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李甲才:毛主席指引長征走向勝利光照千秋

李甲才 · 2016-10-16 · 來源:烏有之鄉
長征勝利80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而今走回頭路得而復失,過去存在的社會弊端一一再現,背離了先烈們的革命初衷,長征勝利所結的革命勝利之果也就消失了。

  毛主席指引長征走向勝利光照千秋

  ——十多萬紅軍將士的生命擦亮了識別正確路線的迷眼

  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李甲才

  2016、10、14

  193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延安80周年了,其意義超過了八次十字軍遠征(注),因為那是宗教勢力和封建領主的擴張侵略,而長征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的初生起步階段。長征以來滄桑巨變,呈現了一個螺旋式的否定之否定過程。長征勝利,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27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2年抓綱治國,“中特社”從1979年起至今37年,又由“共產黨領導”走向了全盤私有化之路。共產黨本質規定的內涵還有多少都很明白。

  在國民黨、蔣介石白色恐怖的血腥屠殺中,中國革命怎么取得勝利?第三國際不懂得,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28個半布爾什維克更不懂得,其他的領導人也糊里糊涂,只有毛主席搞清楚了。

  第一次國共合作為什么失敗?蔣介石“4.12”反共舉起屠刀,當時的共產黨組織幾乎無處躲藏?因為沒有軍隊這個武裝保衛力量,伴之相隨的是沒有可以分庭抗禮、安身立命的根據地。不是長征選擇了毛主席,開始選擇的是“三人團”,而是毛主席挽救了長征中處于絕境中的紅軍和當時的黨中央。

  是毛主席首次率領秋收起義失敗的工農紅軍進入井岡山,開辟了第一塊根據地,邁出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第一步,形成了基本成套的根據地、建軍路線、政策和戰略戰術,才由弱變強、由小到大。又為朱德和彭德懷率領起義失敗后的紅軍提供了存留生長之地。三股紅軍合一,在反圍剿中越戰越勇、越來越大。在上海大城市呆不下去的黨中央也只能到根據地來,腥風血雨到如此地步也沒有提高他們對革命發展前途的深入思考。如果當時沒有那個黨中央,只有毛主席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推翻三座大山,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斷不會那么曲折坎坷。

  1935年1月遵義會議毛主席居于領導地位,糾正了教條主義、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此后毛主席的正確路線逐步取得了全黨的共識。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毛主席是經天緯地的領袖和統帥,最英明最善于把把最合適的人員調配到最適合發揮其聰明才智的崗位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直至新中國成立,又取得戰勝美國、蘇修、印度的勝利,改變了世界的格局,當驚世界殊。使元帥成為元帥、將軍成為將軍,革命領導成為革命領導人,才有了所謂的集體智慧的結晶。他如有絕技的建筑師,利用現有的材料因地制宜建成了輝映日月的高樓大廈。還是那些人,在錯誤路線的駕馭下便潰不成軍,陷于絕境。沒有毛主席的領導指揮,共產黨、工農紅軍就成了民國史書里的“土匪”,如李自成、洪秀全的起義軍一樣。

  路線正確與否關乎生死存亡。錯誤路線占了主導地位,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迅速急轉直下。迫不得已,只能突圍長征。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都是毛主席正確路線指導下的舉措,其要點是避免同強大敵人的正面對抗,理智、清醒的奔向敵對勢力薄弱的地方謀求生存發展。

  長征突圍時八萬多人的軍隊,硬打硬拼湘江一戰剩下了3萬。一、四方面軍懋功會合后張國燾另立中央,率領近10萬紅軍南下,所剩寥寥無幾后回到延安。先期到達陜北時的一方面軍只有8000多人。“三軍過后盡開顏”,一、二、四方面軍全部會師只有30000人上下。就剩下了這么一點革命的本錢,由毛主席統帥就不可戰勝,而只戰勝內外敵人。

