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
——駁《抗日戰爭是國民黨打贏的》
(武漢)姚忠泰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內各種書刊乃至影視作品中不時出現國民黨抗日的故事,到了現今,這種情形愈加常見。歷史固然需要尊重,但不能以此為借口,過于夸大國民黨在抗戰中的作用,否則就是罔顧歷史事實。一些人竟然說,抗日戰爭是國民黨打贏的。
下面,就來回顧一下歷史:
當年國民黨在執政,處于正統地位,擁有兩百多萬軍隊,能夠組織力量抵御外侮。在抗戰中,國民黨確實功不可沒。然而,國民黨畢竟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政黨,這種性質決定了腐朽的國民黨不會廣泛發動群眾抗日,而是繼續壓迫人民。民間諺語說,一顆老鼠屎搞壞一鍋羹,國民黨之所以腐朽,是因為蔣介石一幫人帶了壞頭。
國民黨迫于無奈地抗日,為使抗戰不損害其統治地位,而實行片面抗戰(政府及其軍隊的抗戰),以防人民力量(共產黨力量)壯大。
共產黨從民族大義考慮,提出全面抗戰,即動員全體人民群眾,共同對付日本侵略者。
針對抗戰初國民黨“亡國論”和“速勝論”等錯誤觀點,共產黨領袖毛澤東及時寫出《論持久戰》一文。
文章明確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的,最后勝利屬于中國。
文章科學預見,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其中,戰略相持階段時間較長,作戰形式主要是游擊戰,輔之以運動戰。
文章強調指出,爭取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充分發動群眾,實行人民戰爭。
抗戰實踐證明,《論持久戰》的判斷完全正確,符合客觀情況。
從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防御階段。
這一時期,日軍把國民黨作為主要對手,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要戰場,國民黨抗日比較積極。由于敵強我弱,加上蔣介石集團實行片面抗戰和單純防御,正面戰場情況不妙。在一年零三個月內,日軍攻占了中國人口稠密地區的大片領土,著名的南京大屠殺,慘絕人寰。
經過戰略防御階段,正面戰場國民黨節節后退,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廣泛開展游擊戰爭。
在隨后戰略相持階段的數年之內,日軍對正面戰場國民黨停止進攻,改成政治上誘降,而將主要兵力用于打擊敵后的共產黨隊伍。
國民黨內的汪精衛公開投降后,本來就不堅決御侮的蔣介石更加動搖,消極抗日,著手積極反共,不斷制造磨擦事件,殺害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
面對國民黨的倒行逆施,共產黨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的方針,顧全大局努力維護國共合作,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在日軍集中大部兵力進攻敵后抗日力量的情況下,共產黨毅然擔負著抗擊日寇的主要責任。
共產黨在敵后進行的游擊戰爭,是極其艱苦卓絕的。面對強大的日軍,共產黨軍隊只有非常簡陋的武器,沒有政府彈藥接濟,更無衣食保障。他們在敵人的包圍中創建抗日根據地,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風雨同舟,一起捍衛民族尊嚴。
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期,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也發動了一些小規模進攻戰役,國民黨軍隊許多官兵進行了英勇抵抗,但也只是牽制了一部分日軍。
戰略相持階段末期,世界反法西斯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國民黨軍卻在豫、湘、桂戰場大潰退,充分暴露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正面戰場完全不應有的潰退,與敵后戰場的進取局面形成了強烈對比,各屆人士得出結論,國民黨不能擔承抗戰勝利的重任。
1945年美、英、中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8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蘇軍進攻,沉重打擊了盤踞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隨即,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全面反攻階段。
這時國民黨軍隊主要在西南、西北,日軍占領的大部地區都處在共產黨力量的包圍中,因此,全面反攻的重任,主要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完成。
抗日戰爭的歷史已經證明,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堅定擁護者,是抗戰的中流砥柱,是抗戰勝利的決定力量。
八年抗戰期間,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雖然只在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認真貫徹,但是成為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爭取勝利的旗幟。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抗日戰爭是全國人民打贏的,共產黨是骨干中堅,國民黨出了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