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沈志華學派對中國為什么出兵抗美援朝的歪曲
----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抗美援朝70周年兼評沈志華學派否定抗美援朝戰(zhàn)爭正義性之 五
張 興 德
內(nèi)容提要 沈志華先生以《俄羅斯解密檔案》為據(jù),說中國出兵朝鮮 是因為毛澤東接到斯大林讓中國出兵的電報后,想了一夜,為了鞏固中蘇同盟,才決定出兵的。此說流傳甚廣,但經(jīng)本文作者考證《俄羅斯解密檔案》原件,證明是違背原件的謬說。 從文電往來時間順序看,中國決策沒有受到斯大林的影響 從“檔案”看中、蘇、美在朝鮮戰(zhàn)爭的決策上都把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看作是世界形勢變化的重要標志,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決策。但不能因此說中國是為捍衛(wèi)“條約”而戰(zhàn)。
————————
中國出兵抗美援朝,雖然是一次艱難的抉擇,但是過程是清楚的。可沈志華學派根據(jù)《俄羅斯解密檔案》(以下統(tǒng)簡稱為“檔案”)記載,硬說是因為1950年10月1日、6日斯大林先后給毛澤東二份電報(信),“要求”中國出兵,于是就進一步推論,說毛澤東想了一夜,終于明白斯大林還是要借著新的中蘇同盟條約的作用讓中國出兵,如果中國不出兵,便會失去斯大林的信任。(《沈志華演講錄 》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37頁) 進而再推論:中國是迫于斯大林的壓力(或者說是按斯大林的要求)才出兵朝鮮的。甚至進一步說,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為蘇聯(lián)打的。中國在前臺,蘇聯(lián)在后臺。
此說因為自稱是出自“檔案”所載,故目前在某些層面頗為流行。但經(jīng)筆者考證“檔案”原件和當時 斯大林同毛澤東的 來往電報(信)以及我國同時期的相關檔案資料一起綜合梳理、分析解讀 ,證明此論大謬,“檔案”原件并不支持上述論斷。中國出兵抗美援朝完全是自主決策,根本不存在有斯大林的“逼”或是毛澤東主要是出自維護中蘇友好條約而不得不出兵等 因素。
一、從文電往來時間順序看,中國第一次正式?jīng)Q策沒有受到斯大林的影響
據(jù)中方文獻記載,自美軍侵入朝鮮,中國從防患于未然的安全考慮,早在7月7日就以中國的戰(zhàn)略預備隊十三兵團為主,組建了東北邊防軍。其任務一方面是確保東北的安全,同時,也有一旦需要,赴朝作戰(zhàn)。為此曾向朝方表示過此意并要求朝鮮提供人民軍軍服樣子和500份朝鮮地圖。而邊防軍的訓練也是針對“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zhàn)}”。這時的邊防軍是“備而不用”,這并沒有斯大林的指示。9月30日,在美軍準備過三八線的情況下,周總理在出席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舉行的國慶節(jié)慶祝大會上作題為《為鞏固和發(fā)展人民的勝利而奮斗)的報告。 講話針對朝鮮戰(zhàn)爭,鄭重聲明;“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wèi)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zhàn)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注 8 《周恩來年譜》第82頁 中央文獻出版社,)。這也不是斯大林的指示 。
