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永放光芒(舊文)
——紀念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45周年
衛東鷹
從1966年5月起至今已有45個春秋,45周年前的今天,正是毛主席總結蘇聯變修教訓和審視我國建國以來出現的階級斗爭現實,以黨的路線斗爭出發,從根本上解決黨內一些出生入死的“造反者們、同路人們”,只認同“打天下,坐天下”的舊社會農民起義模式,打倒了舊皇帝自己又想當新皇帝;以及當了官,有了特權,就追求貪圖享樂;有的甚至站在對立面,反對革命,反對走社會主義道路,背離了共產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背叛了共產主義的革命理想,不想繼續干社會主義革命的等等問題。為了我們國家不走蘇聯的變修的彎路,保證我們黨始終沿著馬克思列寧主義方向勝利前進,毛主席深刻提出一系列的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的偉大理論,決心依靠人民群眾,親手領導和發動一場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的文化大革命。毛主席始終站在這場革命運動前頭,親臨部署和指揮,親自制定和起草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知》;親自接見百萬紅衛兵;指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斗爭對象是:“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歷時10年文化大革命的群眾運動,使我們這些生在紅旗下的一代人,有幸能親身參與毛主席領導和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深感自豪和嬌傲。45年來,也讓我們有幸親眼耳聞目睹黨內走資派打著“改革開放”旗號,瘋狂在中國全面復辟資本主義活生生的現實。一正一反,鮮明比較;一前一后,我們身臨其境,沒有什么比我們親自參與更清楚,沒有什么比我們的切身感受更有說服力。回憶起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斗爭歷程,更深刻驗證了毛主席的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和具體實踐的無比英明和正確。毛主席的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和具體的實踐,就象一座燈塔聳立在我們心中的,永遠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就象黃金一樣明亮,在世紀的天空閃爍光芒。
首先是“四大”(即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要充分運用大字報、大辯論這些形式,進行大嗚大放,以便宜群眾闡明正確的觀點,批判錯誤意見,揭露一切牛鬼蛇神。這樣,才能使廣大群眾在斗爭中提高覺悟,增長才干,辯明是非,分清敵我”。引自〈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決定〉1966年8月8日。毛主席說;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形式首先是“群眾的創造,是我們過去民主傳統的一個很大發展,要傳下去。”文化大革命的決定至始至終都以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這種公開透明的民主形式進行,既是揭露黨內問題、批判走資派的思想武器,也是群眾自我教育的好形式,更是人民群眾對公共權力進行真正有效監督的好辦法。毛主席又說;“文革中這些群眾主要是年輕人、學生,正是杜勒斯們寄托和平演變希望的最年輕一代,讓他們親身體驗斗爭的嚴重性,讓他們把取得的經驗和認識再告訴他們將來的子孫后代,一代一代傳下去,也可能會使杜勒斯的預言在中國難以實現。我考慮發動群眾,我把批判的武器交給群眾,讓群眾在運動中受到教育,鍛煉他們的本領,讓他們知道什么路可以走,什么路不能走。我想用這個辦法試一試,我也準備它失敗”。《毛澤東傳》第六冊《毛澤東1966年對身邊工作人員的談話》用“四大”的形式對付各級領導集團的蛻變,反對官僚主義以及地方出現的各種問題。讓群眾運用“四大”反腐倡廉,走群眾路線。貪官,沒有生長的土壤;腐敗,不會產生的條件。文化大革命結束時,在毛主席的倡導下,把“四大”寫進了人民憲法,這種作法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空前的。毛主席通過“四大”與自下而上的大民主,來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基本矛盾,以反修防修,鞏固人民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毛主席也始終帶領我們紅衛兵拿起筆做刀槍,揭露黨內資產階級、走資派的反動罪行,毛主席并把這種切實可行的斗爭的方式交給了廣大的人民群眾。讓億萬人民群眾以“四大”的斗爭方式參與繼續革命的偉大實踐。
其二、政權機構的“老、中、青三結合”,1967年 1月31日黑龍江省舉行紅色造反者大聯合大奪權誓師大會,會上宣告《黑龍江省紅色造反者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毛主席對黑龍江的奪權給予了高度評價。及時地發表新指示:“確立了有革命干部的代表、人民解放軍的代表、和革命群眾代表參加的,實行革命三結合的革命委會員的方針和政策,推動了全國的奪權斗爭”。毛主席總結黑龍江省搞的“三結合”是個好辦法,確定為一種文革政權機構的基本方針。當上海的“一月風暴”經驗,毛主席通過《兩報一刊》發表最新指示:“無產階級革命派聯合起來,向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奪權。”于是全國迅速掀起向各級黨政機關奪權的風暴。奪權之后,當時上海想成立“上海人民公社”北京也將要組建“北京人民公社”,山西、貴州等地也有不同名稱的權力機構。毛主席從深思國家政權名稱的創新問題。實際上三結合建立臨時權力機構,把軍隊首長和原來有影響的革命領導干部置于這個臨時領導機構的領導核心,同當時最具革命權威的造反派頭頭相結合,這就在新的條件下樹立了革命權威,成為眾多的群眾組織和廣大干部的新的號令中心,解決了文革中無政府主義的泛濫,推動了社會秩序盡快地走向正常,保證了全國工農業生產的正常運行,提出了正確對待干部的問題,使一些領導干部有機會站出來工作,逐步引導群眾向毛主席‘懲前斃后,治病救人’的干部路線上來,為解決團結干部大多數的問題奠定了基礎。出現的“三結合”的臨時權力機構,毛主席把它命名為“革命委員會好”。這是毛主席對確立防修反修、建設文革新政權,堅持社會主義繼續革命一次偉大的嘗試。
