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蘇聯空軍到底是哪天出戰的?
鄭 伯 田
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67年了,可是還有好多歷史謎困擾著我們。比如說,蘇聯空軍到底是哪一天參戰的?到底是哪一天,進入朝鮮領空,執行戰斗任務的?到底是哪一天,擊落敵機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百個人甚至出現一百零一個說法。
究其原因,是因為從戰爭一開始,中、蘇、朝一方,就采取了隱蔽自己戰略意圖,“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高度保守行動之秘密,同時還做出了一些假的戰術動作,故意誤導敵手。
抗美援朝戰爭一開始,中方就嚴密封鎖消息,新聞報道更是“假動作”頻出。第一次戰役中,《人民日報》在報道戰地新聞時,把所有的功勞都“奉送”給了朝鮮人民軍和朝鮮游擊隊。直到第一次戰役結束,11月5日,毛主席在致彭德懷并轉高崗的電報中,還再次強調為達到迷惑敵人之目的,目前不宜以聯合司令部的名義發表戰報。但在報道中應提到在一系列戰斗中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愿部隊參戰,并打得很英勇。11月11日,《人民日報》引用外電,駁斥美國污蔑中國人出現在朝鮮戰場,為“侵略”行為,間接承認朝鮮戰場有了“中國人民志愿部隊”。11月13日《人民日報》以《支援朝鮮人民和我國人民志愿部隊 東北北京南京工人農民學生加緊生產加緊學習捐獻物資》為題,再次間接承認“中國人民志愿部隊”已經出現在朝鮮戰場。一直到11月16日,《人民日報》才以《朝人民軍與我人民志愿部隊并肩作戰 半月斃傷俘敵一萬三千 重挫敵人兇焰逼使敵退至清川江以南》為題,正式全世界宣告,前一段時間打得美軍狼狽逃竄的一系列勝仗,是我們的手筆。
蘇聯空軍參戰,同樣嚴密封鎖消息,同樣在新聞報道中“假動作”頻出,隱蔽我方戰略意圖,蒙蔽敵軍視線,令美軍一時間應對失措,敗招跌出。
這就給今天的研究者帶來困惑,令很多很多人,面對一片混亂的“史料”,不知所云,無從措手。再加上一些無良文人,故意攪渾清水,以售其私,導致這段歷史的真相,直到現在還籠罩于云霧繚繞之中。
1.空軍出動先期要做好哪些準備
網上流傳的說法,一致認為,中國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立刻就要出兵入朝,斯大林卻反悔了,他與赴蘇談判的周恩來談話時,很是決絕地說:“蘇聯空軍大約還需要至少兩個月的時間進行更充分的準備,因此在中國部隊入朝時,我們的空軍肯定不能為你們提供空中掩護。”
是真的沒有做好準備,還故意找的托詞?是未雨綢繆不夠,還是臨陣畏敵?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空軍出動作戰,要具備哪些條件,要先期做好哪些準備吧。
空軍作戰,首先要有適用的機場,機場里要有指揮塔、儲油罐、彈藥庫,飛行員和地勤人員的宿舍浴室食堂、儲存各種零配件的倉庫。還要有與機場相連通的鐵路、公路,雷達陣地和與機場連通的通訊線路,守衛部隊步兵、高炮、探照燈部隊的陣地、營房。還要有足夠量的電力供應。
當時的東北,肯定的說有一些機場,卻都是日寇遺留下來的,或荒廢在那里,或被附近的農民種上了大豆高粱,或已經移作他用。即便是保存完好的機場,因為日寇占領東北的時候,使用的機型,根本用不著很長的跑道。那個時候也沒有雷達、探照燈等設施,更談不到復雜的連通線路。這樣的機場,必須改造,甚至重建,否則就無法滿足噴氣式戰斗機的使用。
一下子要有幾個師的航空兵部隊進入,需要的機場肯定不是很小的數字。時當深秋,東北那個地方已經是冰天雪地,再進行土木建設,已經不是季節,尤其是動用水泥,肯定地說絕無可能。
說沒有準備好,我們還真的不能不信,。
我們可以抱怨,可以指責斯大林,怎么不能像毛主席一樣,未雨綢繆,朝鮮戰爭剛一打響,就著手準備呢?