到九月底,朝鮮局勢嚴峻,金日成同時向 蘇聯(lián)和中國求助。斯大林對朝鮮表示蘇聯(lián)不能出兵的同時,于10月1日給毛澤東首次發(fā)了第一個提出中國出兵的電報,在講了朝鮮局勢的危機形勢之后, 提出: “我考慮,根據(jù)眼下的形勢,如果您認為能為朝鮮人提供援軍,哪怕五六個師也好,應即刻向三八線開進,從而使朝鮮同志能夠在你們部隊的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后備力量。。。。。。。。” (注 1 載《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三卷(1950.8--1951.8) 第72--73頁 此注釋以在文后留下,供編者選)
此電報是10月1日 下午3點由駐中國大使羅申交到北京毛澤東那里。北京同時也得到朝鮮請求出兵的信息。10月1日晚中央領導人參加國慶一周年慶祝活動。2日晨2時,毛澤東給當時東北的 高崗、十三兵團司令員鄧華發(fā)電報,要高崗立即進京開會,讓鄧華“令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zhàn)}”。同是2日晨,修改周恩來給金日成的電報。( 14 見《毛澤東傳 1949--1976》中央文獻出版社 第114頁 )之后,在2日上午(可能是在2時寫給高崗、鄧華的電報之后寫的),毛澤東給斯大林寫好了電報,明確說 中國出兵朝鮮的必要性、出戰(zhàn)之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及其各項戰(zhàn)略戰(zhàn)術考慮以及需要蘇聯(lián)幫助 等6個問題(電文見后面文章)。這就是現(xiàn)在我國后來公開的那封電報。 但是這份電報當時并沒有發(fā)出。可能是毛澤東想到下午中央書記處要討論出兵朝鮮問題,等開會過后再發(fā)。令毛澤東沒有想到的是,書記處擴大會上 幾乎是一邊倒的意見是不同意出兵 (后來他曾說,當時只有一個半人同意出兵,那半個是周恩來)。雖然至今沒有完整的會議記錄披露。但是,2日晚,毛澤東將上午寫的電報壓下沒發(fā),又重新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作為對斯大林一日電報的回復(就是存留“檔案”里的、被一般學者說的不同意出兵的電報),其主要內(nèi)容為告知中央意見沒有統(tǒng)一,考慮出兵有諸多困難和問題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后果。但最后表示,
“問題尚未作出最后決定、、。。。。 我們準備立刻讓周恩來和林彪同志飛到您的休養(yǎng)地,同您討論這件事。。。。。”
( 注 2 載《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三卷(1950.8--1951.8) 第77--78 頁)
此信是斯大林3日中午收到的, 給毛澤東的復信是5日, 6日晚上22點30分由蘇聯(lián)大使羅申當面?zhèn)鬟_給毛澤東的。無疑是一份很重要的電報。電報中斯大林正面回答了毛澤東2日信中的疑慮。 講了中方出兵和不出兵的厲害關系和對未來國際形勢發(fā)展的判斷。其中特別明確表示,蘇聯(lián)將恪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不要怕美國擴大戰(zhàn)爭以致打世界大戰(zhàn)。這種分析判斷,是正常的對世界局勢和朝鮮未來形勢的分析預測。就是事后 看,內(nèi)容雖然并不完全正確、準確(見本文第三部分的分析),但總的看其態(tài)度和立場并無大錯,還是同中國商量的口吻,并無強求之意。( 注 3 載《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三卷(1950.8--1951.8) 第80--81頁)
問題并不在此。這里的關鍵問題是,這封信毛澤東看到的時候,已經(jīng)是6日晚上22點30分。我們知道,在中國, 經(jīng)過 4日到5日 繼續(xù)兩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毛澤東和彭德懷的力主下,中央領導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 認識,正式?jīng)Q定出兵了,并任命了彭德懷為司令員。