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國究竟欠了蘇聯多少債?
如題,到目前為止,野獸還沒有看到我國錢蘇聯債務的準確數字,以至于讓沈志華這波人大行其道,成為權威,野獸在這里拋磚引玉,根據手頭有限的資料做個粗淺的分析。
韓毓海老師在《五百年來誰著史》根據蘇聯的資料得出向蘇聯借款14次共18億1千8百萬盧布,這比周總理1964年提到的借蘇聯14億盧布和《當代中國對外貿易》記載的1950年3億美元貸款和11筆12.7億盧布的貸款要高,但和《新中國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相吻合:
1950年至1965年我國外債情況
億元
時間 |
國外借款 |
國外還款(含利息) |
財政收入 |
財政支出 |
1950 |
|
|
62.17 |
68.05 |
1951 |
|
0.01 |
124.96 |
122.07 |
1952 |
5.49 |
0.23 |
173.94 |
172.07 |
1953 |
9.78 |
0.26 |
213.24 |
219.21 |
1954 |
9.62 |
1.32 |
245.17 |
244.11 |
1955 |
8.84 |
4.98 |
249.27 |
262.73 |
1956 |
16.57 |
5.97 |
280.19 |
298.52 |
1957 |
1.17 |
6.08 |
303.20 |
295.95 |
1958 |
0.15 |
7.23 |
379.62 |
400.36 |
1959 |
|
7.11 |
487.12 |
543.17 |
1960 |
|
6.73 |
572.29 |
643.68 |
1961 |
|
6.58 |
356.06 |
356.09 |
1962 |
|
6.42 |
313.55 |
294.88 |
1963 |
|
2.86 |
342.25 |
332.05 |
1964 |
|
0.96 |
399.54 |
393.79 |
1965 |
|
0.70 |
473.32 |
459.97 |
合計 |
51.62 |
57.44 |
4633.32 |
4861.76 |
根據《新中國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整理
從上表可以看到,我國一共向蘇聯借款51.62億人民幣,約19億盧布,和韓毓海老師的計算差不多。還錢是57.44億人民幣,注意1958年到1961年一共還錢27.65億人民幣,占還款總額的48%,這說明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是償債高峰期。考慮到這四年有148億的財政赤字,要還給蘇聯近28億人民幣,無論如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這還不是我國欠蘇聯債務的全部,還有大量用貨物償還的債務沒有計算進來。《中共中央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九日給蘇共中央的信》 中提到的提供給蘇聯35億盧布貨物“到1962年為止,我們向蘇聯供應的糧食和其他食品價值21億新盧布.......在同時期,我們向蘇聯供應的礦產品和五金價值14億盧布,其中重要有:鋰砂10萬噸,鈹砂3萬4000噸,硼砂51000噸,鎢礦27萬噸,壓電石英32.9萬噸,水晶7730噸,鉭鈮砂39噸,鉬砂37000噸,錫18萬噸等等”。《中國礦業報》2016年12月1日發表的《可可托海3號礦坑的前世今生》承認“1951年~1962年12年間,向蘇聯出口稀有和有色金屬礦產品總量創外匯3.67億盧布。(其中可可托海礦為3.10億盧布)占《給蘇共中央信》中35億盧布的10.5個百分點(10.49%)可可托海礦約為9個百分點(8.86%)這就是3號礦脈償還蘇聯部分外債的歷史貢獻”。所以這35億盧布等值貨物就是用來償還債務的,但具體對應些什么債務就不是太清楚,注意的是三年自然災害期間蘇聯逼債主要是要我們還抗美援朝的軍火債,張宏志老人認為有54億人民幣,所以這35億盧布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用來還這筆債務。
除此之外還有“義務”,究竟算不算債務就是見仁見智了:
如《當代中國對外貿易》記載“中國政府于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還向蘇聯提供了1.56億美元的外匯”,“還通過轉口貿易向蘇聯提供了價值3.3億美元的橡膠、黃麻、椰子油和黑胡椒等”,這些美金和貨物估計十有八九是免費給了蘇聯了。
又如《中國核武器的發展與中蘇關系的破裂(1954-1962)》記載“1957 年年中, 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所長布羅欽采夫要求將中國每年承擔該所的經費中的50 % , 改用貿易盧布支付。這就更增加中國方面的負擔。對此 , 聶榮臻向周恩來、陳云等寫的報告中稱 : 經研究 , 覺得我國已經承擔該所經費的 20 % , 比例已經不小, 如再以一半折成貿易盧布 , 則國家每年要多支付 1.247 億非貿易盧布 。鑒于國家外匯很困難和來函中所說提出的材料、電能、設備等項 , 在蘇聯的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都高出許多 , 如再加價不合理 , 似應維持原每年的 2900 萬非貿易盧布不變”,老毛子突然把我國承擔的費用提高了好幾倍,我國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于1957年停止了和蘇聯有關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合作。
從上面可以看到,蘇聯對我國的支援是有很多條件的,《對外貿易》記載“一九五0年至一九五九年,根據中國同蘇聯和東歐國家政府間簽訂的協議,從蘇聯和東歐國家進口450個項目合同項目,用匯金額為37億美元,主要是‘一五’期間蘇聯提供的156項”,37億美元,約92.5億人民幣,蘇聯援助的“156項目”投資在250億人民幣左右,買蘇聯和東歐國家設備占了近40%的投資。
蘇聯對華經濟援助的真實原因是:抗美援朝以后,中國站在了對抗美國的最前沿,這對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的集體安全有著至關重大的戰略作用,為了讓中國承擔這個戰略任務,有必要加強中國的筋骨。由于沒有太多的證據,很多人并不是很信服這個說法。最近野獸查到一份電報,可以說明點問題。
1951年1月12日也就是在中蘇關于援華航空工業談判期間,何長工在莫斯科突然給中央發了一份和航空工業無關的電報,從內容上看還比較緊急:
1951年1月22日代表團給周恩來總理、軍委、財委的電報原文:
.........
