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紅軍師政委的桂東籍郭亞臣在重慶工作時犧牲
郭謙貴
曾任紅軍師政委的郭亞臣,桂東縣沙田鎮人,1902年8月生于一個小手工業(制綿紙)的家庭。8歲入學讀書。1923年,郭亞臣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郭亞臣同已經在省立三師學習的陳奇等人親密相處,并在陳奇的影響下,積極參加桂東旅衡同學會和湘南學聯所組織的各項活動,接受革命思潮的影響,進步很快。是桂東旅衡同學會的負責人之一。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后,陳奇、郭亞臣等回桂東,立即發動和組織縣中學生組成露天講演團,在縣城等地演出、演講,開展反帝、反封愛國宣傳活動。這些活動對于喚醒民眾,取得了良好效果。
1926年,陳奇、郭亞臣返校后,深入衡陽市碼頭工人之中,從事工人運動。1926年12月,郭亞臣、陳祖舜等回桂東積極投入工農運動,幫助省農協特派員張俊杰開展工作,加強了桂東農民運動的領導。郭亞臣等發動縣中學生和一些農運骨干到縣政府提出成立縣農民協會的要求,縣長彭俊之出于無奈,只好答應下來。不久,桂東縣農民協會籌備處成立,郭亞臣被選為領導成員。郭亞臣同籌委們一道商討和部署了全縣農運的步驟和方法,并提出了分區負責、具體指導的意見。郭亞臣負責四都區。被選為四都區農民協會委員長。他們深入群眾,進一步進行宣傳發動,全區農協會員很快發展到二千三百多人,大批農運骨干涌現出來,農運發展迅猛,聲威大震。在此基礎上,郭亞臣等集結數千農民,高呼“打倒土豪劣紳”、“打倒貪官污吏”等口號,沿東、西兩水大路舉行游行示威。接著,郭亞臣又率領西水三、四百農民到當地土豪李廣本家減租減息,李廣本不敢抵賴,只得照數退給農民。這一革命行動,在全區產生了良好影響。
1927年3月,桂東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召開,正式成立了桂東縣農民協會,郭亞臣被選為縣農協會委員。
“馬日事變”后,桂東縣政府下令通緝陳奇、郭亞臣等人,每捕一人懸賞大洋二百元。
1927年5月,長沙“馬日事變”發生。1927年6月中旬,反動派在桂東開展“打暴徒”,鎮壓工農運動。面對敵人殘酷地鎮壓,在白色恐怖中,郭亞臣與郭佑林等組織桂東赤衛隊,拿起槍桿與敵人斗爭,反擊敵人的囂張氣焰。1927年6月中旬,一支以共產黨員、農運骨干為核心的五十余人的桂東赤衛隊成立。1927年7月初,郭亞臣引導吳振民、林軍杰領導的廣東惠(州)、潮(州)、梅(縣)農軍,在桂東赤衛隊配合下襲擊桂東縣大塘挨戶團,俘敵五人,首戰告捷。同月,郭亞臣、郭佑林等率領赤衛隊奔襲沙田挨戶團,繳獲步槍五支,子彈二千余發,再次取得勝利。隨后,桂東赤衛隊兵分兩路:一路由劉雄率領轉移到湘贛邊界地區活動;另一路由郭亞臣、郭佑林帶領,與汝城何舉成領導的農軍以及惠潮梅農軍匯合。1927年9月23日,這支隊伍打著國民革命軍第四補充團的番號,從江西上堡進駐桂東縣城。根據湖南省委就地舉行秋收起義的指示,1927年9月26日,捕獲了桂東縣長謝憲章,團防局長胡質彬等二十余人,亮出紅旗,宣布起義,宣告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第一團正式成立。他們打開監獄,救出郭振聲、鄧聲澤等被關押的農運骨干和群眾,取得了在桂東秋收起義的偉大勝利。不久,起義隊伍南下汝城,路過桂東沙田時,郭亞臣抽空回家一趟,當了解到父親被抓坐牢,后同許多革命同志被設法營救出獄的情況后,非常激動,他告慰父親要堅強起來,隨時準備應付各種惡劣事件的發生。
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第一團在汝城遭到敵人襲擊,損失慘重,部隊由500多人減至100余人。郭亞臣等向部隊負責人建議,將隊伍撤至宜章、郴縣邊境。在汝城瑤嶺期間,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中的韋昌義(共產黨員)前來聯系,介紹了朱德和范石生建立反蔣統一戰線的情況,要求何舉成、郭亞臣等仿效朱德的辦法,也與范石生建立反蔣統一戰線。后部隊開至廣東樂昌縣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特務營。
1928年1月,朱德、陳毅等率部經廣東仁化繞道來到宜章山區,發動湘南暴動。1928年2月初,特務營正準備參加湘南暴動時,因計劃泄密,遭到國民黨軍黃甲本團包圍,特務營營長何舉成犧牲。郭亞臣臨危受命,率部突圍投奔朱德部,郭亞臣率部分戰士,參加了朱德部所發動的湘南暴動。
湘南暴動期間,在朱德、陳毅領導下,郭亞臣英勇善戰,組建農軍卓有成效,被任命為農軍師某團團長。1928年3月,隨湘南起義部隊進行轉移,上了井岡山。
1928年7月,郭亞臣隨紅四軍第二十八團、二十九團前往湘南攻打郴州,戰斗失利。部隊撤離郴州后,于1928年8月初退至桂東沙田一帶進行休整。在沙田,郭亞臣積極主動向部隊介紹桂東的風土民情,發動鄉親為紅軍安排住宿,籌集糧餉,提供各種方便。并請朱德軍長等人到家中作客。郭亞臣他們的駐地離家近在咫尺,但極少回家。有一天,郭亞臣父親郭俊高向兒子訴說自己被國民黨桂東縣政府及地方豪劣欺凌壓榨的情況后,郭亞臣好言安慰父親,并表示自己要跟共產黨革命到底。其時,郭亞臣又動員比他小兩歲的二弟郭亞林參加了紅軍。紅軍在桂東期間,郭亞臣與紅四軍的同志們一道,深入區、鄉建立蘇維埃政權,組建農民赤衛隊,發動桂東青壯年500多人參軍。在沙田,郭亞臣與紅四軍的戰友一道深入農村,建立和鞏固蘇維埃政府與農民武裝,帶領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紅四軍撤離桂東重回井岡山時,郭亞臣兄弟倆含著熱淚告別父母兄弟,叮囑父母雙親多加保重,不要掛念。
郭亞臣返回井岡山后,隨紅四軍轉戰贛南、閩西。1929年春,郭亞臣曾給家中來信,說他同弟弟郭亞林分別后,曾在江西永新會面過一次,后來聽說郭亞林在蓮花塘戰斗中左腿受傷,未知是否轉回家鄉治療,如已康復,請父催促回營。當年,郭亞臣還給家里寄來第二封信,說自己在外從事革命,無力關照家庭,妻子可另擇夫君,免誤青春年華,并望父親時刻注意家中安危。
郭亞臣在中央蘇區參加了五次反“圍剿”。1934年紅軍長征時,曾任某軍第二師政委。長征以后,被派往重慶市做黨的地下工作。1939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于重慶。
郭亞臣是紅軍初創時期就參加了土地革命的桂東籍紅軍將領。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郭亞臣轉入地方,被派往四川重慶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由于革命事業的需要,為了黨的革命工作,郭亞臣較早地離開了部隊,是犧牲在隱蔽戰線的我黨高級干部。
(湖南桂東縣委黨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