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山林大火被迅速撲滅了,重慶志愿者和消防指戰員交出了新時代最棒的答卷,給全國其他地方作出榜樣。有些人就不高興了,至于原因也不復雜:
一是他們不愿意看到西方做不到的事情,中國人卻能做到,更接受不了中國的體制優于西方的事實。因此,他們就開始組織水軍發起了通稿:
還有人嫻熟地動用了雙標傳統技能:
二是重慶人民的表現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了那個火紅的年代。在那個時代,這種軍民魚水情,這種上下同心處處可見。這就更讓一些魑魅魍魎擔心了。針對中國人民的“認知戰”努力了那么多年,怎么重慶的老百姓竟然還有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他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還是沒有把中國人的精神狀態從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徹底變回到一盤散沙晚清或民國狀態。所以,他們就開始通過輿論手段,對重慶人民的精神長城進行消解。
中國徹底找回人定勝天的必勝信念和團結一心的精神面貌,這一點最讓他們沮喪和恐懼。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全國都恢復這種精神狀態,都不用中國刻意宣傳,我們的主要對手們就會陷入絕望:有著這樣的人民,中國是無法戰勝的。
美國在這方面有著清晰的記憶和濃重的心理陰影。美軍一直在研究上甘嶺戰役:為什么當時有那么明顯的優勢,就是跨越不過去。
上甘嶺戰役之初,美軍將領范弗里特還信心滿滿,要用“范弗里特”彈藥量,實現一次“扭轉戰局”的“攤牌行動”。面對一開始在上甘嶺防守的志愿軍2個加強連,他預計用200人的代價,就可以攻占上甘嶺。
結果,美軍使用了大量的飛機、大炮、坦克 ,在43天時間里,共發射炮彈190余萬發,投擲炸彈5000余枚。其中最多的一天美軍發射了30余萬發炮彈,500余枚炸彈。志愿軍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以遠不如對方的炮火力量,傷亡11500余人,斃傷俘虜敵軍25000多,敵我傷亡比2.21:1。
上甘嶺一戰在精神層面,讓美軍對勝利最后的那點希望歸零了。
朝鮮停戰協議簽訂之后,美國軍方一直沒有停止對朝鮮戰爭的研究。多年之后,美軍復盤朝鮮戰爭得出的重要結論是:“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怕的是中國軍隊毛澤東化。”
有人以為這是段子,我后來在軍隊媒體登載的文章中看到了這句話。
這篇文章里還提到了精神文化和比武器裝備的“剪刀差”問題??姑涝?,我們就是用前一個對我們有利的“剪刀差”,戰勝了后一個對我們不利的“剪刀差”。雖然美國的硬實力遠超中國,但美國還是輸給了中國的軟實力優勢。毛主席曾對此形象地總結為: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
但到了2017年,《環球時報》轉載了《聯合早報》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話特別刺眼:
目前,兩岸一個在硬實力占優,一個在軟實力領先。臺灣民眾經常取笑大陸的硬實力統戰吸引不了臺灣人。
回想起我們當年的軟實力,都讓美國都自愧不如,區區一個臺灣,更是不值一提。當年,我們的口號是“一定要解放臺灣”,滿懷著自信:我們不僅僅要收復國土,而且還要解放那里的人民。
《環球時報》2017年的時任總編就是每年都要在12.26這一天發文大談偉人錯誤的胡錫進。
看看胡錫進,就知道一些人為什么失掉了昔日的那種自信。
還有一些中國人,就是那些已經完全變質的各類西化“精英”,他們要用筆幫美國人取得用槍炮飛機坦克無法取得的勝利。這些人用盡各種辦法,從各個可能的角度,要幫美國人證明:中國人在這場戰爭中沒有勝利,中國人這場戰爭打虧了,中國人這場戰爭根本就不該打。
這些說法的影響很大,到現在都有人以為抗美援朝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須知抗美援朝的勝利對于新中國的意義非凡,有人稱之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這一戰,點燃了中國人的愛國熱情和家國意識,強化了中國人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自信。當時的中國人同仇敵愾,一致對外,表現出空前的團結。前方戰士奮勇殺敵,后方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工人農民以極大的熱情投身生產,孩子都立志為中國崛起而讀書。
