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6周年紀念日,緬懷在全民族抗戰中奮御外侮的中華英烈們
◆ 中國最北省會哈爾濱市平房區的一片廢墟已默默佇立70余載,這座世界保存規模最大的細菌戰遺址群,有太多日本法西斯的反人類暴行卻鮮為人知——因為,沒有幸存者能活著走出這個人間地獄
▲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動力班遺址附近,一位參觀者在拍照(7月28日攝)
◆ 日軍在中國、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建立了63支細菌戰部隊,僅七三一部隊就有4000多人,而作證的只有不到30人,有的臨終才肯講述,有的一直躲避、掩蓋和否認
◆ 來自“東方奧斯維辛”的拷問,久久回蕩……
記者丨鄒大鵬、王建、楊思琪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羅森塔爾59年前的這篇報道讓納粹的罪惡昭然若揭。
然而,遠在7000公里之外,中國最北省會哈爾濱市平房區的一片廢墟已默默佇立70余載。這座世界保存規模最大的細菌戰遺址群,有太多日本法西斯的反人類暴行卻鮮為人知——
因為,沒有幸存者能活著走出這個人間地獄。
▲ 這是航拍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7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可毀滅人類數次的罪孽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和遺址群沒有圍墻,明媚的陽光下,一面四層樓高的殘破水泥墻和三個巨型煙筒顯得有些“礙眼”。
70多年前,這里沒有陽光。高2.5米、寬1米的圍墻架有高壓電網,連同墻外寬、深各3米的防護溝,將這座“人間地獄”與世隔絕。
“即使是友軍的飛機,擅自飛入上空時,也可以擊落。”七三一部隊不僅擁有專用機場和戰斗機,還有兩條鐵路專用線,甚至有禮堂、運動場和神社,而這些只是為了方便惡魔們保守“秘密中的秘密”——至少3000名人體實驗受害者慘死于此。
72年前,原七三一部隊后勤人員鈴木進見證了最后一批“馬路大”的悲慘:“戰敗前10多天,來了一群士兵,用毒氣把80名犯人全毒死了,尸體放在7號樓和8號樓之間,把尸體燒掉后,放在我的車上,扔到了松花江里。”
▲ 這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門口(8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什么是“馬路大”?俯視今天的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如黑匣子直插地面,門口一棵扒了皮的枯樹似白剌剌的枯骨斜插——“馬路大”在日文中意為“扒了皮的木頭”,在這里卻變成了中國、蘇聯以及朝鮮等的平民、戰俘,無論男女老幼,活生生的他們沒有名字,只是一個個沒有尊嚴的編號。
原七三一部隊特別班隊員筱塚良雄回憶說,在室外凍傷實驗中,用小棍不斷敲打“馬路大”凍傷的手,直到發出與木板相似的聲音,再帶回室內,把手伸進不同溫度的水中測試,直至骨肉分離,不少人因此被砍掉了手腳。
如今,雖已聽不到那些撕心裂肺的嚎叫,但直視罪證館內寒光凜凜的手術刀仍會令人不寒而栗。“必須把細菌從活人的臟器里取出來。”筱塚良雄說,“先在身上注射疫苗,再注射鼠疫病毒,有的人很快死掉,有的能幸存,我經歷的實驗中有5個人死掉了。”
有的實驗中“馬路大”甚至不被麻醉,將四肢和頭部綁在專用的手術臺上直接解剖,在嘴里塞上醫用紗布防止喊叫。
日本紀實作家森村誠一多次向原七三一部隊成員取證:“在總部大樓左側有一個陳列室,第一次看到的人不禁會嚇得癱軟坐到地上,沿著白墻排列著三排高60公分、寬40公分裝滿福爾馬林溶液的玻璃容器,液體中人頭的眼睛凝視著上方……”
遺址內殘存的毒氣室至今封閉著,因安全等原因仍未能向公眾開放——這里曾經每天都進行著芥子氣等多種實驗,防護室外有專人錄像,觀察給“馬路大”注入2倍或5倍毒氣劑量時的痛苦反應。
對于七三一部隊來說,“馬路大”是可以隨意切割、極易補充的“材料”,反而負責攜帶疫菌的老鼠比人珍貴,不能輕易死掉。為了讓一些“馬路大”達到更理想的實驗狀態,他們會給予最好的伙食、充分的睡眠,甚至維他命藥劑,唯一的目的只是為了取得最好的實驗效果。
“活體解剖、毒氣實驗、細菌戰、毀滅罪證……這些顛覆醫學倫理、毀滅人性的罪孽罄竹難書。”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小心地打開一個寫有“株式會社”“電流孵卵器”字樣的金屬柜,這是當年來不及銷毀、專門做鼠疫的用具。日軍潰逃時,老鼠、跳蚤攜帶著里面的細菌四處逃竄,造成平房區鼠疫蔓延,僅二道屯一個小屯就有50人感染鼠疫死亡。
▲ 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在觀察一件文物(8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20年間,往返日本30多次,收集日本老兵證言的金成民說,僅中國常德、義烏、云和、衢州4地就有15033人死于日軍細菌戰,而七三一部隊生產的細菌以噸計算,一旦投撒,不是可以毀滅整個人類,而是毀滅人類數次。
掩藏在歷史暗處的暴行
2007年,84歲的筱塚良雄站在七三一遺址深深鞠躬,這是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來此懺悔謝罪。凝視著原部隊長石井四郎年輕時的軍官照,老人陷入沉思:這個千葉縣的同鄉,究竟是如何變成了魔鬼,又是如何把自己的同鄉變成了和他一樣的惡魔?
