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元旦社論《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刊登在《人民日報》第二版,那頭版的內容更是非同一般了。是的,一個是毛主席在頭一天深夜會見一對美國青年夫婦(尼克松總統女兒朱莉和女婿,艾森豪威爾總統孫子戴維),這個會見結束的時候,就到了1976年,這個報道作為頭版頭天,如此及時肯定是毛主席的意思,因為這次會見直接導致2月份尼克松第二次訪華,這個對中國外交來說意義非凡,影響了美國下一任總統是否與中國建交。
01
發表毛主席1965年寫的詞二首,影響深遠
第一首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主要從內政角度理解。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第二首詞《念奴嬌·鳥兒問答》,主要從外交角度理解。
念奴嬌·鳥兒問答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請注意,這里說的是“主要”,并不是說全部,也就是說,毛主席主要講內政的時候,同時也會聯系外交,講外交也會聯系內政,或者說內政外交,國內國際不可截然分開的。分開了,那是形而上學。
毛主席詩詞里面的說法,很多會轉換成人們的口頭禪,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做法。
例如第一首里面的“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既可以表達我們中國人民敢想敢干的氣魄,也可以用來描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人們搞出人造衛星、核潛艇,以及后來的宇宙飛船,等等壯舉。
第二首里面開頭“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描述的是老人家站得高,看得遠,因為那是在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之上。
特別是這一句,影響更直接——“有仙山瓊閣。 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這是毛主席蔑視1963年8月5日在莫斯科簽訂的《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的,同時也是嘲笑赫魯曉夫“土豆加牛肉”的“共產主義”的,老人家那氣魄,那膽識,那語言,登峰造極,無與倫比。
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
毛主席晚年一直就在為中國人民鼓舞士氣。
那個時候為什么人們的精神面貌那么好?
那個時候為什么誰也不敢不把中國放在眼里?
這是主要原因。
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到處鶯歌燕舞”,難道還有假嗎?
如果想多了解毛主席這兩首詞,或者想更多一些理解,請看當年90高齡的朱德委員長寫的和詩:
朱德:喜讀主席詞二首
毛主席詞二首發表,聆、讀再三,欣然不寐。吟詠有感,草成二首。詩刊索句,因以付之。
其一
昔日上井岡,革命得搖藍。千流歸大海,奔騰涌巨瀾。
羅霄大旗舉,紅透半邊天。路線成眾志,工農有政權。
無產者必勝,領袖砥柱堅。幾度危難急,賴之轉為安。
布下星星火,南北東西燃。而今勢更望,能不憶當年。
風雷興未艾,快馬再加鞭。全黨團結緊,險峰敢登攀。
其二
鯤鵬九萬里,直上云海顛。偉哉大宇宙,壯志充其間。
可笑蓬間雀,稱霸欲吞天。倏爾控于地,仙閣化為煙。
文革號炮響,帝修心膽寒。春風化紅雨,新枝壯且繁。
老中青一體,路線共瞻前。階級斗爭綱,綱舉目豁然。
掌握辯證法,統一宇宙觀。真心搞馬列,地覆又翻天。
一九七六年二月
(原載《詩刊》1976年二、三月號,總第82期)
02
1976年元旦《人民日報》頭版頭天新聞
新華社報道《毛澤東主席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女兒朱莉夫婦》時,這么說的(人民日報用較大的字放在醒目位置):
【會見時,朱莉首先向毛主席轉達他父親的問候。毛主席同他們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了談話,談話結束時,毛主席請他們回國以后向理查德·尼克松轉達他的問候,并且歡迎尼克松先生再次來中國訪問。】
這里面透露了“毛主席邀請尼克松再次訪華”這個信息,當時人們不怎么太關注,以為是說說而已。
可老人家偏偏是言必信行必果的。
1976年2月6日,新華社播發了一則《公告》,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1976年2月21日,即在第一次訪問4周年之后,再次訪問中國。他們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這個時候,全世界輿論嘩然。
這個時候,很多人才相信中國的那位老人其實并沒有老。
尼克松如約乘坐毛主席親自派到美國去接他的飛機來到中國,2月23日毛主席會見了尼克松夫婦。
會見以后,尼克松說:
“使我驚訝的是,毛主席如此高齡,思想仍如此明晰敏銳,對當前國際重大問題仍如此關切注意。毛主席是充滿思想活力的偉人。”
如果沒有毛主席邀請尼克松第二次訪華,那么那一年在任的福特總統大概率會連選連任美國總統,而當尼克松這位已經下臺的美國總統,在福特總統剛訪問過中國不久,就被邀請來訪問,那位在任總統在國際輿論面前當然就很沒面子。
毛主席為什么這么做?
