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彭水周|劉裕滅南燕帶給我們的啟示

彭水周 · 2024-04-25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劉裕滅燕史實,以及劉裕在國家面臨百年不遇之大變局的非常時期,在政治和軍事決策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遠見卓識、堅毅果敢,及其打破精英治國傳統(tǒng)政治窠臼,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起國于沉疴、救民于倒懸的平民精神,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一

  《資治通鑒》晉紀三十七載,晉安皇帝庚義熙五年(公元409年)正月,昏庸的南燕主慕容超朝會群臣,大嘆悅己耳目的宮廷太樂還不完美盛大,提出劫掠晉人以充樂伎。領(lǐng)軍將軍韓倬進諫:“先帝因舊都滑臺被北魏攻占,南遷廣固,勵精圖治,輯睦三齊,始有今日。陛下不思修政恤民,以待機復(fù)仇,收復(fù)失地,恢復(fù)霸業(yè),而為了聲色之娛,興干戈侵掠南鄰,廣樹仇敵,您認為這樣做是明智的嗎?”慕容超不高興地說:“我主意已定,你休要多言。”

  二月,慕容超派遣燕將慕容興宗、斛谷提、公孫歸等率兵侵犯晉地,攻陷宿豫,劫掠大量青年男女而歸,由宮廷從中挑選2500名男女以擴充太樂規(guī)模。

  為褒獎燕將劫掠之功,慕容超封斛谷提等為郡、縣公。桂林王慕容鎮(zhèn)諫諍:“這幾個人勞民黷武,對內(nèi)對外為國家、朝廷結(jié)下仇怨,有何功勞加官進爵?”被同宗揭短的南燕主慕容超聽不進逆耳良言,怒而不答。

  沒過多久,貪心不足的慕容超又再次派遣公孫歸等犯晉濟南,劫掠一千多名青年男女。

  南燕屢次侵略劫掠激怒了東晉。三月,受詔命輔政的車騎將軍劉裕上表晉恭帝請求討伐南燕。舉行朝議時,滿廷文武多以為劉裕的提議是錯誤的。因晉恭帝暗弱,不置可否,對時政、時局洞幽察微的劉裕力排眾議,舉兵伐燕。

  二

  劉裕率東晉大軍從京師建康出發(fā),水軍船艦經(jīng)由淮河進入泗水。五月至下邳,將船艦、輜重屯留下邳,大軍從陸路進入南燕境內(nèi),行進至瑯琊,沿途建筑城堡,留兵駐守。

  劉裕左右有人向他進言說:“如果南燕以精銳之師扼守其大峴險塞,發(fā)動國人堅壁清野。我大軍深入,只恐非但寸功難獲,而且將被燕軍截斷歸路,不能全身而退。”劉裕笑答:“這個問題我早已反復(fù)考慮過了,南燕主貪婪短視,只顧眼前,哪有什么遠見卓識。我算定他料我孤軍遠出,深入其境,不能持久。其志向,不過是進則據(jù)守其國都廣固的南方屏障臨朐,退則保其國都廣固,決不會想出據(jù)守險隘、堅壁清野的招數(shù)。”

  南燕主慕容超聞知晉軍來犯,急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征虜將軍公孫五樓首先開口獻策:“敵人遠途征戰(zhàn),孤懸境外,只求速戰(zhàn)速決,我軍不可攖其兵鋒。應(yīng)急速派兵扼守大峴咽喉,摒敵軍于大峴塞外,曠延時日,待其銳氣挫敗,挑選二千精騎,循海道到南面截斷其運糧通道;另外令左將軍段暉帥兗州之師,自山東而下,腹背夾擊晉軍,此為上策。命各部燕軍依險固守,軍需糧草、生活物資除留足自用外,其余的全部焚毀;鏟除田里的禾苗,不給晉軍留下任何賴以生存的物資,羈旅在外的晉軍衣食無所接濟,求戰(zhàn)求勝急迫心情又不能得逞,要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不戰(zhàn)而屈晉之兵,這是中策。門戶虛設(shè),縱敵入峴,待敵圍城而出戰(zhàn),此為下策。請吾皇三思而行。”

  南燕主說:“今歲星居我南燕,以天道推算,敵我天命運勢迥異,燕吉晉兇,我將不戰(zhàn)自勝。即使拿人事來說,晉軍遠來疲敝,強弩之末,其勢衰微,不能持久。我據(jù)有青、并、幽、徐、兗五州之地,兵強馬壯,稻麥遍野,為何要毀掉百姓辛苦耕種的莊稼,并讓百姓受遷徙顛簸之苦呢?不如放任晉軍過大峴,我以以逸待勞之師擊遠來疲乏之敵,可一戰(zhàn)決勝。”