6日,毛澤東因另有事情要處理,由周恩來主持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開了包括各地區(qū)負責人在內(nèi)的黨政軍高級干部參加的中央軍委會議(實際是中央工作會),根據(jù)5日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討論如何落實出國作戰(zhàn)行動方案和相關事宜。這標志中央關于出兵的決策已經(jīng)進入具體實施 階段了。可以說,斯大林5日這封電報雖然表示了作為中國的后盾,但是,很顯然它對中國改變2日晚上不出兵的意向,并定下出兵的決心 ,并沒有來得及發(fā)揮影響。當然,毛澤東在事后看到了這封信, 還是很高興的。這有羅申于7日晨給斯大林的匯報可證,其要點如下;
10月6日北京時間22時30分, 毛澤東在聽完我傳達您的答復的話之后,感到非常高興。 同時他還說,類似(您在信中)的想法他剛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說了。 ( 4 載《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三卷(1950.8--1951.8) 第84頁)
這封反映毛澤東當時看到斯大林5日回電后反映的電文,共反映了毛澤東講的7個問題。在明確表示出兵外,其他的5個問題是關于中國出兵后,希望得到蘇聯(lián)的哪些幫助等 問題,其中特別談到需要空軍掩護問題。 毛澤東這里表示的基本思想正是他2日寫的那封沒有發(fā)出的電報中的基本思想。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對形勢的分析,毛澤東同斯大林是一致的。 關鍵是這句話;“同時他(毛澤東)還說,類似的想法他剛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說了。 ”這說明, 4日、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對毛澤東2日電報向斯大林提出的擔心的 問題 ,又進行了充分討論,有了新的看法或應對舉措。(例如彭德懷在5日的會上就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于解放戰(zhàn)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他要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隨時可以得到借口。”這顯然就是針對如果打敗了如何應對)。這十分清楚地證明,中國決策層是在沒有看到斯大林5日答復毛澤東電報的情況下,經(jīng)過反復討論,就基本得出了同斯大林5日答復中共2日電報中一樣的思想認識。這也證明中蘇高層在對世界形勢和朝鮮局勢的認識的一致性。朝鮮形勢是世界形勢的一部分,是否出兵朝鮮,不能不考慮當時世界形勢 。毛澤東是個偉大的戰(zhàn)略家,他考慮出兵朝鮮,當然會首先考慮和研究世界的總體局勢。 也就是說,斯大林是講了讓中國出兵抗美援朝,但是,中國的決策并不是在聽了斯大林的話之后決策的,而是在沒有看到斯大林的電報之前自主決策的(所謂“大師所見略同”)。
二、最能證明中國是自主決策出兵的是在11日之后出現(xiàn)的波折。
周恩來于8日同林彪去蘇聯(lián)具體談蘇聯(lián)援助問題。可11日從蘇聯(lián)以同斯大林聯(lián)名的方式,給毛澤東電報表示: 蘇聯(lián)空軍得兩個月之后才能出動。如果中國認為沒有勝算把握,同意中國暫不出兵。這對已經(jīng)確定出兵抗美援朝的中國領導人,自然是一個意外。以前決策出兵都是在有蘇聯(lián)空軍支援為前提的(因為前有斯大林的承諾),周總理專程去蘇聯(lián)也主要是為了落實蘇聯(lián)空軍掩護等問題。這次斯大林放棄以前的承諾,這就標志中國將用落后的步兵武器,對付現(xiàn)代化程度極高的海、陸、空軍的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聯(lián)合國軍。這樣,中國能有幾分勝算?這封電報,是12日 15時30分通過蘇聯(lián)大使館羅申轉(zhuǎn)的電報要點是達的 。 毛澤東當時雖然表示同意斯大林不出兵的決定。 但是,毛澤東不想就此作罷, 13日將即將赴朝的彭德懷召回北京 ,再度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研究 在沒有蘇聯(lián)空軍掩護情況下究竟是否可以出兵問題。 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在美軍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的情況下應該依然出兵。在第一時間里,可以專打偽軍。對付偽軍還是有辦法的。13日21時,毛澤東將羅申找去,最后宣布仍然出兵抗美援朝。羅申當日給斯大林電報是這樣的:
10月13日21時毛澤東把我叫去宣布了下列事項:
中共中央再次討論了菲利波夫同志的最近一封電報和我的決定。我們的領導同志認為,我們應當幫助朝鮮人。
我們的領導同志認為,如果美國人打到中國的邊境,那么朝鮮就是我們的一塊心病,而且東北將處于經(jīng)常的威脅之下。
我們的同志以前下不了決心,是因為他們對國際局勢問題、蘇聯(lián)的軍事援助問題、空掩護問題還不清楚。現(xiàn)在,所有這些問題都已經(jīng)清楚了。
。。。。。。。暫時先派出由9個師組成的第一梯隊,雖然裝備差,但他們能夠打李承晚的軍隊。。。。。。
( 注 5 載《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三卷(1950.8--1951.8) 第97 頁)
從上述來往電報的時間順序看,這最后的決策是在沒有蘇聯(lián)空軍掩護的情況下,也要出兵抗美援朝。這正是在斯大林決定放棄朝鮮并于12日正式通知了朝鮮作 疏散轉(zhuǎn)移軍隊和黨政機關以后。斯大林認為“中國軍隊在裝備差和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目前不可能在朝鮮取得勝利,相反,會陷入危險境地。” 這明確表明了斯大林也不支持中國出兵。( 注 6 見 《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三卷(1950.8--1951.8) 第93--94頁)。這證明,中國最終確定決策出兵抗美援朝同斯大林的想法無關,反而大大出于斯大林的意料之外。
從電文內(nèi)容看,證實毛澤東想要知道斯大林原則答應的對中國支持的各個項目具體情況并逐條明確和落實
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戰(zhàn)略家,對任何一個重大問題的處理和決策, 是十分冷靜和周密的,并善于將他的決心化為他的戰(zhàn)友和部下的行動。抗美援朝是他一生中遇到最難的一次決策之一。決不是一些學者說的,聽了斯大林一句話,想了一夜,就定下了出兵抗美援朝。這樣簡單化的推理看似新穎,但是,從解密“檔案”看,此說并不成立。作為最高決策人,抗美援朝對他來說,要考慮、了解、解決的問題和困難甚多,并且事先都要逐一有可靠的應對預案和舉措才行。特別是要對世界大勢作出正確地分析判斷;對敵我友三方情況和發(fā)展趨勢進行全面的了解。無疑, 蘇聯(lián)方的態(tài)度和因素在這些待“求解”的問題中 ,占有極為重要的分量。 這些解密“檔案”,恰恰 在客觀上反映了毛澤東在決策出兵過程中,是如何考慮、了解蘇聯(lián)因素的。
讓我們繼續(xù)深入解讀 “檔案”內(nèi)相關的內(nèi)容。對10月2日的“不出兵”電報,長期以來,人們只注意其真假,而沒有注意其多重內(nèi)涵。
仔細分析 ,此電報只標明2日,沒有標注具體時間(小時),發(fā)出的時間無疑是2日開完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后匆忙間寫成(此電行文不夠嚴謹,同毛澤東往日的文電文風明顯不同)。書記處會議是在下午開的 ( 注 7 見《毛澤東年譜》 中央文獻出版社會 第203頁 ),會議結束時無疑到深夜。按莫斯科收到這封電報時已是3日中午12點推算,此電報發(fā)出的時間應該是午夜,接近3日凌晨。那么,緊接此事還有一個重要事件。