其三、開展“斗私批修”,當文化大革命群眾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開展起來后,干部和群眾中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暴露出來。如:紅衛兵內部打派仗,互相揪住對方的問題不放,有的人站錯了隊,當了保守派,消極悲觀;有的老造反自封為領袖,以我為核心,忘乎所以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的出現,毛主席及時地在1967年10月2日《人民日報》社論中提出開展“斗私批修”。11月6日社論又指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領域中的根本綱領是‘斗私、批修’”。社論指出:“我們每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派,每一個革命同志,既要把自己當作革命的一份動力,又應當把自己看作革命的對象;既要做批修的先鋒,又要做斗私的闖將。如果不斗私,不革自己的命,那么,批修也是搞不好的,而且可能會被修正主義的東西所蒙蔽,甚至跌入修正主義的泥坑。同樣,也只有積極地投入批修的戰斗,才能深刻觸及靈魂,狠狠地斗私”。所謂斗私就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同自己頭腦里的‘私’字作斗爭。所謂批修,就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去反對修正主義,去同黨內走資派作斗爭。兩者是互相聯系的,只有很好地斗掉‘私’字,才能更好地把反修斗爭進行到底。由此可見,毛主席提出的“斗私批修”,是點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革命者自身如何改造主觀世界的創舉。接著1968年2月,毛主席又提出:“辦學習班,是個好辦法,很多問題可以在學習班得到解決”。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全國各地普遍開辦了毛澤東思想學習班。一些運動初期受到群眾揭發批判的各級領導干部,他們“靠邊站了”,但思想并沒有通。辦學習班就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集中學習、思考、斗私批修,真正提高路線覺悟的機會。毛主席在發現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在安慶縣柳河辦了一所農場的材料上看到定名“五·七干校”,為機關干部思想革命化走出了一條新路。毛主席說:“廣大干部下放勞動,這對干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除老弱病殘者外都應這樣做。在職干部也應分批下放勞動。”1968年10月5日《人民日報》以《柳河“五·七”干校為機關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經驗》為題,毛主席在柳河的經驗中做了批示。很快創辦“五·七”干校在全國各地出現。后來參加“五·七”干校的有新、老干部,學校教師和各文化機關團體的知識分子。不少干部到干校后,親臨三大革命的第一線,接近了基層群眾,增強了對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學到農業和各種技能,從思想到體力都得到很大的鍛煉。實踐證明,“五·七”干校是改造和培養干部的好地方,是實現機關干部思想革命化的好辦法。“五·七”干校實際上是把社會主義時期干部和知識分子參加生產勞動的風尚,用學校形式加以制度化,為邁向知識分子勞動化的方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毛主席培養教育干部同舊傳統觀念實行決裂,保證黨不變修,國不變色,提高各級干部繼續革命思想覺悟的好方法。
其四、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毛主席完全從國內和國際的反修、防修的需要;從知識青年必須在大風大浪中,培養鍛煉成千百萬革命事業接班人的長遠打算;從美蘇兩霸虎視眈眈企圖對我國發動核襲擊,保護這一代青年避免戰爭犧牲的考慮;從改造農村這一廣闊天地的艱巨任務著手,毅然作出帶有戰略性意義的部署。毛主席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偉大號召。《人民日報》社論于1968年12月23日轉引毛主席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說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毛主席從自身長期的革命斗爭生活體驗到,知識分子光有書本知識不行,還必須經過實踐鍛煉,必須向工農兵學習。“上山下鄉”是探索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新途徑,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到邊疆、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去工作。