  太尉王鎮(zhèn)見狀,向前進諫:“我軍應(yīng)出大峴迎戰(zhàn),拒敵于邊塞之外。這樣一來,如我方萬一出現(xiàn)不利情況,可以退守大峴天險。戰(zhàn)爭形勢瞬息萬變,在勝負未知的情況下,不應(yīng)自棄險隘屏障,縱敵入境。”

  慕容超對王鎮(zhèn)的謹慎嗤之以鼻。王鎮(zhèn)退朝后,悲憤地對韓倬說:“主上既不能迎戰(zhàn)卻敵,又不肯徙民清野,縱任晉軍長驅(qū)直入,眼睜睜地坐等敵人進攻,真像東漢末年昏庸暗弱、目光短淺的劉璋啊。我堂堂中華之士,只怕要淪為蠻荒野民了。”

  南燕主聞知王鎮(zhèn)私下訾議,雷霆震怒,當即下令將王鎮(zhèn)投入大牢,親自指揮各處戍衛(wèi),修城挖壕,秣馬厲兵,以待晉軍。

  三

  劉裕率軍暢通無阻地越過南燕軍事天塹大峴山,他仰天大笑。左右隨從問:“主帥尚未和燕軍交鋒,勝負未知,為何如此歡喜?”劉裕回答:“我大軍已過南燕險隘,深入敵國腹地,前程兇險,歸途茫茫,將士必懷破釜沉舟、與敵決一死戰(zhàn)之志,此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另外,我大軍一路所過,目之所及,田間稻麥盈畝,我軍后繼糧秣無憂矣。南燕已成我囊中之物,怎不開心?”

  六月,晉軍抵達東莞。

  南燕主起先遣征虜將軍公孫五樓、輔國將軍賀賴盧和左將軍段暉領(lǐng)五萬步騎駐扎臨朐。聞晉兵入峴,親率步騎四萬前往迎敵,指派公孫五樓率鐵騎進據(jù)巨蔑水。公孫五樓所部與幾乎同時抵達巨蔑水的晉軍先頭部隊展開激戰(zhàn),敗下陣來。隨后到達的東晉大軍在劉裕部署下,將四千乘戰(zhàn)車分列軍陣左右,并排前進。行至臨朐南邊,與守護臨朐的燕兵相接。雙方戰(zhàn)至日薄西山仍未分勝負。晉參軍胡籓向劉裕獻計說:“南燕將士傾巢出戰(zhàn),臨朐城中留守士兵一定很少,請允許我?guī)б恢ЬJ部隊抄捷徑襲取臨朐城,斷敵歸路。”

  劉裕贊同胡籓的計謀,當即派胡籓和諮議參軍檀韶、建威將軍向彌率一支精兵悄悄地潛至燕軍后方,攻取幾成空城的臨朐。

  南燕主聞聽臨朐失守,大驚失色,慌亂之中,單槍匹馬奔臨朐,與正同晉軍鏖戰(zhàn)的左將軍段暉會合。

  劉裕身先士卒,指揮晉軍擊敗燕軍,斬殺包括段暉在內(nèi)的十多名燕將。南燕主倉皇逃回都城廣固。劉裕率大軍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攻下廣固外郭大城。南燕主收拾殘部,入保國都心臟——廣固小城。劉裕命晉軍繞城筑起高達三丈的圍墻,并在圍墻外開掘數(shù)道深壕圍困廣固,同時,采取懷柔政策,招降納附,選拔當?shù)剜l(xiāng)賢、才俊主持地方政事,籠絡(luò)人心。當?shù)厝A、夷雜民口口傳頌,爭相依附。晉軍在南燕百姓的支持下,如魚得水,就地取得軍隊賴以維系生存和戰(zhàn)爭的糧秣。

  四

  被圍困在廣固小城里的南燕主派遣尚書郎張綱向秦王姚興求救,同時,深愧自己當初不僅沒有采納太尉王鎮(zhèn)的建議,反而將他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于是下令赦免王鎮(zhèn)“忤逆”之罪,并親自向他認錯致歉,任命他為尚書,并將內(nèi)外軍事決策指揮權(quán)交給他。

  他問王鎮(zhèn):“國家處此危難時刻,你有何破解良策?”王鎮(zhèn)回答:“一國之中,百姓之心系于陛下,猶如旱苗盼甘霖,嬰兒盼哺乳。今陛下親率我大軍與敵作戰(zhàn),敗績而還,大沮軍民之心。我聞后秦內(nèi)訌?fù)饣迹灶櫜幌荆蛛y分兵救我。當務(wù)之急,是盡出庫帑賞賜城中將士,激勵他們勠力同心,和敵人決一死戰(zhàn)。如若天不滅燕,必能破敵。退一萬步說,如果天不佑燕,君臣以身殉國,也成就了千古留芳的愛國美名,相比坐以待斃,不是更好嗎?”

