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股錯覺,總認為二戰期間,美軍發揮了巨大作用,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我為什么要寫此文,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哭錯墳頭、感錯了恩。
首先澄清的是,千萬不要誤會了美國參加了整個二戰,美國是在1941年12月7日以后才參加二戰的,借口是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然后美國正式對日宣戰,標志者美國正式卷入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事件前,美國不參戰,只向參戰國提供軍火的狀態。
第二個要澄清的是:美國是日本侵華主要戰略武器的供應商。
二戰期間,考慮到制式和自信的因素,日本海陸空三軍裝備都可以自產,所以沒有向美國進口武器!但進口了很多軍用物資。從白糖到面包,從石油到手套,從杜拉鋁到發動機,這些都是軍用物資!日本向美國進口最多的就是鋼材、石油等原料!
實際上,中國抗戰從1931年開始的,美國沒有幫助中國,而是“調停”,調停就是說白了:共粘利益。“九一八”事變后,在日本不斷擴大侵略的情況下,美國的對日貿易,尤其是對日戰略原料的輸出仍不斷增加。1937年美國出口日本的物資共2885.8萬美元,其中戰爭物資占58%;1938年出口日本的物資共23957.5萬美元,其中戰爭物資占67%;1939年,日本進口石油的90%來自美國。1938—1939年日本軍火的55%,軍需用品的80%是美國提供的。1938年日本對美進口占進口總額的45.5%,出口占30.7%,對美貿易居日本對外貿易的首位。
1939年“美國輸至日本軍用物資達1.869億美圓,約占該年美國對日本全部輸出額的86%。1940年,美國輸至日本的軍用物資達1.9億美圓,約占美國對日本全部輸出額84%。自1937年到1940年,美國輸至日本物資總額共9.867億美圓,其中軍用物資總值占7.039億美圓。美國唯利是圖,供給日本大批軍火物資,用來屠殺中國人民,對中國人民欠下一筆血債。(《美國通史簡編》1979年第614頁)
雖然美國官方有時也發表一下譴責日本在亞洲侵略方面的講話或抗議,但美日之間的斗爭“仍然是一場舌戰”,類似于今天的北約內部的磕碰,很詭異的。在二戰中后期以前,美國沒有按照某些西派說的“哪里需要美國,美國就出現在哪里”,在最需要美國的時候,美國沒有來中國參加抗日,也不采取任何足以制止日本侵略政策的實際措施。鑒于日軍于1939年2月占領海南島(這將成為日本向印度支那和東南亞其它地方推進的基地),5月日本政府要求英美承認日本有權管理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上海的租界,嚴重侵犯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利益,美國在1939年6日曾宣布1911年的美日商約從1940年1月26停止生效。但“直到1940年7月……羅斯福才對供應日本的石油和廢鐵實行許可證制度……事實證明,許可證制并沒有起重大的影響。1940年8月間發給的對日出口的石油產品許可證要比1940年的前6個月所發的總和還要多。在生鐵和鋼的供應方面情況也與此相似。1940年8月間,有30多萬噸的生鐵、廢鐵等物輸往日本,這個數目約與1940年前半年所供應的數目相等。1941年頭3個月,美國賣給日本的飛機汽油比1940年同一時期要多131%。”(《現代國際關系史》第661、662頁)不僅如此,“美國壟斷組織仍然繼續大力幫肋日本的康采恩建立新的軍事工業部門。例如它們供給‘鲇川’康采恩控制下的日滿鋼鐵株式會社以設備,幫助這家康采恩在庫頁島上使用電力新法開采石油,進行‘中島’康采恩的飛機制造廠的改建工程,協助‘三菱’康采恩制鋁和造船,等等。”(《世界通史》第九卷1975年版第686、687頁)。
巨大的事實表明:美國是物裝日本的重要后勤部門。為什么美國最后扔原子彈那么準確選擇在廣島,和美國日本合作有關,美國對日本的重工業、精密工業基地非常清楚,需要的時候,迅速轟炸,導致日本至今還耿耿于懷,認為信錯了人。