就在10月3日凌晨l時,毛澤東又同周總理商定,由周總理出面緊急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就朝鮮戰(zhàn)爭問題鄭重地說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讓其轉(zhuǎn)告美國政府:“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zhàn)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注 8 《周恩來年譜》,第83頁,中央文獻出版社, )當天,印度政府把中國的立場轉(zhuǎn)告美國。這是正式給美軍劃出“底線”。 而這封“不同意”出兵的電報同給美軍劃出“底線”的警告談話,相距時間恐怕只有一、二個小時(很可能是‘連續(xù)作戰(zhàn)’沒有時間間隔) 。 這二個決策迥然不同是顯然的。
如果再把上述在24小時內(nèi)發(fā)生的6件事(見前文所述 :凌晨2時給鄧華準備好出兵的電報、給周總理改寫給金日成的電報、寫中國出兵的電報、開書記處會議、再寫不出兵的電報、周總理找印度大使傳話給美國劃“不能過三八線”的底線)聯(lián)系起來綜合分析,那么,我們對2日“不出兵”的電報,有理由得出這樣一些結論。其一、這封不出兵的電報,恐怕不只是簡單的一個中國決定不出兵這樣的問題。它只是反映了中央當時討論出兵時,對一些問題的憂慮,而不是一定不出兵的決定;從前后文看,特別是通過印度大使轉(zhuǎn)給美國的“警告”表明, 在毛澤東、周恩來那里,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出兵已是定局的事了 。從中可以推斷,這封“不出兵”的電報,僅是中央一些人的意見。并不包括毛澤東。 適當時機出兵幫助朝鮮,是毛澤東深思熟慮的決策。毛澤東當時表示要繼續(xù)開會,并安排周總理接彭德懷來京,這顯然是在準備說服其他中央領導的。其二、 電文中最后有“我們將召開黨中央會議,中央各部門負責同志都將出席。對此問題尚未作出最后決定。這是我們的初步電報,我們想同您商量一下。”并告知將派周恩來、林彪去蘇聯(lián)面商。這“未作最后決定”“想同您商量一下”是關鍵。商量什么,就是電報所講前二點,這實際是需要 斯大林明確表態(tài)。特別是如果當美軍將戰(zhàn)爭擴大到中國,蘇聯(lián)是什么態(tài)度。應該說這是涉及到中國 出兵時,必須明確并根據(jù)蘇聯(lián)具體幫助的情況而采取必要應對措施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說, 電報的目的顯然有試探、征詢斯大林意見的意思。 意在取得斯大林的支持。電報既反映了中央決策層的憂慮,又有想聽取斯大林的意見的目的,特別是在美將戰(zhàn)火燒到中國境內(nèi)時,斯大林能否履行中蘇友好條約的義務?作為最高決策者的毛澤東,這是出兵前不能不要弄清楚的問題。其三、 “靠幾個師很難解決朝鮮問題(我軍裝備極差,同美軍作戰(zhàn)無勝利把握),敵人會迫使我們退卻。”這也是話里有話。言外之意是說,要出兵朝鮮,不是斯大林說的五六個師能解決問題的,要是僅僅出動五六個師就非敗不可,要出兵就得多一些,即后來給斯大林說的,先出12個師作為第一梯隊,后續(xù)第二梯隊還有20多個師。毛澤東在這里這樣講,其深意自然涉及到下一步要求斯大林的軍事援助問題。但根本的是這出多少個師也反映了斯大林和毛澤東對朝鮮戰(zhàn)局的不同看法和不同對策。斯大林的意思是志愿軍到三八線“擋”一下,給朝鮮人民軍以整頓的時間,并沒有想讓志愿軍到朝鮮“大打”,甚至像后來那樣在戰(zhàn)場上取代、挽救人民軍的意思。斯大林1日的電報證明,斯大林并不了解朝鮮戰(zhàn)局的實際情況,甚至沒有明確對策。( 他自己也承認這點,見1950年10月1日 《斯大林致什特科夫和馬特維耶夫電;對朝鮮局勢處理的意見》:承認“我們難以在朝鮮問題上作出決斷” 見《 注 13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三卷(1950.8--1951.8 ) 第73頁)。這里,二人的分歧已隱隱可見。