  司徒王惠立馬反對:“王尚書此言謬矣,眼下晉軍乘勝,士氣高漲,而我軍挫敗,士氣委靡,以頹敗之師擊強勁之敵,勝敗不是很容易判斷嗎?依我看來,后秦雖正在和夏王勃勃爭戰(zhàn),但夏王絕不會對后秦構(gòu)成威脅,且后秦與我南燕分據(jù)中原,勢如唇齒,唇亡齒寒,豈能見死不救?只是此事重大,如我們不派重臣前往,不足以彰顯我們的至誠切望之心,尚書令韓范歷來為后秦敬重,且多有謀略,可派其赴秦借兵。”

  王惠的一番言論正合并無主見且懼怕與晉軍交戰(zhàn)的南燕主,南燕主心里的天平立馬倒向了他。

  此時,被晉軍鐵桶般圍困的燕都廣固小城里,人心惶惶,南燕主心腹——尚書垣尊及其弟弟京兆太守垣苗率先叛燕,雙雙逃出城來投降晉軍。

  五

  晉軍圍困廣固,久攻不下,軍中謀士向劉裕獻計說:“南燕尚書郎張綱工于機械,如果俘獲張綱,讓他為我們制造攻城器械,廣固將唾手可拔。”

  正巧此時張綱奉命赴后秦搬救兵未果,空手從長安折返廣固,途中被東晉太山太守申宣捉拿,送給劉裕。

  劉裕對張綱以禮相待,向他講清形勢,并曉以大義,張綱很快投誠。劉裕使其設(shè)計制作攻城樓車,并讓他登上樓車繞城向城內(nèi)南燕軍民高喊:“我剛從秦都長安回來,夏王同秦軍交戰(zhàn),大破秦軍,秦王自顧不暇,不能分兵救燕!”喊得本來就驚恐不安的城中軍民更是肝膽俱裂。

  東晉每向廣固派出援軍,劉裕總是選擇夜晚派兵前往迎接。翌日,新舊軍隊混雜一處,張旗鳴鼓浩浩蕩蕩而至,城中燕人越發(fā)惶恐。

  由于劉裕對燕人采取懷柔政策,南燕百姓前來歸附者不絕于路。劉裕依仗天時地利人和,攻城愈急。

  南燕主眼看自己成了晉軍甕中之鱉,情急之下,派出使者見劉裕,表示愿割大峴以南地區(qū)與晉講和,并向晉稱臣,但遭到劉裕拒絕。

  與南燕互為唇齒的后秦王姚興遣使警告劉裕說:“后秦與南燕是睦鄰之交,眼下晉軍侵略南燕,攻打燕都,后秦決不會坐視不管。如若晉軍不立即撤兵,后秦將發(fā)洛陽十萬鐵騎,助燕擊秦。”

  劉裕勃然大怒,疾言厲色回擊秦使:“你回去告訴秦王,就說我收拾南燕后,偃干戈三年,將舉兵直取洛陽、關(guān)中。若今肯發(fā)洛陽之兵前來送葬,真乃求之不得,可以速來!”

  劉裕心腹、主簿劉穆之聽聞秦使到來,急忙來見劉裕,而此時秦使已經(jīng)離去了。劉裕將自己和秦使的對話告訴了他。劉穆之聽了,擔(dān)憂地說:“平日間,主帥事無巨細,必提前和大家磋商謀劃,今日大事,卻為何斷然回應(yīng)對方?依我看,主帥率爾操觚,非但不能震懾后秦,反而會將其激怒。如果在廣固未攻陷之前,后秦鐵騎電掣而至,城中困獸如決堤沖出,我腹背受敵,真不知道將軍將如何應(yīng)對。”

  劉裕笑答:“這是兵機,個中奧秘恐怕你很難理解,所以未預(yù)先和你相商。兵法云‘兵行詭道’,后秦謀臣武將眾多,秦王姚興更是人中豪杰,如篤定馳援廣固,必然嚴守秘密,生怕我們知道,怎么能夠先派使者告知其行動,實施恫嚇?由此,我料定秦使是奉命向我虛張聲勢。我大晉反抗外侮,以正義之師伐燕,兵鋒所至,勢如破竹,令后秦君臣破膽,且兼夏王勃勃與之鏖兵,自保不暇,哪有余力救南燕之危?”

  事實正如劉裕所料,秦王姚興在同夏王勃勃爭戰(zhàn)中頻頻失利,喪師失地。

  起先,秦王見晉軍兵臨南燕國都城下,南燕屢派使者前來乞兵救危,便命衛(wèi)將軍姚強帥步騎一萬,跟隨前來求救的南燕重臣韓范前往洛陽,和洛陽守將姚紹會師一處赴燕救危。及至被夏王勃勃擊敗,退返長安,城中兵力空虛,便派人星火追回正奔赴南燕的秦國救兵。韓范見狀,宛如一桶冷水兜頭澆下,仰天長嘆:“這是天滅南燕啊!”