對手選擇的打擊目標很準。如果把抗美援朝的意義解構了,中國人團結和自信的精神根基就會動搖。
毛主席告誡說:“在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以后,不拿槍的人依然存在,他們必然地要和我們作拼死的斗爭,我們決不可以輕視這些敵人”。
這些不拿槍的敵人不僅是瞄準抗美援朝,他們還把新中國軟實力的各個重要支撐點,給系統抹黑了一遍:他們從論證中國的制度錯了,中國的革命錯了,有人一直分析到中國從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國家開始就走錯了路。
他們在媒體、文藝、教育各個戰線上,傳播這些精神毒素。如果他們目的得逞,他們確實能夠幫美國贏得在軍事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
十年前,我們在網上為中國說句話,評論區十個人的留言可能會有六七個是在圍攻你。如果為毛主席說句公道話,評論區十個人可能跳出來七八個人批判你。
當時的輿論戰形勢就是這么嚴峻??雌饋恚袕姷能娛虑致砸驯粨踉趪T之外,實際上,他們的文化侵略卻在繼續,并已經滲透進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他們通過內外勾結實施的認知戰已經影響到幾乎每個人,而當時大多數人還對此茫然無知。
當時只有少數人意識到中國的互聯網發生了什么,但正如和平演變倡導者、美國的國務卿杜勒斯說的那樣;“只有少數人,極少數人,才能感覺到或者認識到究竟發生了什么。但是我們會把這些人置于孤立無援的境地,把他們變成眾人恥笑的對象;我們會找到毀謗他們的方法,宣布他們是社會渣滓。”
杜勒斯說的話,在中國互聯網上差一點完全成為現實。美國當時已經按照杜勒斯的策略,在中國內部找到認同他們思想意識的人,找到他們的“同盟軍”。按照杜勒斯的理論,通過這些“同盟軍”,“就能不知不覺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
美國前駐中國大使鴻博培,在2012年的CBS辯論節目中,充滿自信地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應該聯合我們的盟友和中國國內的支持者,他們是被稱為互聯網一代的年輕人。中國有5億互聯網用戶,8000萬博主。他們將帶來變化,類似的變化將扳倒中國(take China down)。與此同時我們將獲得上升機會,并找回我們的經濟生產力量。這就是我作為總統所要做的。”
時間過去了十年,我們已經走過意識形態最被動的那段時間,已經有很多網民已經從被各種洗腦中清醒了過來。但是中國的很多文化“精英”卻墮落至今,他們甚至搞起了封建世襲那一套,在各自的領域內搞起了“老子英雄兒好漢”,賈平凹父女的問題,現在并不是偶然現象。他們中還有一大批人面對西方跪了下去再也不肯站起來,患上了嚴重的逆向種族主義精神疾病。如果總結這些人的共同特點,其中必然有一條:敵視偉人。
偉人對于中國的過去和未來的意義,從美國人通過分析朝鮮戰爭失敗的原因,就可以充分領會到,“中國軍隊離毛澤東越遠,美軍勝算就越大。”其實,這句話不只是適用于中國軍隊,也適用于中國人民。
現代輿論戰,人人都有話筒,人人都可以參與戰斗。面對不拿槍的敵人,我們每個普通的網民都可以成為輿論戰場上不拿槍的戰士。
打贏輿論戰,把敵人多年精心布局的滲透,從我們的意識形態陣地上、特別是核心地帶,系統性地清理出去,這是新時期具有決定意義的“抗戰”。
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雖然他們付出的多獲取的少,但他們對自己生活的這篇土地卻愛得深沉。很多問題,包括教材問題,都是因為有了群眾的關注,才有了初步整改的動作。但我們也有世界上墮落得最為徹底的一批文化“精英”,雖然他們付出的少獲取的多,卻極端仇視這個對他們“不薄”的國家。他們占中國人口的比例不高,卻在思想文化的各個領域占有優勢的資源。他們雖然在公開的輿論場越來越低調,但他們通過裙帶關系建起來的一個個“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利益小圈子卻繼續存在。
這使得中國取得輿論戰的完全勝利,難度相當之大。如果要按照難度進行排序,我認為徹底打贏輿論戰的難度要排在完成產業升級和人民幣國際化之前,應該僅次于實現共富。至于解決臺灣問題,我并不認為現在還算得上個有太大難度的問題。
因為中國主流媒體的現狀,中國打贏輿論戰的最大希望,就是網民自發的全民輿論反擊戰。打贏的秘訣,美國人也已經告訴我們了:“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話,我只能祈望那時的中國軍隊不再有太多的毛澤東色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