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晚年的追逐
九、魂在人間
進入21世紀初,張懷英已經是個髦壽之人了,我幾次去看望他,明顯地看到他的體力不如過去。到2004年以后,他每逢入夜就失眠,整夜整夜的睡不好覺。我記得是在2004年夏天,河北保定市有幾個企業家由文宏斌陪同去家里看望他。客人們向他提出一個要求,請他到大寨吃一頓飯。這個請求被張懷英婉言謝絕。他說他身體疲乏的厲害,不能陪你們去,可以由懷錄代表我去。從那以后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精神也顯得憔悴了。到那年初秋,我去看他時在門前碰到了他,感覺他的行走有點困難,我挽他回到家里,他和我談起了拍攝《陳永貴》的事,片中采用了我的一些材料,要付我一些稿費,他可能聽到了什么,就對我以批評的態度說“你不能有名利思想啊”。臨走時卻勸我說:你要注意身體啊!沒想到這次談話竟然成為和他的最后一別。
2005年2月23日,張英懷抱著一腔激情在北京離開了人世,給人們留下了許許多多難忘的記憶。這些記憶里裝滿了那么多的不平和遺撼,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這些話題里充滿著懷念,充滿著追思,也充滿著對往事的重撣。在北京八寶山,他在京的老上級黃志剛、陶魯笳、馬興元、王謙、丁磊等及在京的老同事及山西、天津等地的同事、朋友數百人前去吊唁或送去挽聯花圈,中央黨校的老教授趙玉瑾得知張懷英在京逝世,也懷著極其悲痛的心情參加吊唁。陳永貴原秘書、中央委員、國務院副秘書長、事務管理局局長焦煥成給予了周到的安排并參加了吊唁,他們都為張懷英的逝世表示惋惜,對他一生剛正不阿堅持正義、勤政為民的精神表示敬佩。昔陽縣四大班子的主要領導也前往北京悼念。2005年4月5日,昔陽縣在張懷英的故居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參加告別儀式的有昔陽、壽陽、運城、太原、榆次、陽泉等地涌來的一批又一批的客人。那一天,張懷英的大幅遺像安放在他的家中,顯得那么凝重和安祥,大門外的大廣場上擺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花圈,著名勞動模范張老太、王殿俊的子女送來的牌匾特別引人注目,更為注目的是部分和張懷英觀點對立的人也送來了花圈,以“一生正直不謀私,昔壽人民好口碑”來評價張懷英。大寨的郭鳳蓮、宋立英用一串很長的詩句來評價張懷英,說他是“不以金錢論長短,不留余悸在胸膛,老驥伏櫪壯心在,耗盡余熱發盡光。”昔陽縣的老干部趙滿倉、田根棟等四十五名老干部在挽帳上以“一生廉律拒腐剛直無邪,終身榮信馬列心赤志堅”來評價他的老領導。壽陽、運城的百余名老干部都送去了挽帳和花圈,街前成了花圈和挽聯的海洋。在告別儀式上,運城來賓董應南代表來賓們講了話,他說:
“張懷英同志走了!同志們都很痛心!大家懷念這位把一生奉獻給黨和人民事業的領導干部,懷念這位帶領群眾戰天斗地改變生態環境的縣、地委書記,懷念這位不搞陰謀主持正義的同志。他的個人品質是崇高的,是一條硬棒棒的好漢!今天這么多人參加他的骨灰安放儀式,有的人從幾百里路趕來;有的人從1000多里路趕來;有許多人是帶著病拄著拐仗來的。這一點就說明了懷英同志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他的靈魂應該得到安慰了!
張懷英同志走了,但是人們不會忘記他過去的一切;人們不會忘記張懷英同志的能力和魄力。農業學大寨運動中,他抓的大膽,干的扎實。在壽陽縣糧食兩年翻番之后,在運城地區3年多就改變了生產條件,工業上完成了10萬噸化肥生產能力,農業上建成了200萬畝水田任務。這些成績,這些后勁,現在仍然能夠表現出來!