這是中國外交的又一大手筆。
因為尼克松原來準備在第二個任期內解決中美建交問題,1974年因“水門事件”尼克松總統被搞下臺,副總統福特接任總統職務,但是,福特上任后把中美建交一事放在了一邊。
1975年12月2日毛主席會見來訪的美國總統福特及其一家,基辛格作為美國國務卿參加會見。福特在毛主席面前依然回避談中美建交事宜。
毛主席對此當然心中有數——在中美建交上這個福特沒有什么指望的。
因“水門事件”辭職的尼克松之后,按照美國法律副總統福特替上任美國總統,他不是通過競選就任總統,多少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1976年是美國總統競選年,你福特能否競選上,還是個不確定的東西。
對于福特政府的外交政策,基辛格的話語權是很大的,他又做了些什么呢?他又能做什么呢?
毛主席這個時候覺得,還是尼克松靠譜,盡管那是個下野的,或者說被美國壟斷資本集團趕下臺的總統。
那個時候尼克松是個連門都不能出,一出門就要遭人吐唾沫的喪家之犬。
但毛主席不管這些,老人家按照他一貫風格,依照“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毅然決然邀請尼克松再次訪華,并且是派中國專機去美國按照總統待遇把尼克松和夫人接來中國訪問。
這樣,1975年12月31日深夜開始,次日凌晨結束的毛主席會見了尼克松的女兒朱莉和女婿戴維·艾森豪威爾,事實上就是為邀請尼克松二次訪華作了一次預熱。
在處理中國和美國關系問題上,毛主席看尼克松這個人是很準的。這里已經被歷史證明了。
1967年10月,尼克松在《外交》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越戰之后的亞洲》的文章。
在文中,尼克松彈了老調。他依舊按照美國的邏輯,強調了中國的“威脅性”,力促美國人意識到“來自共產黨中國的當前以及將來的危險”,并提出美國從越南撤軍后,亞洲須建立包括“日本、韓國、臺灣、泰國”等在內的“地區軍事集團”應對中國這一“亞洲迫在眉睫的威脅”。
毛主席對于尼克松“彈的老調”不怎么在意,倒是對于尼克松在文中的新的說法給予了足夠關注。
尼克松說:“ 從長遠來看,我們簡直經不起永遠讓中國留在國際大家庭之外,來助長它的狂熱,增進它的仇恨,威脅它的鄰國。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十億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憤怒的孤立狀態之中。”
隨即,毛主席叮囑周總理閱讀這篇文章,并且告訴總理“一定要注意美國的動向”。
這里有幾個詞語,我們不妨特別關注:
叮囑、一定、注意。
1967年下半年,中國是怎樣的,世界是怎樣的?
隨后的中美關系為何會有“乒乓外交”難道是偶然的嗎?
1964-1970這個階段,中國外交與內政的聯動效應是怎樣的,這些都是歷史大課題,不能隨便幾句話可以概括的,是不是?
從那以后,毛主席親自從文獻資料上對尼克松作了深入調查研究,包括閱讀尼克松寫的《六次危機》。
老人家對尼克松為何能夠看得那么準?
那可是下來調查研究功夫的啊!
尼克松是美國共和黨典型的反共極右派,這個人虛偽的東西相對少一些,毛主席作為被美國人成為“共產黨中國”之領袖與尼克松打交道,美國各界顧慮最少。這正是老人家的高明之處。像尼克松、英國的希思、西德的施特勞斯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右派相對而言比較愛講點真話,這些人也比較好打交道。
老人家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誰說老人家晚年糊涂了?
