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本真,就是凡事坦然,生活中的巨人必定是一個坦然的人。毛澤東就是一位凡事坦然的巨人。
毛主席暢游湘江之后,訪問橘子洲農(nóng)家,同兒童逗樂
這是主席當年暢游湘江之后,訪問橘子洲農(nóng)家,同兒童逗樂的情景。
你看主席兩腳上都是泥,這樣的形象,如果按照世俗眼光似乎和一位領(lǐng)袖不相稱,可是我們看到這幅照片時,相反感到毛澤東在做了主席之后,依然保持著一個普通人的平和心態(tài),沒有任何做作。
這不就是自然的親切,親切的自然碼?
當他舉著拿煙的右手和小朋友逗樂時,顯得多么純真,一旁的幾位老鄉(xiāng)都笑了。
在這種情況下,領(lǐng)袖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又有多大呢?
毛澤東,毛主席,分明就是老百姓中的一員。
馬克思說:
【一個成人不能再變成兒童,否則就變得稚氣了。但是,兒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嗎?他自己不該努力在一個更高的階梯上把自己的真實再現(xiàn)出來嗎?在每一個時代,它的固有的性格不是在兒童的天性中純真地復活著嗎?為什麼歷史上的人類童年時代,在它發(fā)展的最完美的地方,不該作為永不復返的階段而顯示出永久的魅力呢?有粗野的兒童,有早熟的兒童。古代民族中有許多是屬於這一類的。希臘人是正常的兒童。他們的藝術(shù)對我們所產(chǎn)生的魅力,同它在其中生長的那個不發(fā)達的社會并不矛盾。它倒是這個社會階段的結(jié)果,并且是同它在其中產(chǎn)生而且只能在其中產(chǎn)生的那些未成熟的社會條件永遠不能復返這一點分不開的。】
(選自“《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上P114,1972年版)
參見:
李贄:《童心說》
龍洞山農(nóng)敘《西廂》,末語云:"知者勿謂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而以為主于其內(nèi)而童心失。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而以為主于其內(nèi)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聞見日以益多,則所知所覺日以益廣,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務欲以揚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務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聞見,皆自多讀書識義理而來也。古之圣人,曷嘗不讀書哉。然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學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夫?qū)W者既以多讀書識義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書立言以障學人為耶?童心既障,于是發(fā)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非內(nèi)含于章美也,非篤實生輝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從外入者聞見道理為之心也。
夫既以聞見道理為心矣,則所言者皆聞見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雖工,于我何與?豈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蓋其人既假,則無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與假人言,則假人喜;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以假文與假人談,則假人喜。無所不假,則無所不喜。滿場是假,矮人何辯也。然則雖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于假人而不盡見于后世者,又豈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chuàng)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曲》,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yè),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先后論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說什么六經(jīng),更說什么《語》、《孟》乎!
夫六經(jīng)、《語》、《孟》,非其史官過為褒崇之詞,則其臣子極為贊美之語,又不然,則其迂闊門徒、懵懂弟子,記憶師說,有頭無尾,得后遺前,隨其所見,筆之于書。后學不察,便謂出自圣人之口也,決定目之為經(jīng)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縱出自圣人,要亦有為而發(fā),不過因病發(fā)藥,隨時處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闊門徒云耳。醫(yī)藥假病,方難定執(zhí),是豈可遽以為萬世之至論乎?然則六經(jīng)、《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斷斷乎其不可以語于童心之言明矣。嗚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文哉!
折疊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折疊詞句注釋
1、童心:孩子氣;兒童般的心性。這里引申為本性;真心。
2、龍洞山農(nóng):或認為是李贄別號,或認為顏鈞,字山農(nóng)。
3、《西廂》:指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
4、曷(hé):何,什么。
5、胡然而遽(jù)失:為什么很快就失去。遽:急;突然。
6、聞見:聽到的和看到的,指儒家思想。
7、而以為主于其內(nèi):耳聞目睹的東西進入人心,變成了心靈活動的主持者。
8、揚:發(fā)揚。
9、固:本來。
10、見:通"現(xiàn)"。
11、著(zhù):顯現(xiàn)。
12、達:暢通。
13、非內(nèi)含于章美也,非篤(dǔ)實生輝光也:是因為那不是內(nèi)里含有童心,外顯而為美,不是內(nèi)再忠厚老實的德性而發(fā)出的輝光。
14、卒:最終。
15、工:精巧。
16、文:寫(文章)。
17、矮人何辯:這里以演戲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無法分辨了。
18、湮(yān):埋沒。
19、詩何必古《選》:《文選》收錄的古詩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指南朝梁代蕭統(tǒng)編的古詩集《文選》,又稱《昭明文選》。古:推崇。
20、變而為近體:指詩歌變由古體變?yōu)榻w律體。近體:指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21、傳奇:指唐人的傳奇小說。
22、院本:金代行院演出的戲劇腳本。
23、舉子業(yè):指科舉考試的文章,也就是八股文。
24、六經(jīng):指儒家的經(jīng)典《詩》、《書》、《禮》、《樂》、《易》、《春秋》。
25、《語》、《孟》:指《論語》、《孟子》,《四書》中的二種。
26、過:過分。
27、懵(měng)懂:糊涂。
28、察:知曉。
29、道學:指道學家。
30、淵藪(sǒu):原指魚和獸類聚居的處所。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31、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文哉:我又從哪里能夠找到一個童心未曾失掉的真正大圣人,可以與他談一談文章的道理呢?
參考:
李克勤后記:
兒童一般很少成年人那種勢利眼,那時純正的人生態(tài)度。一個人能否在成年之后,依然保持一顆童心,依然用本真的目光看世界,對于他的世界觀,是有很大影響的。從馬克思到毛主席,無產(chǎn)階級的偉大導師,他們之所以能夠洞悉人間的深層次問題,與他們看世界的目光是有直接關(guān)系的。李贄的《童心說》,對此的解釋,具有參考價值,是說得通的,對于解釋偉大導師的道器變通,是有站得住腳的。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