻煩了,今天我做東。”
毛主席請了兩桌,大家邊吃邊聊,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尤其是大家看到毛主席襯衣上的補丁,跟他當年上學時一模一樣,紛紛感慨地說:“毛主席不忘本,從補丁上就能看出來,共產黨得天下,順天理通人情!”
可惜的是,因為積勞成疾,湯璪真在1951年10月9日就去世了,留個5個孩子,最小的還只有幾個月大,他夫人張敬之沒有工作,實在過不下去了,只好寫信向毛主席求助。
毛主席得知后,立刻讓有關部門了解情況,初步解決了湯家的生存問題。后來,毛主席還經常派人去湯家慰問,送錢送糧食,每年都不間斷。
1960年到1965年,湯家的幾個孩子陸續考上了大學,經濟更加困難,毛主席就每年給湯家送600元,直到孩子們參加工作。
1925年8月,因為開展農民運動,毛主席遭到反動派的通緝。
一天,反動民團盯上了毛主席,緊追不舍,毛主席情急之下,翻進了一家人的院子里。
這家的主人叫張有成,和毛主席是朋友,當時,張有成正在院子里給幾個伙計理發,見毛主席被反動民團追捕,就靈機一動,把毛主席按在凳子上,開始給他理發。
張有成說,你的頭發太顯眼,干脆給你剃成光頭算了,保準沒人能認出你來。
果然,等反動民團闖進來后,看了一圈,沒發現異常,就問張有成,看沒看到一個穿長衫、留長發的人?
張有成隨手一指后山,說往那里跑了,反動民團叫囂著追了過去。
毛主席安全后,還摸著自己的光頭,對張有成笑著說:“我留了這么多年的頭發,還想留著做個西式頭發呢,沒想到都被你給剃光了!”
毛主席臨走時,張有成還塞給他5塊大洋,給他當路費。
轉眼20多年過去了,毛主席已經成了新中國的主席,張有成非常高興,就寫信給毛主席,說想去北京看看他。
不過,張有成心里也很忐忑,毛主席日理萬機,還會記得自己這個老朋友嗎?沒想到,毛主席很快就回信了,請他們兄弟去北京游玩。
見面時,毛主席一眼就認出了張有成,緊緊握著他的手說:“張一哥,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張有成等人足足在北京玩了一個月時間,臨走時,毛主席還特地請他們吃飯,讓孩子們喊他張伯伯,毛主席知道張有成喜歡喝酒,還給他買了一箱茅臺,讓他捎回去。
1952年,張有成家里生活困難,寫信給毛主席訴苦,毛主席就每個月給他寄50元錢。
那個時候的50元錢,購買力可是相當高的,張有成有了這每月50元,小日子過得非常滋潤,逢人就說毛主席的好。
這就是毛主席與老朋友的故事,并沒有因為地位的差距、時間的久遠而產生隔閡,而是歷久彌新,如飲醇釀。
第二部分
很多人都說,毛主席對待舊友無微不至,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友誼。
很多人都知道著名音樂家賀綠汀,創作過《天涯歌女》《游擊隊之歌》等等經典作品,其實他還有一個哥哥叫賀果,曾經是毛主席的同學。
賀果是湖南邵陽人,與毛主席是湖南省立一師的同學,因為兩人都喜歡鍛煉,成為相交莫逆的好友。
1918年秋天,賀果想繼續讀書,可家里沒錢,只好輟學。沒幾天,他就收到了毛主席的來信,建議他去法國勤工儉學,不用他花錢。
去法國之前,留學生們要在河北保定學習一年,這期間的生活費怎么辦?毛主席已經給他們準備好了,每人可拿3塊大洋的伙食費。
那么,毛主席哪里來的錢呢?就是他與蔡和森去華法教育會申請來的。
等到了法國之后,賀果等人備受法國人的歧視,心情很郁悶。毛主席對他們非常關心,經常寄去很多書籍,讓賀果的心情放松了下來。
書是要花錢買的,不用問,這些錢都是毛主席籌來的,至于毛主席自己的生活,他曾經說過:“那段時間,我活得就像一個叫花子。”
后來因時局混亂,毛主席與賀果失去了聯系,直到建國后,毛主席見到了賀果,握著他的手激動地說:“你是賀果!我一眼就認出來了,我還以為你不在了呢!”
