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密電”是“如其聽”,而不是“如其不聽”!
在此我們需要對所謂“密電”作一定義——
紅軍總部是黨中央領導下的紅軍最高指揮機關,在左、右路軍分開行動之后,紅軍總部對左、右路軍(前敵總指揮部)的指揮、調動均應當上報隨右路軍行動的黨中央,并取得黨中央的同意。凡是應當向中央報告而未報告,單方面向左、右路軍(前敵總指揮部)指揮員下達的重要命令,即為“密電”——尤其是與黨中央方針和決策嚴重相悖的命令。而從現存檔案(如凱豐長文《黨中央與國燾路線分歧在哪里》)及紅軍總部和前敵總指揮部電訊部門負責人宋侃夫、王子綱等人回憶來看,在這段日子里張國燾曾向前敵總指揮部首長發出過多份應向中央報告而未報告的重要電令,嚴格地說,這些電報都符合“密電”定義。而9月9日導致中央單獨北上的那份“密電”,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因此,從9月3日至9月9日黨中央率紅一、三軍單獨北上的那段日子里,張國燾與前敵總指揮部首長之間的“密電”是一堆而不是一份!
比如,9月8日白天張國燾令徐、陳首長準備南下的那個電報,就屬“密電”之列——雖然徐、陳首長向中央匯報了該電內容,但并不能因此而抹去張國燾該電的性質。而且我們還不能不遺憾地道出一個事實:徐、陳首長在同日上午9時致朱德、張國燾那份“以不分散主力為原則”、“如能乘[敵]向北調時,[取]松潘、南坪仍為上策”的電報,實際上也具備“密電”的屬性。
而就在這天,張國燾還有一個致紅三十一軍政治委員詹才芳的“密電”,其性質更為惡劣。
張國燾的這份對黨中央“挖墻腳”的“密電”全文如下:
才芳:
甲、九十一師兩團,即經梭磨直到馬爾康、卓克基待命,須經之橋則修復之望梭磨、康貓寺路,飛令軍委縱隊政委蔡樹藩將所率人員移到馬爾康待命。如其聽則將其扣留,電復處置。
朱、張
八日[]
圖7-1:張國燾電令詹才芳扣留軍委縱隊
這份電報引發的歧議很多,作出判讀需要詳析相關地理要素及其他相關情況。
詳研了相關地理要素(包括實地踏勘有關路線)和其他相關情況后,筆者提出如下綜合判讀意見與各位方家商榷:
?、迨紫?,這份電報的存在和真實性是無可置疑的——最近有人撰文對這份電報的真實性提出置疑,但這是毫無道理的:這份電報是從紅軍總部或紅三十一軍留存文電檔案中找到的。如果有作偽造假,那也只能是紅軍總部電訊部門或紅三十一軍機要部門在作偽造假!而當時在張國燾控制下的紅軍總部電訊部門或紅三十一軍機要部門,沒有任何理由要生造出這樣一個對“張主席”極為不利的“密電”出來!
?、鎸W界有不少研究者認為張國燾的這份“密電”中的“軍委縱隊”是左路軍中的“軍委縱隊”,這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其一,左路軍中的“軍委縱隊”就是紅軍總部,當時就跟朱德、張國燾在一起,張國燾用不著讓遠在馬河壩——馬塘一線的詹才芳“飛令”其返回并予以扣留;其二,張國燾該“密電”中“軍委縱隊政委蔡樹藩”這個具體指向是毫不含糊明白無誤的!而蔡樹藩和軍委縱隊一起,是于次日晚上從遠在數百里之外的阿西茸地區隨黨中央一起北上的,這是無可置疑也無法顛覆的歷史事實。
㈢目前大多數研究文章和史籍都認為這份電報中的“如其聽……”系“如其不聽……”之誤寫或訛譯,這也是不能成立的:右路軍北上時,蔡樹藩所率軍委縱隊在右路軍左翼部隊行軍序列中(均系紅一方面軍所屬部隊),由紅一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指揮,而要執行“飛令軍委縱隊返回”且“予以扣留”任務的詹才芳又遠在數百里之外的馬河壩、馬塘、梭磨一線——如果蔡樹藩“不聽”,詹才芳是無法將其“扣留”的!
