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篡改歷史數據,以證明包產到戶不差
最近發現,官方有人篡改官方已經出版的歷史數據。網上一篇文章談到安徽61-63年搞包產到戶,題目是《一場失敗的實驗 安徽1962年包產到戶的前因后果》,作者用統計資料比較了全國和安徽糧食總產的增長率,發現安徽在這三年的糧食增長率都比全國低很多。如下表(單位萬噸):
作者提供的數據說明,安徽搞包產到戶,比全國其他地方搞人民公社差,論證搞包產到戶不好。到國家統計局網站查證這些數據,發現網站上提供的數據和文章中數據不同,后來發現,文章引用的數據來自1999年國家統計局編篡的《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匯編》。而現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是被篡改后的糧食數據,則結論就不同了,有的年份安徽比全國好,有的年份比全國差。這種篡改,目的是要證明,包產到戶不差。
這則例子說明,官方公布的數據,都有人篡改,后世個人寫的回憶,就更不可靠了,即使發布在正規的雜志報紙上,都可能有記憶錯誤或因維護個人名譽利益等而不實。
|
全國糧食產量
|
年增長率
|
安徽糧食產量1
|
安徽糧食年增長率
|
篡改的安徽省糧食產量2
|
篡改的安徽糧食年增長率
|
1958
|
19765.0
|
|
884.5
|
|
884.6
|
|
1959
|
16968.0
|
-14.2%
|
701.0
|
-20.7%
|
701.1
|
-20.74%
|
1960
|
14384.5
|
-15.2%
|
674.6
|
-3.8%
|
674.6
|
-3.78%
|
1961
|
13650.0
|
-5.1%
|
629.0
|
-6.8%
|
629
|
-6.76%
|
1962
|
15441.0
|
13.1%
|
670.7
|
6.6%
|
738.5
|
17.41%
|
1963
|
17000.0
|
10.1%
|
697.7
|
4.0%
|
755.1
|
2.25%
|
1964
|
18750.0
|
10.3%
|
812.1
|
16.4%
|
872
|
15.48%
|
1:來自 1999年國家統計局編著的《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匯編》 >>C12-14 安徽省主要農業產品產量和大牲畜飼養量.第427頁鏈接出處http://tongji.cnki.net/kns55/Navi/result.aspx?id=N2006010127&file=N2006010127000431&floor=1
以下是訪問網頁的截圖和篡改數據的標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