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澤東非常重視的兩首詩,他于1958年7月1日寫成后,就給胡喬木寫信要在《人民日報》早日發表,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深意?
?。ㄒ唬端臀辽瘛返膬蓚€“之最”
我們先來看全詩: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該詩在1958年發表時,各報刊紛紛解讀此詩。關于此詩的主題,一直眾說紛紜。特別是近年來,一些貶低和否定毛澤東詩詞思想藝術成就的人,竟說成是1958年“大躍進”民歌體的代表,是“大躍進”的產物,雖然表現了“人民意氣風發建設社會主義”,但過于夸張,內容多有浮夸不實之處,云云。對此,確有辨析必要。毛澤東詩詞向來有簡易而精深的特點。文淺而意深,看似淺顯,實則深刻。毛澤東本人也十分重視這兩首詩。正確解讀這兩首詩,無疑有重要意義。竊以為,正確地解讀此詩,關鍵是我們體味、理解當時毛澤東寫作此詩時的背景、目的和心境。這二首律詩,同他自己的其他一些詩詞比,在具體處理上,有兩個“之最”:其一、從詩的寫作完成到該詩的正式公開發表的時間距離在他的詩詞中最短。此詩于1958年6月30日夜到7月 1日晨寫成,毛澤東當日就給他的秘書胡喬木寫信,要他同《人民日報》商量,是否可在7月2日或3日發表。毛澤東明確說,這樣急于發表為的是“不使冷氣”??梢娝麑Πl表的急切心情。后來因故拖到當年10月3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就是這樣,從寫成到正式發表的時間也僅僅相距3個月 ,在毛澤東詩詞中是絕無僅有的;其二、關于本詩題解文字說明,在他的詩詞中是最多的。除公開發表時的詩前小序外,尚有三則,近700字。由此可見,毛澤東對此詩的重視程度。
他的這兩個“之最”很重要。尤其是為此詩寫的四段說明,是我們正確解讀此詩的不可忽略的依據和指針。其他三處文字是,第一處是在1958年7月1日詩寫成后,給胡喬木的信。全文如下:
喬木同志:
睡不著覺,寫了兩首宣傳詩(指《七律二首·送瘟神》)為滅血吸蟲而作。請你同《人民日報》文藝組同志商量一下,看可用否?如有修改,請告訴我。如可以用,請在明天或后天《人民日報》上發表,不使冷氣。滅血吸蟲是一場惡戰。詩中坐地、巡天、紅雨、三河之類,可能有些人看不懂,可以不要理他。過一會,或須作點解釋。
毛澤東
七月一日
第二處也是同一天寫的,是這首詩的《后記》,全文如下:
“6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余江縣基本消滅了血吸蟲,十二省、市滅疫大有希望。我寫了兩首宣傳詩,略等于近來的招貼畫,聊為一臂之助。就血吸蟲所毀滅我們的生命而言,遠強于過去打過我們的任何一個或幾個帝國主義。八國聯軍、抗日戰爭,就毀人一點來說,都不及血吸蟲。除開歷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現在尚有一千萬人患疫,一萬萬人受疫的威脅。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華佗們在早幾年大多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勁漸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黨抓起來了,群眾大規模發動起來了。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三者結合起來,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ㄒ皇自娂扔?ldquo;前言”,又寫“后記”不多見。據說也是給胡喬木的信,在后來1996年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集》,經刪節以《后記》形式公開發表。)
另一則是當年《人民日報》 在國慶節期間公開發表此詩不久,他的老友周世釗專門給他去信,反映一些人懷疑“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兩句是否有誤。10月25日,毛澤東給周世釗回信,就此二句作了專門解釋:
“坐地日行八萬里,……是有數據的。地球直徑約一萬二千五百公里,以圓周率三點一四一六乘之,得約四萬公里,即八萬華里。這是地球的自轉(即一天時間)里程。坐火車、輪船、汽車,要付代價,叫做旅行。坐地球,不付代價(即不買車票),日行八萬華里,問人這是旅行么,答曰不是,我一動也沒有動。真是豈有此理!囿于習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許多人卻以為怪。巡天,即謂我們這個太陽系(地球在內)每日每時都在銀河系里穿來穿去。銀河一河也,河則無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們人類只是“巡”在一條河中,“看”則可以無數。牛郎晉人,血吸蟲病,蠱病,俗名鼓脹病,周秦漢累見書傳,牛郎自然關心他的鄉人。要問瘟神情況如何了。大熊星座,俗名牛郎星(是否記錯了?),屬銀河系。這些解釋…… 有不同意見,可以辯論。………”(《毛澤東書信選集》 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505—506頁。)
◆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發表毛澤東為江西余江消滅血吸蟲病有感而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詩篇。
