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蔣介石的親兒子和事業繼承人,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奉化。
年僅15歲蔣經國就被蔣介石親手送到了蘇聯留學,隨后加入了蘇聯共產黨.
蔣經國在蘇聯生活了足足12年,并娶了一位蘇聯女子芬娜(后改名蔣方良)為妻。
蔣經國結婚照
蔣介石和蘇聯共產黨的關系,曾經好的不得了。
蔣介石訪問蘇聯
1920年代的中國,軍閥混戰,但每一個軍閥背后都是有靠山的。
皖系和奉系的靠山是日本人,吳佩孚和孫傳芳的后臺是英美,幾乎每一個歐洲列強在中國都有自己的代理人。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叛變革命,炮轟總統府,迫使孫中山流亡,中國的革命事業面臨極度的困難。
依靠地方軍閥干革命,這條路是行不通了。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南高加索、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4個加盟共和國成立了蘇聯。
新生的蘇聯遭到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排斥,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的尋找盟友。
而在淪為歐美列強殖民地的中國,孫中山同樣在尋找盟友,雙方可謂是天作之合。
1923年8月16日,蔣介石率孫中山代表團從上海出發,并于9月2日抵達莫斯科。
1923年9月7日,蔣介石同俄共(布)中央書記魯祖塔克舉行會談,在會談中蔣介石說:
“國民黨一向認為,蘇聯共產黨是自己的姐妹黨。”
會談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結束了,然后蔣介石在蘇聯呆了足足3個月,和蘇聯共產黨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蘇聯非常看好蔣介石這個人。
歸國時,蔣介石已經代表孫中山和蘇聯達成了盟友關系,并談妥了條件。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東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國民黨,選舉共產黨員加入了國民黨的中央領導組織。
在大會上,孫中山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等重大政策,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4年6月,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幫助國民黨在廣州成立了黃埔軍校。
錢是蘇聯出的,武器是蘇聯給的,教官是蘇聯派的。
深得蘇聯器重的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校長,共產黨人周恩來,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蘇聯最高政治顧問鮑羅廷,甚至被蔣介石公開稱之為“亞父”。
創立初期的黃埔軍校,是非常紅的,簡直可以說是共產黨的軍校。
這不奇怪,因為這本來就是由蘇聯主導創辦的。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去世。
此時的國民黨,大部分力量都來自于蘇聯,所以非常的親蘇。
1925年4月,蔣介石在黃埔軍校、部隊等場合頻頻發表親蘇講話:
“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是為無產階級奮斗以求生存的。”
“俄國人來幫助我們,是為求中國之自由平等。”
“我們要黨成功,主義實現,一定要仿效俄國共產黨的辦法。”
“在我們黨軍里,沒有什么共產派與反共產派,完全以三民主義為中心,完成國民革命。”
1925年10月,蔣介石派出自己年僅15歲的親生長子蔣經國去蘇聯留學,并迅速加入蘇聯共產黨。
1925年12月,中國共產黨總書記陳獨秀在發表的文章中,把蔣介石列為僅次于汪精衛的國民黨領袖。
1926年2月的共產國際全會上,中國國民黨被吸收為共產國際的同情黨,也就是準共產黨,同時大會選舉蔣介石為共產國際執委主席團名譽常委。
這是當時中國人在共產國際里拿到的最高職位,也就是說當時蔣介石在共產國際里的地位,比中國共產黨領袖還要高。
1926年4月,廣州國民黨中央召開了全國第二次代表大會,汪精衛重申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汪精衛說:
“西山會議派打出反對聯俄聯共的旗幟,就是打出反對孫中山先生的旗幟,所以成為總理的叛徒,革命的蟊賊。”
隨后,蘇聯給予了國民黨政府高達數百萬美元的軍事援助,以武器裝備等形式直接提供。
1926年7月,北伐開始,北伐軍勢如破竹的消滅了各路軍閥,舉國震動。
吳佩孚和孫傳芳被消滅后,急了眼的張作霖不顧一切的強闖蘇聯大使館抓捕共產黨人,并搜出了蔣介石和馮玉祥向蘇聯借款的契約書以及蘇聯向北伐軍提供武器的裝備清單并公諸于眾。
李大釗及其17歲的女兒,也在這一次武裝突襲蘇聯大使館的行動中被張作霖抓獲,隨后慘遭殺害。
但張作霖的反革命行為在北伐大勢面前也只是螳臂當車,蔣介石率領的北伐軍依然勢如破竹,將中國最富饒的經濟精華區悉數占領。
然后,問題來了。
叛變工農的蔣介石
北伐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后,就是消化吸收勝利果實的時候了,然后再加一把力,就可以解放全國。
按之前的約定,中國國民黨負責槍桿子打天下,而中國共產黨負責在農村發動農民,在城市發動工人,最后聯手打造一個新的中國。
這時候,虞恰卿來了。
虞恰卿,上海金融界的絕對大佬,連黃金榮和杜月笙等人見了面都要尊稱一聲“大哥”,背后是整個江浙財閥,依靠和英美貿易賺錢,超級買辦,可以說是英美在華利益的代言人。
共產黨在上海搞的工人運動,極大的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已經突破了他們可以容忍的底線。
在上海,虞恰卿數次和蔣介石會談,試探其革命態度。
虞:你們國民黨人的口號是扶助工農,我們有錢人怎么辦?
