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中國的前三十年,在某些人的造謠抹黑下,儼然成為了“貧窮”、“孱弱”的代名詞。
如果沒有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與現在物質豐富程度對比,即使是全世界第一的文景之治的大漢、貞觀之治的大唐也是貧窮的;即使六七十年代的美國也是貧窮的。
新中國前三十年“窮”嗎?
我們可以說新中國前三十年“苦”——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革命前輩們為了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他們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每一秒鐘都在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勞動”。
往期推薦
縱向對比,新中國的1953-1957年,“五年間工業生產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新中國迅速從廢墟上站起,為我國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奠定了基礎”(資料來源:2021版《中國共產黨簡史》)
相比同時期的已經發展了幾百年工業化的歐美列強,新中國確實窮。但是新中國的工業發展速度,不僅超越了自己的各個歷史時期,也超越了歐美任何歷史時期。
一個叫“歐美列強”的人,從50厘米長到170厘米用了100多年時間,現在是185厘米;一個叫“新中國”的人從50厘米長到170厘米用了27年時間。172厘米比182厘米“矮”,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真的矮嗎?
一個叫“舊中國”的人,從50厘米長到55厘米用了100多年時間,一個叫“新中國”的人從50厘米長到170厘米用了27年時間。
工業發展速度
本節以新中國與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印度等“嬰兒”從50厘米成長到170厘米的速度做對比,看看新中國的工業發展速度。
先從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的四大指標看:
一、鋼鐵指標
二、能源指標
三、交通指標
四、母機指標
工業體系最主要的標志就是首先在重工業方面有了制造整個機床的能力,就是母機。過去很強調母機是重工業之母,沒有這個東西其它東西都談不上。
因為沒有找到美、英、法的機床數據,暫且對比中國、蘇聯的機床生產能力。
(歡迎大家提供數據)
根據2021版《中國共產黨簡史》:“1964 年,我國主要機器設備的自給率已達 90%以上。”
我們再看看新中國前三十年與改開初期的工業增長速度對比:
▲ 根據《中國工業經濟統計資料1949-1984》
從圖表中可以看到,1979年-1984年工業發展速度低于1953年-1984年的增長速度。
▲ 圖中紅色為1979-1984年平均增長速度
《中國工業經濟統計資料1949-1984》統計了1949-1984各個時期的工業發展速度:
▲ 數據來源:《中國工業經濟統計資料1949-1984》
從該表中可以看到,除調整時期外,在1949-1978年的各時期年平均增長速度均高于1979-1984年。即使在“文革”時期,1966-1970年的工業年增長率11.7,1971-1975年的工業年增長率為9.1%,高于1979-1984年的年增長率8.9%。
▲ 綠色為文革時期,紅色為改開初期
糧食產量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標準:人均糧食250公斤是基本口糧標準;280公斤是溫飽線;400公斤是安全線。
筆者根據國家統計局《建國三十年國民經濟統計提要》整理了相關數據。
按照聯合國的標準,新中國自產糧食在1964年達到人均273公斤,超過了聯合國標準的基本口糧線(250公斤),擺脫了挨餓狀態。如下圖(藍色為人均糧食,紅色為聯合國基本口糧線):
如果算上糧食凈進口量,新中國在1963年人均糧食達到了252.45公斤,超過了聯合國標準的基本口糧線,擺脫了饑餓狀態。如下圖(藍色為人均糧食,紅色為聯合國基本口糧線):
按照聯合國的標準,新中國自產糧食在1966年達到人均288.5公斤,超過了聯合國標準的溫飽線(280公斤)。如下圖(藍色為人均糧食,紅色為聯合國溫飽線):
按照聯合國的標準,新中國在1963年就擺脫了吃不飽狀態,在1966年就達到了溫飽狀態。
在短短17年,新中國糧食產量就由由過去舊中國的半饑餓狀態做到了溫飽狀態,這是偉大的飛躍。
新中國的前三十年,縱向對比,不是真“窮”,而是苦,是先輩們為了子孫后代而勒緊褲腰帶吃盡了苦——這個苦也包括為了更好地積累、備戰備荒而將糧食用于工業化、用于戰略儲備糧。
新中國弱嗎?
在短短三十年不到,新中國由一個農業國快速成為世界第五大工業國,建立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僅有的五個“兩彈一星”的國家,電子計算機落后美國三五年,芯片落后美國不超過5年;大飛機也已經立項研發,光刻機也已經立項(80年光刻機落后美國3年)。
弱嗎?
文章推薦:新中國前三十年成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國?妥妥的第五名!
