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兩條根本對立的建黨路錢
列寧在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而掃除思想障礙的同時,又進行了創立黨的巨大組織工作。
一八九五年秋天,在列寧的領導下成立了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開始在俄國把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它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最初萌芽。一八九八年,彼得堡、莫斯科、基輔等地的“解放斗爭協會”,召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但這次大會還沒有把黨真正建立起來,黨內小組習氣和手工業方式很盛行。
在流放期間,列寧周密地考慮并擬定了建立無產階級的新型的、戰斗的、革命政黨的計劃。列寧認為,要建立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就必須從思想上同經濟派徹底劃清界限,必須把黨的建設放在馬克思主義的鞏固基礎上。他說:“在統一以前,并且為了統一,我們首先必須堅決而明確地劃清界限。”(《 <火星報〉編輯部聲明》 ?!读袑幦?第4 卷,第316 頁。) 因此,建黨工作應當從創辦一個宣傳革命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黨的機關報開始。這個報紙應當通過代辦員網同各地方組織建立密切聯系。他說:“沒有這樣的機關報,地方工作仍然是狹隘的‘手工業方式’的。不通過一種報紙把黨的正確的代表機關建立起來,黨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句空話。” ( 《我們的當前任務》 ?!读袑幦返? 卷,第194 頁。) 經過列寧的努力,終于在一九○○年十二月出版了《火星報》 ?!痘鹦菆蟆?和馬克思主義的敵人進行了尖銳的斗爭,培養了先進無產者忠于革命理論、對機會主義毫不調和的精神,因而“為俄國機會主義者以及西歐機會主義者所痛恨,但這是光榮的” (《進一步,退兩步》?!读袑幦返? 卷.第409頁。)?!痘鹦菆蟆?把零散的馬克思主義小組連成一氣,進行了召集第二次黨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
在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過程中,列寧同孟什維克( 它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是經濟派的直接繼承人)和第二國際機會主義者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第二國際的絕大多數政黨,是在資本主義比較“和平”發展的時期成立的。它們的綱領沒有無產階級專政的條文。黨的組織原則服從于“合法”活動和議會斗爭的需要,黨內沒有統一的紀律。議會黨團可以不服從黨中央的決定,黨的中央工作機關也可以實行和黨中央委員會不同的路線。這些黨也不認為黨是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黨的組織實際上成為議會黨團的附屬品。在這種情況下,工人中的不堅定分子,工人貴族,小資產階級分子以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大量地涌進第二國際的各國黨中,使黨內的機會主義滋長起來。這樣的黨,不可能領導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戰斗,奪取政權,實行無產階級專政。
在俄國應當建立什么樣的無產階級政黨呢?在黨綱問題上列寧同普列漢諾夫,在黨章問題上列寧同馬爾托夫等人,先后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
普列漢諾夫起草的黨綱草案中,不提無產階級專政,也沒有明確地指出工人階級的作用。這種機會主義錯誤遭到了列寧的堅決反對。由于列寧的堅持,黨綱草案中才加進了無產階級專政這個最重要的條文,并在黨綱草案中明確指出了工人階級在革命中的領導作用。后來列寧指出,這個黨綱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專政的問題,同時也是為了反對伯恩施坦主義。列寧還從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的觀點出發,主張支持農民的土地要求,黨綱草案中關于土地問題的全部條文都是由列寧提出的。
在黨的組織原則方面,以馬爾托夫為代表的一伙人,打算照抄西方社會民主黨的老辦法。和這些人相反,列寧認為,應當以批判的態度來對待西歐社會民主黨的做法。一八九九年,列寧已經指出:“西歐社會主義運動和民主運動的歷史、俄國革命運動的歷史、我國工人運動的經驗——這些就是我們在制定我們黨的適當的組織形式和策略時所必須掌握的材料。但是對這些材料應該進行獨立的‘整理’,現成的范例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我們的當前任務》 。《列寧全集》 第4 卷,第193頁。) 一九○一年,列寧進一步指出,要建立一個鞏固的集中的黨,這個黨“既能領導準備性的斗爭,又能領導任何突然的爆發,并且也能領導最后的決戰”(《 同經濟主義的擁護者商恢》 ,《列寧全集》第5 卷.第285 頁。)
