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的嘆息】宋希濂回憶,1942年,遠征軍中“有許多空缺, 入緬時各級部隊長就已冒領了許多錢。及到戰爭失敗, 許多下級干部和士兵都病死、餓死或被敵人打死以及逃散了。正當入緬軍喪師辱國, 舉國震動,士兵的親屬得到噩耗,悲痛萬分的時候,入緬軍的許多部隊長和軍需人員卻是充滿了愉快和歡笑,因為他們可以大撈一把。”
【常敗將軍韓德勤】常敗將軍韓德勤,抗戰時期任24集團軍副總司令和國民黨江蘇主席,抗日無能,積極反共。1938年5月9日蔣介石電斥韓德勤:“查阜寧之敵不滿三千,長驅千里如入無人之境,目下竟有窺東海遮斷隴海路之趨勢。該副總司令所部兵力優敵五倍,而喪師失地,影響主力軍側背之安全,將何以自解?”
【影子部隊】抗戰時期,陳誠曾擔任軍政部長,他在《陳誠回憶錄:建設臺灣》中回憶:“國軍預算員額為五百萬員名,而實際上吃軍糧者達七百二十萬人。據當局推斷,如經核實整編,能有三百萬可戰部隊就很不錯。以此而論,半數以上的軍費開支都是不實不盡的。”
【國軍死得好冤】據《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長編》蔣介石在1941年12月說:“我前方部隊兵額之空虛,已為全國盡知之缺點。各級層層蒙蔽,至有一師之中缺額至3000人以上者亦相率視為故常。平時領一師之餉,臨時不能作半師之用,及至事后申報戰役經過則又任意浮報,動稱一師死傷五六千人。”嫡系也虛報。例如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師”,據他手下陶蘋權回憶:“在第一師‘吃空名’已是公開的秘密。以連的建制約130名士兵計算,連里大概要吃一成;營長要在各連掛5名空額,那么各連的空額就在20人。
【國軍為什么虛報】國軍是由新舊軍閥組成的私有化性質的軍隊,部隊就是長官私人的“生產資料”,多報兵員,一可以吃空餉,二可以當大官,戰時還可以虛報傷亡再吃一次撫恤金。所以從班長到軍長,層層虛報。班長虛報1人,排長虛報5人,連長虛報30人,這樣一直報到中央,蔣介石明知造假也無可奈何。
【虛報兵員的害處】虛報兵員,首先造成貪污國家軍費,但如果部隊能夠打勝仗,貪了也就貪了。關鍵是層層虛報,導致營連級以上軍官搞不清手下到底有多少人,無法制訂周密的作戰計劃。例如某軍號稱四萬人,國防部考慮到虛報,給他們三萬人的任務。結果被共軍全殲,從共軍的戰報里才知道,該軍只有兩萬人。
(本文由烏有之鄉網刊整理自作者微博整理,其中【宋希濂的嘆息】和文章標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