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號
舊中國屈辱外交的終結和毛澤東外交閃亮登場的標志性事件,突發于1949年4月20日。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前,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向解放全國推進時的一場外交遭遇戰。
1949年4月20日,就在我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發起渡江戰役的前夕,三野部隊在揚州東南的三江營口岸,炮擊了侵入其防區的兩艘英國軍艦,一擊沉,一擊傷。
這就是著名的“紫石英號事件”。
這并不是解放軍的第一次涉外沖突。在此之前,美國就已出錢出槍出顧問幫助蔣介石而卷入了中國內戰,其軍事人員被人民解放軍俘虜過多次。但是那規模和影響都不及紫石英號事件。
從紫石英號事件中毛主席和前方指揮員的電報往來,我們已經可以看出毛澤東外交思想的基調。[有關電報往來見《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毛主席在4月21日給前方指揮員的電報中說:“你們所說的外艦可能是國民黨偽裝的,亦可能是真的,不管真假,凡擅自進入戰區妨礙我渡江作戰的兵艦,均可轟擊。”
這說明紫石英號事件對解放軍來說,的確是一場遭遇戰,在炮擊時,戰艦是外國的還是國民黨的,都不清楚。但是不管是誰的,“凡擅自進入戰區妨礙我渡江作戰的兵艦,均可轟擊”。這就是原則,這就是氣魄。
22日,英國駐北平總領事包士敦致信朱德總司令,確認侵入長江人民解放軍防地的為英國軍艦,毛主席再次為中央軍委起草電文給前方,同意在“英艦不妨礙我軍渡江作戰的條件下”,可予以英方營救被擊損之英艦船員之便利;但不能同意其完成營救之后“開往南京護僑”,應令其“向下游開去”。23日,毛主席就英艦事件的處置問題,再次致電前方:加強江陰方面的炮火封鎖,一則使國民黨軍艦不能東逃,二則使可能再來之英艦不能西犯,“如敢來犯,則打擊之”。
這是在明確了軍艦歸屬后制定的方略:可以提供營救便利,但是不許其卷入內戰,不許其來犯,“如敢來犯,則打擊之”!那是既講人道,也講原則,合情合理。
4月30日,毛主席起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李濤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斥責英國保守黨首領丘吉爾和首相艾德禮為英艦侵入中國長江、并向人民解放軍發炮攻擊的暴行辯護,聲明指出:“中國的領土主權,中國人民必須保衛,絕對不允許外國政府來侵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人民政府愿意考慮同各外國建立外交關系,這種關系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首先是不能幫助國民黨反動派。”
在這里,毛主席提出了新中國同外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原則:“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能幫助國民黨反動派”。這是挺直腰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代表對世界的宣告,毛澤東的外交思想已見端倪。
5月20日,在收到粟裕、張震請示對黃浦江內的外國軍艦如何處置的電報后,毛主席為中央軍委起草復電并告總前委,“黃浦江是中國內河,任何外國軍艦不許進入,有敢進入并自由行動者,均得攻擊之;有向我發炮者,必須還擊直至擊沉擊傷或驅逐出境為止。”
6月23日,在就一些涉外問題給華東局、上海市委和南京市委的電報中,毛主席指出:“對紫石英號的方針,必須英方承認不得人民解放軍同意擅自侵入中國內河是錯誤的這一點(不著重誰先開槍,因為這是沒有多大關系的,重要的是擅自侵入內河,只要是擅自侵入,我軍就必須打它和扣留它;也不要著重正當渡江的時機,重要的是擅自侵入人民解放軍控制的內河,不管什么時機,都是不能許可的),才能釋放,否則決不能釋放。”
顯然,在1949年的4月和5月,在鴉片戰爭過去109年之后,英國美國等西方列強的軍艦依然把在我們的內河長江、黃浦江耀武揚威視為家常便飯。國民黨政府領導下的中國有什么外交可言,由此可見一斑。然而,尚未掌握全國政權的中國共產黨,對這些來犯之敵已經表現出毫不客氣的氣概。“中國內河,任何外國軍艦不許進入,有敢進入并自由行動者,均得攻擊之”。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毛主席在電文中專門指出:事件中,誰開的第一槍無關緊要,因為重要的是對方擅自侵入了我們中國的內河。只要是擅自侵入,我軍就必須打它和扣留它。這對一些經常喜歡糾結“誰開了第一槍”的人應該是一劑很好的清醒劑,因為試想,如果中國軍艦未經許可開進泰晤士河、塞納河、密西西比河,英國法國美國政府能不能一聲不吭?所以,“中國的領土主權,中國人民必須保衛,絕對不允許外國政府來侵犯。”
這是中國外交百年未見的揚眉吐氣,而且理直氣壯。
英國人乃至整個西方對此都很不習慣。幾番談判,英國人就是不肯認錯。在事件發生3個月之后悄悄逃出了吳淞口,還拉了一條民船為其打掩護,很不光彩,卻自以為得計,對當事船長又是表彰又是加官進爵的。
但是,西方軍艦可以自由出入中國內河的時代從此一去不復返了。紫石英號事件標志著中國外交史的一個偉大轉折,標志著中國即將迎來毛澤東時代的外交,這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外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