蔣:窮赤佬,怎么靠得住?
虞:你們北伐軍要打倒列強,我們跟洋人做生意,我們怎么辦?
蔣:洋人怎么打得倒?
1927年2月,在探明了蔣介石態度后,虞恰卿代表江浙財閥,和蔣介石談條件。
蘇聯可是條大腿,北伐軍力量的源頭,蔣介石的親兒子還在蘇聯留學,而蘇聯的要求就是發動工農,打倒大地主和大資本家,這有什么好談的呢?
這事本來是沒得談的,但架不住江浙財閥開出的條件實在太高了。
虞恰卿在溝通了江浙財閥后,向蔣介石承諾了每年6000萬大洋的資助,且可以代蔣介石溝通英美購買軍火,并獲得英美的國際支持。
這個條件實在高的有點離譜了,要知道和蘇聯結盟三年,拿到的支持平均下來每年也不過七八百萬大洋。
1927年3月29日,上海商業聯合會認捐了500萬銀元。
1927年4月1日,又給蔣介石提供了300萬銀元。
上海棉紡業的榮宗敬說:
“要銅錢用,我有,做事體請洽卿、曉籟兩位老哥,(錢)要多少,我出多少。”
蔣介石說:
“此次革命成功,商界暗中助力,大非淺鮮,此后仍以協助為期。至勞資問題,在南昌已議有辦法,決不使上海方面有武漢態度。”
這800萬銀元,是上海工商界大資本家的誠意。
剩下的,自然要看蔣介石的誠意了。
僅僅江浙一帶的財閥,每年就能給蔣介石6000萬銀元,那全國的財閥能給多少?
那些窮赤佬,又能給多少?
哪怕是蘇聯給的資助,平均下來每年也不過只是七八百萬銀元而已。
至于武器和教官,蘇聯有的英美德等列強都有,只要有錢一切都好說。
北伐能成功不就是因為蘇聯的先進武器和教官么,剩下的就是蔣總司令自己的英明神武了。
如今只要拋棄蘇聯,蔣介石的實力可以憑空增長十倍以上,而且是忠于蔣介石自己個人的力量。
至于親兒子蔣經國,沒了可以再生,自己還年輕。
蔣介石從來不認為發動工農會獲得強大的力量,認為是自己在花錢解放和幫助他們,工農階層是純粹的拖累和消耗品,社會精英才是財富和力量的源泉。
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這筆賬其實很好算。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震驚全國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鎮壓工人運動,公開和蘇聯決裂。
因為身上的紅色印記實在太深,身為當時在共產國際中地位最高的中國人,蔣介石不得不用非常極端的辦法向江浙的大資本財閥和其背后的英美力量表示忠心: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后,蘇聯震驚了,國民黨也震驚了。
汪精衛立刻在武漢的國民黨總部發表講話,稱蔣介石
“喪心病狂之至,自絕于黨,自絕于民眾”。
1927年4月18日,汪精衛以國民黨中央的名義,發表正式通電:
“蔣中正屠殺民眾,摧殘黨部,甘為反動,罪惡昭章。已經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開除黨籍,免去本人所兼各職。著全國將士及各革命團體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條例懲治。”
為對抗武漢的正統國民政府,蔣介石干脆在南京也成立了一個國民政府,另立中央,自任國民黨中央軍委主席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史稱寧漢分裂。
而蔣介石的親兒子蔣經國,被憤怒的蘇聯直接發配到了西伯利亞當列兵并嚴加看管。
但汪精衛,很快就扛不住了。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按共產國際的意思在國民黨的占領區內發動工農,在城市里打倒資本家,在農村里打倒地主。
但當時整個中國的精英階層,不是地主出身,就是資本家出身。
家庭不富裕,不可能支撐孩子去讀書,更不可能當官或者成為高級軍官。
連字都認不全,你拿什么去讀軍校?