那些清醒者未必有這位82的老人明白。
何為清醒?
何謂明白?
是不是該重新界定呢?
03
由1976年元旦回溯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岡山
1976年元旦社論開頭是是這么說的:
【一九七六年來到了。今天發表了偉大領袖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寫的詞二首:《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鳥兒問答》。這兩篇光輝的作品,以高度的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謾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形象,描繪了國內外"天地翻覆","舊貌變新顏"的大好形勢,歌頌了革命人民"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英勇氣概,揭示了馬列主義必勝,修正主義必敗的歷史規律。毛主席這兩首詞的公開發表,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對全國人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在跨入新的一年的時候,吟誦毛主席的詩詞,放眼祖國萬里山河,縱觀世界革命風云,我們心潮澎湃,豪情滿懷,對奪取新的勝利,更加充滿信心。】
這段話具有承上啟下作用,承接1976年元旦以前的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再具體一點說,就是承接1965年毛主席寫作詞二首以來的“抓革命,促生產”的歷史。而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岡山,又把時間往前推了38年,那是毛主席領導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艱苦創業的歲月。
點擊圖片觀看原文視頻
這是當年演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的歌曲,配的鏡頭有毛主席重上井岡山,以及戰爭年代的場景。
關于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岡山,人們最近這些年經常談論,老人家和張平化的談話。
1965年張平化陪同毛主席上井岡山,在黃洋界合影
1965年4月間,毛主席在外地巡視工作到達武漢。這時,遠在長沙的張平化接到公安部副部長汪東興電話通知要去武漢一趟。汪東興一見到張平化就說:“電話是毛主席叫我給你打的,因為他想經湖南上井岡山,請你去帶路。”
當張平化見到毛主席后,毛主席在簡要詢問了湖南的經濟建設后,便直截了當地對他說:“我年紀老了,經常夢到井岡山。很想去看一看,你能不能抽點時間,帶帶路喲?”
聽說主席要重上井岡山,并且要自己來陪同,張平化格外高興,特別激動。他告訴主席,他到湖南工作后曾兩次去過井岡山,很多當年的老赤衛隊員都在念叨當年的毛委員,一直夢想主席能再回到當年浴血戰斗過的井岡山來看看。
這樣張平化就積極準備陪主席重上井岡山。
5月21日,張平化如愿的與夫人唐慕蘭陪同毛主席從醴陵乘車上井岡山。事后張平化回憶:“毛主席這次重上井岡山,正值部分農村和少數城市基層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后期。為了及時了解中央和主席對這個問題有什么新的指示精神,主席住在茨坪時,有一次我曾向他提議在他方便的時候匯報一下湖南省社教運動的情況,但是主席卻說:‘不用匯報了,情況我都知道。現在看來光搞社教運動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受到毛主席鼓勵以及信任的張平化重回革命故地時,欣然賦詩一首:
紅旗高舉翠崗頭,星火燎原遍九洲;
革命詩篇書不盡,光輝史業耀千秋。
5月25日,送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等人下山的時候,毛主席大聲地對他們說:
“你是沒有忘記我在專列上的許諾吧。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有人拿大躍進時期虛報浮夸說事,把臟水往主席身上潑。事實上,那些罪過不僅不是毛主席的,而且恰恰是毛主席最早發現,并且及時糾正的。毛主席糾錯的力度之強,無與倫比。這里再加點內容,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得出。毛主席在從井岡山下山時對張平化說的那段話,學者馬社香在她的書里專門引出,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里重溫一下有好處。毛主席不僅總是有正確的主張,而且他對于錯誤的觀念,總是善于及時發現覺察,善于及時糾正。而某些習慣于主觀主義、官僚主義那一套的人,往往對歷史采取不負責任的態度,造成極壞影響。對此,我們必須站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立場上,對歷史負責。這才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道器變通。
李克勤后記:把形容英雄的話語用在毛主席身上,完全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毛主席是最令人尊敬的大英雄,老人家那么大年紀,依然為國事操勞——沒有他的操勞不行,因為一直到幾年后,王震將軍才發現“毛主席至少比我們早看50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