毛主席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中(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的按語中就提出:“一切可以到農村去工作的這樣的知識分子,應當高興地到那里去。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1957年毛主席又指出:“城市青年,或者學校,或者到農村去,或者到工廠去,響應黨的號召,踴躍上山下鄉”。在各級黨組織的具體組織領導下,“上海市志愿墾荒隊”和全國十多個省市組織的遠征墾荒隊,開了上山下鄉的先河。記得的五六十年代,曾經涌現出像董加耕、邢燕子、侯雋等一批知識青年回鄉的模范,成為一代青年人的學習榜樣。正是這批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為農村、邊疆的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文化大革命中,這個指示一發表,立即在全國引起極大的反響,知識青年、家長、農村的同志都積極地響應。周總理主持召開了解決知青問題的專門會議,毛主席親自審閱了中共中央轉發的《國務院關于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的報告》,在各行各業的支持下,全國各級縣領導機關都成立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領導辦公室”,先后約有1800萬知識青年投入上山下鄉運動,形成中國20世紀最波瀾壯闊的青年革命浪潮。其偉大而又深遠的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其五、廢除統考的招生制度,“改革舊的教育制度,改革舊的教學方針和方法,是這場站無產階級大革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在這場文化大革命中必須徹底改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如何沖垮解放后十七年(從1949年至1966年)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統治我們教育領地的現象,保證 “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培養我國無產階級自已的革命科技隊伍。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及時總結的上海機床廠的主要辦學經驗: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大學畢業生應先到工廠、農村參加勞動,當普通勞動者;由有經驗的工人擔任教師;由基層選拔經過勞動鍛煉的初高中生入大專院校等等。《人民日報》1968年7月20日在編者按中轉述了上海機床廠的經驗和毛主席的批示,毛主席說:“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里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后,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毛主席為招生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轉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關于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供各地參照執行。《報告》規定的“招生辦法”,即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復審相結合。“分配原則”為:“學習期滿后,原則上回原單位,原地區工作,也要有一部分根據國家需要統一分配”。概括起來,新的招生制度主要是兩條:一是改革從應屆高中生經統一考試直接升入大學的傳統做法,改為從有實踐經驗的工農兵及知識青年中招生。二是廢除升學考試制度,實行“群眾推薦”、“領導審批”。新的招生制度改革,是對近現代教育體制中招生制度的一次革命。它改變了過去“一張考卷定終身”的不合理現象。突出放手發動群眾、實行群眾路線,把優秀的知識青年從工農兵隊伍選拔出來,據不完全統計,文革中就有近2300萬名優秀知識青年被選拔推薦上大學。體現了對十七年修正主義教育體制一次大革命,使廣大工農群眾得到大學普及教育機會、縮小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也體現工農兵占領上層建筑教育陣地的一次偉大創舉。確保社會主義教育路線不變軌,培養和造就無產階級科技人才,忠實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繼續革命服務。
其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滿懷著對農民的無限關懷說:“告訴衛生部,衛生部的工作只給全國人口的15%工作,而且這15%中主要還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院,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老爺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醫學教育要改革”。在毛主席的倡導下,從1965年開始,有些省及上海市委派出巡回醫療隊到基層和農村,為工農兵送醫送藥取得明顯成效。還有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第六人民醫院選派各科科主任和副主任為主要成員的巡回醫療隊,深受廣大基礎群眾的歡迎。上海市第六醫院婦產科主任胡志遠,在農村巡回醫療中,發明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治療農村婦女多發病,取得立桿見影的效果。