  十多萬工農紅軍將士的生命擦亮了識別正確路線的迷眼。能擦亮迷眼證明那時的共產黨人是有覺悟的,有失敗了能自省的糾錯思想意識。現在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質量內涵丟光了,就剩下了前人武裝奪得的領導權力,幾屆中央有覺醒的絲毫表現嗎?還要徑直干下去,再現蘇聯變成俄羅斯只是個時間問題。

  蔣介石不是反動派了,長征的光輝正在不斷黯淡,其意義也就有了折扣。現在影視片上演的都是國軍抗日,從一個方面反襯了當年北上抗日的長征路線的正確性被減弱了許多。私有化經濟在在國民經濟總量中占據主要地位,長征、抗戰、解放戰爭犧牲的先烈們,鮮血大體上白流了。當年竭力舍命打倒的私有制社會,正是后來“中特社”要重建的,連取得反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的勝利也喪失了,夾著尾巴逃跑了的帝國主義又被請了回來。長征的光榮、輝煌何在呢?

  老虎長大了就要吃人,當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基礎占據主導地位時,必然要求建立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筑,“憲政民主”、“政改”由此而來。

  換個方位看,“十月革命”阿芙樂爾巡洋艦的炮聲吹響了進攻冬宮的信號,宣告了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新紀元開始,在目前的俄羅斯、獨聯體國家還有什么實質的意義?不繼續清算追究共產黨搞社會主義革命時的責任就算萬事大吉了。鄧艾統領魏軍攻破成都,龐德的兒子殺了關羽一家老少,“水淹七軍”的蜀國軍事勝利轉化成了罪惡。

  是毛主席把社會主義強加給中國共產黨的嗎?當然不是。“鮮血大體上白流了”的理由是:長征時期,社會主義就成了教育紅軍將士的奮斗目標,“中國徹底的民權主義綱領,包括對外推翻帝國主義,求得徹底的民族解放;對內肅清買辦階級在城市的勢力,消滅鄉村的封建關系,推翻軍閥政府”。“方能造成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真正基礎”。(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1928年11月25日《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76頁)“民主主義的革命必然要轉變我社會主義的革命”。(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選集合訂本》148頁)無數先烈的事跡證明正是為了建立社會主義才參加革命。

  方志敏在1921年上學時,組織成立了一個讀書會,專門學習探討社會主義。因為張口閉口不離社會主義這個詞,同學們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社會主義”。他在獄中滿懷信心預言:“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會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中國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萬里長城和開鑿了幾千里的運河,這就證明了中國民族偉大無比的創造力。中國在戰斗之中一旦斬去了帝國主義的鎖鏈,肅清自己陣線內的漢奸賣國賊,得到了自由解放,這種創造力,將會無限的發揮出來。到那時,中國的面貌將會被我們改造一新。所有貧困和災荒,混亂和仇殺,饑餓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殺滅中國民族的鴉片毒物,這些等等都是帝國主義帶給我們可憎的贈品,將來也要隨著帝國主義的趕走而遠去了。”(《可愛的中國》1935年)。他率領抗日先遣隊不幸被俘,英勇不屈,被蔣介石下令殺害。在獄中寫下了讀來撕心裂肺、潸然淚下之作。新中國建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現了先烈們的愿望。而今走回頭路得而復失,過去存在的社會弊端一一再現,背離了先烈們的革命初衷,長征勝利所結的革命勝利之果也就消失了。

  如果僅從1921年到1976年,“長征是歷史紀錄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136頁)歷經千難萬險取得勝利永載史冊。如果從1921年延續到2016年,長征精神唯一留給中華民族的就是不屈不撓的榜樣作用。把失敗了的社會主義,再次發揚長征精神,轉化成新的革命動力,長征就有了持續光照千秋的豐碑意義。

  

