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曹前發:毛澤東生態觀

曹前發 · 2017-12-13 · 來源:《學習與探索》2017年第9期
毛主席誕辰124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無論是革命戰爭歲月,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毛澤東都高度重視植樹造林,強調綠化事業和注意水土保持。今天,我們追憶他的綠化祖國和注意水土保持的思想,研究他的生態觀,對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美麗家園,有著巨大的歷史啟示和現實意義。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無論是革命戰爭歲月,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毛澤東都高度重視植樹造林,強調綠化事業和注意水土保持。今天,我們追憶他的綠化祖國和注意水土保持的思想,研究他的生態觀,對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美麗家園,有著巨大的歷史啟示和現實意義。

  一、在南北各地我們能夠看到綠化就好

  綠化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新中國成立時,由于連年戰爭,我國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很大破壞,當時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僅有8.6%。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開始關注祖國的荒山荒地。有計劃地綠化這些荒山荒地,從而實現綠化祖國的偉大目標,時刻縈繞在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心頭。

  1949年,毛澤東主持制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就提出“保護森林,并有計劃地發展林業”的方針。1955年10月11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上所做的結論中指出:“農村全部的經濟規劃包括副業、手工業……還有綠化荒山和村莊。”“我看特別是北方的荒山應當綠化,也完全可以綠化。”“南北各地在多少年以內,我們能夠看到綠化就好。這件事情對農業,對工業,對各方面都有利。”同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起草的《征詢對農業十七條的意見》中指出:“在十二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1956年3月,毛澤東發出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在不到半年內,毛澤東三次談到綠化問題,可見他的心情是十分急迫的。

  1958年這一年,毛澤東對綠化問題更是高度關注。1月4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綠化。四季都要種。今年徹底抓一抓,做計劃,大搞。”1月31日,毛澤東在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指出:“綠化。凡能四季種樹的地方,四季都種。能種三季的種三季。能種兩季的種兩季。”“林業要計算覆蓋面積,算出各省、各專區、各縣的覆蓋面積比例,做出森林覆蓋面積規劃。”

  什么叫綠化?從時間、空間和標準上,毛澤東都做了認真討論。時間上,從原先的十多年到二百年綠化了就是馬克思主義。這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1959年9月10日,毛澤東到北京市密云水庫視察。他指著四周光禿禿的荒山對當時的密云縣委書記說:“你看,這里山也好,水也好,就是很多山還是光禿禿的,這就不好了,你幾年能把它綠化了?”密云縣委書記閻振峰說:“5年能行,快一點用3年。”毛澤東聽后說:“我看20年能完成就不錯。不能小看這個問題,綠化,不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是不可能實現的。要實事求是,盡最大努力去干好這件大事。”1964年3月30日,毛澤東在聽取陜西、河南、安徽三省負責人匯報工作時指出:前幾年你們說一兩年綠化,一兩年怎么能綠化了?用二百年綠化了,就是馬克思主義。先做十年、十五年規劃,愚公移山,這一代人死了,下一代人再搞。毛澤東對綠化現狀的不滿,表現出他對綠化的高度重視。

  空間上,毛澤東曾提出“三三制”的綠化設想。1958年11月,毛澤東在修改《關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稿加寫的一段話中,曾大膽設想,全國十八億畝耕地,實行“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種農業作物,三分之一種草,三分之一種樹,美化全中國。這一設想在8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說過。11月25日,毛澤東會見朝鮮政府代表團時又重申了“三三制”設想。

  標準上,什么叫綠化?1958年4月3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真正綠化,要在飛機上看見一片綠。種下去還未活,就叫綠化?活了未一片綠,也不能叫綠化。”“《人民日報》不要輕易宣傳什么‘化’。”“化搞得很濫,動不動就宣布‘化’了。”“要比措施,比實績。”8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我去河北、山東、河南看了一些地方,就沒有綠化。沒有綠,怎么叫綠化?11月23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又指出:還有一個綠化,化到什么程度?年年化,那個樹就不多。11月25日,毛澤東會見朝鮮政府代表團時還說:我們這個國家沒有多少樹,無論坐火車或乘飛機都可以看到這種情況。在綠化的標準上,除了要在飛機上看見一片綠之外,毛澤東又進一步提出園林化的構想。1958年8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要使我們祖國的河山全部綠化起來,要達到園林化,到處都很美麗,自然面貌要改變過來。”“各種樹木搭配要合適,到處像公園,做到這樣,就達到共產主義的要求。”“農村、城市統統要園林化,好像一個個花園一樣。”1959年3月,毛澤東提出,實行大地園林化。