一見面就說“我還以為你不在了”,聽起來不大好聽,但只有最好的朋友之間才會這么說,毛主席與賀果之間就毫無芥蒂,這也讓賀果非常感動,沒有想到毛主席還能記得自己。
時間回到1913年春,賀果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師范,恰與毛澤東同在新生第一班,兩人意氣相投,相見如故。第四師范后來合并到湖南第一師范,兩人恰好又一同被編入第八班,同窗共讀,朝夕相處,長達五年半之久。賀果是毛澤東同班時間最久的同學之一。
體育運動常勉勵
五年同窗顯真情
“你有鍛煉的興趣,這是可貴的。但不要只偏重一兩項,搞畸形發展,還應該懂得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去搞好學習,擔負起改造社會的大任。”幾十年后,毛澤東這一番鏗鏘有力的話還清晰地鐫刻在賀果的腦海中。
賀果(1896-1990),字佩欽,號培真,出身于邵東縣九龍嶺鎮綠汀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11年冬,賀果畢業于邵陽東湖小學,1912年1月就讀于駐省邵陽中學,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報到當天,賀果與毛澤東被安排在同一間宿舍,而且做了“鋪鄰”。賀果看到宿舍鋪鄰是位高個少年,也正在忙活,相互介紹才得知少年叫毛澤東,和自己同班。因相似的家庭背景和自學的經歷,兩人十分投緣,相談甚歡。
毛澤東和賀果在四師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體育運動。四師校內有一塊操坪,每當課余時間,他們常相約去操場上或打球,或跳高、跳遠。翌年,四師與一師合并,賀果仍與毛澤東同班。在一師,毛澤東對運動更有所得,他倡導“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各項運動他都愛好,冷水浴、日光浴、風浴、登山、露宿、體操和拳術等都是他鍛煉的項目。他習慣于把體育活動與磨煉意志和耐受力結合在一起,并深刻領悟到體育的精髓要義,公開發表論文《體育之研究》。毛澤東寫道,“體者,為知識之載而為道德之寓者也”,并提出體育、德育、智育三育并重。
賀果卻有所偏好,最初只愛打籃球和跳高。受毛澤東的影響,賀果常和他去散步、郊游、爬山,逐漸成了一名全能型的體育運動選手。1917年,第三次遠東運動會預備會在上海舉行,湖南選派7名代表參加,其中一師就占了4名,即學生賀果、彭道良、劉培基和附小教員陳紹休。臨啟航赴上海時,毛澤東匆匆趕來,將新購的一部《石頭記》交到賀果手里,并對他說:“你把它帶到船上,好讓大家消磨時間。”賀果雙手接過《石頭記》,毛澤東體貼入微的關心,使他內心十分感動。
不遺余力助留學
身隔重洋心相系
1918年秋,賀果從一師畢業后,經毛澤東介紹來到保定育德中學赴法預備班補習。賀果在保定學習的一年里,仍和毛澤東書信往來頻繁。毛澤東還曾特意從北京到保定看望,并幫助賀果等人處理赴法的具體事宜。賀果等人家境貧寒,每月伙食費都難以籌出,也是毛澤東與蔡和森多次到華法教育會去申請,解決了賀果等人每月3元錢的伙食費。伙食費有時接濟不上,賀果只好去買燒餅充饑。北方的冬天很寒冷,賀果缺衣少食,沒有棉褲,就穿著三條秋褲過冬,是毛澤東的支持和鼓勵,使賀果戰勝了種種艱難困苦。
1919年冬,賀果等人在毛澤東的幫助下,遠赴重洋來到法國。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日子里,毛澤東和賀果互相通信,保持著密切的聯系。1920年,賀果、羅學瓚等在法國發起組織工學世界社。毛澤東得知后,贊揚說:“我們總要有主義地進行,在法同學組織的工學世界社革命團體,那辦法就很好!”
在賀果留法期間,毛澤東不僅編印了《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還曾利用《湘江評論》刊登賀果的通信稿件、來往書信。1920年12月24日,他在北京《晨報》、湖南《大公報》等報刊推薦發表賀果的《我作工的感想》一文,并寫了一段400余字熱情洋溢的“編者按”,說:“培真君在工廠半年多之后的這段文字,內容比那些筆墨運動家說的沒有那樣好聽好看,可是一錘子一筆,一鑿子一字的,我們覺得沉痛一點罷。”可見毛澤東對賀果勤工儉學的認可和贊譽。
同窗之情仍如昔
篤念舊交解危難
1921年底,賀果因參加占據里昂中法大學的斗爭,被法國政府強送回國。歸國后,他即赴貴州投身革命斗爭,并于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遵照黨組織指示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回國后,先后在安源煤礦、共青團長沙市委、邵陽老家、長岳游擊司令部籌備處、南昌北伐軍政治部、中共海豐縣委等地從事革命工作。
1930年,李立三左傾錯誤時期,賀果因不贊同冒險盲動主義而遭受迫害,當地黨組織不給他組織關系介紹信,致使他被迫脫黨。此后,賀果在甕安小鎮從事教育工作。他生性耿直,潔身自好,寧可終老偏僻山鄉,也絕不向國民黨反動派賣身求榮,生活十分艱難。1949年,甕安解放時,他積極聯絡當地進步人士,為甕安解放竭力獻策。這段時期,因革命形勢所迫,賀果與毛澤東的聯系時斷時續。
貴州解放后,賀果奉調擔任貴陽市教育局長一職,在北京出席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時,毛澤東多次接見他。老同學多年之后相見,百感交集,毛澤東握著賀果的手說:“你是賀果,我以為你不在了!沒有信來,我還不知道你還在呢!”當毛澤東得知賀果曾被開除黨籍時,毛澤東安慰他說:“開除了倒好,不然,你一定完了!”