15歲就讀于農業學校的筱塚良雄本想子承父業,卻在師兄的勸導下加入了軍隊。此時他尚不知這支秘密部隊是奉日本天皇的敕令《軍令陸乙第四十一號》而建——“朕命令制定并實行陸軍軍醫學校職員兼職為關東軍防疫部職員之事的方案”,關東軍防疫部即七三一部隊。
彼時,學校里盡是一些歡送出征將士、迎接遺骸返回、刺槍術訓練等情景,狂熱的軍國主義已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到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企圖以“滿洲”為根據地建設“王道樂土”,并擴大侵略成為亞洲霸主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明治維新后的“大陸雄飛”等思潮將日本一些青年野心大大刺激。
“生物武器既省錢省料,又具有不可估量的殺傷力……缺乏資源的日本想要獲勝,只能依靠細菌戰。”出生在千葉縣富裕家庭的石井四郎畢業于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后游學歐洲搜集情報,變賣家產自費研究,成為狂熱鼓吹和實施細菌戰的元兇,除死于日俄戰爭的長兄,其二哥和三哥也加入了他的七三一部隊。
這個利用血緣、姻親、同鄉和師生等關系組建的部隊,實現了絕對的對外保密,因為日本早在1925年就與美國、德國等37個國家簽署了日內瓦國際公約,明確“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
魔鬼不是一天墮落的,原七三一部隊成員大川福松也經歷過內心的掙扎。“剛開始不做活體解剖就不給飯吃,慢慢地人就會變了……”因為“出色”的人體試驗,石井四郎將自己的佩刀作為嘉獎贈送給他,這柄猙獰、罪惡的軍刀如今收藏在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
▲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左)在查閱筆供、檔案資料(8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前后去了9次,先是拒絕見面,答應后到了家門口又被趕出來,最終才同意作證并向展館捐贈這把刀作為歷史鐵證。”金成民指著一份日軍檔案中的“防疫給水部隊關系表”說,日軍戰敗前在中國、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建立了63支細菌戰部隊,僅七三一部隊就有4000多人,而作證的只有不到30人,有的臨終才肯講述,有的一直躲避、掩蓋和否認。
“七三一部隊的所有秘密必須帶入墳墓!”1945年8月9日,在獲悉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后,石井四郎緊急傳達了關東軍密令,要求將命令文件、實驗報告、醫療器械等燒毀或炸毀,安排15趟專列將部隊成員送回日本,并嚴令不準暴露身份、不得互相聯絡,他本人更是幾個月后在老家千葉縣千代田村假死,舉行偽裝葬禮,試圖將慘絕人寰的罪行深藏墳墓。
令人憤慨的是,除12名未及逃亡的日軍細菌戰犯在蘇聯遠東審判中受審,美國以獲取七三一實驗數據、戰略戰術、組織結構等秘密為條件,與日本達成秘密交易,使石井四郎等大批戰犯逃脫受審免于懲罰,茍且在歷史的黑暗處。
然而,日軍潰逃時未及完全爆破的遺址,原七三一成員的證言,最新從日美搜集到的檔案,不斷發現的珍貴文物……這些鐵證都在有力地述說著歷史的真相。
正視歷史避免悲劇重演
原七三一部隊運輸班司機越定男總會想起總部營區內那股怪味——消毒液和每天高溫焚尸的味道混合彌漫在空中。這個占地6平方公里的“特別軍事區”,竟需要3座焚尸爐。如今殘存的2座位于平房區一家工廠內,黑色的煙囪口不知飄蕩著多少冤魂,25歲的李鵬閣就是其中一個。