毛澤東的這四段話,透露了怎樣的信息呢?其一,詩人開宗明義,講寫作此詩的目的是“為滅血吸蟲而作”,是“宣傳詩”。“略等于近來的招貼畫,聊為一臂之助。”急于發表是“為不使冷氣”。明確說明寫詩的目的和為什么詩剛剛寫出,就急于發表。其二、詩人看了《人民日報》關于余江縣消滅血吸蟲病的報道后為什么“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并專門為其寫詩作宣傳呢?詩人為什么如此看重消滅血吸蟲病呢?這是因為千百年來血吸蟲給人們造成巨大災難,就“所毀滅我們的生命而言,遠強于過去打過我們的任何一個或幾個帝國主義。八國聯軍、抗日戰爭,就毀人一點來說,都不及血吸蟲。”“除開歷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現在尚有一千萬人患疫,一萬萬人受疫的威脅。”可見這個“瘟神”是何等的可惡,“是可忍,孰不可忍!”現在被人們消滅了,這是一個大勝利!其三、“滅血吸蟲是一場惡戰”。血吸蟲病,雖然長期為害肆虐人們,可是,從華佗時代開始到解放初期這樣漫長的歷史中,醫生們對此卻無良策。直到近兩年實行了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 “三結合”的形式“治瘟”,“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這“三結合”是“換了人間”之后的人們的一種偉大創造。這說明,消滅血吸蟲病,只有解放了的新中國,才能做到。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和勝利。也是人們打破常規,解放思想,煥發了革命精神的結果。其四、消滅血吸蟲病,讓人們能夠健康幸福地生活,這也是“換了人間”的實實在在的標志和體現。關心人們的疾苦和健康, 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體現,是毛澤東一生的追求目的和思想。因此,毛澤東專為此事寫詩,“聊為一臂之助”,也就可以理解了。毛澤東的這些話,全面、完整地表達了這兩首詩的主題思想。這二首詩正是毛澤東上述思想用詩歌的形象的表達。
?。?二 )遙相呼應,渾然一體
現在回到兩首詩的本身上來,作些具體分析。這兩首詩是既各自獨立成篇又相互聯系的。兩首詩的立意各不相同,但總體上,就是熱情謳歌消滅血吸蟲病這件關系億萬人民身體健康的大事。第一首,著重寫血吸蟲病沒有治理好之前人民生活的慘狀。“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四句詩,高度概括了血吸蟲病猖狂肆虐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和慘狀。人煙稀少,田園荒蕪,悲涼蕭索,滿目蒼涼,“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這種慘狀長期得不到治理,解放以后多年,我們見到遠在銀河中的牛郎,如果他問起來他的家鄉情況,我們該如何回答呢?“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這是極為含蓄的設問。“欲問”是“如果要問”的意思,不是已經問了(許多人把它解釋成“牛郎聞訊家鄉血吸蟲病的情況”不妥),這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作為一國領袖,解放這么多年沒有解決人們如此重大的疾患問題的遺憾和慚愧,表達了一定要治理好血吸蟲病的決心。(說明:這里的“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按詩人的本意是講我們地球的人隨太陽系穿行在宇宙間,必然會見到在銀河系的牛郎,這里講了一個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常識,如此而已,不宜作其他的附會穿鑿解釋。)這一首詩有人僅僅認為是描寫血吸蟲病的嚴重危害,也是欠妥的。它的核心是通過對牛郎的可能的設問,反映詩人對解放這么多年,仍然沒有治理好血吸蟲病的遺憾和自責,因為在詩人看來,“換了人間”的目的就是讓人民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我們解讀此詩,是不能放過這個思想的。
第二首主要謳歌“換了人間”的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真正發動起來了”之后,實行“三結合”的方法治理血吸蟲病的動人情景。這里的核心和重點是謳歌 “六億神州盡舜堯”,這同詩人一貫強調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完全一致的。如何正確對待和認識群眾,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根本原則問題之一,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哲學問題。血吸蟲病沒有得到治理之前,是“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人們生活在苦難之中。而實行“三結合”“群眾真正發動起來”治瘟神之后,到處是一番熱氣騰騰的景象。春風和煦,楊柳輕舞。這里用對比的方法,表現同為人民群眾,是差別如此之大。這里告訴讀者,只有“換了人間”的人們,才能煥發出無限的創造力。這是熱情贊美人民群眾,又不僅僅是贊美人民群眾。“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四句,有人解釋為是寫1958年的“大躍進”。其實,這離開了詩人寫作此詩的本意,離開了詩歌本身描述的具體事實的一種想當然的想象和附會。本詩實際上只是寫了“黨抓起來了,群眾大規模發動起來了”這樣一個全民治血吸蟲病的事實,是在打一場消滅血吸蟲的“人民戰爭”。這是這首詩的核心和靈魂,是作者在“后記”中明確說明和強調的,我們不宜再作無謂的探微索隱。“紅雨、青山、五嶺、三河”這些詩句,可以理解為在所有疫區的各個角落,群眾都發動起來了,整個疫區已無死角。“瘟神”已無處躲藏,所以才順理成章地有了末二句:“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此二句,同時也是對應前一首末二句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是對牛郎“欲問”的回答,——欲問、借問,都是設問。前一首是為牛郎設問,現在是我們問瘟神,也是設問——這兩個不同的設問句,遙相呼應,如雙峰對峙,這就使這兩首詩渾然成為一體。