我們可以抱怨,可以指責毛主席,怎么不像指揮陸軍一樣,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把機場修好,把營房修好,把陣地修好呢。
指責和抱怨是沒用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戰機是不會飛來的,硬著頭皮飛來,也是不能作戰的。
然而奇跡還是被創造了出來,據網上流傳的說法,10月中旬(也就是說最早不早于10月10日,最晚不晚于10月19日),蘇聯空軍第一批戰機,轉場進入丹東附近的浪頭機場。這批作為先遣隊的飛機共32架,由第64殲擊航空兵集團軍司令別洛夫少將帶隊。
這個說法,我是贊同的。理由是假定這個說法不成立,后面的發生的事情就無法解釋了。
2.《人民日報》是怎樣報道志愿軍入朝后第一次空戰的
讓我們再來看看《人民日報》是怎樣報道發生在1950年10月底,也就是說志愿軍入朝后發生在朝鮮的幾次空戰的吧。
1950年11月1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題為《人民軍空軍出動襲擊永柔安州附近美軍車隊》的報道中,說:“【新華社三十一日訊】塔斯社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軍總司令部發表戰報稱:人民軍部隊在各條戰線繼續與敵軍進行激戰。在咸興以北,人民軍部隊繼續進行頑強的防御戰,阻擾敵軍進犯。十月二十七日,人民軍空軍在永柔和安州附近擊毀美軍長途汽車數輛。”
11月3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題為《朝鮮人民軍空軍莊嚴宣誓 為祖國戰至最后一滴血》中報道說:“【新華社二日訊】據塔斯社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頃以勛章與獎章授予大批功勛卓著的朝鮮人民軍飛行員。在授獎時,駕駛員崔東喬(音譯)等一致保證為祖國戰至最后一滴血。朝鮮民主青年同盟中央委員會代表以錦旗獻給英勇的空軍部隊,并勉勵人民軍飛行員更勇敢、更堅決地與敵人作戰,把美國侵略者逐出國土。飛行員代表受旗時致答辭稱:‘在這面旗幟下,我們立誓為被敵人炸死的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復仇,我們定要把敵人趕出去。’”
11月6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又以題為《朝鮮人民軍空軍轟炸美軍金浦機場 安州咸興兩線繼續打擊敵人》報道說:“【新華社五日訊】據朝鮮中央通訊社訊:朝鮮人民軍空軍最近轟炸美軍占領下的金浦空軍基地,勝利完成任務。”(這篇報道很長,這里僅引用的僅是導語。)
11月8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再次以題為《朝人民軍與敵空戰 擊落美軍轟炸機六架》報道說:“【新華社七日訊】塔斯社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軍司令部六日發表人民共和國空軍五日戰績稱:人民軍英勇的空軍部隊,正不停地對敵機進行有效的打擊。十一月五日,人民軍空軍部隊的八架飛機,進攻空襲南市和宣川的十六架美國B29型及B26型轟炸機和戰斗機。在空戰中擊落B29型轟炸機一架,B26型轟炸機五架。其余敵機紊亂的潰逃。人民軍飛機全部安然返防。”
至此,《人民日報》有關朝鮮空戰的報道,暫告一段落,很長時間沒有朝鮮空戰的消息再見報端。
上面的幾篇報道,宣稱朝鮮上空發生的戰斗,是朝鮮人民軍的戰績。然而我們知道,這個時候朝鮮領土大部淪陷,整個領空完全被美軍控制。朝鮮人民軍經過半年多的時間,與頭號軍事強國浴血奮戰,還有空軍部隊存在嗎?如果還有空軍部隊,機場在哪里?還剩下多少架飛機?能不能上天,與密如蚊蚋的美機對陣?如果還真的有戰斗力,此前有過什么樣的戰斗,此后又有過什么樣戰斗?這些,一直未見報道,也未見任何回憶類文獻。
據鄙人判斷,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朝鮮人民軍空軍部隊還真的有戰機存在,為了掩蔽中、蘇、朝方的戰略行動,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拼盡全力投入戰斗。另一個是朝鮮人民軍空軍部隊確確實實沒有戰斗能力了,是蘇聯空軍偽裝上陣的。這樣的事情絕對有可能發生。理由是,能偽裝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為什么不能偽裝成朝鮮人民軍參戰呢?
有人或許會問,《人民日報》大量報道朝鮮人民軍空軍部隊戰績,到底要掩蔽什么樣的戰略行動呢?
無他,蘇聯空軍參戰了。
3.蘇聯空軍入朝作戰究竟是哪一天?
一支空軍部隊,進入陌生空域作戰,通常要有數次甚至數十次熟悉作戰空域的飛行。蘇聯空軍進入浪頭機場,當然也不能例外,必須進入朝鮮境內,熟悉空域,做好戰斗預案。
《人民日報》大規模的報道朝鮮人民軍空軍部隊的戰斗,顯而易見的是為了掩蔽蘇聯空軍的出動。11月27日的戰斗,不管何方所為,都非常明顯的告訴我們,蘇聯空軍出動了。
網上流傳著的信息,蘇聯空軍擊落敵機,是11月1日。但是,另有一則信息告訴我們,蘇聯空軍擊落敵機,是11月2日。
網上流傳著一則毛主席致斯大林的祝捷電,電文稱:“蘇聯飛行員在空中表現出了英勇的氣概和強大的威力,他們在最近12天內,擊落了23架入侵的美國飛機。為此,我向他們表示謝意。我認為,此事值得向您報告。”
電文落款的時間是11月15日。
這則電文,有的引用者,直接標明毛主席致電斯大林祝捷,有的只是引用其中內容,其中的數字,并不標明其來源。
鄙人不明白其中的奧妙。
但是,電文透露的信息,是很多人都認可的。
認可的內容,有以下兩點:一,12天的時間,蘇聯空軍擊落美機23架;二,11月15日,倒推12天,是11月3日。考慮到很可能是毛主席在凌晨起草的電報,姑且認定為11月2日。也就是說,11月2日,是蘇聯空軍擊落美機,首戰告捷的日子。
下面,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抗美援朝戰爭起始時,幾個重要時間的節點。
1950年10月2日,朝鮮政府向中國政府發出請求支援的文電;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10月25日,第一次戰役打響;10月27日,有朝鮮人民軍參予遮掩的,或者干脆就是蘇聯空軍直接入朝,投入戰斗;11月2日,取得擊落敵機的戰果;11月15日,已經擊落敵機23架……
請問讀者諸君,這樣的結論,你有疑問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