  六

  南燕尚書張俊見大勢已去,降于晉,并向劉裕獻計邀功:“眼下支撐燕人拒降的唯一精神支柱,是認定韓范必能從秦國搬回救兵,如果能俘獲、勸降韓范,讓他現(xiàn)身說法,擊碎他們的幻想,燕人必降。”

  劉裕采用了他的計策,親自給韓范寫信勸諭招降,并表其為散騎常侍。

  韓范好友、長水校尉王蒲因韓范素來為后秦所重,勸他投奔秦國。韓范回答說:“劉裕出身寒門,卻超拔塵埃,蹈步青云,雄才大略,氣彌寰宇。他消滅了篡奪東晉皇位的楚王桓玄,匡扶晉室,今興師伐燕,所向披靡。遇上如此勍敵,對于南燕來說,大約是上天注定的,南燕厄運,不是人力所能救助的。南燕滅亡,與之唇齒相依的后秦必踵其后。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我眼下已經(jīng)受到東晉的污辱,決不能因投奔后秦再次受其污辱。”

  于是,韓范順勢降于劉裕。劉裕使其繞廣固巡城,以示城中燕人,城中軍民更加沮喪絕望、人心離散。

  七

  晉軍圍困廣固至翌年(公元410年)正月,南燕主慕容超攜愛妾魏夫人登城,見圍城晉軍威武雄壯、隊列井然,不禁萬念俱灰,相對而泣。

  領(lǐng)軍將軍韓倬見了,正色直諫:“當下晉軍久困我國都,南燕危在旦夕,正需陛下奮發(fā)自強,以身率眾,激發(fā)軍心士氣,為何效兒女之態(tài),沮眾斗志?”南燕主聽了,倍感慚愧,當即向韓倬致歉。

  尚書令董銑見大勢已去,力勸南燕主向晉軍投降。南燕主大怒,斥罵董銑賣國求榮,將他囚禁起來。

  因孤城久困,城中糧食斷絕,百姓餓斃病弱者過半,逾城投降者與日俱增。南燕主愁苦無奈。尚書悅壽乘機勸諫:“當今老天爺助晉施虐,今外援無望,城中斷糧,戰(zhàn)士勞瘁,人心渙散,天時地勢人和俱失。上古圣君堯、舜洞徹天命,知歷數(shù)有終而遜位。陛下怎可固執(zhí)己見,不思變通之策?”南燕王悲嘆道:“國家興亡都是上天注定的。國破家亡,我寧愿橫劍自刎,也不會向晉軍投降而辱沒先祖,茍且偷生。”

  劉裕見時機成熟,決定集中全部兵力攻城。時值丁亥,有通曉術(shù)數(shù)者規(guī)諫:“今日為‘往亡日’,興兵主兇咎,攻城不利。”劉裕大笑道:“往亡,往亡,我往彼亡,有何不利?!”于是,親率晉軍四面攻城。南燕尚書悅壽開門納降。南燕主僅帶數(shù)十名親信突出重圍。劉裕派兵追趕,南燕主終為晉軍所獲。

  至此,由南燕主慕容超叔父慕容德艱辛創(chuàng)建的南燕王朝,僅享國十一年便灰飛煙滅。

  

  八

  東晉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繼三國之后的又一大分裂時期。東晉立國100多年,始終同陷入混戰(zhàn)的北方五胡十六國形成軍事對峙。東晉末年,晉安帝暗弱,綱紀廢弛,遭一代梟雄桓玄篡位之變,政局更加紊亂。

  在多民族割據(jù)、混戰(zhàn)的東晉末期,國家內(nèi)外都面臨百年不遇之大變局。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有遠大政治抱負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潛心積聚力量的同時,敏銳捕捉施展政治抱負的時機。

  繼承叔父慕容德皇位的南燕主慕容超,不思叔父創(chuàng)業(yè)艱辛,不思北魏南侵裂燕之恨,不思蕞爾南燕東瀕大海,其它三面魏、秦、晉三強環(huán)伺,隨時有被消滅的危險,不思對內(nèi)勤政恤民、勵精圖治,對外利用環(huán)伺的虎狼大國之間矛盾,在外交上縱橫捭闔,為南燕穩(wěn)固、

  強大贏得最大戰(zhàn)略空間和戰(zhàn)略利益,卻偏安一隅,一味貪圖享樂,以夜郎自大、鼠目寸光為自己、為南燕掘墓。為貪耳目之欲,竟不顧大臣反對,連續(xù)動用軍事力量侵犯無論體量還是軍事、經(jīng)濟實力都比南燕強大得多的東晉,大肆劫掠青年男女,以擴充宮廷太樂規(guī)模,可謂“樂令智昏”。

