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語錄:
“打仗的辦法就有兩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么軍事道理簡單地說就這么兩句話。什么叫你打你的?他找我打,但他又找不到,撲了個空。什么叫我打我的?我集中幾個師、幾個旅,把他吃掉。這就是說,人有十個指頭,我先吃個小的,用五個吃一個,九個先不管它。吃了個小的,我就走了。他不就少了一個指頭嗎?第二次又吃一個,還有多少?八個,少了兩個。然后又吃了一個,又少了一個,又吃了一個,又少了一個。蔣介石有四百多萬軍隊,再加上四百多萬補充兵員,最后剩下幾十萬人到臺灣去了。這就叫我打我的。就像吃飯一樣總要一口一口地吃。你總不能把一碗飯一下子就吃進去吧!不能把一只鴨、一只羊、一只牛,統統一口吃了下去。”
你打你的,你讓我過招,我不找你過招,不被你牽著鼻子走。
我打我的,我想辦法制造有利于我的時間地點以及各種其他條件,形成我的優勢,再來打你。
“我打我的,又有兩句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帝國主義最怕這種辦法。打得贏,我就把你吃掉;打不贏,我就走掉,你找也找不著。我們開頭時用游擊戰的辦法,進攻的時候用,防御的時候也用。根本辦法是打運動戰。打蔣介石時,從小仗打到大仗。后來我們用三十萬軍隊消滅他五十萬軍隊,我們用三個指頭吃他五個指頭。我們是少數,怎么能吃得掉,怎么吃法呢?還是一個個地吃,結果把它吃掉了。有些時候,我們也不用打,又不讓他走。”
我打我的,只打能打贏的,不打不能打贏的,戰略上以一敵十、以弱勝強,戰役戰術上以十敵一、以強勝弱。
這一理論是人類戰爭史上的普遍真理,放之四海皆準。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貫穿于幾乎毛主席親自指揮的全部戰役。
農村包圍城市,不打敵人強大的城市,先打敵人弱小的農村,強大的敵人來了的話,守不住的話,我們就主動撤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擴大以及從井岡山主動轉移到贛南閩西就是典例。
例如轉戰贛南閩西、三打龍巖,打完就走,你來了找不到我,我來了再打你。“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第一次反“圍剿”,你來找我,我不被你牽著鼻子走,而是不守那些守不住的地方,誘敵深入,發現和制造你的弱點,扎好口袋殲滅你張輝瓚。如毛主席所說:“弱軍對于強軍作戰的再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揀弱的打。然而當敵人開始進攻時,我們往往不知敵之分進各軍何部最強,何部次強,何部最弱,何部次弱,需要一個偵察的過程。往往需要許多時間,才能達此目的。戰略退卻的所以必要,這也是一個理由。”
第二次反“圍剿”,你來步步為營,我不正面和你過招,我就鉆牛角尖,挑著弱的打,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三次反“圍剿”,你來找我長驅直入,我偏偏迅速運動中集中兵力,撤離危險地區,讓你撲空,然后再聲西擊東、聲東擊西,挑著弱的打你。必須誘敵深入,沒有別的好辦法,如毛主席所說:“不在一部分人民家中一時地打爛些壇壇罐罐,就要使全體人民長期地打爛壇壇罐罐。懼怕一時的不良的政治影響,就要以長期的不良影響做代價。”
反對打贛州、主張打漳州,你準備充足的地方我不愿意來,你相對薄弱的地方我偏偏要來。
二渡赤水,你來西邊找我,我打不贏就跑,我往東邊找你,出其不意轉危為安,還能在運動中殲滅你的有生力量。
三渡赤水、四渡赤水,你修堡壘要打我,我不和你堡壘對堡壘,我先主動打魯班場轉移你的注意力,再主動三渡赤水調動你的主力,之后又突然四渡赤水突出重圍,主動做出和二六軍團匯合的姿態后,又主動做出攻打貴陽的姿態,突出重圍之后,又主動做出攻打昆明的姿態,之后成功巧渡金沙江。攻打魯班長、三渡赤水、匯合二六軍團、攻打貴陽、攻打昆明,無一不是主動出擊,無一不是看起來真的姿態,但是無一不是佯攻。可見,毛主席不僅精通誘敵深入戰略戰術,而且精通主動出擊時候的虛虛實實。
后來在《論持久戰》,毛主席就講:“錯覺和不意,可以喪失優勢和主動。因而有計劃地造成敵人的錯覺,給以不意的攻擊,是造成優勢和奪取主動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錯覺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錯覺之一例。‘聲東擊西’,是造成敵人錯覺之一法。在優越的民眾條件具備,足以封鎖消息時,采用各種欺騙敵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敵于判斷錯誤和行動錯誤的苦境,因而喪失其優勢和主動。‘兵不厭詐’,就是指的這件事情。什么是不意?就是無準備。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主動。懂得這一點,劣勢而有準備之軍,常可對敵舉行不意的攻勢,把優勢者打敗。我們說運動之敵好打,就是因為敵在不意即無準備中。”
東征戰役,我先撿著弱的打你一波,這是我打我的;你重兵壓境我就跑了,這是你打你的。
以上所有戰役,都是毛主席親自直接指揮的。
