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五一節,舉國同慶,可謂一派安樂與祥和。然而在70多年前的五一節期間,曾發生過一場血雨腥風、艱苦卓絕的軍事對抗,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部隊英勇反擊日偽軍對冀中平原大規模掃蕩,史稱“冀中軍民‘五一’反掃蕩戰役”。
1942年春,日軍為實現其“確保華北,首先確保平原”的作戰方針,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之冀中區進行全面蠶食,切斷冀中區與北岳、平西、冀東各區的聯系,使冀中區陷于孤立,根據地面積大為縮小。
1942年5月1日開始,日偽軍從石家莊至定縣、保定至大城、滄縣至德州一線出動,向冀中中心地區合圍,企圖將冀中區中共黨政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壓縮于沿滹沱河、滏陽河、德州至石家莊鐵路線構成的“鐵環陣”之中殲滅。日軍在封鎖圈內反復進行“梳篦掃蕩“、“拉網掃蕩”、“抉剔清剿”,多次施放毒氣,到處搶掠、抓丁、燒殺、奸淫,組織“維持會”。
5月初至6月底,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第41師團主力及第26、第27第、第110師團、獨立混成第7、第9旅團各一部和騎兵第13聯隊及偽軍共5萬余人,采取“鐵壁合圍”、“反復合擊”、“分區清剿”、“輾轉抉剔”等戰術,以派遣特務隊與快速部隊相配合,對冀中平原進行殘酷大掃蕩,日偽軍占據冀中根據地所有縣城和較大集鎮、村莊,共建立1700多個據點,挖掘4000多公里封鎖溝,把冀中根據地分割成2600余塊。企圖消滅冀中區中國共產黨政府軍隊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完全控制冀中地區。
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在冀中區委書記、冀中軍區政委程子華和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呂正操的領導下,根據黨中央關于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游擊戰爭的指示,指揮主力部隊15個團、地方武裝15個支隊共3萬余人,在冀中區人民及北岳、太行、冀東、冀南等區八路軍配合下,采取以主力一部同地方部隊、民兵相結合,在內線堅持斗爭,主力大部轉移至外線尋機殲滅日偽軍的作戰方針,展開反掃蕩作戰。
冀中軍區以一部兵力采用襲擊、伏擊、阻擊等手段鉗制進攻之日偽軍,掩護機關轉移,在深澤縣白莊、無極縣趙戶村、肅寧縣窩北鎮、深縣護駕池等地殲日偽軍1000余人。經十數日輾轉激戰,中共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主力大部跳出日偽軍封鎖圈,機關轉移至陽河以東地區,部隊分散在內線堅持斗爭。
冀中部隊和民兵依托地道和村間道溝,靈活運用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襲擊日偽軍運輸隊,打擊小股日偽軍,保護人民群眾和糧食財產。期間,外線部隊先后襲擊大城、文安、新鎮、安國等20余座城鎮,在無極縣小呂王村、深澤縣白莊、定縣北喧等地多次阻擊、伏擊日偽軍,使敵人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軍民團結如一人,同仇敵愾殺兇頑。在冀中軍民調頑強抵抗下,日偽軍損失慘重,其囂張氣焰遭到了沉重的打擊。6月底,日軍縮于主要城鎮,反掃蕩戰役結束。
在這次“五一”反掃蕩戰役中,冀中軍民血戰兩個月,共進行了大小戰斗272次,斃傷日偽軍1.1萬余人。然而由于敵人勢力過于強大,我方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冀中根據地遭到嚴重摧殘,冀中軍區部隊減員16800余人,群眾被殺、被捕達5萬余人。(劉繼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