隨著共產黨活動范圍的不斷加大,武漢政府國民黨官員中的反共情緒越來越明顯。
國民黨的軍官大部分都是地主出身,而他們的父母親友,正在被紅色農會給揪斗。
1927年5月,國民革命軍35軍軍長何健的父親,因為是大地主,所以被農會綁了之后游街示眾。
自己父親受此大辱,全家人的生命和財產都遭到生死威脅,作為家里的親兒子應該如何應對,能否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家破人亡而無動于衷?
5月21日晚,何建一怒之下命令35軍33團的團長許克祥在長沙發動了“馬日事變”,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親共分子,并釋放了所有被農會關押的地主。
隨后,許克祥等人在長沙成立“中國國民黨湖南救黨辦事處”,并在全湖南范圍內捕殺革命群眾1萬余人以上。
共產黨方面要求武漢國民政府懲處“不法軍官”,這讓汪精衛很尷尬,因為何健的35軍是武漢國民政府的鐵桿支持者,汪精衛手中為數不多的核心武力。
而且何健并不認為自己叛變了三民主義,反而認為自己是在“救黨”,他堅定的認為搞土改極其荒誕,會亡黨亡國。
武漢國民政府中大多數人對何健、許克祥等人持支持態度,因為他們自己的家族均在土改運動中損失慘重。
如果汪精衛處罰了許克祥,那整個政府都有分崩離析,被蔣介石全部拉攏過去的可能性。
最終,許克祥安然無恙,“馬日事變”不了了之。
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共產國際認為國民黨靠不住,密令武漢的中共自己組織“工農革命軍”,改組國民黨武漢政府,沒收地主土地,實行公有制,史稱《五月指示》。
1927年6月1日,共產國際的使者魯易抵達武漢,在把《五月指示》交給中共之前,先給了汪精衛過目。
在魯伊的眼里,汪精衛是親蘇的左派,準共產黨人,武漢國民政府的實際控制者,是靠得住的革命戰友。
汪精衛看完《五月指示》后大吃一驚,隨后找到蘇聯最高顧問鮑羅廷,明確表示自己不能接受這樣的指示,否則武漢國民政府會徹底完蛋。如果共產國際非要執行這樣的指令,那他只能和共產黨一拍兩散,最多給共產黨一個和平退出的機會。
鮑羅廷不愿中國的革命事業就此斷送,于是找到了陳獨秀,兩人主張對汪精衛進行妥協,暫不執行《五月指示》的命令,放棄激進的土改運動。
但張國燾、李立三等人,明確反對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要求按共產國際的《五月指示》徹底沒收地主的土地。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通過決議,撤銷陳獨秀的總書記職務,要求所有共產黨人退出國民黨,并發表《對政局宣言》,痛斥汪精衛背叛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遺志。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集會議,宣布停止和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合作,要求所有共產黨人退出國民黨,對武漢國民黨進行"清黨"。
至此,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
1927年8月1日,20軍軍長賀龍等人發動“南昌起義”,正式宣布歸屬于共產黨,對國民黨勢力造成了沉重打擊。
而武漢國民政府,也從和平清黨,改為武力清黨,大規模逮捕處死共產黨人,變得和南京國民政府別無二致。
在武漢國民政府也開始武力屠殺共產黨人時,武漢政府和南京政府的根本政治分歧就消失了。
馮玉祥居中調和,但汪精衛提出國民政府合二為一的前提條件是蔣介石必須下臺。
在這個難以接受的條件面前,蔣介石表現出了極高的政治智慧。
1927年8月14日,蔣介石通電下野,前往日本訪問。這一招以退為進贏得了大量的同情和支持,為蔣介石日后的復出做好了鋪墊。
1927年8月19日,汪精衛代表武漢國民政府發表《遷都南京宣言》。
至此,寧漢合流。
孫中山制定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從此被國民黨徹底拋棄,不復存在。
蔣介石是主動背叛了孫中山的遺志,汪精衛是被動背叛了孫中山的遺志,但他們最終都選擇了同樣的路。
這說明國民政府背叛孫中山,背叛共產國際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的經濟力量和武裝力量都掌握在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手里,誰搞土改,誰發動工人,誰就會被他們清算。