1941年,李鳳琴在母親腹中4個月大,她的父親李鵬閣被在細菌實驗室肢解后焚尸滅證。“我這輩子頭一回叫爸爸,是沖天空喊的,爸爸的冤魂終于找到了!”李鳳琴步履蹣跚、滿目淚痕,全家一輩子都活在父親失蹤的陰影中,直到在七三一檔案中發現了父親的名字。
▲ 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受害者遺屬李鳳琴(右二)在殉難者名單墻前獻完花后失聲痛哭(2016年12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在七三一陳列館,一張張“馬路大”被憲兵特別移送來時的檔案、人體實驗報告書等掛成了6面墻。金成民說,僅從美國國家檔案館搜集來的解密檔案就有8000多頁,還有最新從日本洲歷史資料中心及民間機構收集來的200余份檔案,包括完整的隊員名冊、天皇敕令等,從人證、物證到檔證,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以完整的證據鏈條呈現世人眼前,但日本政府如今依然不愿正視這段歷史。
▲ 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參觀者在了解人體實驗報告書(8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52歲的楊樹茂腳上水泡不停地鉆心疼痛,咳嗽中帶著粘痰,喪失勞動能力的他沒有想到,自己14年前光腳踩著買來的5車土平整院落,竟會成為芥子毒氣的受害者。2003年8月4日,齊齊哈爾市一工地施工時挖掘出5個侵華日軍遺留的芥子氣罐,其中一個當場破裂,造成土壤和接觸人員中毒,有44人受到毒氣感染,1人死亡。
楊樹茂更沒想到的是,日本政府面對多名細菌戰受害者的訴訟時,竟然表現出極大的冷漠,極力推卸責任。
細菌戰的受害者不僅是中國人,還有日本人,甚至加害者自身。研究資料顯示,七三一部隊也至少有數十人因感染細菌死在他鄉。
“須藤良雄是第四部第一課的雇員,因生產鼠疫菌感染生命垂危,由細矢技師進行了活體解剖,也成為實驗材料。”筱塚良雄的證言讓人毛骨悚然。
一個習慣了殺戮的民族只能自食其害,可憐的是那些被裹挾的日本人民。
直面歷史,直面自己的罪惡,需要真正的勇氣、真誠的反思、真心的懺悔。
“森村誠一以七三一為題材寫作《惡魔的飽食》一書后,他的家曾被幾輛大客車包圍,每天出門要穿防彈衣。”金成民說,有良知的日本人直面歷史尚遭如此對待,軍國主義余毒可見一斑,日本甚至有人至今仍詭稱這些罪行是為人類醫學作貢獻。
日本滋賀醫科大學教授西山勝夫介紹,日本醫學界戰后一直在企圖掩蓋七三一的真相,原本該被審判的日本戰犯,有的堂而皇之地在政府機構、軍事部門、醫療機構、學術機構和大專院校等領域擔任要職,至今影響著日本社會。
歷史,不容篡改。
令人欣慰的是,日本NHK電視臺紀錄片《“七三一部隊”的真相》在日本引起強烈沖擊,不少日本網民開始反思歷史,發出了“戰爭讓人類發瘋了,太可怕了”“如此鮮活的證言刺痛人心,決不能讓殘酷的歷史重演”“不要再愚蠢下去了,要告訴日本下一代戰爭留給我們的教訓是什么”等感言。
日本紀錄片《731部隊的真實》影片簡介▽
夕陽穿過七三一動力班遺址內三根巨型煙筒下的殘垣,照射在一枝枝狗尾草上。它們靜默佇立,守護著此時的和平靜好。然而,誰又知道這片泥土里還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真相?
這些來自“東方奧斯維辛”的拷問,在久久回蕩……
▲ 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兩名參觀者在六種語言寫的“反人類暴行”墻前駐足(7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