建黨路線上的這種嚴重分歧,在一九○三年七月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討論黨章問題的時候,特別尖銳地表現出來了。關于黨章第一條,列寧條文是:“凡是承認黨綱、在物質上幫助黨并且參加黨的一個組織的,都可以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黨員。”(《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記事》 。〉《列寧全集》第7 卷,第11 頁。) 馬爾托夫的條文雖然認為承認黨綱和在物質上幫助黨是做黨員的必要條件,但主張黨員可以不參加黨的一個組織。馬爾托夫等人還反對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主張“自治制”,說黨的地方組織可以不服從中央的決定。他們想要建立一個沒有定形的、成份復雜的、渙散的黨。列寧同馬爾托夫等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認為要建立一個有組織的、有紀律的、集中統一的黨,必須堅持黨員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堅持地方服從中央、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的組織原則。這次代表大會選舉中央機關時,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就分成為兩個對立的派別,即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后來列寧寫道,“從一九○三年起布爾什維主義就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一種政黨而存在。” (《 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 列寧全集》 第31卷,第6 頁。)
在討論黨章的時候,普列漢諾夫贊成列寧的條文。代表大會以后,孟什維克拼命破壞大會決議,進行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活動。普列漢諾夫開始主張同孟什維克調和,很快就變成一個十足的孟什維克。在他的幫助下,孟什維克篡奪了《火星報》編輯部的領導權,使新的《火星報》成為反對列寧、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機關報。在新的《火星報》上,孟什維克竭力宣傳黨內必須容許不服從黨的決議的團體和個人存在,必須讓“每個罷工者”、每個同情黨的知識分子有權自行宣布為黨員。他們攻擊列寧,說列寧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說什么列寧要在黨內建立“農奴制”。為了捍衛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組織原則,列寧寫了《進一步,退兩步》 一書,批判了孟什維克,同時也批判了第二國際在組織路線上的機會主義。
列寧指出:在組織問題上的機會主義,“就是力圖削弱知識分子對于無產階級政黨的責任,削弱中央機關的影響,加強黨內最不堅定分子的自治,認為組織關系只不過是在口頭上抽象的承認而已。” (《進一步,退兩步》。《 列寧全集》第 7 卷,第361、396、410 頁。) 列寧還指出,這種機會主義傾向,在歐洲各國社會民主黨內到處都表現出來,導致組織的瓦解。機會主義派和革命派在組織問題上的斗爭,就是“削弱組織嚴格性和紀律嚴格性的傾向同加強組織嚴格性和紀律嚴格性的傾向的沖突,不堅定的知識分子的心理同堅定的無產者的心理的沖突,知識分子的個人主義同無產階級的團結精神的沖突” (《進一步,退兩步》?!?列寧全集》第 7 卷,第361、396、410 頁。) 。孟什維克這種組織上的機會主義,就是否認組織在無產階級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而斗爭中的偉大作用,這是為他們的機會主義的政治路線服務的。
在這本著作中,列寧規定了為建立一個戰斗的、集中的、有紀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所必須遵守的基本組織原則 ,全面地闡明了關于黨的學說。列寧提出,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它應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通曉社會發展的規律、階級斗爭的規律,以便卓有成效地領導無產階級的斗爭。黨是無產階級的有組織的部隊,是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它能夠而且應當領導工人階級的一切其他組織。黨應當和廣大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并取得干百萬群眾的信任。