雖然斯大林在5日的回信中作出令人高興的答復。但是毛澤東仍然在8日的電報中表示中國出兵的立場后,提出要 周、林去蘇聯(lián)面談。為什么斯大林5日答復了,還要去人面談?這看出毛澤東辦事的慎重和嚴密。因為斯大林的5日電報,有一定的原則“模糊性”。中國出兵抗美援朝需要蘇聯(lián)幫助的許多事項則是具體的,要當面逐條明確才行。周、林同斯大林當面會談結果證明,僅有斯大林5日的電報還真遠遠不夠。會談結果果然出人意外,如前所述,斯大林 當初多次承諾的中國如果出兵抗美援朝,蘇聯(lián)將出動空軍掩護這個極為重要的條件沒有了。 同時,在斯大林看來,沒有空軍掩護的中國軍隊, 必敗不可。 這個思想在斯大林給朝鮮的電報中說得明白:“中國軍隊在裝備差和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目前不可能在朝鮮取得勝利,相反,會陷入危險境地。”( 注 9 《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三卷(1950.8--1951.8)第94頁) 可見,斯大林和周恩來聯(lián)名的電報,實際是反映了斯大林的意圖:放棄朝鮮。 總之,周、林 去莫斯科最大的作用就是徹底的弄清了斯大林的全部的 “底”。主要明確了4點: 1、中國出兵后,一旦美國將戰(zhàn)火燒到中國本土,蘇聯(lián)將履行中蘇同盟條約的義務,參戰(zhàn)保衛(wèi)中國。這基本解除了中國領導人對同美國發(fā)生全面戰(zhàn)爭的擔憂;2、蘇聯(lián)向中國提供所需的全部武器裝備和各種軍用物資,并將用租借的方式。這滿足了中國軍隊的作戰(zhàn)需求并大大緩解了中國的財政困難,有利于中國長期作戰(zhàn)和緩解國內(nèi)經(jīng)濟建設困難;3、蘇聯(lián)空軍可以給中國的大城市和戰(zhàn)略要塞提供空中保護。這極大地解除了中國的后顧之憂。4.、蘇聯(lián)空軍二個月后,也不能進入朝鮮境內(nèi)為中國提供空中保護和作戰(zhàn)支持,只能在鴨綠江以北。這最后一點,自然給志愿軍在戰(zhàn)場上徒增了極大的困難,使能否勝利添了變數(shù)。但是中國領導層經(jīng)過13日的再研究,制訂了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的戰(zhàn)略策略。例如,“先打偽軍”就是對策之一。這樣就在實際上作到了不打無把握之戰(zhàn)。在戰(zhàn)場上就可能處于主動地位。
蘇聯(lián)給中國的支持和幫助到底能到什么程度?這是毛澤東決策抗美援朝時必須弄清楚的關鍵問題。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 毛澤東在10月2日、6日、8日和三次提出周、林去面見斯大林的重要目的之一即在此。
在13日晚,毛澤東會見羅申,羅申轉(zhuǎn)達給斯大林的電報說:
“10月13日21時毛澤東把我叫去宣布了下列事項:
中共中央再次討論了菲利波夫同志的最近一封電報和我的決定。我們的領導同志認為,我們應當幫助朝鮮人。
鑒于上述原因,毛澤東同志馬上把周恩來攔在了莫斯科,給他下達了同您討論朝鮮問題 的新指示。”
“毛澤東還談到:
我們的領導同志認為,如果美國人打到中國的邊境,那么朝鮮就是我們的一塊心病,而且東北將處于經(jīng)常的威脅之下。
我們的同志以前下不了決心,是因為他們對國際局勢問題、蘇聯(lián)的軍事援助問題、空中掩護問題還不清楚。現(xiàn)在,所有這些問題都已經(jīng)清楚了。
毛澤東指出,現(xiàn)在派中國部隊去朝鮮是有利的。中國人有義務派出部隊。
暫時先派出由9個師組成的第一梯隊,雖然裝備差,但他們能夠打李承晚的軍隊。在此期間,中國同志將抓緊準備第二梯隊。”
。。。。。。。。。。。。。
(以下再次提出關于出兵需要蘇聯(lián)具體幫助的一些問題,略)
( 注 10 載《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三卷(1950.8--1951.8) 第97 頁)
中國決策出兵抗美援朝過程中,發(fā)生了兩次“動搖”的答案全在這里:以前之所以出兵的決心不好下,主要是“對國際局勢問題、蘇聯(lián)的軍事援助問題、空掩護問題還不清楚。現(xiàn)在,所有這些問題都已經(jīng)清楚了。”
這話里的“潛臺詞”如果“翻譯”出來就是:中國早就想出兵,就是摸不清你蘇聯(lián)的“底”。現(xiàn)在,你的“底”我終于都知道了。你不敢出動空軍、怕同美軍直接沖突,我不怕!