  1973年11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提出了“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方針。十條規定之第七條“植樹造林,綠化祖國”要求:各地區要制定綠化規劃,落實有關政策,國家植樹造林與群眾植樹造林結合起來,綠化一切可能綠化的荒山荒地。城市和工礦區還要利用一切零散空地,植樹種草。園林化的構想,仍是今天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努力目標。

  二、“沒有林,也不成其為世界”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森林是形成區域性氣候和水文條件、地理景觀的決定因素。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多種生態功能。1959年6月22日,毛澤東同河南省委負責人談話時指出:“沒有林,也不成其為世界。”這是對森林作用、林業發展的最高概括,也是毛澤東生態觀的重要體現。

  森林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資源。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就對林業有著獨特的感情。1919年9月,他認為林業問題可以作為要研究的實業問題之一。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十分關注林業問題。他看到一些宜種的樹木,既可解決牧草,又可提供燃料,就大力倡導。1942年12月,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高級干部會議上指出:發動群眾種柳樹、沙樹、擰條,其枝葉可供駱駝和羊子吃,亦是解決牧草一法。同時可供燃料。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重視林業建設。1956年3月18日,毛澤東在同林業部副部長李范五談話時說:“林業真是一個大事業,每年為國家創造這么多的財富,你們可得好好辦哪!”同年的4月25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的報告中指出:“天上的空氣,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寶藏,都是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1958年7月12日,毛澤東會見黑非洲青年代表團時說:“一個國家獲得解放后應該有自己的工業,輕工業、重工業都要發展,同時要發展農業、畜牧業,還要發展林業。森林是很寶貴的資源。”11月1日,毛澤東在河北省邯鄲聽取中共邯鄲地委、邢臺地委負責人匯報工作時說:樹木經濟價值很大,木材是化學原料,可以多種些。一周后,即11月9日,毛澤東指出,林業將變成根本問題之一,林業以后才是牧業、漁業,蠶桑、大豆要加上。林業是化學工業、建筑工業的基礎。1967年9月23日,毛澤東批準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關于加強山林保護管理、制止破壞山林、樹木的通知》。通知指出,森林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資源,又是農業生產的一種保障。積極發展和保護森林資源,對于促進我國工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在當時的環境下,這個通知對于人民群眾提高對森林重要意義的認識,從而自覺保護森林,還是發揮了積極作用。

  森林對改善氣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澤東通過調查得知,沒有樹木易成水旱災。1930年10月,他在《興國調查》報告中指出,椴田之所以容易發生水旱災,是因為那一帶的山都是走沙山,沒有樹木,山中沙子被水沖入河中,河高于田,一年高過一年,河堤一決便成水患,久不下雨又成旱災。在這篇報告中,毛澤東指出,保護樹木,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在這里,毛澤東已經看到治水必先治山,植樹造林,搞好水土保持,是避免水旱災害的辦法之一。林業對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受到毛澤東的高度關注。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四次視察黃河,多次詢問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他了解水少沙多的黃河治理僅僅依靠幾個大水庫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有整個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配合。他對長江三峽工程的顧慮之一也是泥沙淤積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水庫本身的工程技術措施外,還要有水庫以上流域面積內的水土保持工作。廣東省臺山縣田美村人多地少,1954年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后,組織社員到距村43里的荒山區,開墾出部分水田、旱地,解決了剩余勞動力出路和增加社員收入問題。毛澤東看到這個材料后,立即指出,“必須注意水土保持工作,決不可以因為開荒造成下游地區的水災。”離山縣位于黃河中游,自然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嚴重。在縣委書記劉耀的領導下,制訂了水土保持規劃,提出了植樹造林等切實可行的措施。毛澤東贊揚他們的做法,指出:“離山縣委這個水土保持規劃,可以作黃河流域各縣以及一切山區做同類規劃的參考。”

  大泉山位于山西省陽高縣境內的永定河上游,多是不長“山柴蒿草”的荒山禿嶺,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經過治理,控制了水土流失,改變了大泉山的荒涼面貌。毛澤東看了這個典型材料后,十分高興地寫道:“整個華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問題的地方,都可以照樣去解決自己的問題了。”并強調“要全面規劃,要加強領導。”1956年1月,毛澤東在修改《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時指出:“在墾荒的時候,必須同保持水土的規劃相結合,避免水土流失的危險。”此時,毛澤東就注意到因開荒可能導致水土流失的問題,提出力戒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謂高瞻遠矚。