  出身寒微,在戰(zhàn)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殘酷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東晉車騎將軍劉裕,素有鴻鵠大志,腹蘊經(jīng)世之才。值此舉世洶洶,東晉政局動蕩、隨時面臨外敵入侵的非常時刻,他正苦苦尋找一個借以施展自己政治抱負的突破口,不意南燕主慕容超主動將機會送上門來。他牢牢抓住這個寶貴機遇,義正辭嚴地上表晉?帝討伐屢次犯邊,劫掠晉民的南燕。并在朝議時,滿朝庸臣以各種理由詰難反對,且并無主見的暗弱的晉恭帝無所可否的關(guān)鍵時刻,以一己之力摒除異議,決然伐燕。

  在混沌亂世,天下之“鹿”究死誰手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shù)。對于東晉十六國及其政治家來說機會均等,都欲兼強并弱、一統(tǒng)天下。胸懷凌云大志的劉裕早知南燕主慕容超昏庸無道,欲拿其開刀,一來緩解國內(nèi)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和桓玄之亂帶來的嚴重政治危機,提振國民精神、軍隊士氣;二來可以樹立個人威望,贏得更多的政治資本。更為深遠的意義,是在拓展東晉疆域的同時,向十六國宣威,在戰(zhàn)略上消除列強對晉國的非分覬覦,加筑國家安全屏障,為日后對外開疆拓土、統(tǒng)一天下奠定堅實基礎(chǔ)。

  劉裕對南燕主剛愎自用的鄙陋品性可謂是了如指掌。晉軍進入南燕境內(nèi)須首先經(jīng)過大峴天塹。當隨軍謀士提醒他,南燕如采取派精兵扼守大峴、發(fā)動百姓堅壁清野以阻擋晉軍進入其境、斷絕晉軍后繼補給的防御、抵抗戰(zhàn)略,將使這次討伐無功而返、晉軍將陷入深重危機時,劉裕大笑說,南燕主在國家政治外交和軍事戰(zhàn)略上如蓬間小雀,鼠目寸光,只貪求眼前小利和安逸享樂,對百姓慣施言不由衷的小恩小惠,其嗜好氣量如此,哪來的遠見卓識!且又冥頑固執(zhí),聽不進逆耳忠言,決不會先行據(jù)守大峴險塞和發(fā)動百姓對我軍實行堅壁清野。其最大的志向不過進則守其國都廣固南方屏障臨朐城,退則保其國都廣固。

  事實恰如劉裕所預(yù)料的,南燕主慕容超聞聽晉軍伐燕,雖然表面上召集文武商議對策,但實際上早已打定主意,根本聽不進良臣“派兵扼守大峴要塞、拒敵于國門之外”“堅壁清野”“出奇兵間道斷敵糧道”等正確建議,自作聰明地要守株待兔,以休養(yǎng)燕兵擊遠來疲乏晉師,幻想一戰(zhàn)卻敵。不僅如此,面對大敵來臨,他竟幼童似地犯了三大錯誤:一是仰賴子虛烏有的星躔歲運、紫微斗數(shù)之說,妄稱吉祥的歲星現(xiàn)居南燕,燕、晉兵刃相見,吉兇上天早已注定。二是以據(jù)有青、并、幽、徐、兗五州,自詡兵強馬壯而自矜,殊不知南燕無論從疆土、人口、兵力還是物資財富,同東晉相比,都是望其項背。三是不忍鏟毀莊稼、遷徙百姓的憐農(nóng)恤民的戰(zhàn)略短視和婦人之仁,自賈身戮國滅之禍。

  事實上,南燕主于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非常時刻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百姓的仁慈憐惜是極其虛偽的,他為逞一己私欲,派兵侵略強鄰,擄掠人口,以充僅供自己聲色之娛的宮廷太樂,為國家招致戰(zhàn)禍。其為逞私欲大肆興兵和窮奢極欲花費的銀兩,哪一塊沒有沾染百姓的血汗?

  縱觀歷史,任何一個王朝何以跳不出由盛而衰這一怪圈?都在于統(tǒng)治者自身政治、生活的漸行腐爛。開國之君篳路藍縷創(chuàng)立基業(yè),恰似剛從果樹上摘下的一顆新鮮的果實,這顆失去母體——果樹的果實從摘下的那一刻起,便開始因權(quán)力以血緣、派系為主的內(nèi)部循環(huán)走向僵化、腐爛。如果說這顆被開國君主摘下的果實是代表新生統(tǒng)治階級政權(quán),那么其母體——果樹及大地則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果實之于果樹、大地,即掌握國家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者之于人民群眾。每個王朝的興亡取決于統(tǒng)治者與人民群眾的關(guān)系,每個王朝最后的沒落、覆滅都是統(tǒng)治者咎由自取,是統(tǒng)治者脫離人民、魚肉人民,將自己的奢靡享樂建立在人民苦難血淚之上的結(jié)果。