  附注:十字軍遠征的注釋

  歐洲十字軍遠征的相關注釋

  11世紀末,西歐社會生產力有了長足的發展,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城市崛起,已有的財富已不能滿足封建主貪婪的欲望,他們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財富,擴充政治、經濟勢力;許多不是長子的貴族騎士不能繼承遺產,成為“光蛋騎士”,熱衷于在掠奪性的戰爭中發財;許多受壓迫的貧民也幻想到外部世界去尋找土地和自由,擺脫被奴役的地位;歐洲教會最高統治者羅馬天主教會,企圖建立超自己的“世界教會”,確立教皇的無限權威。這些動因促使他們把目光轉向了地中海東岸國家。當中近東地區混亂不堪、君士坦丁堡皇帝阿歷克修斯一世向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求援,以拯救東方帝國和基督教的時候,不知此舉正中了羅馬教皇的下懷。早已垂涎東方富庶的西歐教俗兩界,由天主教會發起,以驅逐塞爾柱突厥人、收復圣地為目標,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地(耶路撒冷)為口號,開始了十字軍東侵。   十字軍遠征參加者的衣服上縫有用紅布制成的十字,由此稱為“十字軍”。公元1095 年11月,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勒芒宗教大會上說︰“在東方,穆斯林占領了我們基督教教徒的‘圣地’(耶路撒冷),現在我代表上帝向你們下令、懇求和號召你們,迅速行動起來,把那邪惡的種族從我們兄弟的土地上消滅干凈!”教皇還盅惑人們︰“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產豐富無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導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十字軍東侵前后進行了8次。

  第一次,十字軍遠征(1096—1099年),參加的約有10萬人。騎士十字軍兵分 4路,1097年會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進入小亞細亞,攻城奪地,占領了塞爾柱突厥人都城尼凱亞等城,大肆擄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領耶路撒冷,接著按歐洲國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區建立若干封建國家。十字軍橫征暴斂,促使人民不斷起義,政權動蕩不定。

  第二次十字軍遠征(1147—1149年),是在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下進行的。塞爾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領愛德沙,是這次遠征的起因。出動較早的德意志十字軍在小亞細亞被土耳其人擊潰。法國十字軍攻占大馬士革的企圖也落了空,故這次遠征未達到任何目的。

  第三次十字軍遠征(1189—1192年),是在“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紅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國國王奧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國國王理查一世率領下進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隊,沿上次遠征的陸路穿越拜占庭。法國人和英國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進,途中占領了西西里島。由于十字軍內部矛盾重重,此次遠征也沒有達到目的。德意志十字軍(最初約10萬人)一路上傷亡慘重,沖過了整個小亞細亞,但紅胡子在橫渡薩列夫河時溺死,其軍隊也就隨之瓦解。腓力占領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軍返回法國。理查在敘利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國,以后,于1192年與埃及蘇丹撒拉丁簽訂和約。據此和約,從提爾(今蘇爾)到雅法的沿海狹長地帶歸耶路撒冷王國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

  第四次十字軍遠征(1202—1204年),是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組織進行的。十字軍開進拜占庭帝國,先后攻陷兩座基督教城,并在其領土上建立起了幾個國家。

  第五次十字軍遠征(1217—1221年),是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六世和匈牙利國王安德烈二世所率十字軍聯合部隊對埃及進行的遠征。十字軍在埃及登陸后,攻占了杜姆亞特要塞,但被迫同埃及蘇丹訂立停戰協議并撤離埃及。

  第六次十字軍遠征(1228—1229年),是在“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領下進行的,這次遠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暫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奪回。

  第七次十字軍遠征(1248—1254年)和第八次十字軍遠征(1270年),是法國國王“圣者”路易九世先后對埃及和突尼斯進行的兩次遠征,但兩次遠征均遭失敗。

  十字軍遠征總體上說是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參加者的社會成分繁雜不一,武器裝備上極不統一。身裹甲冑的騎士裝備的是中等長度的劍和用于刺殺的重標槍。一些騎馬或徒步的騎士除劍外,還裝備有錘矛或斧子。大部分農民和市民裝備的是刀、斧和長矛。十字軍采用的是騎士軍戰術,戰斗由騎士騎兵發起,一接戰即單個對單個的決斗,協同動作有限。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到底誰“封建”?
  6.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到底誰“封建”?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精品国男人在线视频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 | 亚洲香蕉中文日韩v日本 | 婷婷综合中文字幕亚洲 | 色豆豆久久免费网站 | 色多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