◆毛澤東就防治血吸蟲病致沈鈞儒的信。
總之,這后一首詩不僅頌揚消滅了血吸蟲這件事情本身的重大意義,而且,還肯定和宣揚了消滅血吸蟲病的過程所創造的重要經驗,就是“主要是黨抓起來了,群眾大規模發動起來了。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三者結合起來,瘟神就只好走路了。”這“三結合”是毛澤東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創造的重要經驗之一。它是毛澤東政治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到1960年,其基本精神完整地體現在《鞍鋼憲法》中的“三結合”(領導、技術人員、工人相結合)的原則中。這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領導干部保持無產階級本色,保障人民參與國家政權管理的重要舉措,有開創性意義。這,恐怕也是詩人為何特別看重此詩并急于發表的動因之一吧!可見,此詩不僅僅表現領袖關心群眾疾苦、頌揚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強調這“三結合”的經驗有更獨立的意義,也是詩中的核心和精華。
?。ㄈ└锩F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典范
從詩詞創作和詩詞藝術規范分類的視角看,兩首詩的形式是通常說的“連章體”。所謂“連章體”,是指兩首以上的詩歌或文章,內容相對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的一種文體。它們或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承,或相連相繼,表達一個完整統一的主題。這兩首詩是內容相反相承。從詩的意境看,各不相同,一 “悲”一 “喜”,相互映照和對比。前一幅畫面是人煙稀少,田園荒蕪,悲涼蕭索,滿目蒼涼,寂冷陰森;后一首“換了人間”之后,在黨的領導下,全民發動起來了,同血吸蟲病進行斗爭,到處是春風送暖,青山含笑,全民送“瘟神”的動人景象。“欲問”和“借問”前后相互映照、勾連又使本詩雖為兩首,但緊緊融為一體。
這兩首詩是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典范。它是寫實的,是專為消滅血吸蟲病唱贊歌,這是一個用詩歌形式難以表現的重大事件。但此詩卻完美地表現了,而且全詩含蓄而深刻。全詩沒有政治口號,沒有就事論事。詩中巧用借喻(以“華佗”代各個朝代的醫生,以牛郎代指一切關心血吸蟲的人們)、比喻(用“瘟神”代指血吸蟲病)、對比(治療前后的對比)、照應(第一首結尾牛郎“欲問”瘟神事與第二首結尾“借問”相照應)、詰問句等藝術手法,又用“坐地”“巡天”這樣的自然常識哲理化的方式,讓人間、天上融為一體。有生活在遙遠時代的華佗,有神話中代表勞動人民的牛郎,有橫行肆虐的瘟神,有令人恐怖的野鬼,把一個很具體的事情(消滅血吸蟲病),很難表達的主題(只有“換了人間”的人們才能實行“三結合”治理血吸蟲病,打贏了這場惡戰),寫得浪漫生動,色彩絢麗,詩意昂然,令人回味無窮??芍^描寫“事件詩”和毛澤東自稱的“宣傳詩”中的絕唱。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二句不僅僅是體現了毛澤東的時空觀,它還有豐富的哲理內函,極有單獨的欣賞價值。其一、任何事物都是運動著的。運動是事物的根本屬性。事物的靜止是相對的,運動則是絕對的。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無時無刻不是隨著太陽系穿行在廣闊的宇宙中。這是一個重要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其二、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站在什么視角看的問題。毛澤東多次說過,我們在地球上遙看星球,它是在天上,天上的星球看我們人類,我們也是在天上。我們看外國人是“外國人“,那外國人看我們也是“外國人”。“站在什么視角看世界?”這點,非常重要。同樣一件事物,站在不同的視角看,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研究歷史就是這樣??辞厥蓟?,如果站在“人性”的視角看,他的“焚書坑儒”是“暴君”的行為。但是,如果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發展史的視角,他的這些決策和舉措,均是為了秦政權的鞏固統一,是促進社會歷史發展的必須,這就是一個政治家的智慧了??傊?ldquo;囿于習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許多人卻以為怪。”毛澤東這里是強調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這在1958年當時是有現實的針對性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