  回到主題。更為愚戇的是,南燕主還將力主堅守大峴,摒敵于險塞之外的忠耿之臣王鎮(zhèn)打入監(jiān)牢,以絕眾口。

  九

  晉、燕交兵,首戰(zhàn)燕便丟失國都南邊重要屏障臨朐。晉軍一鼓作氣,又攻陷燕都廣固外城。

  領(lǐng)略了晉軍的厲害和實戰(zhàn)的殘酷,丟盔棄甲、損兵折將的南燕主心態(tài)與起初的躊躇滿志形成兩個截然相反的極端,變得驚恐萬分、六神無主。他和朝廷一干文武龜縮在被晉軍鐵桶般包圍的廣固小城里,只能派人向盟友求救。至此,他才懊悔當初不聽臣下扼守峴山、堅壁清野的建議,將太尉王鎮(zhèn)從獄中釋放出來并委以重用。然而,當他問王鎮(zhèn)破敵之策,王鎮(zhèn)叫他下令盡出庫帑銀帛賞賜將士,與士同袍、與民同澤,和晉軍背城借一時,固執(zhí)的秉性又開始主宰他的平庸的思想,竟置自己剛?cè)蚊能娛轮鲙浿抑G于不顧,聽信和他一樣中庸的司徒王惠說詞,再次放棄自救主動權(quán),而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外援上,再次派出重臣前往后秦搬救兵。

  無論政治還是軍事戰(zhàn)爭,都講求“勢”,尤其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勢”的時機往往在電光火石的一瞬間,人心與精神尤起決定性作用。人心多如水,順勢而流。晉軍圍城已久,南燕君臣蜷縮城中,毫無破敵良策,上下沮喪,其“勢”已敗,人心向背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變化。面對臣僚和百姓紛紛投降晉軍,惶惶不可終日的南燕主無奈之下,決定以割讓國土、向晉稱臣的屈辱方式向劉裕投降,遭到劉裕拒絕后,又接到連派重臣赴秦搬救兵未果的消息,方寸大亂,在大庭廣眾之下、群臣面前與寵姬執(zhí)手相對而哭,搖動軍心民意。

  尚書令董銑、尚書悅壽知山窮水盡,勸其投降,他悲憤怒斥,并仰天長嘆,說什么南燕滅亡是上天注定的宿命,并宣示誓與國家同生死的烈士之志。到死都不明白南燕滅亡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而將過錯和應(yīng)負的罪責(zé)都歸到虛無的上天和命運上去,真是昏庸荒誕至極!

  反觀晉軍主帥劉裕,起于微塵,超拔于亂世,先天素質(zhì)稟賦加上長期殘酷的政治、軍事斗爭實踐,磨礪出堅強的意志、過人的膽識,成就了其胸懷天下、兼濟蒼生的宏偉抱負。他敏銳地捕捉南燕侵犯東晉邊陲、擄掠百姓之機,在朝臣一片反對聲浪中,幾乎是以一人之力毅然作出討伐南燕決定,并親率大軍出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消滅燕國。

  在戰(zhàn)爭的整個過程中,劉裕始終牢牢地掌握著戰(zhàn)爭主動權(quán),構(gòu)成戰(zhàn)爭鏈條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幾乎都在他的預(yù)料和算計之中。他算定南燕主不會派兵扼守大峴關(guān)隘,不會發(fā)動百姓毀掉莊稼、堅壁清野。與燕軍交戰(zhàn)的關(guān)鍵時刻,他從諫如流,出奇兵襲取南燕國都屏藩之城臨朐,為圍困燕都廣固、消滅燕國搶占了戰(zhàn)略先機。他身先士卒,率軍擊破燕都廣固城郭,采用鐵桶圍城戰(zhàn)術(shù),壓碎南燕心臟,消滅燕國。

  在圍困燕都廣固數(shù)月中,劉裕并非一味守株待兔,而是同隨軍謀士、將領(lǐng)同心同德,在政治和軍事謀略上對南燕展開全面進攻,加速瓦解燕人思想,摧毀燕軍斗志。