黨應當具有嚴密的組織、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和統一紀律,應當按照集中制的原則建立起來。列寧認為,有了這樣一個黨,無產階級就能所向無敵地進行斗爭,并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寫道:“無產階級在爭取政權的斗爭中,除了組織而外,沒有別的武器。”“無產階級所以能夠成為而且必然會成為不可戰勝的力量,就是因為它根據馬克思主義原則形成的思想統一是用組織的物質統一來鞏固的,這個組織把千百萬勞動者團結成工人階級的大軍。在這支大軍面前,無論是已經衰敗的俄國專制政權或正在衰敗的國際資本政權,都是支持不住的。”(《進一步,退兩步》?!?列寧全集》第 7 卷,第361、396、410 頁。)
布爾什維克黨正是按照列寧的建黨學說建立起來的。這個黨根本不同于第二國際的改良主義政黨,它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牢固基礎上的黨,是同各種機會主義進行堅決斗爭的黨,是堅決地為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而斗爭的黨。有了列寧領導的這個黨,世界無產階級政黨就有了一個光輝的榜樣,馬克思主義者就有了一個反對國際機會主義的堅強堡壘。
2. 抵制第二國際的粗暴干涉,保持布爾什維克的獨立和純潔
正當布爾什維克同孟什維克展開激烈斗爭的時候,第二國際機會主義者急忙出來為他們在俄國的同道孟什維克撐腰,反對列寧和布爾什維克。
一九○四年五月,考茨基在孟什維克的報紙上宣布,他贊成馬爾托夫,反對列寧,并且歪曲事實,責備列寧不應該在第二次黨代表大會上把孟什維克“開除出”《火星報》 編輯部(實際是落選)。第二國際各國黨的報紙幾乎都站在孟什維克一邊,對于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之間的斗爭作了歪曲的報道。在這種情況下,列寧認為,向國際無產階級說明俄國黨的真實情況,揭穿機會主義者的欺騙宣傳,是一項重要任務。一九○四年八月,在阿姆斯特丹召開的第二國際代表大會上,布爾什維克代表提出了由列寧參加編寫的報告,題目是《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黨內危機的說明材料》。報告中指出,列寧提出的黨章所以規定黨員必須參加黨的一個組織,是考慮到了德國社會民主黨人的慘痛教訓,由于德國黨章的第一條沒有要求黨員屬于黨的一個組織,就被那些搗亂分子廣泛利用了。一九○五年六月,列寧給《萊比錫人民報》 編輯部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說,考茨基“提供的俄國社會民主黨內現存關系的情況,根本不合事實”。“考茨基沒有任何權利講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他在俄國社會民主黨內部的目前的斗爭中,一貫是有所偏頗的。當然他完全有權利這樣做。但是,偏頗的人最好不要過多地說不偏不倚,以免落個虛偽罪名。”“我們向全體德國社會民主黨人進一言:同志們!假如你們真正認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是兄弟黨,那就不要相信所謂的不偏不倚的德國人向你們敘述的關于我們黨的分裂的任何一句話。你們唯一需要的是文件,真正的文件。”(《列寧全集》 第8 卷,第498 、499、500 頁。)列寧號召布爾什維克向外國工人的一切小組和外國社會民主黨的所有黨員,大力宣傳布爾什維克黨的立場。
第二國際除了在宣傳方面支持孟什維克外,還在組織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阿姆斯特丹大會通過了建立統一的社會民主黨的決議,但是決議沒有說明這種統一應該建立在什么樣的基礎上。會后,一九○五年二月,第二國際的執行局(國際社會黨執行局)決定,成立一個以倍倍爾為首的仲裁委員會,來“調停”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之同的爭執,求得“統一”。接受這種“仲裁”,就等于承認第二國際(實際上是德國黨)有權干預俄國黨的內部事務。仲裁委員會提出的“調停”條件之一是,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停止爭論”。這就是要布爾什維克停止揭露孟什維克,取消布爾什維克對機會主義的斗爭。列寧堅決拒艷了這種“仲裁”, 提出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爭執,應當由俄國黨的代表大會來解決。一九○五年六月,國際局又一次提出“仲裁”。列寧回答說,國際局的“調停”只有在兩派談判有了結果以后才能進行。
由于列寧采取堅定的原則立場,抵制第二國際的粗暴干涉,布爾什維克黨終于保持了自己的獨立和純潔,并且使自己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影響一天天擴大。
本文來源:《列寧反對修正主義、機會主義的斗爭》,鄭言實編,人民出版社1963年6月第1版,激流網編輯部整理錄入,有刪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