  綜上所述,毛澤東不僅強調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探討了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問題。第一,水土流失是由森林被砍伐、植被被破壞引起的,保護植被、造林綠化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開荒也要注意保護植被;第二,不僅要重視植物措施,還要重視工程措施,要通過挖坑、開渠、培埂、堵溝等方法保持水土,改變荒山面貌;第三,水土保持工作要全面規劃,加強領導,認真總結先進經驗,使之推廣。

  三、綠化我們的國家,美化我們的環境

  植樹造林是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毛澤東十分重視植樹造林,并強調種樹要有計劃,要持之以恒,方可見效。早在延安時期,僅1944年的一年中,他多次談到這個問題。1944年5月24日,毛澤東在延安大學開學典禮上指出:“還有陜北的山頭都是光的,像個和尚頭,我們要種樹,使它長上頭發。種樹要訂一個計劃,如果每家種一百棵樹,三十五萬家就種三千五百萬棵樹。搞他個十年八年,‘十年樹木,百年樹人。’”7月3日,毛澤東在中央招待出席陜甘寧邊區合作社會議代表時指出:要把植樹作為合作社的十大主要業務之一。在十年之內每家種一百棵樹。7月5日,毛澤東在起草的《召開陜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第二次大會的決定》中關于邊區經濟文化建設問題時指出:為改變邊區童山太多現象,應號召人民植樹,在五年至十年內每戶至少植活一百株樹。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政府就提出“保護森林,并有計劃地發展林業”的方針。1966年,毛澤東指出:一切能夠植樹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樹造林,逐步綠化我們的國家,美化我國人民勞動、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環境。

  毛澤東善于抓典型,推廣成功經驗,以期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植樹造林的模范人物和單位,自然受到毛澤東的關注。李順達領導的金星農林牧合作社,位于荒山禿嶺、土薄石厚、自然條件很差的太行山區。由于發動群眾在1.8萬畝荒山上封山育林,種植用材林、防護林、果樹和牧草,發展畜牧業,經過三四年的努力,改變了面貌。毛澤東十分肯定這個典型。

  毛澤東高度重視植樹造林活動的制度化。在江西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等就把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提出。1932年3月16日,在中華蘇維埃人民委員會第十次常委會上通過并由毛澤東等簽署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對于植樹運動的決議案》指出,“中央蘇區內空山荒地到處都有,若任其荒廢則不甚好,因此決定實行普遍的植樹運動,這既有利于土地建設,又可增加群眾之利益。”這個決議有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鼓勵栽各種樹木,不是某一單一樹木;二是因地制宜,栽樹時要考察某地適合某種樹木;三是注意保護,禁止隨意采伐。這是黨和政府關于植樹造林事業的第一個專門決議。決議公布后,中央蘇區各級政府隨即傳達貫徹,決定在1933年的造林季節,每人種十棵樹,綠化瑞金的荒山、荒嶺。在各個分散的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權,也對植樹造林、保護樹木作過一些規定。1934年1月,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做報告時要求,應當發起植樹運動,號召農村中每人植樹十株。為使植樹造林活動制度化,陜甘寧邊區政府制定了許多條例、規則。1941年1月29日公布了《陜甘寧邊區森林保護條例》《陜甘寧邊區植樹造林條例》《陜甘寧邊區砍伐樹木暫行規則》。1946年4月23日,陜甘寧邊區第三屆參議會通過了《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就植樹造林、發展果木作過專門規定。

  植樹造林,保護森林,要靠制度作保障。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和毛澤東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繼續高度重視這方面的制度建設。1950年5月16日發布了《政務院關于全國林業工作的指示》。1958年4月7日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在全國大規模造林的指示》。1963年5月27日發布了《森林保護條例》。1967年9月23日,毛澤東批準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關于加強山林保護管理、制止破壞山林、樹木的通知》。通知指出,縣、社、隊三級普遍建立和健全護林組織和護林制度。嚴禁亂砍濫伐,嚴禁放火燒山,嚴禁盜竊樹木;不準毀林開荒,不準毀林搞副業。嚴格實行計劃采伐,計劃收購。加強木材市場管理,嚴禁木、竹自由交易,堅決打擊投機倒把行為。三個嚴禁、兩個不準,尤其是不準毀林開荒,有很強的針對性。1973年11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提出,加強對森林資源和各種防護林的管理,嚴禁亂砍濫伐。加強對政府劃定的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認真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加強對城市林木、公園和風景游覽區的管理,不得任意侵占。加強草原養護,不得任意破壞。這些制度對保護森林發揮了積極作用。