1965年前后,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醫務人員都輪流下放到農村工作一段時間,送醫送藥到貧下中農家里,其中包括毛主席的醫生和護士長。在毛主席“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指示推動下,全國各地都興辦農村的全作醫療診所,更直接為廣大農村的億萬人民群眾服務,當時采取的具體措施是:城市醫院除了保障城鎮居民的醫療服務任務以外,還定期組織醫療隊,派出醫護人員進行巡回醫療,重點解決重大的疑難雜癥。幫助農村建立合作醫療制度,定期培訓農村醫護人員,特別是加強對農村“赤腳醫生”的培訓。同時大力宏揚我國的中醫中藥。從根本上解決了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城鄉居民的看病就醫難問題。這一利國利民的醫療政策也從制度上解決了廣大工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悲慘境地。解決了我國廣大農村偏遠山區中缺醫少藥的狀況。提高了我國農村的合作醫療衛生水平,也成了當時發展中國家光輝的典范。
其七、樹立革命樣板戲,深入開展上層建筑領域的繼續革命,毛主席一直非常重視在文藝界開展反修防修的斗爭。毛主席指出:“一定的文化(當做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的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這是我們對于文化和政治、經濟的關系、政治和經濟的關系的基本觀點”。毛主席對文化這一精辟的解釋,闡明了物質同精神的辯證關系,明確了文化的階級性。1963年9月,毛主席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戲劇要推陳出新,不應推陳出陳,光唱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和他的丫頭保鏢之類”。同年12月,毛主席更為尖銳的批示:“不能低估電影、新詩、民歌、美術、小說的成績,但其中的問題也不少。至于戲劇等部門,問題就更大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已經改變了,為這個基礎服務的上層建筑之一的藝術部門,至今還是大問題。這需要從調查研究著手,認真抓起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江青同志親自抓文藝革命,從抓批判《海瑞罷官》到中國京劇推陳出新,推出了一批革命現代樣板戲,打破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占據社會主義舞臺的現象,重新樹立了工農兵的主體地位和高大形象,在各種藝術創作、歷史研究中確立了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觀念。毛主席和當時的中央領導人對這場文藝革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毛主席關注上層建筑領域的意識形態斗爭,以樹立革命現代樣板戲的文化斗爭為起點,深入開展上層建筑領域的繼續革命。使《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革命樣板戲的英雄人物躍然在舞臺上,感染、感動著億萬觀眾。無論現在走資派、“政治精英”的摧殘,想方設法加以禁絕與封殺,都無法阻止人民群眾對樣板戲的自發傳唱和經久不衰,樣板戲是文化大革命對國粹京劇推陳出新改革出來的樣板和精品,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在京劇樣板戲的帶動下,又先后出現了現代芭蕾舞劇和交響樂。這是文化大革命中創造出來的文藝革命的藝術瑰寶,將永遠閃爍在中國新文化的史冊上。讓文藝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工農兵當家做主服務。是毛主席在意識形態的文化領域中繼續革命樹立的又一面光輝旗幟。
其八、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人民學解放軍。(引自1972年1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毛主席不僅親自抓社會主義繼續革命的理論指導,而且將廣大人民群眾,在文化大革命中煥發出來的革命熱情轉變為巨大的精神力量,提出“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并說:“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革命就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轉引1967年8月3日《解放軍報》社論)。促進社會主義工農業生產的大發展。在工業戰線上高舉《鞍鋼憲法》,樹立工業學大慶光輝旗幟,在農業上大搞農村的農田基本建設,樹立農業學大寨紅旗。在全國范圍內掀起學習解放軍的熱潮。使全國的國民經濟躍上新的臺階。確保十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順利開展,又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國民經濟同步的協調發展。使全國人民在抓文化大革命的同時,國民經濟建設又以每年平均增長率7。6%—7。8%的速度在增長。如:“兩彈一星”、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雜交水稻、核潛艇下水、衛星回收、電子工業(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汽車工業(紅旗、東風)、石油工業、萬頓遠洋巨輪、航空(運十、與100多個外國航空公司建立業務往來)、大型水利工程和農田水電建設(小型水電站5萬多個,遍及全國)…上千個重大國防科技項目全面起動建設,奠定和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我國的工業和國防體系,極大地加快了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進程,國家既無內債又無外債,到1975年,我國農業連續13年全面豐收。周恩來總理信心百倍,提出到本世紀末,我國要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的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
