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0年代前的工人運動
1861年改革前后,俄國有近5000萬人從事農業生產,僅有大致100萬人從事雇傭勞動。1861年后,俄國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無產階級也快速壯大(俄國工廠集中度高,大企業雇工近7成,因此工人多集中在大工廠,這是俄國工人的一大特點)。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特別殘酷,這體現在如下方面:(1)工資工時方面。工資很低,工作時間卻長達14小時。(2)管理方面。一方面是封建殘余在工廠隨處可見,比如合同中規定,老板可以鞭打不服從管理的工人;另一方面工廠管理極度粗暴,員工動輒罰款。(3)勞動條件方面。環境惡劣,工傷極其普遍。
當時俄國文獻記載,剝削之殘酷甚至到了使國民肉體退化的程度。
60年代初期,礦廠的農奴工人不堪殘酷的剝削,他們或逃離工廠,或聯名向政府上述控訴資本家,以一種列寧稱之為“騷動”的方式拉開了俄國工運的序幕。
60年代后期,工人基干隊伍逐步形成,罷工開始出現。此時的罷工以防御為主,往往伴隨著打砸搶,這是工人最初的自發斗爭。
70年代,罷工已經成為斗爭的主要形式,一半的罷工要求和提高工資有關。1872年爆發了6000人參加的紡織工人罷工,罷工工人面對兩個團的士兵毫不退縮。70年代末,俄國出現革命形勢,罷工也隨之更具進攻性,要求改善生活條件和勞動條件的罷工明顯增加。1879年,莫斯科工人開展了6次進攻性罷工,相當于過去9年的總和(當時的罷工是刑事罪,省長可以逮捕并不經審判就流放被捕的罷工人員)。
這是1880年之前俄國工人運動的概況,也是民粹派開展工人工作的基本條件。
(二)民粹派的工作和工人地下組織
殘酷的壓迫使得工人中出現了極少數探索未來出路的先進分子,這些先進分子最初遇到的領路人是民粹派。
60年代末開始,民粹派在工人中進行宣傳,把工人作為他們和農民的中間人。民粹派革命家向工人介紹俄國革命歷史,各階級的情況,引導工人認同與專制制度斗爭的必要性。到了70年代,一部分民粹派革命家開始向工人介紹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介紹馬克思等人的學說。出乎民粹派意料,工人比農民更容易接受這些理論。70年代中期,民粹派到民間去的運動失敗后,被迫將更多力量投入工人工作,加強了在工人中的活動。到了70年代中后期,主要工業城市的大工廠中逐步出現了民粹派小組。
70年代的政治環境,使得工人沒有任何可能建立合法的組織,也不可能公開的捍衛自己的利益,因此工人斗爭較早就開始采取直接革命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第一批工人領袖。他們積極支持社會革命,提倡通過革命消滅專制制度。當時一個名叫阿列克謝耶夫的工人領袖被捕后,在法庭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工人只能依靠自己組織起來,而當千千萬萬的工人群眾組織起來的時候,他們就能揮舞筋肉條條的手臂,把沙皇的刺刀砸得粉碎。
這個演講非常著名,激勵了一代先進的工人,以至于90年代列寧還經常提及這個演講。
70年代民粹派和工人結合,建立了兩個非常著名的組織,一個是南俄工人協會,一個是北方工人協會。這兩個協會聽起來名字挺大,但是人數并不多,大致一兩百人,性質類似于赤色工會。
南俄工人協會成立于敖德薩。1872年,民粹派在敖德薩的工人中進行宣傳。經過三年艱苦細致的工作,培養了第一批先進工人。1875年,這批工人和知識分子成立了南俄工人協會。協會大部分是工人,核心人數約60人,外圍輻射能影響150-200人。協會按企業組織,各企業選出代表參加協會的領導機關。協會核心團體類似于革命家小組,團體內部主張用革命的方式消滅統治階級的特權,解放工人。協會對促進地區工作起了積極作用,但存在時間很短,當年年底即被破獲。
北方工人協會成立于彼得堡。彼得堡在70年代形成了一些相互聯系的工人小組,1877年同民粹派有聯系的工人革命家哈爾土林將小組統一起來,建立被北方工人協會。協會有200個固定會員,大部分是工人,且是在之前的工作中受到考驗的老人。另外還有200多的外圍人員。北方協會非常強調組織的重要性,協會按片區組織,設有領導機構、財務處和圖書館。北方協會的綱領比南俄協會更進一步,南俄工人協會雖然提到革命,但并不知道工人在革命中的領導作用,而北方協會明確提到了工人在革命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協會思想仍然混合了很多民粹派的觀念,比如,他們沒有明確使用資本主義、無產階級等科學的概念,在村社的作用上也是糊涂的。這一切都顯示出一種過渡的性質,從民粹派到馬克思主義的過渡,從自發到自覺的過渡。
北方協會的工作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日常宣傳擴大隊伍,一方面是參加并領導罷工。1879年彼得堡紡紗廠發生大罷工,協會會員積極印發傳單,號召其他工廠支援,并得到沙烏廠工人響應,這類似于90年代列寧在彼得堡做的事情。協會積極同莫斯科等城市建立聯系,試圖成為全俄范圍的組織。1880年,協會覺得羽翼漸豐,開始出版秘密報紙《工人曙光報》擴大宣傳。不到一個月,秘密報刊被破獲(這與列寧他們類似,當時彼得堡小組也是在第一次出版報紙的時候被破獲的);同年,協會被破獲。
(三)小結
整個70年代,工人運動的范圍并不大,勝利也有限。無產階級的隊伍還在成長的過程中。80年代開始,農民破產加劇,以空前的規模失去土地并無產階級化,加入到工人的大軍之中,這才真正完成了無產階級的塑造,鑄就了列寧登上歷史舞臺的階級基礎。
但是,在70年代有限的歷史舞臺上,民粹派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他們和馬克思主義共同的地方,就是都要訴諸民眾。他們在走向農民失敗后,將部分力量傾斜到工人工作中,形成了知識分子和工人最初的聯系,并培養了第一批革命的工人。
土地和自由社希望在工人中激起騷亂精神,而民意黨更進一步,希望在工人中建立戰斗隊。戰斗隊是吸引優秀工人參加的組織,而其他人,則是讓他們做好參加群眾性武裝起義的準備。民意黨在較小范圍內實踐第一個任務,而工人運動則被其恐怖手段推到了次要地位,民意黨忽視階級斗爭導致他們最終脫離了工人群眾。
整個民粹派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建立了革命組織,逐步指定了進行地下工作的方式、從事秘密工作的方式以及革命者行動的原則和準則。而這一切,在不同程度上被當時的工人小組繼承。
1883年,當普列漢諾夫成立馬克思主義小組時,當彼得堡出現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小組時,上述條件構成了他們開展工作的前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