  堅持農林牧結合是保持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毛澤東重視林業,但他一直強調農林牧要結合,表現出一位政治家的戰略眼光。1958年3月,毛澤東在審閱農業部部長廖魯言準備在成都會議上的發言稿時,加寫了這樣一段話:農業、畜牧業的經營,還一定和各地大、中、小片各種類型的(用材林、薪炭林、其他各種經濟林、防風防沙防潮林和風景林)林業經營相結合。總之農、林、牧三業要結合。8月,毛澤東指出,農林牧,一個動物,一個植物,是人類少不了的。11月6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農林牧要結合。你要搞牧業,就必須要搞林業,因為你要搞牧場。

  1959年6月11日,毛澤東會見秘魯議員團時說,農業也要綜合平衡,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五個方面。7月4日,毛澤東在修改《中共中央關于在大中城市郊區發展副食品生產的指示》稿時指出:所謂農者,指的農林牧副漁五業綜合平衡。10月31日,毛澤東在給吳冷西的信中指出:農、林、牧三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這是完全正確的。我認為農、林業是發展畜牧業的祖宗,畜牧業是農、林業的兒子。然后,畜牧業又是農、林業(主要是農業)的祖宗,農、林業又變為兒子了。這就是三者平衡地互相依賴的道理。

  重視綜合利用是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1960年4月13日,毛澤東同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陳正人等談話時指出:各部門都要搞多種經營、綜合利用。要充分利用各種廢物,如廢水、廢液、廢氣。他還風趣地說道:實際都不廢,好像打麻將,上家不要,下家就要。1965年10月12日,毛澤東主持中央工作會議第二次會議。他在會上說:講綜合利用,結果年年不搞綜合利用。煉焦要綜合利用,火車上燒煤,百分之九十幾都沒有利用,這個煤炭的熱能只利用了百分之幾。毛澤東對當時綜合利用的落實狀況是不滿意的,表明他對綜合利用這個問題是十分重視的。在20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綜合利用,化廢為寶”的思想是十分寶貴的。

  毛澤東博覽群書,知識豐富,關注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具有世界眼光。美國的種植業與畜牧業并重,得到毛澤東的充分肯定。他認為,我國也一定要走這條路線,因為這是證實了確有成效的科學經驗。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農、林、牧三結合。他認為必須要有這種結合,否則對于農業不利。

  四、綠化、美化仍然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追求目標

  毛澤東綠化祖國的思想,對于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仍然有著巨大的啟示作用。“沒有林,也不成其為世界。”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這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不準毀林開荒,拿一部分耕地種樹種草的設想,對我們今天西部一些地區退耕還林還草是有啟示的。大地園林化的設想,對我們建設美麗中國也是有啟示的。“綠化我們的國家,美化我國人民勞動、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仍然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追求的目標。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都高度重視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偉大事業。鄧小平指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二十年,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干下去。”江澤民指出:“全黨動員,全民動手,植樹造林,綠化祖國。”胡錦濤指出:綠化美化環境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要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著力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要通過全社會長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潔凈,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和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同樣高度重視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偉大事業。2013年4月2日,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不可想象,沒有森林,地球和人類會是什么樣子。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他強調全社會都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切實增強生態意識,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我國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2017年3月29日,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說:全民義務植樹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讓大家都樹立生態文明的意識,形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識和合力。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他強調,植樹造林,種下的既是綠色樹苗,也是祖國的美好未來。要組織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通過參加植樹活動,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培養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生態意識,學習體驗綠色發展理念。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擼起袖子加油干。

  由于黨中央對林業建設的高度重視,把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生態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我國林業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1.66%,全國森林面積達31.2億畝,森林蓄積量達151.37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達到10.4億畝,居世界第一位。

  從51年前毛澤東提出“綠化我們的國家,美化我國人民勞動、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環境”的偉大理想,到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展現出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而不息奮斗的偉大風采。

  (作者簡介:曹前發——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共黨史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思想研究。)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三级手机在线播放线观看 | 亚洲Aⅴ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乱码视频网 | 天天看片国产区 | 亚洲一本中文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