雖然毛澤東以無所謂的口吻安慰老友,其實他了解賀果為革命所作的貢獻和當年受到的打擊,他對賀果的政治命運十分關注。在他的過問下,1953年中共貴陽市委給賀果恢復了黨籍。時隔23年,賀果重新投入黨的懷抱。
毛澤東篤念舊交,情真意切。1952年,賀果將自己的工作情況寫信向毛澤東作了匯報,信中還表明了對毛澤東出訪安全問題的擔憂。當時,正好有一位外國總統訪問中國。報載,這位總統邀請毛澤東回訪,賀果看到這個消息便十分擔心毛澤東出訪中的安全。1952年12月5日,毛澤東及時回了信,信云:“賀果兄:惠書敬悉。告我以中小學情形,極為有益。我暫時不會出國,請放心。情意勤懇,極為感念。問你好!”1956年4月29日,毛澤東又親筆給賀果復信:“給我的信收到了,感謝你的好意。我情況還好,盼你保養身體。便時望將你的情況告我為盼!”
1973年1月,已任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的賀果進京,將自己的危難處境,以及胞弟賀綠汀被“四人幫”迫害身陷囹圄的情況轉告毛澤東。毛澤東十分關心,一天,他當面責問張春橋:“賀綠汀怎么樣了?不要整了吧!”在毛澤東的過問下,賀綠汀終于從上海的監獄里放了出來。賀果聞訊,感激萬分!
毛澤東與世長辭后,賀果耄耋之年曾兩次進京瞻仰毛澤東遺容。
第三部分
近代以來,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為人民戰斗、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毛澤東同志作為其中的杰出代表,在青年時期積極推動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并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難的遠大志向。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
為解決湖南學子赴法經費,毛澤東給羅學贊寫的信。信的內容如下:
榮熙學長鑒:
接蔡君信,知兄已發函復我到京。
赴法二百元能籌,旅保一百元無著是一問題。
旅保費,俟弟至京與蔡商量籌借,或有著未可知,有著之時,再函知兄前來可也。文憑須即寄來,由郵雙掛號不誤。
弟又有一言奉商者,兄于從事工藝,似乎不甚相宜,而兄所宜乃在教育。
弟與蔡君等往返商議,深以同人多數他往,無有幾個從事小學教育之人,后路空虛,非計之得。
近周君世釗就修業主任之聘,弟十分贊同、欣慰。
前聞兄有擔任黃氏講席之說,不知將成事實否?
往保固是一面,然不如從事教育之有大益。
性質長此,一也;可便研究與性相近之學,如文科等,二也;育才作會務之后盾,三也。
有此諸層,似宜斟酌于遠近去住之間,而不宜冒然從事 (南洋亦系教育,暫息以候南信,亦是一法)。
以后與兄商量之處尚多,此亦其一也。余不具。
弟 澤東
八月十一號
1918年4月,新民學會成立,其學會宗旨為:砥礪品行,革新學術,改良人心風俗。5月,接到楊昌濟的來信,得知赴法勤工儉學的消息,大為振奮。
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人,就青年出國留學問題,特別是“新民學會會員怎樣出國留學的事,進行了數次較為具體的研究,并決定交由會員集體討論。”
6月,新民學會召開會議,確立了“會友向外發展”的方針,還決定由蔡和森、蕭子升負責,“盡快進行”有關赴法勤工儉學事宜。
8月,毛澤東等14名湖南青年抵達北京,毛澤東在動員、組織湖南青年和新民學會會員赴京事務方面起到很大作用。羅學贊在家信中寫道:毛澤東“此次在長沙招致同學來此組織預備班出力甚多,才智、學業均同學所佩服。”
毛澤東此次北京之行,使湖南青年赴法事宜取得重大進展。同年冬天,華法教育會湖南分會由楊昌濟等人首倡成立;僑工局答應將湘生貸款名額增至70余名;專為湖南青年開設留法預備班,附設于北京大學;按照毛澤東的計劃,新民學會與華法教育會商定,由蕭子升以華法教育會秘書身份先期赴法,以協助組織安排并廣為宣傳。
同年10月,毛澤東為看望湘籍學子專程來到保定,下榻西大街的第一客棧,在賀果日記中記載:“十月六日,是日下午長沙初級班三十余人到此。余等在此同學多到站歡迎。搬運行李。分寓第一棧、泰安棧。蕭君子升、毛君潤之、蔡君和森自北京來。十月七日,下午湖南全體學生在蓮池攝影,本班與初級班及北京數人濟濟一時,晚與如笙君、芝圃君住第一客棧,與毛、蔡諸君談一時許,歸時已十時矣。”這是毛澤東、蔡和森到保定最早的文字記錄。
館藏文物“賀果日記”
在毛澤東、蔡和森等人的組織、推動下,湘籍青年參加赴法勤工儉學逐漸達到高潮,后成立“湖南女子留法勤工儉學會”,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又一開創性舉動。毛澤東雖未赴法,但確是因為留法勤工儉學一事,走出湖南北上北京。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始終鼓勵和支持青年人在道路選擇上與國家命運相結合,與時代相結合。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
在毛主席誕辰130年后的4個月,讓我們學習偉人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