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1945年8月28日下午3點36分,毛主席應邀到達重慶機場來和蔣介石談判,早已等候多時的中外記者一下子圍了過來,咔,咔,咔,一陣猛拍,鎂光燈閃成一片。專程去延安接毛主席過來的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此時激動不已,他恐怕從未經歷過如此熱烈的場面,情不自禁在毛主席耳邊說了一句:“簡直像在好萊塢”!于是他也學著好萊塢明星舉起了手,幾乎是手舞足蹈了。這個時候毛主席則泰然自若,可謂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01
赫爾利這個人有時候自不量力
赫爾利曾是胡佛總統時期陸軍部長,出任羅斯福總統特使之后不久,他便成為美國駐華大使。他就是一個出爾反爾的政客。
1944年11月7日,美國總統私人特使赫爾利(內定為美國新任駐華大使)在林伯渠陪同下,自重慶飛抵延安,毛主席和中央領導親臨機場迎接。毛主席熱情接待了美國客人,并且與之舉行了坦率會談。
赫爾利說了一大堆好聽的話,好像可以當蔣介石的家似的。
赫爾利不顧毛主席關于“中國的事情很復雜”的提示,信誓旦旦,自以為是。
赫爾利在延安和共產黨達成改組政府、成立聯合政府等5點協議。等他帶著美國式的天真回到重慶以后,面對蔣介石的否定,他又轉而支持蔣介石,企圖通過政治上的一些讓步,引誘共產黨交出軍隊和政權。
赫爾利執行美國的扶蔣反共政策,當然遭到中國共產黨的堅決反對,各種進步力量也看穿了他的伎倆。
1945年8月赫爾利再次來到延安,接毛主席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
赫爾利之流支持蔣介石的反共反人民政策,必然遭到中國人民的嚴厲譴責,1945年11月辭職返美。
赫爾利,也許很喜歡好萊塢明星的待遇,熱熱鬧鬧。
而毛主席領導的黨和軍隊、人民,是崇尚英雄的。
明星更多是器層面的浮華,而英雄則具有道層面的精神力量。
明星那一套也許說得通,但往往行不通。
英雄行為也許一時讓某些人想不通,但最終是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道器變通的。
02
英雄有資格享有明星的待遇,但明星比不上英雄的偉大
毛主席直接與美國人打交道是在延安時期。
像謝偉思這樣的人,和毛主席在道層面是比較接近的。
后來麥卡錫主義橫行時,謝偉思遭受迫害,不是偶然的。
羅斯福總統屬于比較明智的美國政治家,可惜二戰結束前夕逝世了。
到過延安的還有一位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
毛主席也是十分熱情接待了馬歇爾。當然馬歇爾畢竟不是美國政府的最終決策者,他個人的局限性,毛主席看得一清二楚。
03
堅持研究毛澤東文化
李克勤后記:毛主席對哲學家解釋過的世界,的的確確比一般人要有更深的了解,因此在改造世界的想法上,他就更勝一籌。而在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說法和做法上,他有什么特點呢?恐怕可以這樣講,老人家的說法通俗易懂,做法簡便易行。這都有個“易”字在其中,易則易知。我對毛澤東文化好在哪的回答,就是六個字——優善易強圓應。這六個字,在毛主席的道器變通里,隨處可見。當然象赫爾利那樣的人未必會下功夫去研究毛澤東文化,所以他天真地來,也只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