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么?中文在聯合國地位一度很低,直到1971年年底……
4月20日,第六屆聯合國中文日慶祝活動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為了配合慶祝,聯合國官方微博也于昨日在新浪微博發文慶祝。在這篇撰寫于4年前的文章中,作者向讀者科普了這個歷史小知識,盡管聯合國建立之初就把中文設為官方5種正式語言之一,“但在聯合國早期,中文地位非常低。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貧窮落后、在國際事務中沒有話語權;再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中國代表以擅長英語為榮,舍棄規定可用的中文不用,無形中貶低了中文在聯合國的地位。“隨后,作者話鋒突然一轉,“這種情況在1971年底開始改變”。新中國于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后,中文在聯合國的地位大為提高,1973年被列為聯合國工作語言。
聯合國新浪官方微博現有粉絲700多萬。
在這條微博中,聯合國官微還意味深長地在文字底下配了一張圖,并作了注解:“圖為1962年,中國代表在安理會就古巴導彈危機發言。”
見聯合國官微如此行事,網友們也是心領神會,紛紛調侃道:“說好的傳統文化在臺灣呢?”還有網友張貼出一段伍修權1950年在聯合國大會上痛斥臺灣代表蔣廷黻(音“福”)的舊事,那句“中國人民的語言,他都不會講”現在令人唏噓不已:“1950年11月29日,安理會會議討論美國誣蔑中國的所謂‘侵略朝鮮案’,韓國代表第一個發言。隨后,蔣介石的代表蔣廷黻接著發言……同時還口口聲聲說‘代表’中國,而他的發言從頭到尾沒有一句中國話,都是在使用英語。待他發言完畢,伍修權立即向會議主席舉手,要求臨時發言。主席對中國代表團的請求給予允許。隨即伍修權作了即席講話,他說:‘我懷疑這個發言的人是不是中國人,因為偉大的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的語言他都不會講。’此話一出,使得蔣廷黻十分狼狽。按照規定,中文是聯合國的正式工作語言之一,中國代表講話可以直接使用中文。”
伍修權在大會上痛斥臺灣代表蔣廷黻
聯合國與中文的淵源
1952年,聯合國秘書處大樓落成之際,在各個部門都能看見華人的身影。他們大多來自臺灣、香港、美國等地,一時南腔北調,好不熱鬧。不過,在聯合國的日常工作中,作為5種正式語言之一,中文的地位卻非常低。以中文處為例,一年之中只挑選簡短必要的文件譯成中文本,篇幅較長的專題文件往往不能及時完成翻譯和繕校,積壓一多,不了了之。管理當局對中文服務的績效并不重視,所以當時華人職員覺得工作沒有實際的意義,士氣普遍低落。
聯合國早期,所有中文文件都只能用手謄寫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二十六屆會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的決議草案,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后,中文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新來的中國代表不但一概用中文發言,還堅持閱讀會議文件的中文譯本。后來大會應中國代表團要求,通過決議規定所有文件的各種語言文本必須同時分發。
與此同時,為了提高中文應有的平等地位,常駐聯合國的中國代表團進行了多次呼吁與倡導,1973年12月,聯合國大會第二十八屆會議通過了第3189號決議——“考慮到五種正式語文中四種均已列為大會和安全理事會的工作語文,并確認為了提高聯合國的工作效能,中文也應具有與其他四種語文同等的地位,決定將中文列為大會工作語文并依此修正大會議事規則的有關規定”,聯大同時表示“宜將中文列為安理會的工作語文”。
1971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出席聯大會議
喬冠華團長、黃華副團長
1983年,口譯員陶見章和董敘林為大會做同聲傳譯
中文成為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是中國提高中文國際地位所取得的初步勝利,但是任重而道遠,提高中文的國際地位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擺在中國人面前的第一項浩大的工程,就是要把聯合國所有文件翻譯成中文。
一夜之間,精通中文兼通英、法、西文等聯合國其他官方語言的翻譯人才變得炙手可熱,鑒于中國大陸當時的教育情況,無法提供足夠的合適人選,聯合國不得不在海外公開招考中文翻譯。
從一九七二年開始,到七十年代結束,聯合國紐約總部等地通過公開考試,吸收了大批海外華人,這成為聯合國文官任用歷史上空前絕后的特例。
聯合國為了儲備人才,于1979年在北京外國語學院成立“聯合國譯員訓練班”,由聯合國提供經費、設備和教材,集中培訓中文的筆譯和口譯人員。訓練班學院在結訓時參加聯合國舉行的嚴格考試??荚嚰案裾吡腥朊麅?,等候聯合國征聘。這個訓練班一直維持到90年代中期,造就了幾百名年輕的高翻人員。今天在聯合國各地中文單位任職的翻譯人員大半出身這個訓練班。直至2011年,聯合國總部的中國籍員工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近300人。
1988年,聯合國譯員訓練班第八期畢業
聯合國中文日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影響的擴大,聯合國范圍內不斷掀起“中文熱”。潘基文秘書長一直對中國語言和文化懷著濃厚興趣,他的漢字書法造詣有口皆碑。每年都有600多位聯合國職員參加秘書處舉辦的中文培訓,多位副秘書長都曾坐在教室里學習中文。此外,中國政府已同聯合國秘書處合作舉辦11期赴華中文強化班,共有600多位聯合國職員從中獲益。我們還高興地看到,聯合國中文網站和電臺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聯合國中文微博已擁有數百萬粉絲。在聯合國,人們能越來越多地遇到會說中國話、會寫中國字、熱愛中華文化的聯合國職員和外交官。
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布啟動聯合國語言日。這一新倡議的提出旨在慶賀多種語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樣性,并促進六種官方語言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其中,新聞部將中文日定在農歷二十四節氣之“谷雨”(4月19日至4月21日之間)。據傳說,5000多年前,正是在谷雨時節,軒轅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出了中國最原始的象形文字。因此挑選4月20日這一天作為聯合國中文日紀念日也具有特殊的歷史涵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