?、栌衣奋娺M入草地后,軍委縱隊并沒有跟黨中央在一起(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是和徐向前、陳昌浩的前敵總指揮部一起隨右路軍右翼部隊行動[]),而在在目前公布的電報中,又均未發現迄至9月9日前軍委縱隊發出的電報或徐、陳首長向紅軍總部報告軍委縱隊行止位置的電報,由此或可推斷:軍委縱隊電臺此間有可能一直沒有開機工作[]。張國燾在簽發該電時,有可能還誤認為軍委縱隊尚在草地行進途中,并未到達巴西、阿西茸地區與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會合,所以才發出了這份多少有些“撞大運”成份的“追回軍委縱隊予以扣留”電!而實際上,軍委縱隊已于9月初進至了巴西、阿西茸地區,若要“返回”馬爾康、卓克基地區,需要7~10天行程,除了重過草地外,還要翻越打古、昌德、長坂三座雪山,而張國燾在9月8日發出這份“扣留軍委縱隊”的“密電”時,并不清楚軍委縱隊的具體位置——甚至不一定清楚詹才芳的具體位置[],
在此需要說明一下黨中央和紅一、三軍及軍委縱隊的電臺分布情況: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之際,中央紅軍共有電臺12部,紅四方面軍共有電臺5部。而迄至9月10日黨中央率紅一、三軍單獨北上時,留在左路軍和右路軍南下部隊的電臺共有12部,黨中央和紅一、三軍帶走電臺5部,報務員23人,見習員4人,機務員3人,機工2人[]。其電臺分布情況為:隨黨中央行動1部電臺(29分隊),軍委縱隊1部電臺,紅一軍團兩部電臺(率先頭部隊前進的林彪和率主力及軍委縱隊、紅軍大學等機關、學校北進的聶榮臻各1部),紅三軍團1部電臺(23分隊)[]。
㈤左、右路軍于1935年8月底~9月初陸續開始北進后,在馬爾康、卓克基、馬塘、黑水尚有許多后方機關、醫院和部隊,主要分布在三個地區:王宏坤、洪學智組織轉運傷員的后方機關、醫院和部隊大致位于打古、昌德、蘆花、扎窩地區;詹才芳指揮的紅三十一軍一部、紅三十三軍及二十九、二六九團大致位于江貢瑪(當時譯作“石匠宮”)、馬河壩、馬塘、刷經寺、梭磨、雜谷垴地區;倪志亮、周純全指揮的紅三十二軍、紅九軍后衛部隊和紅三十一軍一部大致位于松崗、馬爾康、卓克基、夢筆山地區。這三個地區的指揮員雖然均配有無線電分隊,但從此間紅軍總部與之聯絡的有關電報分析,這些指揮員和所率部隊時常處于移動中,而且有可能因雪山阻隔等原因,無線電聯絡并不適時通暢,紅軍總部也時常無法弄清這些指揮員和部隊的確切位置,有關電報常常需要互為代轉[]。
?、暧腥嘶蛟S會提出這樣的置疑:張國燾為什么不直接致電徐、陳首長“扣留軍委縱隊”呢?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⒈至少在9月8日前,跟黨中央在一起徐、陳首長表現出的態度是支持黨中央的北上方針的;⒉張國燾沒有把握認定徐、陳首長會執行這樣荒謬的命令——執行這樣的命令就意味著與黨中央公開攤牌翻臉。
綜上所述,這份“扣留軍委縱隊”的真實性及其內容涵義,基本上無可置疑。
這份“扣留軍委縱隊”的電報,性質極為惡劣——這不就是“犯上作亂”么?
張國燾,他這是要跟黨中央“攤牌”啊!
需要說明的是,這份電報雖然署名“朱張”,但可以肯定地說,這絕不可能是朱總司令同意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