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主要是做戰略指導,但是我軍講了們已經學會了毛主席教給他們的戰略戰術,從而成功的把我軍從5萬發展到了127萬。
抗日戰爭,你日本人打你的前線、進你的大城市,我八路軍、新四軍打我的后方、進我的農村,在你的薄弱環節發展壯大,逐漸包圍你、消耗你。毛主席講:“游擊戰爭在第一階段中乘著敵后空虛將有一個普遍的發展,建立許多根據地,基本上威脅到敵人占領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階段仍將有廣大的戰爭。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
解放戰爭重要戰役特別是大決戰,都是毛主席親自指揮的,也都無一不貫徹了“你的你的,我打我的”。
轉戰陜北,你胡宗南來延安打我,我偏偏不讓你打到,我在運動中打你的弱的一部,同時挑著你的弱的地方打,跟你打“蘑菇戰”。
胡宗南那邊,如毛主席所說:“目前敵之方針是不顧疲勞糧缺,將我軍主力趕到黃河以東,然后封鎖綏德、米脂,分兵‘清剿’。敵三月三十一日到清澗不即北進,目的是讓一條路給我走;敵西進瓦窯堡,是趕我向綏、米。現在因發現我軍,故又折向瓦市以南以西,再向瓦市趕我北上。”
而我們這邊,也如毛主席所說:“我之方針是繼續過去辦法,同敵在現地區再周旋一時期(一個月左右),目的在使敵達到十分疲勞和十分缺糧之程度,然后尋機殲擊之。我軍主力不急于北上打榆林,也不急于南下打敵后路。應向指戰員和人民群眾說明,我軍此種辦法是最后戰勝敵人必經之路。如不使敵十分疲勞和完全餓飯,是不能最后獲勝的。這種辦法叫‘蘑菇’戰術,將敵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滅之。”
這就是典型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戰略反攻,你蔣介石打你的陜北、山東,我偏偏讓劉鄧、陳謝、陳粟南渡黃河,打我的中原,不僅緩解了陜北、山東的壓力,還威脅了你蔣介石的心窩子。
遼沈大戰,你廖耀湘再“威脅”我大動脈,也不怕,先打下錦州,就萬事大吉。所以,毛主席告訴林彪:“不如置長、沈兩敵于不顧,專顧錦、榆、唐一頭為適宜。”
淮海大戰,你邱清泉、李彌來救黃百韜,我就威脅徐州,讓你們自顧不暇。所以,毛主席致電粟裕:“你們文子電部署的缺點是將打援兵力放在正面,而不是放在側面。你們元午電同意我們真電意見,即可改正此項缺點。其具體部署應以一個強力縱隊襲占運河車站,殲滅守敵,控制該地一帶;以三個縱隊攻占及控制臺兒莊及其以南地區,一部直達鐵路;以兩個縱隊攻占臨、韓(得手后留一個縱隊于臨、韓,直迫賈汪,以一個縱隊移至臺兒莊及其以西地區)。以上共六個縱隊,可由三縱、八縱、十縱、十三縱、渤縱(你們文子電未提到渤縱,不知何故)及從韋吉到路北之兩個縱隊中抽出一個縱隊充任。務使邱、李援敵感到威脅,不驅逐我側面兵力,不攻占臺兒莊,即無法越運河向東增援,又使徐州城內感受威脅,不得不留李部第八軍駐守。”
抗美援朝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你美帝進攻你的,我引誘我的,扎大口袋,給你打個措手不及。第五次戰役后期,他要在南邊打,利用南邊有利地形打,我們就不給他這個機會,撤退到了有利于我們的北方地區。這也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如果撤離的更迅速的話,就更不會被動了。因為在接近敵人的地方設置工事是根本來不及的,只能迅速撤退,才能有相對充足的時間修建運動防御線。
之后,李奇微是“你打你的”,他們想在南邊打,南邊地形對他們有利。而且他們想用磁性戰術,引誘我們大規模出擊,然后他們再大規模反撲。
毛主席講我打我的,我們就不在南邊打,我們就轉移到有利于我們的北邊打。所以,毛主席說:“在削弱敵人的階段中,打的地點和打的方法,必須適合情況。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山地甚多,利于防御,距后方近,補給較易而在漢城附近及漢城以南這兩個條件就差遠了。”我們就不大規模出擊,就不被他們牽著鼻子走,我們就打小殲滅戰,不給他反撲的機會。所以,毛主席說:“在目前,多打小規模的殲滅仗,削弱敵人,降低敵人士氣,逐漸地進行打大規模的殲滅仗。只要我各級指揮員精心研究情況,很好地布置兵力,組織炮火,每個軍一次求得殲滅敵人一兩個建制連到一個建制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并且在目前敵人冒進情況下,是最有利于我捕殲敵人的機會。”
打起仗來,無非是這兩句話。人類軍事史上數千年的奧秘,毛主席簡簡單單八個字就揭示出來了。
總之,打仗沒什么奧秘,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1)你打你的,當敵人來打你,你知道肯定打不過敵人或者不明白敵人的意圖的時候,你就別在敵人選定的時間地點等等條件下和敵人開戰,而是應該讓敵人打不著你,不和他們在他們選定的條件下打。(2)我打我的,則是我打不過就走,不打,打得過的就打。我可以通過“能而示之不能、是而示之非”來制造敵人的錯誤,也可以發現敵人錯誤、發現弱的敵人,然后集中我的優勢,在我自己選定的有利于我的時間地點等等條件下和敵人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