鄧小平說:“六十年代前期我們同國際上科學技術水平有差距,但不很大”。
這句話表達了新中國發展速度之快,與歐美蘇等發達國家的差距急劇縮短;當然,這句話還有另一層含義:六十年代后期以后統國際上科技水平差距拉大。但事實上,新中國在1966-1976年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1975年2?3?我國??設計的第?臺?型HMJ——200型混合模擬電?計算機在北京?線電??研制成功。
1975年3?8?我國第?臺相位式精密激光測距儀,在國家地震局武漢地震?隊地震儀器?研制成功。經過?年多來在各種地形、?候條件下的野外測試證明它的性能良好。激光測距儀是種?精度的測量儀器,體積?,重量輕,計算簡捷、操作?便,?且不受地形的限制。它的研制成功,為我國?地測量和地震預報研究提供了?種?距離測距的新儀器。
1975年5?17?新華社報道:臨沂半導體器件?研制成功的30K微功耗?增益晶體管,填補了國內空?,并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和國防科委的嘉獎。
1975年12?26?由南京?線電?、南京電?技術研究所、?江機器制造?和江蘇省有關電???共同參加研制的模擬制10?天線衛星通信地?站試制成功。
1975年治療惡性腫瘤的國產精密?型設備——醫?電??波直線加速器,先后在北京、上海研制成功,在此基礎上,北京醫療器械研究所?成功地研制出第?代國產醫?駐波加速器。該設備突破了駐波管在設計和?產技術上的難點,為加速器?型化奠定了基礎。
1974年6?維?素C兩步發酵新?藝通過技術鑒定。上海第?制藥?采?這套新?藝,建成年產400噸裝置,這項新?藝獲國家發明?等獎。
1974年8?11??敏半導體器件在吉林研制成功,為我國電??業填補了?項空?。它是?對易燃?體敏感的半導體材料制成的,是近年來出現的新技術。
1974年8?北京第?機床?和天津電?傳動設計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THK6380?動換?臥式數控銑床(簡稱加?中?)。
1974年9?28?西安導航技術研究所研制成功402甲型近程?線電導航系統地?設備。
1974年12?29?建光機器?研制成功J5960型6萬伏離?注?機。
1974年4?1?上海耀華玻璃?彩?吸熱玻璃?產線投產,為中國玻璃?業填補?項空?。
1973年3?天津市??制藥?1971年試制成功的?菌注射液卡氮芥,通過鑒定投產。卡氮芥對原發或繼發惡性腫瘤或中樞神經系統的癌性侵犯,有較好療效。
1973年8?26?新華社報道:中國第?臺每秒鐘運算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計算機試制成功。
1972年1?31?新華社訊:??江省呼蘭縣醫院救活了?名?臟停跳45分鐘的?社員郭俊英。
1972年5?27??連衡器?設計制造成功中國第?臺?精度軌道衡。該衡最?稱重150噸,最?稱重量7.5公?。靈敏度達到?萬分之?。
1972年9?9?華北光電技術研究所研制成功?造衛星激光測距儀,并與北京天?臺合作實現激光?造衛星測距。
1972年中國有20余家醫院將鈦制????于臨床。
1966年10月,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
1967年6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1970年4月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我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人造地球衛星于 1975 年 11 月發射成功。
1972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成功提取出一種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1973 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
(筆者在炸號的公眾號“井岡山觀心”連載過24篇文章——新中國1949-1976年科技成就,本號會重新陸續發出)
抗美援朝的勝利,能說是新中國弱嗎?縱觀世界,有哪個國家打敗過美國?“聯合國軍”司令官、美國人克拉克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議上簽字的將軍。”
即使在2023年,有哪個國家敢與美帝動手?或者說,敢于下定決心與美帝動手?
1971年基辛格訪華,意味著中美蘇大三角的形成。如果新中國不強,能有資格與美蘇兩大帝國在同一張桌子抓牌么?
新中國前三十年到底是強還是弱?這是顯而易見的。
新中國前三十年的路線走下去,會“窮”嗎?
毛主席不僅僅讓新中國站了起來,也讓中國人民逐漸共同富裕起來,更讓中國人民強了起來。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一定是動態的觀察事物。從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按照新中國前三十年的路線走,會是什么樣呢?至少,光刻機可以完全獨立自主地站在第一陣營前列吧?大飛機早就載著幸福的社會主義人民翱翔在藍天了吧?
(筆者后續會將運十大飛機的資料整理成文章發表)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可以科學地推斷與暢想。
南街村大概可以管中窺豹吧。
據東方直心老師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去南街村的兩次考察:
南街村完全是按照毛主席的一套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的,每一周還要開一個斗私批修會,表彰正氣,檢討自己......
干部工資......還沒有本村的農民高,他們實行的是教育,住房,醫療,休閑,出外旅游全是免費的,青年人已結婚,拎包入住90多個平方,房內的所有生活設備齊全,當時的面粉供應價還是一毛七一斤,內部購買物品全是最低都是按照毛澤東時代的標準來供給的。......南街村居民很少,土地也有限,主要的實業就是辦工業,工廠的工人都是招聘來的,實行的是民兵制,工作,生活,學習都是按民兵連管理,工資待遇比社會上其他的任何一家企業都要高的多,而且規定在那里干滿多少年以后可以轉正為南街村人。
1940年2月1日,延安各界3萬軍民舉行討汪大會,毛澤東在大會上發表了題目為《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演講。他說:
“陜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這里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