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放縮抗日殉國將領數目及日方弱化將領死因等問題
千軍易喪,一將難殤。關于抗戰中殉國的將領人數,歷來存在著隨意的放大和縮小。最典型的說法是“共軍只犧牲了一位將軍,而國軍犧牲了267位將軍”,這是國民黨及其擁躉們拿國民黨的資料來說事,而國民黨的史料歷來水分巨大,是有名的。大陸專家的說法,中共方面團以上(含團副參謀長、政治處副主任、游擊大隊級別以上),“八路軍共犧牲728人,新四軍共犧牲和病故323人,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共犧牲171人”,總計1222人(「莫以犧牲將軍多少論抗戰貢獻」)。這些數字我沒有細究,如果嚴格按“將領”的標準把關,細分犧牲的原因,我想是不會有這么多的。
1、計算比例才科學
以犧牲將領的多少來衡量貢獻的大小是不科學的,這是失敗的比法。打仗,在實現了戰斗效果的前提下,自己犧牲的將士越少,最好將軍一個不死,才越是科學,越是打出了水平、打出了貢獻。
但是比就比唄。比之前先要擠去水分。國民黨方面宣稱“殉國將領”多達267人,然而,比照左權犧牲時的情況(國民黨給的少將,八路軍副總參謀長、正軍級),已經有網友經過認真考證,“首先把‘少將團長’請出”,查出了國民黨“副旅以上、犧牲在與日偽軍戰斗中的戰死上或自殺、被捕被俘后遇害或自殺、遭遇敵機攻擊死亡”的“正式的敘任軍階少將以上者(包含追贈)”,僅79名(哂之:「目前最優版的國民黨抗戰犧牲旅以上將領名單」,去除追贈的則更少,約一半)。這個數目,擠掉了國民黨牛皮中的230%的水分。
其次,在抗戰中共產黨將領的那些“將軍”銜都是國民黨給的,既然要做國共對比,就要分別比較各自犧牲的比例,這才科學。國民黨自成軍到1945年抗戰勝利一共封了八千將軍,那么在抗戰中,符合左權犧牲時狀況的蔣方的比例,就是8000:79=101:1。再看中共。老蔣給了中共31個將軍銜(上將1中將10少將20),犧牲比例是31:1,顯然中共作出的犧牲比例更大。
此外國民黨給封的這31名中共“將軍”之中,尚有周建屏少將戰病死,宣俠父中將1938年被蔣介石下令暗殺,項英少將戰死于皖南事變;死在抗日戰場上的是1名,另2名是被蔣所害死!再次證明了,國民黨贏得“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評價,是不冤的。
2、國共完全兩碼系統
事實上,左權并非國民黨的“敘任”將軍,其他的30位也一樣。國民黨時代有職務軍銜和銓敘軍銜兩種,比較亂。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之際,老蔣給的軍銜都不是敘任,我黨也只承認是職務軍銜而非敘任軍銜。這一來,前述的比較也就沒意義了,因為壓根就是兩碼系統。
國民黨給的31位“將軍”在新中國成立后,除去此前已經犧牲的六位、轉去地方的三位和犯錯誤的兩位(周昆、陳光),獲授軍銜的有元帥(9)、大將(4)和上將(7),亦即,最低也得是上將。十四年抗日,中共方面犧牲的團級以上,有文章開頭專家的1222名之說,也有“八路軍犧牲114名、新四軍42名、東北抗聯42名,合計犧牲198名”之說。感覺后一說即198名比較靠譜,如果不犧牲,五五授銜時起碼得是少將。這兩說的數目,都要比國民黨的79人來的多得多。就是說,無論比例還是絕對數,中共都超過了國民黨,這一方面說明了中共軍隊的裝備差,另一方面則充分證明了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3、侵華日軍是另一傾向:弱化死因
日本方面留下了大量戰史資料,閱覽中發現,侵華日軍出于其一貫藐視中國軍隊尤其是藐視裝備極差的中共軍隊的驕橫心理,也為了不影響士氣,因而想方設法地弱化其戰死將領的死因。例如,1939年8月被山東八路軍傷斃的中將沼田德重,日本軍部當時就刻意隱瞞真實死因,謊報為“病氣危篤”(病死)。因為沼田在同年3月底剛剛興沖沖地升任了第114師師團長,才十來天的功夫,就在“掃蕩”我魯西根據地王莊鎮、林馬莊時,被八路軍打死了屬下的第102聯隊長千葉小太郎少將(我方部隊極可能是劉海濤、張北華所率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支隊),但上報時做了弱化處理,稱“戰病死”。這才過了四個月,沼田又把自己給玩沒了。這是驕橫的侵華日軍自“七七事變”以來從未有過的事。尤其沼田德重的死,關系重大,其人是明治維新編成新式陸軍以來,第一個被中國軍民打死(傷斃)的日軍現役陸軍中將暨現職師團長,據實公布的話,必定會大挫日軍的士氣。
沼田德重之死直接導致了第114師團這個乙種師團的提前解體。因為不是“戰沒”, 沼田這個南京大屠殺的罪魁之一沒能入祀靖國神社,但日本天皇和內閣還是給了他最高的補償 —— 死后追授“勛一等功二級”(功二級是中將這個級別的最高功級)。根據《陸海軍將官人事總覽·陸軍篇》,二戰中日軍中將獲此禮遇的,只有沼田一人。像被游擊隊地雷炸死的酒井直次中將,就只有“功二級”而無授勛。由于勛一等是由昭和天皇親授,軍部的隱瞞,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將錯就錯,否則就成“欺君之罪”了,以至一直錯到了今天。在東京的多磨靈園,沼田的死因至今還是寫著“病死”。
4、日軍戰死將領的數目被夸大
在國民黨方面,侵華日軍將領的戰死數目被夸大,以至至今也沒有一份有共識的名單。國民黨早期宣稱有二百日軍將領戰死在了中國戰場,而大陸自九十年代以來經過深入研究,現持129人之說(張子申:《歷史的恥辱柱:侵華日軍將帥斃命全記錄》,2005年版)。目前看到的,是lfnb1988在129人基礎上參閱日方資料,排查出的一份80人名單(「中國抗戰究竟打死了幾個日本將軍?——侵華日軍斃命將帥詳細考證」),和子喬在80人基礎上進一步排除“資料不足或水分較大的32人”后,“最終入圍共的48人”(「對中國抗戰擊斃日軍將領的總結(2010年)」)。這份48人名單當然不是終結版,但相對來說靠譜多了。
這份名單我沒有細考,發現沼田德重和千葉小太郎都被排除了(子喬作“可備一說”),我的考證則基本肯定為八路軍所斃。此外,子喬把石田金藏少將歸做了國民黨的戰績,其實是被八路軍擊斃的(鈴蘭臺:「楊勇擊斃的是石田金藏少將」)。還有歸入“被國民革命軍擊斃”的四手井綱正少將,確切的資料證明是死于航空事故。
鈴蘭臺
2015年9月1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