人們不會忘記懷英同志的思想水平和才華!他的宣傳鼓動能力,演講水平是很少有的。改善一項工作時,他所作動員報告,只講半個鐘頭,最多40分鐘50分鐘,就可以把事情講得明明白白;就可以把人們講得熱血沸騰;就可以把群眾鼓動起來,組織起來;就可以把工作鋪開。在運城歷屆地委書記中他是數得著的!
人們不會忘記懷英同志特殊的性格,‘榆木扁擔,寧折不彎',非常自信!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他的性格使他一生事業輝煌,他的性格也使他在人生道路上設置了許多障礙,以致傷害了他的政治生命,這一點令人痛心!
張懷英同志走了,他帶著一個未了的愿望走了,他帶著煩惱和痛苦走了。今天我們為他送行,就是希望他忘掉人間的一切,希望他聽到我們大家對他的懷念,希望他輕裝上路,很好地安息!
張懷英同志逝世,是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有識之士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學習的榜樣。但是他的崇高品質、鋼鐵意志、聰明才智、大度胸懷、務實精神,這些具備偉人的素質,會永遠活在人們的心里,會永遠激勵著后人去干為人民服務的奇事、大事、好事!”
在和張懷英告別的當天,花圈和牌匾里體現著各行各業,各色人物對張懷英的追思和懷念。有一位署名為朋悟的人寫出了一首抒情詩表達他的內心激情,最后一段這樣寫道:
滿天詩篇
滿地歌曲
日月山河盡圖畫
回頭一看
先生已不見
真著急
才尋見
我把先生
早已藏在
——我的心里邊
據說本詩的作者是著名油畫家喬萬英,可見詩人的城府多深。
在告別儀式上,大寨的代表郭鳳蓮、宋立英,榆次的代表雷震一、劉思奇,壽陽的代表潘華,還有昔陽調往外地的老干部趙滿倉、田根棟、李韓鎖、張福元等都為失去張懷英而落淚,也表達出對昔陽今后發展的關注。在送別張懷英的當天,昔陽縣城街道兩側萬余人主動為他夾道送行,善良的昔陽人民無不為之動情而落淚。這一天,昔陽的天在動、地在搖、都在為之哭泣……,70華里的送靈路上,鵲隨行,鶴為伴,細雨蒙蒙,天地為之動容……。
在張懷英逝世三周年時,昔陽、壽陽、運城、北京、太原的許多老同志又前來悼念,大寨的郭風蓮、宋麗英,刀把口村黨支部書記與太行勞模張老太之子張繼山,白羊峪村支部書記與村長王貴科之子王維銀及丁峪村黨支部書記、村長分別代表村民在張懷英墓前種下了四棵雪松來紀念他們的老書記。昔陽、壽陽、運城、太原、北京的部分老同志也在張懷英墓前立了碑并種下了20余棵松柏樹來悼念他。一位白發老人從遙遠的京城也趕來,在會上進行了滔滔不絕的演說。他就是原《北京日報》的肖總編。他一上場,就在張懷英墓前對幾百個不同身份的參會人員發表講演。他說:我和張懷英并不熟,但我特別的敬佩他,不僅我本人,也有許多人對張懷英表示贊賞。他特別講到,山西有人寫了紀念張懷英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在病床上看后十分感慨,并對張懷英作出了崇高的評價。張懷英一生光明磊落,襟懷坦白,死后一身清白,留下了一片廉潔。他又說,張懷英一生功不可沒,每到一地,都能留下一篇優秀的文章。他晚年寫出的《聊天錄》一書,就是他執政幾十年的工作總結。這位總編說,他和張懷英雖然不相識,但是張懷英的一舉一動他都熟知,張懷英是他可敬佩的人。他的講話使所有參會的人所傾倒,由此使人們感到,張懷英戎馬一生,幾起幾落,勤政愛民,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將永垂歷史,留傳于人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