  首先,他對燕國百姓采取安撫懷柔政策,選用德高望重者主持地方事務(wù),爭取民心,一方面進一步孤立南燕政治勢力,為滅燕奠定民意基礎(chǔ);另一方面,為支持孤懸異境的晉軍長期作戰(zhàn)獲取糧草等軍需物資,達到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的目的。乃至后來,因南燕百姓爭相來附,晉軍所到之處,當?shù)匕傩蘸勈硥貪{相迎,晉國為討伐南燕晉軍開通的漕運通道基本廢棄不用了,——這是“上兵伐心”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同時,我們清楚、深刻地看到,底層人民群眾的情感永遠是淳厚質(zhì)樸的,對于高高在上、手握生殺予奪國家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者,他們并無太多的奢望,能通過辛勤勞作、過上能維系基本溫飽的安穩(wěn)生活就足夠了。劉裕率領(lǐng)晉軍表現(xiàn)出“仁義之師”的風(fēng)范,使得南燕百姓在心里將其與窮奢極欲、魚肉百姓的南燕統(tǒng)治者慕容氏作客觀比較,得出一個明晰的情感取向。一個視民如草芥、壓榨人民無所不用其極的國家政權(quán),無論你用多少心機伎倆炮制出來的虛情假意蒙哄百姓,在百姓看來都是拙劣的表演。毫無鹽分的眼淚是鱷魚的眼淚。民心向背是面臨外敵入侵時政權(quán)存滅、國家存亡的決定因素。

  二是劉裕雖然雄才大略,但從不自矜,從不剛愎自用,而是從善如流,在每一項決策中,善于博采眾長,而又不失且堅持自己超拔眾人的遠見,在重要關(guān)頭作出決斷。其政治胸襟與軍事韜略,與南燕主慕容超相比,不啻于日月之于螢火。如在對南燕主切盼救己于倒懸的盟友后秦時局的分析、判斷,在南燕主是一廂情愿的主觀的錯判,而在劉裕則是洞若觀火,后秦與勁敵夏王勃勃爭斗的大勢結(jié)局,秦王姚興的個性,秦、燕唇亡齒寒的特殊戰(zhàn)略紐帶關(guān)系…… 國際政治格局、現(xiàn)實形勢和軍事動向都在劉裕洞悉之中,且依據(jù)對局勢客觀發(fā)展的準確預(yù)判,掌握著絕對的戰(zhàn)略主動權(quán)。如他算定后秦必將陷身與夏王勃勃的戰(zhàn)爭泥淖,而不能分兵解救盟友南燕,南燕主的唯一寄望不過是望梅止渴,自我畫餅。更重要的,是劉裕采取以“我”為主的“民主集中制”。他雖然凡事要同身邊智囊商議,博采眾長,但在非常時刻決斷非常之事,不拘常格、獨斷專行,充分表現(xiàn)出其對事物的洞察力和政治、軍事才能遠在眾人之上。唯有如此,才能駕馭一眾謀士武將,掌控戰(zhàn)爭全局按照自己的戰(zhàn)略意圖推進。如在燕都廣固被晉軍圍困數(shù)月,城內(nèi)彈盡糧絕、即將淪陷的危急時刻,與夏王勃勃處于戰(zhàn)爭膠著、無力分兵救燕的秦王姚興派使者到廣固城下晉軍軍營中,虛張聲勢地對劉裕進行軍事恫嚇,當即被洞若觀火的劉裕反唇相譏,厲聲痛斥。事后,當心腹謀士、主簿劉穆之問他如此軍機大事,為何不循往日慣例,提前和大家商議再行定奪時,劉裕告訴他,這涉及到非一般人所能窺探的攻心兵法,并簡要的向他道出后秦使詐的個中奧妙。

  三是劉裕攻伐南燕,無論是在政治謀略還是在軍事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上,都是全局性的,從軍事實戰(zhàn)的先聲奪人和政治攻心的羈縻燕民,形成一股強大的“勢”,一股摧枯拉朽的氣勢。關(guān)于劉裕在南燕采取的政治攻心戰(zhàn)略,上文已有講述。在軍事實戰(zhàn)上,劉裕既重視著眼全局、大刀闊斧的戰(zhàn)略,又關(guān)注手術(shù)刀式解剖的戰(zhàn)術(shù)細節(jié)。在南燕主已成甕中之鱉、攻陷燕都廣固勝券穩(wěn)操的情況下,截獲、勸降搬救兵未果從秦都長安返回的擅長制造攻城器械的南燕尚書郎張綱,讓他設(shè)計、制作攻城樓車;親自寫信勸降南燕重臣韓范,讓其繞廣固向城內(nèi)同僚、軍民現(xiàn)身說法,搖動人心;還有,為摧毀城中南燕文臣武將及軍民負隅抵抗的精神意志,凡東晉往廣固增派援軍,劉裕總是選在夜晚派大隊人馬前往迎接,于翌日同增援軍一道,張旗鳴鼓、劍戟森嚴地來到城下。