蔣介石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主動做了大資產階級大地主的代理人,血腥屠殺共產黨。
而汪精衛后知后覺,雖然努力維持和蘇聯的關系,但他的手下迫使他最終還是走上了這條路。
汪精衛最終斗不過蔣介石,理所當然,政治眼光和能力確實要差了一籌。
蘇聯當年認為蔣介石極有能力,大力提拔蔣介石作為共產國際在中國的代理人,某種意義上也沒看錯人。
蔣介石這輩子唯一的錯誤,就是低估了土改之后,中國工農階層爆發出來的恐怖力量。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國民黨有121萬黨員,在冊的共產黨為5萬人。
血腥清黨一年后,國民黨只剩下了22萬黨員,消失了足足100萬人。
不止共產黨被清理掉了,所有具備左傾思想的國民黨員都被清理掉了,國民黨建立的縣、鄉級基層黨組織基本瓦解,徹底癱瘓。
留下來的22萬國民黨員,是純右派的國民黨,堅定的支持大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不是家中有良田千畝,就是家里在棉紗廠有干股。
而另外一邊,共產黨走了左派路線,全國到處搞土改,依賴工農的力量干革命。
中學歷史書上是這么寫的:
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變成了一個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集團所控制的政黨。
也許你曾經覺得這句話很虛,有故意抹黑自己曾經競爭對手的嫌疑,那是因為你小的時候不懂歷史。
看完這篇文章后,你會發現這句話沒有一個字是虛的,字字屬實且精煉無比,用區區幾個字就還原了歷史事實。
國共的路線之爭
北伐時,國民黨和共產黨本是一家,后來發生分裂的原因也并不是出于個人恩怨。
本質上來說,這是路線斗爭,或者說是階級斗爭。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人,認為只有依靠大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等“社會精英”提供的力量,依靠英美列強的力量,才有可能實現三民主義,才有可能拯救中國。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則把一切籌碼都壓在了土改身上,認為只有依靠工農階層的力量,才有可能實現三民主義,才有可能拯救中國。
國共兩黨都認可三民主義,但都覺得自己的辦法才能真正的實現三民主義,而且都堅定的認為對方那一套是歪理邪說。
道理說不通,那就只能戰場上見真章,看看誰的力量更大。
然后,毛澤東越打越強,蔣介石越打越弱。
史書上說:
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
如果你不清楚歷史的細節,你也許會認為這句話是在吹牛,給自己臉上貼金。
但如果你從頭到尾了解了所有的細節,那么你會發現這句話字字珠璣。
1947年3月,蔣介石對延安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一位名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美國記者憂慮的問毛澤東:
“您對取得最后勝利有過懷疑嗎?”
毛澤東是這么回應的:
“那要看我們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
論文韜武略,蔣介石是一等一的人才,北伐期間無共產黨人可與其爭輝。
后期戰場上的拙劣表現,手下軍隊的紛紛倒戈,從根子上說都是因為失去了工農階層的支持。
你的軍官也許是地主出身,但你的士兵不可能也是地主出身。
農民和工人的數量永遠占據絕對優勢,一旦有人成功喚醒他們的革命意識,爆發出來的能量會令世界顫抖。
蔣介石輸的一點都不冤。
當年他拋棄了人民,人民最終也拋棄了他。
參考文獻
(1)楊天石著.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 上.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8.05.
(2)楊樹標著. 蔣介石傳. 北京:團結出版社, 1989.06.
(3)楊奎松著. 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 上.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03.
(4)孟東:《蔣介石的莫斯科之行》
(5)邢和明 《蔣介石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