其九、“三個世界”的重要理論的劃分,毛主席提出三個世界的重要理論,不僅是中國革命外交路線的理論基礎,而且也是國際反帝、反霸、反殖統一戰線的理論基礎。是世界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文化大革命的10年間,與中國建交的國家由49個增加到111個,與世界150多個國家有經濟貿易和文化往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取得合法席位,外交上戰線取得的豐碩成果。
毛主席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還包括文革中許多方面的戰略部署,如;群眾運動開始的紅衛兵的“破四舊,立四新”。文革中,走資派挑起群眾斗群眾,為蒙蔽和轉移廣大群眾的斗爭大方向,毛主席及時派出人民解放軍的進行“三支兩軍”工作:文革快要結束時,為了鞏固文化大革命的所取得的成果,毛主席又派出工人階級宣傳隊、貧下中農宣傳隊進駐教育領域,參加管理學校。以及批林批孔,批判右傾翻案風等等。都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繼續革命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回憶起毛主席接見我們的親切教導:“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要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我們這一代人總是淚流滿襟,心情無比激動。
然而,毛主席偉大的繼續革命理論和實踐,伴隨毛主席逝世,四人幫被粉碎,就變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被攻擊、被反對、被踐踏的主要目標。也讓我們這一代人在30年后又一次親眼目睹和經受國變色、黨變修的大劫難。三十年來的改開搞無數鐵的事實,再次回答我們一個問題,那就是;“走資派還在走”,黨內的資產階級在復辟。當中國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篡奪了黨和國家的領導權,就赤裸裸推行修正主義路線。其第一刀,就是以所謂的《決議》公開否定毛主席,否定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否定毛主席親自領導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實踐。他們從篡改毛主席時代經過全國人大批準的憲法,黨章。到公開解散毛主席和黨中央確立的農村“人民公社”,大搞“三自一包”“包產到戶”,使中國復辟倒退到解放前!他們既大砍毛主席樹立的“農業學大寨” “工業學大慶”紅旗,也否定毛主席批準推廣的《鞍鋼憲法》,把幾千萬工人階級重新淪為雇傭和失業、下崗奴隸。把上千萬婦女推入到賣淫為生的悲慘境地。黃、賭、毒在中國蔓延。他們“掛羊頭賣狗肉”打著“改革”的旗號,進行“違憲改革”,打著“改制”的旗號,進行“化公為私,掠奪國有資產”造成國有資產幾乎全部流失,公然讓“資本家入黨”,重新培植一個新資產階級。走資派走了30多年,走出了一個龐大的黨內資產階級腐敗利益集團,走出了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和大地主階級,這股勢力已經腐化墮落到底。他們已經把廣大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推入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之中,將一個人民的社會主義中國變成了一個丑惡的私有制官僚資本主義中國,一個法西斯中國!伴隨著黨內官僚資產階級的合法化,買官賣官,賣淫嫖娼,出賣國土資源,封資修充斥各個文化領域,資產階級的反動權威變本加利,各種牛鬼蛇神,黑惡勢力、官府內外勾結、欺壓百姓嚴重破壞社會穩定,中國的黨變修、國變色已經演變為現實。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問題,再次擺在全黨的面前,成為全黨絕對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在紀念建立中國共產黨95周年的今天,全黨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武器,集中力量開展一場對準黨內走資派、漢奸、賣國賊的深入持久的斗爭,掀起一場捍衛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新高潮。已經成為全體共產黨人的共識。
我們認為: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不停頓的革命”的設想。一直就把社會主義理解為不斷革命、把無產階級專政理解為不斷革命。而毛主席的繼續革命論,正是對馬克思主義這種社會主義不斷革命論的繼承和發展。早在在延安的“窯洞”時他與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的談話,就已經奠定了繼續革命的思想基礎,直到1949年他帶領一批同志們從西板坡“進京趕考”,就向全黨提出“兩個務必”。以 1953年毛主席《論十大關系》的發表為起點,及《兩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尤其是1957年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光輝著作,就標志著毛主席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的發展,已經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從形成走向成熟,從系統走向完整。