又電周(恩來)并財委:“去年李等在莫(斯科)交涉的86個企業,據蘇外貿部談只有8個沒問題,其它有改大改小、遷移地址,有停辦和延長交貨期的。請速召集有關方面討論后交商務代表團,來莫具體解決并給蘇方正式文件。”
——引自《新中國航空工業主要創始人之一 段子俊》
這里問題就出來了,1950年毛主席訪蘇簽訂的86個工業項目出了這么嚴重的問題,為什么在10個月后蘇聯真正對我國進行援助的時候,我們才知道?為什么不留人了解情況?因為蘇聯援華航空工業的協議簽訂以后,何長工等人準備回國的時候,蘇聯要求我國留人催進度,項目才能順利推進,段子俊就留了一個月才回國。所以一年以前蘇聯沒有讓我們留人催進度,這恰好說明了在抗美援朝以前,蘇聯對支援我國的經濟建設的意愿是很低的,這或許就是毛主席1950年不想要太多蘇聯貸款的原因,老人家對斯大林的態度洞若觀火:老謀深算,精于算計的斯大林怎么可能做賠本生意?
除了以上的這些債務,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還新形成了15億盧布的債務,(不過《當代中國對外貿易》認為欠賬只有2.88億盧布,和周總理的說法差別很大,這里還是用周總理的數據)這是由于1960年我國糧食減產減少了對蘇聯的糧食等物質供應而形成的欠賬,這筆欠賬周總理在1961年接見各社會主義國家駐華使節時明確提出是要還的:“由于持續兩年的自然災害,去年對蘇欠交11億舊盧布,對東歐國家欠交4.2億舊盧布,今年不能全部歸還,要逐年歸還。由于農業減產,農產品不能出口,由于使用了大量人力做救災工作,礦產品因人力不足和運輸困難,也要減少出口,今年貿易額不得不大大下降。由于出口的減少,進口也要有相應的減少。今年減少出口、減少進口、欠賬推遲歸還,這是我們對兄弟國家最大的要求,也就是對我們戰勝災荒最大的幫助。如果各兄弟國家能滿足我們的要求,我們就非常感謝。”(引自《三年困難時中國的糧食政策》 烏有之鄉網站(2011年1月9日))
綜上,用貨幣償還的債務是18億盧布,但用貨物償還的對應債務就不是很清楚,所以野獸從還債的金額來計算欠蘇聯的債。貨幣還款是57億人民幣,約合21.9億盧布,貨物還債價值50億盧布,共71.9億盧布,折成人民幣約180億,約為1950年財政收入的289.52%,1953年財政收入的84.41%,1957年財政收入的59.36%,1960年財政收入的31.45%,這可不是一筆小錢,這還沒有計算哪些“義務”。
再來看下蘇聯逼債的問題。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我國貨幣還債27.65億元,占1958-1961財政收入的比例不高,但這四年形成了148億的財政赤字,償還蘇聯的貨幣債務占到財政赤字的20%,實際上給我國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而貨幣還債還只是還債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貨物還債,野獸還沒有查到,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1959年和1960年我國向蘇聯分別出口了400萬噸和200萬噸共計600萬噸的糧食,尤其是前者,比一般年份多出口了一倍200萬噸糧食。你會說是我們自己要出口的,和蘇聯沒有關系,既然這樣那減少出口也就和蘇聯沒有關系,為什么1960年減少對蘇聯的糧食供應,就形成15億盧布的欠賬(債務)?這實際上就是蘇聯經濟共同體的真相:只有向蘇聯出口它所需要的如糧食、礦產等物資,才能用較便宜的價格買到它的技術和機器設備,不遂它的意,就卡你脖子,是扁是圓都全是老毛子說了算。后來赫魯曉夫不要15億盧布欠賬的利息和提供給中國的130萬噸糧食的援助,就是給自己臉上貼金,當初拿27個億的現金和600萬噸的糧食的時候可是拿的心安理得!怪不得毛主席要給他發塊一噸重的大勛章。所以蘇聯逼債是歷史事實!
最后說一下為什么我國要勒緊褲腰帶來還債,這一點很多人不理解。你應該想一想,如果不把債還了,人民幣就要一直和盧布掛在一起,我們金融什么時候可以獨立?關于這點,日本學者毛利子就說的很明白:
1957年,中國國家預算為128億美元,當時美元略低于盧布,故14億盧布相當于15億美元,這等于中國國家預算的12%,蘇聯的債務毫無疑問加劇了中國國家困難,但是從長遠看,中國如果不依附于蘇聯并成為其衛星國,不使人民幣與盧布掛鉤,就必須償還蘇聯的借債,奇跡般的是,中國到1964年就把蘇聯的借款基本還清了,在這種背景下,毛澤東1956年遂以批判斯大林主義為基礎,提出以《論十大關系》為核心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國社會主義道路。
——引自韓毓海《五百年來誰著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