第三個澄清:飛虎隊。我覺得大家不要過度感激飛虎隊,實際上美國飛虎隊不是美軍正式編制,而是由美軍退役人員組成的,一共100架P-40戰斗機,志愿人員共計256名來華參加抗戰,可以這樣說,派出飛虎隊來華參戰更多的目的是為摸日本底細、水平、戰爭能力和幾方飛機測試、鍛煉幾方戰斗能力的,和我們真心實意派兵出兵朝鮮完全兩回事。對飛虎隊的感激可以有幾分,但不能過多,之所以感激,是因為飛虎隊里面也有正常人,也能看到日本人的殘忍,也有同情心,也想幫助中國人,這點中國人不會忘記,但不要過度感激,那就過分了,飛虎隊的人都不好意思的。。。
第四個澄清:美軍參戰原因。這很重要,有人說,美軍參戰是為了打跑法西斯、為了當救星。這是某種人的錯誤說法。真實情況是美軍在上世紀20年代以后,就一直有個軍事理論:低于10:1戰爭能力的,不能參戰。之所以參戰,是因為美國看到日本最后已經不行了,當時的日本就像賭輸了的賭徒,把最后一點都拼光了,而美國做為供應商,恰好知道日本最后的拼命的狀況,經過測試發現日本已經不行了,不僅日本不行了,其他國家也不行了,中國和英國都不行了,機會難得,此時參加戰爭有好幾個好處:
其一、漁翁得利。通過參戰,趁機打掉和替換日本、英國在華、歐洲、非洲和亞洲的利益,戰后美國一直“長盛不衰”的秘密就在于此,而不是什么“民主”,“民主”是后來美國用以掩人耳目的,這方面英國最清楚了,但沒有辦法。日本把英國從亞洲趕走,美國把日本趕走,然后美國重新控制,歐洲也是如此,最終和俄國瓜分了歐洲,非洲也是如此,法國和英國在非洲的大批利益損耗了,美國接管了很多。這也是為什么“全世界”供養美國的秘密,也是為什么世界上哪里有事哪里就有美國的原因,都牽扯很多美國利益,比如尼日利亞,有豐富的石油,有美國提供的“民主”,但控制石油生產的資本和技術是美國的,尼日利亞得到的是工人就業和無休止的“選票”和暗殺、戰爭。
其二、搶奪勝利果實。日本最后已經不行了,美國如果不參戰,日本也撐不過2年了,美國參戰了,日本反而還有時間延長了,因為不再顧忌美國的供應了,你不供應了,就搶你,最后日本賠了太多了。而美國最后那個時候參戰就非常不地道了,容易讓大家誤會是美國終結了日本,其實真不是。美國的戰斗力哪時候也不是特別強,居然被日本打的落花流水,靠強大的武器才勉強獲勝,直到最后一年才不行了,主要是資源不足的必然結果,到最后日本也非常看不起美軍的。現在有種說法是日本被美國戰敗所以服美國,其實不然,日本是臥薪嘗膽呢,無時不刻不打算算計美國呢,只是90年代的時候過分張揚,導致被美國看穿,結果得到的一切被“廣場”協議給弄沒有了,畢竟美國一直靠二戰后控制了日本。
其三、鍛煉了隊伍。美國通過戰爭,不僅鍛煉的軍事能力,還鍛煉了軍事制造行業,死了大批的戰士,獲得了勝利也得到了戰爭經驗,不過在朝鮮戰爭期間美國獲得的這點自信也就差不多沒有了。不過關鍵的是:美國通過二戰最后,搶奪了很多戰爭技術,比如搶奪日本731部隊得到了醫療技術,通過搶奪德國的武器專家,得到了導彈原子彈升天等一切技術,至今還在吃老本,可以說F35的成果有相當的部分來自德國。今天的美國已經把武器業做到全世界獨大,非常危險,世界人民應該想辦法瓦解美國的這種能力,否則世界危矣。
其四、制定新的游戲規則。美國通過戰爭控制了世界資源和市場,這還是不夠的,必須通過什么手段長期控制,完全靠軍事手段已經落后了,二戰就是例子,美國吸取德國教訓,發明了“西方民主”和“金融資本”等游戲規則,從政治上和軍事上對世界進行全面控制,西方民主的本質就是美國做主,做不了主的,除非你和美國有一種依賴的關系,否則你就不被美國承認,就是潛在的對手和敵人,比如俄羅斯雖然西方民主許多年了,但美國不認為他們是“民主”的,因為美國不能控制他。而經濟上就是“市場經濟”,完全靠金融控制。幸好,幸好,中國俄羅斯之前沒有融入到美國制定的規則里面,才有了今天不服從規則和調節規則的能力,讓美國痛不欲生,眼睜睜看著對手成長,世界應該感謝中國,沒有中國,美國可能更加任性,世界戰爭更多。。。。
綜上,我們得到了一個可怕的結論,美國參加二戰不是為了解救誰的,而是為了獲取利益的,戰爭是美國的一個投資,回報才是關鍵,此外,戰爭能力差距不夠大,美國不會發動戰爭的,這也是為什么美國遲遲不敢靠戰爭手段獲取東亞利益的原因。。。就不用明說了吧,你懂得。。。
最后,通過澄清大家知道了:美國參加不參加二戰,和二戰結果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影響,但導致了美國霸主地位,而二戰期間美國也不是為了拯救誰的,而是為了得到利益的,為了得到利益可以損人利己的,中國不知道被美國犧牲了多少,可以這樣說:中國抗戰期間死的同胞,在41年以前,有美國的一半責任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