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薄一波晚年多次在書中,在談話里滿懷深情回憶毛主席。其中,1993年在電視片《毛澤東》第二集里,他的那段對毛主席的評價,堪稱經典。
坐在薄一波身邊的那位學者是逢先知,1950年到毛澤東身邊工作,前后16年。1978年后,到中國科學院政策研究室工作,1980年調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歷任中共中央毛澤東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毛澤東著作研究組副組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編審,全國黨史研究會第二、三屆副會長,中國三S研究會理事。1982年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起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
為了理解薄一波的這一段話,我們可以結合讀一讀另一個談話。
1994年10月20日,薄一波在答中央黨校《黨校論壇》記者問時說:毛澤東同志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1921年出席黨的一大,成為我們黨的創始人之一。大革命失敗后,他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上了井岡山,創建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35年遵義會議開始,成為我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我們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偉大領袖。他一生功過,在《關于建黨以來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義》中已作過全面、精辟的論述。《論述》指出的他為我國人民所建樹的不朽功勛,我體會,最主要的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第一,以他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英勇奮斗的精神,開辟了一條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經過22年的人民革命戰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創建了新中國,開辟了我國歷史的新紀元。小平同志曾高度評價:“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卓越領導,中國革命有極大的可能到現在還沒有勝利,那樣,……我們黨就還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絲毫不是什么夸張。”
第二,他和他的戰友們,依據新民主義革命勝利所創造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采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方針,實行逐步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具體政策,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艱難任務,為我國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我們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這是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個重大貢獻。”
我想,一個人的一生,如果能為人民辦成一件大事就已經很了不起,而毛主席卻起碼辦成了足以影響中國或世界歷史進程的兩件大事,他的偉大就可想而知了。是的,毛澤東同志的晚年,的確犯了嚴重的錯誤,但終究是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所犯的錯誤。他不是完人,卻是一個偉人,他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失。他的歷史功勛、他的科學著作、他的正確思想已深深扎根億萬人民的心中。今年,全黨、全軍、全國各民族人民隆重紀念他的誕辰100周年,正是黨心、軍心、民心的反映。紀念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之情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聯系現實的情況,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搞好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這才有助于我們的事業。
毛主席、周總理和薄一波這張照片,很親切。
我1991年9月6日在新華書店買了這本書,這是我第一次讀薄一波的著作。
《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帶有國史性質,薄一波于1988年申請并得到中共中央支持,遂在專門成立的協助寫作組的配合下,經5年時間編撰并完成出版工作。該書20世紀90年代初面世后,在史學界影響巨大,大量的原始史料,令該書被譽為“在中國黨內是一個重大的創舉 ”,并且其資料、學術價值為世所公認,是“黨史著述中有長遠歷史價值的力作 ”。西方學者更稱該書是“了解中國當時的歷史事件和中共決策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一般認為,這本書是了解中共黨史乃至解放后中國歷史的“第一必讀書”。
1991年4月薄一波為該書寫的《前言》明確指出:“這是我的一部回憶并帶有研究性質的書。”
我很重視“研究”。此前,我讀了很多外國領導人的回憶錄,總想讀一讀中國領導人的回憶錄。
個人回憶錄,寫出來時,往往這個人在世,可是經過若干年后,是否經受得起歷史檢驗,這恐怕是很多寫回憶錄的人,沒有想過的,或者沒有認真想一想的。
作為讀歷史回憶錄的人來說,理所當然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我經常遇到一些朋友,把自己在網上看到的類似于道聽途說的東西拿來,有的還煞有介事說是自己的什么靠得住的朋友提供的信息,其實網上一點擊,那無非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信息而已。
薄一波說的“研究”,就顯得格外難能可貴了。
研究就不是無思考的接受。
研究就必須要問個為什么。
薄一波對毛主席的認識,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
也許1991年蘇共垮臺,蘇聯解體的觸動,老一代領導人對毛主席認識更加理性了,從而也更加熱愛毛主席了。
參考 對開國領袖要有起碼的孝心:毛主席紀念堂隨想 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zatan/12/12/299375.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