從上述對這些“檔案”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毛澤東決策過程是何等的細密審慎而又不失巧妙的斗爭藝術。 斯大林與之相比,不免相形見絀。彭德懷說得好:“這不僅要有非凡的膽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對復雜事務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
從“檔案”看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以下簡稱“條約”)在抗美援朝中的作用
我們說中國出兵抗美援朝是自主決策的。不是聽了斯大林的一句話,為了履行“條約”的義務而出兵的(也就是一些學者說的 抗美援朝是為蘇聯(lián)同美國“爭霸”打了一仗)。 但是決不是說,“條約”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沒有任何關聯(lián)。它實際上直接、間接的影響了中蘇領導人對抗美援朝的決策。
先說對斯大林的影響。斯大林將中蘇條約當作“國際形勢變化”的重要標志。是當時他制定國際外交政策的重要根據(jù)之一。在處理朝鮮問題上,多次考慮到中蘇條約對美國的威懾。如前文所述, 斯大林在5日復毛澤東 2日電報中對中國出兵朝鮮的判斷是,“美國將被迫在朝鮮問題上向有蘇聯(lián)盟國為其后盾的中國作出讓步,將不得不接受就朝鮮問題進行調(diào)停的條件,”后來的實踐證明,這個判斷完全錯了。美國對中國的參戰(zhàn),并沒有因為有蘇聯(lián)背景而卻步,是在同中國較量了二年多以后,證明無法取勝的情況下,才簽停戰(zhàn)協(xié)定的。當然,“條約”對美國在抗美援朝中的影響還是有的,就是因為有了中蘇條約,麥克阿瑟幾次想將戰(zhàn)爭擴大到中國,而杜魯門沒有同意,也沒有敢用原子彈。這無非是怕有中蘇條約,引起同蘇聯(lián)的直接沖突甚至引發(fā)世界大戰(zhàn)。
斯大林將中蘇條約看作是世界形勢有利于民主和平(社會主義)陣營力量強大了的標志。也是他同意金日成南下的根據(jù)之一。在1950年5月14日,《斯大林致毛澤東電;同意朝鮮關于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建議》中這樣說:
斯大林 在與朝鮮同志會談中,斯大林“和他的朋友們提出,鑒于國際形勢已經(jīng)改變,他們同意朝鮮人關于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建議。 ”( 注 11載《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二卷(1950.8--1951.8) 第412頁)
斯大林這里講的“國際形勢已經(jīng)改變”,很顯然是當時發(fā)生不久的幾件大事。主要指蘇聯(lián)在1949年末原子彈爆炸成功、中蘇友好條約的簽訂、美國領導人在一月份連續(xù)兩次聲明臺灣、南朝鮮不在他們的保護圈內(nèi) 等。 斯大林認為,美國是鑒于和平民主陣營的強大,才收縮了防衛(wèi)圈,放棄了對臺灣和南朝鮮的“保護”。因此,他同金日成一樣,判斷美國不會干涉朝鮮內(nèi)戰(zhàn)。
但是,他僅僅從這個視角看金日成南下,最終導致對美國入侵朝鮮的嚴重誤判。
中蘇友好條約的簽定,是國際上一件大事。它在法律上使當時的和平民主(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更加壯大。成為中國的強大后盾。因此,“條約”也是毛澤東當時出兵抗美援朝決策中要重要考慮的問題之一。當然,中國出兵朝鮮不是 為了履行“條約”的義務。他考慮的是, 如前文所述,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是 蘇聯(lián)根據(jù)中蘇友好條約,能給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幫助到什么程度;二是,他出兵以后對戰(zhàn)爭的發(fā)展能影響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說,能否引起世界大戰(zhàn)。 對這二個問題,毛澤東開始由有顧慮到明確。 在13日毛澤東給斯大林的最后出兵的電報中說,“對國際局勢問題”由“還不清楚” 到 “已經(jīng)清楚了” 。 毛澤東這里說的“國際局勢”很重要的是指由友好條約的存在而可能引發(fā)和影響一系列國際形勢發(fā)展。他在 2日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說,“最大的可能是,這將引起美國與中國的公開沖突,結果蘇聯(lián)也可能被拖進戰(zhàn)爭中來,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極其嚴重了。”在3日同朝鮮內(nèi)務相樸一禹的談話中也說,我可以盡力提供幫助,但就是不能派軍隊。原因在于,如果中國(派軍隊)幫助朝鮮,那么此舉實際上就會將蘇聯(lián)也拖人這場戰(zhàn)爭。