黨的九大、十大通過的政治報告和黨章以及四屆全國人大通過的憲法,被稱為“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樹立了第三個偉大的里程碑”。毛主席運用科學的歷史觀,認真總結了國內、國際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與教訓,系統地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階級、階級斗爭問題,提出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必須繼續堅持不斷革命、反修防修、反對和平演變、防止資本主義復辟,才能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才能調整改革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才能建設鞏固與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把社會主義繼續革命進行到底!文化大革命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就是要革重新壓迫和剝削人民的黨內走資派的命,就是要造黨內資產階級的反,這種斗爭,天經地義會得到廣大工人階級和億萬人民的當然擁護。這種斗爭,也必然遭到黨內資產階級和頑固不化的走資派頑固有反抗,他們怕的要死,恨的要命。因此,黨內資產階級和走資派不管他的現在和過去丶眼前和將來,只要有一點機會,他們就會必然喪心病狂無中生有編造各種可笑的理由或借口來污蔑丶誹謗丶扼殺文化大革命,妄圖使人民誤解或憎恨文革。來否定毛主席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毛主席多次告誡我們: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修正主義總的特征是背叛無產階級專政,其實質是要人們放棄對平等的追求,鼓勵社會的不平等,刺激人們的私有觀念,強化人們的特權意識、等級意識乃至剝削意識,是要回到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去。并說;“社會主義革命發展到了新的階段,蘇聯復辟了,十月革命的策源地不行了,蘇聯的教訓說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能不能保住政權,能不能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這是一個新的課題。問題出在黨內,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階級斗爭沒有完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同資產階級、特別是小資產階級在黨內的全面較量。”《毛澤東傳》《毛澤東在他73歲生日的講話》“我多次提出問題,他們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話他們可以不聽,這不是為了我個人,是為了將來這個黨、這個國家將來改不改變顏色、走不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我現在還活著呢,他們就這樣,要是按照他們的做法,我以及許多先烈們畢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諸東流了。我沒有私心,我想到中國的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們是想走社會主義道路呢!所以我依靠群眾,不能讓他們再走回頭路。”《毛澤東傳》《毛澤東1964年與護士長吳旭君的談話》毛主席的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起來捍衛毛主席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黨亡國破!如果我們不起來捍衛毛主席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之奮斗終生的目標將化為了泡影;成千上萬革命先烈的鮮血就將白流;中國工人階和廣大的勞動人民就將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中國就將成為美帝國主義附庸和殖民地。毛主席的社會主義繼續革命偉大理論是經歷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實踐錘煉和洗禮的結晶。又經歷了中國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搞資本主義復辟倒退的反面教訓得到真實的對照和驗證。她是一條顛無不破的真理。她永遠不可能有錯!她是億萬人民的偉大領袖、人民的救星毛主席領導全國工人階級和億萬人民勞動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繼續革命的一次偉大創舉;是閃亮在中國工人階級和億萬勞動人民心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偉大的馬列主義發展史上第三個里程碑!中國工人階級和億萬勞動人民世世代代都將把她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毛主席的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實踐,必將以與江河共存,與日月齊輝!必將和偉大的巴黎公社原則一樣,永遠放射出燦爛的萬丈光芒!!
注:本文最初發表于 毛澤東旗幟網,發表時間為 2011-5-0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