  四是劉裕不信天命、鬼神,堅信人定勝天的唯物主義觀,如在對燕都廣固小城發(fā)動最后一擊這天,有迷信運數(shù)的術(shù)士儆戒他,是日是不宜動刀兵的大兇之日——“往亡日”,攻城必敗。而劉裕考慮的是建立在各種現(xiàn)實條件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必然性,他豪邁自信地喊出“往亡,往亡,我往彼亡,有何不利?!”,充分表現(xiàn)了其對命運天定的唯心論的蔑視和崇尚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fā)的唯物主義精神。這也是他擊敗篤信天命,將國家和自身命運交給上天主宰的唯心主義者南燕主慕容超的重要原因。

  十

  東晉滅燕給予我們的主要啟示:

  在“世界”版圖大裂變,東晉十六國都面臨是興起還是滅亡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危機并存。東晉滅燕,為晉國抗御外侮,鞏固國家政權(quán),以及后來劉裕建立南朝疆域最大的劉宋帝國開辟先河,打下了良好基礎(chǔ)。

  東晉滅燕,客觀地說是東晉車騎將軍劉裕滅燕,沒有劉裕在這一事關(guān)國家前途命運的軍事決策上的“獨斷專行”,南燕非但不會被東晉消滅,而且東晉肯定還會繼續(xù)遭受南燕得寸進尺的軍事侵擾,導(dǎo)致邊陲不寧。它客觀說明,當決定一個國家是崛起還是沉淪的關(guān)鍵時刻,旋乾轉(zhuǎn)坤的歷史使命往往系于一人。過往歷史表明,一幕王朝舞劇現(xiàn)實演繹王朝命運沉浮,起決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廣大人民群眾,而是一個主角——君王和幾個配角——幾個手握主宰政局的臣僚,而在主角與配角中,尤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君主皇權(quán)。主角之君與配角之臣通過設(shè)計、推行政治制度和文化教化,規(guī)范百姓言行,形成民間禮俗。上風(fēng)行而下草偃,通過政治約束、文化教化,在百姓間形成建立在思想、精神基礎(chǔ)上的定向思維的“勢”。

  “勢”有頹勢和勝勢,如若王朝的統(tǒng)治者施行的是澤被天下、恤弱憐貧的仁政,那么決定王朝興衰的國運之“勢”一定是勝勢;如果王朝的統(tǒng)治者施行的是草菅人命、暴殄天物的暴政,那么國運之“勢”必定是怨氣、戾氣充斥朝野的頹勢。

  回到本文主題,劉裕在歷經(jīng)桓玄之亂、政局動蕩的晉國國內(nèi),力擎抗擊外侮大旗,于朝野形成同仇敵愾的“勢”,在化解社會矛盾的同時,以一致對外的愛國主義感召力凝聚人心、贏得共識。征伐南燕期間,他在充分施展自己才華、摧枯拉朽般橫掃燕軍,在軍事上對南燕形成碾壓性威懾之勢的同時,采取各種方法籠絡(luò)人心,于南燕朝野形成人心歸晉的勝勢。反之,南燕主慕容超昏庸無能,屢戰(zhàn)屢敗,三軍奪氣,最后被困國都廣固小城,在軍事上盡顯頹勢,同時在政治上也是昏聵顢頇,一味貪圖享樂,不問民間疾苦,同樣于朝野上下形成離心離德的衰勢。晉、燕大勢如此,戰(zhàn)端初開,便大局已定。

  劉裕滅燕后,繼內(nèi)平孫恩起義、推翻桓楚政權(quán),又戡定盧循之亂,消滅譙蜀和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jù)勢力,使南方出現(xiàn)百年未有的統(tǒng)一局面;對外降仇池,滅后秦,收復(fù)淮北、山東、河南、關(guān)中等地,光復(fù)洛陽、長安兩都,建立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劉宋王朝。

  作為東晉至南北朝時期最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出身寒門的劉裕對底層勞苦大眾充滿深摯感情,對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偉力有著深刻的認知。他登基后,開啟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新格局。他輕徭薄賦,力除積弊,使得劉宋面貌煥然一新,為此后開創(chuàng)東晉南北朝盛世的“元嘉之治”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劉裕滅燕史實,以及劉裕在國家面臨百年不遇之大變局的非常時期,在政治和軍事決策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遠見卓識、堅毅果敢,及其打破精英治國傳統(tǒng)政治窠臼,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起國于沉疴、救民于倒懸的平民精神,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luò)無版權(quán)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zé)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huán)境”
  3.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4. 烏克蘭逃兵
  5.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chǔ)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xué)家:向松祚、許小年
  9.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jié)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10. 王忠新:清除內(nèi)奸遠遠難于戰(zhàn)勝外敵——蘇聯(lián)“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問題:內(nèi)卷,失業(yè),學(xué)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fēng)”,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0. 我們還等什么?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yǎng)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日韩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 五月婷婷国产在线 | 六月婷婷国外视频在线 | 精品国产偷窥丝袜在线拍国语 | 亚洲区偷拍区综合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