目前的世界政治形勢不允許我們這樣做,因為這將引發(fā)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注 12 載《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三卷(1950.8--1951.8) 第83 頁)(按: 1950年10月7日,馬特維耶夫致斯大林電,反映朝鮮內(nèi)務相樸一禹5日從北京回來,6日朝鮮勞動黨政治局開會。樸一禹說他在北京情況,這按《周恩來年譜》記載談話時間是3日。毛澤東說的當是同2日給斯大林的電報中的觀點。)
所謂由“還不清楚” 到 “已經(jīng)清楚了”當指毛澤東由2日、3日 電報和談話的立場,轉(zhuǎn)變到明確了蘇聯(lián)可以為中國承擔多大風險。即前文周總理去蘇聯(lián)明確的4個問題。這樣使毛澤東和中共領導人對出兵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也可以這樣說,友好條約也是中國出兵的底氣之一。當然,如前所述,這同為了履行“條約”義務去打仗是兩個不同事情。
總之,從解密檔案分析,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決策抗美援朝雖幾經(jīng)曲折,但其考慮的重點統(tǒng)統(tǒng)是出兵朝鮮的利弊和后果,而看不到那一條是為了斯大林的要求而出兵的。中國的抗美援朝是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正如一年以后,1951年10月23日,毛澤東在全國政協(xié)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出兵的三條原因:“我們不要去侵犯任何國家,我們只是反對帝國主義對于我國的侵略。大家明白,如果不是美國軍隊占領我國的臺灣、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打到了我國的東北邊疆,中國人民是不會和美國軍隊作戰(zhàn)的。但是既然美國侵略者已經(jīng)向我們進攻了,我們就不能不舉起反侵略的旗幟,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義的。”
朝鮮戰(zhàn)爭結束30多年后,有外國學者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也指出,這是中國不得已的選擇。“中國沒有進行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準備,……特別是沒有準備同主要依賴空中轟炸和優(yōu)勢火力支援的美軍作戰(zhàn),”當美國決定越過三八線,美國強大軍事力量出現(xiàn)在中國東北邊境的時候,“中國領導人似乎沒有別的選擇”。另一位學者說:“中國出兵朝 鮮,是出于國家利益的考慮,是不得已。如果蘇聯(lián)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國在五分鐘之內(nèi)就會決定派軍隊去的。”
注釋:
注 1 載《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第三卷(1950.8--1951.8) 第72--73頁 ; 注 2、同注1 第 73—74頁 ;注 3 同前 第 80-81頁 ; 注4 同前 第 84頁 ; 注 5 同 前第 97頁; 注 6 同前第93—94頁 ; 注9同前 第94頁 ;注10 同前 第97 頁 注 11同前 第412頁 ;注12 同前 第83頁 ;注 13 同前第73頁
注 7 見《毛澤東年譜》 中央文獻出版社會
注 8 《周恩來年譜》,第83頁,中央文獻出版社,
注 14 見《毛澤東傳 1949--1976》中央文獻出版社 第114頁 )
相關文章
- 李定凱:絕不能讓中國人民志愿軍指戰(zhàn)員的鮮血白流——兼評沈志華的朝鮮戰(zhàn)爭史觀(二)
- 張興德:朝鮮停戰(zhàn)談判為什么“談”了兩年多?
- 誰開第一槍要緊嗎?
- 淚目!彭德懷絕密電報首次公開毛岸英犧牲細節(jié),還烈士清白
- 賊喊捉賊——明辨 “朝鮮戰(zhàn)爭是北朝鮮打了第一槍”的說法為何立不住腳
- 孫瑞林:重溫黃克誠“講話” 高舉毛澤東旗幟
- 郭松民 | 《金剛川》:誰是“精神上的流浪兒”?
- 參觀抗美援朝運動70周年紀念有感(圖片集)
- ?為國盡忠,天人共仰——評電視連續(xù)劇《毛岸英》
- 雙石:“互補組合”的故事及其缺憾
- 我驚呆了:志愿軍戰(zhàn)士的戰(zhàn)績,連“神劇”都不敢這么拍……
- 侯立虹:“最可愛的人”為什么最可愛?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